奥运会可以改判吗-奥运会可以改判吗现在
1.史上最差奥运会是哪一届
2.“我的眼睛就是尺”,那裁判的眼睛呢?
3.在奥运赛场上,一位体操运动员,由于裁判误判,观众发出嘘声,最后是他大度地化解,请问是谁?
4.张文秀为什么被改判铜牌了啊
5.举重比赛裁判改判,网友怎么看?
史上最差奥运会是哪一届
2012年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
伦敦奥运会的赛程才进行到一半,就有一系列的伤人之举出现,心堵的观众无不唏嘘起来,伦敦奥运会咋就这么伤人?8月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报道中说,4日下午,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单争夺铜牌的比赛,在温布利体育馆进行。这里仿佛注定是多事之地。中国选手汪鑫在第一局打到20:18领先时,向裁判员提出地板上有汗水,要求工作人员擦拭,竟然被裁判员拒绝。
坚强的中国姑娘,自然心怀不满,但依旧冒险继续比赛。我们看到,汪鑫跳起扣球,落地时左脚打滑,扭伤了膝关节。跌倒在地上的汪鑫,一脸痛苦的样子,令人心疼。经过医护人员紧急处置后,打上绷带的汪鑫还是奋力拼搏,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所指引的目标奔去。
汪鑫的表现,无不打动了所有的人。就在中国队教练再次询问汪鑫的伤势,决定放弃后面的比赛时,站在一旁的、与汪鑫一决雌雄的印度选手内瓦尔,也难掩感动之心,过来与汪鑫拥抱,展示友好。
本来可以战胜内瓦尔,拿下这枚铜牌的汪鑫,却因场地有汗很滑被裁判拒擦而摔伤不能战斗到最后一刻,如此无情的裁判,一点安全保障都不给运动员提供,让伦敦奥运会生出几分残忍,实在不可忍受和原谅。
奥林匹克精神此时让那个裁判亵渎了,保证运动员的安全,是实现“更快、更高、更强”目标的前提和保证,场地有汗不让擦,分明是在制造人祸,有违奥林匹克精神和赛事规则。任何一场比赛,都有医护人员相伴,这就体现了人本思想,可场地有汗打滑,裁判竟然拒绝运动员的请求,不让擦,岂不是坑人吗?
这是伦敦奥运会之殇。我们根本没有想到如此之重要的赛场,怎么选拔、启用了这样没有人性、不负责任的人当裁判,简直不可思议。作为奥林匹克的主办者伦敦当局和世界奥委会,必须追究裁判的责任,为中国运动员汪鑫讨个说法。
裁判拒擦有汗的场地,造成汪鑫重伤,直接说明伦敦奥运会管理和服务欠缺规范,漏洞爆出,安全性差,必然是显失公平和正义,也淡化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自赛事开锣以来,伦敦奥运会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8月2日中国队在伦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争先赛上,就吃了裁判不公正判罚的大亏。预赛中就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选手郭爽、宫金杰延续了自己良好的状态,没有任何悬念地以32秒617摘得金牌。可是,却令人出乎意料地被判犯规了。
裁判指责中国运动员触碰了红线,而现场录像则证明这种决断没有根据,中国运动员属于在正常跑道上比赛。就连中国场地自行车队法籍教练莫雷龙,也对此怒吼道:“这个判罚对我们非常不公,我们已向国际自盟和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诉,希望得到公正的裁决和改判。”
让莫雷龙和他的团队感到难过的,莫过于五环旗下闪动的误判幽灵,不公平和不负责任的身影。“英国男队早先有很明显的犯规情况却装作看不见,并拿到金牌,而中国人拿到冠军却被剥夺,这是赤裸裸的误判。”
“但很遗憾,场地自行车项目没有申诉程序,所以最终的结果可能没有办法更改。我们也考虑过拿回这枚金牌非常难,但我们有必要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裁判对我们不公这样一个事实。”
莫雷龙的发声和呼吁,足以暴露出伦敦奥运会不能一视同仁、裁判素质极差的一面,而申诉程序残缺不全,甚至不给机会,民主诉求的渠道不畅,则让伦敦奥运会不断地蒙羞,人们开始质疑“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还能不能得以弘扬。
“我的眼睛就是尺”,那裁判的眼睛呢?
