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篮球规则有几条-最早的篮球规则出现在哪一年
1.NBA规则的历程是怎样的?
2.发明篮球的是谁
3.篮球最早起源于什么时间?
4.篮球比赛五项原则和十三条规则的综合要求是
NBA规则的历程是怎样的?
历程:
NBA从46年开始至今,已经有接近70年的历史了,这么多年,出现了一个个天赋异禀的巨星,而NBA的规则也有了许多改变。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年来NBA规则的重大转变,顺序是从古到今。此文仅针对球场上的规则变化,球场外的转会或薪酬规则不会提及。如库西建立球员工会,奥斯卡罗伯特森自由转会规则,71年海伍德法案,84年伯德条款、近年的阿里纳斯条款这一类的都不会提及。
NBA出现之前的现代篮球的核心规则的确立:
1、1892年,史密斯十三条基础规则,标志着篮球这项运动的真正出现。
2、1897年,篮球的参与人数由原来的18人改变为10人。
3、1896年,确立每次投篮得分为2分。而在此之前,每次投篮是3分的。
4、1915年,允许球员在运球之后投篮。原始的规则是运球后不允许投篮,必须传球,让接球的球员投篮。
5、1936年,篮球成为奥运会项目。决赛上美国队19比8击败加拿大夺得第一枚篮球奥运金牌。
6、1937年,规定了每次得分后把球权交给对方球队。而在此之前,每次得分后都是双方在中圈重新跳球的。
7、1940年左右,三秒区建立,进攻球员不能在三秒区内呆超过三秒。
8、1944年,防守干扰球。防守干扰球规则是NBA成立之前就已经存在。出现这个规则是因为当时一位名叫鲍勃库兰的球员。这位球员身高2.13米,绰号山丘,在大学时期和乔治麦肯当过对手,但却没打过职业联赛。据说空接灌篮也是这位人兄发明的。鲍勃库兰虽然没打过职业联赛,但却曾在1948年与1952年两次带领美国队夺得奥运会篮球金牌。
然后就是NBA的时代了,1946年美国职业篮球联盟成立,确立了两项沿用至今的规则:每场比赛总共48分钟以及六犯离场。
NBA第一任主席是(当时还叫BAA)莫里斯普多诺夫
接下来我们看看那些NBA规则的重要变化。
一、1947年,禁止区域联防。篮球本来的规则就是可以联防的,但从40年代职业联盟建立时开始,为了减少进攻难度,便确立了禁止联防的规则。
二、1951~52赛季,NBA三秒第一次扩宽,由6英尺扩大到12英尺。这是为了限制NBA第一位巨人乔治麦肯的威力。
注意狭窄的三秒区,乔治麦肯篮下接球然后得分。这是6英尺宽的三秒区。
三、1954~55赛季(规则变迁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赛季)。
1、提出了24秒进攻时限规则。NBA以前的比赛由于没有24秒限制,球员为了胜利会不断的传球运球拖延时间来保持进攻优势,场面沉闷,更出现了19比18这样的历史最低得分记录。于是当时锡拉丘兹民族队(76人前身)老板丹尼比亚松提出了24秒进攻时限的规则,以此增加比赛精彩程度,挽救了当时的职业联盟。
至于为什么进攻时限是24秒,则是因为丹尼比亚松本身并不打篮球,但是他非常热爱篮球。研究过许多场比赛的boxscores之後,他发现,每一队平均每场出手投篮次数约为60次。也就是说,两队一场比赛要出手120次左右。每场球48分钟乘以60秒等於2880秒。2880秒除以120,刚好是24秒。
2、每节比赛团队犯规超过5次,对方获得罚球。
3、引入进攻