2月11日晚,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半决赛再次上演戏剧性一幕:在比赛还剩11圈时,中国选手李文龙与加拿大选手冰刀发生碰撞后摔倒,但中国队仍坚持完成了比赛,最终中国队被直接判进A组决赛。
作为一项冰上竞速运动,短道速滑对抗激烈,观赏性极强。又因为圈小速度快,过弯道时离心力大,很容易出现运动员被撞出赛道、人仰马翻的情况。所以观众每次观看短道速滑比赛都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屏息凝气到最后一刻。
事实上,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每一次超越、赛后裁判员的每一次判罚,都是战术与规则的碰撞与统一。看上去惊心动魄、瞬息万变的短道速滑比赛,裁判们究竟是怎么工作的?发生碰撞的时候,谁有理,谁犯规,每一个判罚是如何作出的?平昌冬奥会后,本届冬奥会在判罚尺度上有什么调整?
2月11日,中国之声独家对话短道速滑名将、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组比赛副裁判长杨阳。
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场,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裁判席,她就是我国短道速滑名将——杨阳。杨阳曾参加过三届冬奥会,斩获4银1铜,与大杨扬、王春露、孙丹丹合称中国短道速滑“四朵金花”。相比人们熟知的一些短道速滑名将,杨阳相对更为低调,她已经从人们的视野里淡出很久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她并未远离她热爱的短道速滑,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回归。
从运动员到裁判员,背后都是经年累月的磨练
杨阳: 我退役之后就没再继续滑冰事业,但是从09年开始,我还是一直从事短道速滑裁判工作。
杨阳: 短道速滑世界杯和世锦赛的裁判员工作,时间稍长一些,而且比赛很密集,从资格赛开始,再进入预赛,一轮一轮,最后到决赛。但此次北京冬奥会,因为已经在2021和2022赛季前4站世界杯确定了每个项目有资格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所以赛事安排要紧凑得多。
一般来说,世界杯、世锦赛只在比赛前一天开一次领队会。但是冬奥会,短道速滑几乎隔天就有一场比赛。每两个比赛日中间休息的这一天,裁判组都会召集领队会。开这个会的时候,各个参赛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会和组委会一起来协商解决。如果是正常比赛日,就要开裁判员会议,总结上一场比赛,展望当天的比赛。
杨阳: 作为裁判,要经过专业的学习,并且要考试,然后才可以达到一定的级别参加对应级别的比赛。我现在是国际滑冰联合会的助理裁判长级别。
以往国内的短道速滑项目,大部分裁判员是学校的 体育 老师,他们没有滑过冰,学习时间可能相对会长一点。尽管我曾是一名专业短道速滑运动员,其间也经历了长期的学习与磨练。我从2009年开始参加国内比赛的裁判工作,从最开始的三级裁判到现在的国际裁判,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
短道速滑比赛速度快、对抗激烈,比赛允许一定的身体接触,但若有推挤或阻碍其他运动员的行为,将被视为犯规。而这其中的判罚规则又非常繁杂。
举个例子吧。2月9日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决赛,观众可能很惊讶,怎么有十名男子运动员一起站在决赛起跑线上?这就是短道速滑比赛的特点。说实话,当时我也挺紧张的,因为运动员太多了,可能一个人失误就会牵连到两到三名运动员的比赛,这时候其实是最难判的。裁判员要特别谨慎,需要考虑很多细节,力求在最短时间拿出精准的判罚才能对得起这份工作。
去年受疫情影响,许多赛事都取消了,但我们不能休息。几乎每两个礼拜,国际滑联所有在册裁判就要参加考试和集体讨论。所以我们也是不断在学习,把所有细小的判罚都给归纳整理了。
每个判罚都有据可依,裁判眼中有号码、无国籍
在场上,短道速滑裁判不是“一个人战斗”,而是团队作战。每个项目都有四名甚至更多裁判,大家一起在场上,在不同位置,看瞬间发生了什么,有时也会通过大屏幕看慢动作回放。裁判员们会通过耳麦交流,给出自己“发现”的号码——注意,不是给出哪一个人或哪个国家的哪个选手,而是报出号码,以及这个号码因为什么犯规了。大家在耳麦中讨论完以后,由裁判长给出最终的判决,再由裁判长统一告知编排技术长和宣告员,这样才构成整场比赛裁判工作的完整流程。
杨阳: 从裁判角度讲,判罚都是有标准的,国际滑联每一年的比赛规则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裁判员手册的每一条,对比赛中可能遇到的每一个细节都规定得非常清楚,有据可依,有理可讲。
我们会特别细致地划分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语言代号(code),包括进弯道前两米、弯道、接力、起跑等等。
判罚要严格遵循比赛规则——因为某个运动员这样做了,导致了其他运动员没有能正常滑行,这时你是一定要判罚的!比如当你超越的时候,你不可以影响他人;但当超越运动员已经跟被超越者平行时,被超越的运动员也不可以用身体及任何行为去阻挡超越的运动员,因为此时两名运动员机会是平等的,不能做一些过分干扰对方的动作。
场上的裁判员们都非常谨慎,不会轻易改判。如果有时候观众迟迟没有看到裁判员宣布,可能我们是在看不同角度摄像机拍出的画面。
杨阳: 我说一个看起来可能很小的事,我觉得冬奥会给整个城市建设都带来了明显变化。有些朋友以前想学滑冰但不知道去哪儿滑,现在,不管北方南方,你去一个商场,可能就能看到冰场,这对我们肯定是大好事。
作为冰雪运动的从业者,从北京申冬成功那天起,我就特别高兴,参与冰雪运动的人群基数大了,我们在国际赛场上出成绩的成功率肯定也大了。
我觉得一个孩子至少要接触一个 体育 项目,无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 体育 能给你带来由内而外的影响,可以让人身心快乐。
监制:郭静
在奥运赛场上,一位体操运动员,由于裁判误判,观众发出嘘声,最后是他大度地化解,请问是谁?
涅莫夫单杠事件
2004年8月23日,在雅典奥运会男子体操单杠决赛中,28岁的俄罗斯老将涅莫夫几乎完美的表演征服了现场的观众,但最后成绩只有9.725分。全场观众全体起立举手挥旗表示不满,并持续发出10余分钟嘘声。本来应该上场的美国选手保罗·哈姆虽然已经准备就绪,却只能双手沾满镁粉站立在原地。比赛被迫中断。随后,更令人大跌眼镜的、奥运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出现了:裁判迫于压力作出改判。观众乃不满意,嘘声再起。涅莫夫不得不亲自出场安抚,顷刻,观众安静下来,比赛才得以继续。
1、涅莫夫单杠动作完美,裁判给低分。雅典当地时间2004年8月23日,在雅典奥运会男子体操单杠决赛中,出现了令人震惊而感动的一幕。28岁的俄罗斯老将涅莫夫第三个出场,他在杠上一共完成了直体特卡切夫、分体特卡切夫、京格尔空翻、团身后空翻2周等连续6个空翻和腾越,非常精彩,只是落地往前跨了一步。他征服了观众,但是裁判只给了他9.725分!而一个马来西亚的裁判只给了9.600分!!!他排在最后一位。
2、但观众们不答应了,全场发出嘘声。此刻,体操史上少有的情况出现了:全场观众愤怒着,他们全都站立起来,报以持久而响亮的嘘声,现场许多观众舞动不同国籍的旗帜,不停地喊着“涅莫夫”的名字。图为观众站立起来发出长时间的嘘声。
3、国际体操联合会责令裁判改判得分,但难平众怒。观众的抗议,使得比赛无法进行下去,比赛中断长达十几分钟。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席和仲裁马上进行交涉。交涉的结果竟然是改判!这似乎更证明了9.725分的无理。然而,改判后的9.762分也不能让观众满意,而且使得观众的嘘声更加理直气壮。图为观众在嘘声中用手势指责裁判的下作。
4、除了金牌,还有一种东西能让我们感动。这时候,我们看到,不同国度的观众结成了同盟,全场的抗议声如此响亮以至于不能够被忽视,而各国的国旗,俄罗斯的、意大利的、巴西的……不同的旗帜飞舞着。我们意识到,除了金牌,还有一种东西能让我们感动,甚至更感动:那就是对对公平的呼唤、对真正的运动员精神的渴望和尊重。图为现场工作人员怒指裁判。
5、涅莫夫和他的教练也异常愤怒。俄罗斯教练在看台上不停地挥舞手势,表达自己的愤怒。涅莫夫也非常震惊。他说:“落地时我是犯了一个小错误,但随后他们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把我拉下了领奖台。在我看来,一切在赛前就已经内定了。”
6、涅莫夫出场劝慰观众。现场一片沸腾,奥运比赛已经休克10多分钟,为了顾全大局,涅莫夫不得不重新回到场地上,高举手臂感谢观众的支持,同时伸出左手食指做出禁声的手势,请求观众给下一个选手一个安静的比赛环境,观众理解和尊重他们心中的英雄涅莫夫,骚动很快平静下来,比赛继续进行。图为涅莫夫示意观众停止嘘声
7、涅莫夫失去了金牌,但他赢得了世界。有一种丰碑无需言语,不用雕凿;有一种记忆,伴着泪水也和着笑意!明天,我们就会忘掉单杠的金银铜牌是谁,却永远不会忘掉涅莫夫嘴角淡然的笑容!涅莫夫失去了金牌,但他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赢得了世界。
张文秀为什么被改判铜牌了啊
比赛中,到倒数第二局的时候张文秀排名第四,最后一句因为第三名失误,所以张文秀得到了一枚铜牌,那名失误的运动员经过投诉,投诉成功,张文秀得到的铜牌又给别人了。
在这届伦敦奥运会上,误判太多了,所以这届运动会又称为“误判奥运会”
举重比赛裁判改判,网友怎么看?
举重比赛裁判改判,对此网友表示:
“我今天还在说,奥运会项目中,练举重柔道这类型的有很多都是家境不太好的,退役之后待遇也不如乒乓球跳水等等,但每年举重都贡献相当数量的金牌,希望他们能身体健健康康。”
“改判了有屁用,中国人会创造奇迹的。”
“那个第二名真的没有站稳!不知道怎么想的就给判成功了,大无语。”
“如果奇迹有颜色,必须是中国红,只要有中国队参加,我都必须去。”
“希望国家能好好对待举重选手,举重真的是最残忍的项目,非常敬佩举重运动员们!”
绝地逆转-谌利军夺得奥运男子举重67公斤级金牌:
“挺举是你的强项,是你最牛的时刻。”中国举重队男队主教练于杰对即将登场的谌利军说。
彼时,抓举比赛刚结束,原本志在夺金的谌利军发挥失常,落后排位第一的对手6公斤之多。
“于导说得对,挺举一直是我强项,只要在190公斤之内的重量,我都有信心举起来。”谌利军说。
7月25日的东京奥运会举重赛场上,67公斤级夺冠大热门谌利军开场发挥失常,抓举环节落后哥伦比亚对手6公斤。但是,谌利军并未慌张,为了战胜对手,他在挺举第二次试举开出187公斤、比第一次试举多12公斤的重量,一举斩落金牌!
“这就是我最牛的时刻。”赛后,谌利军腼腆地笑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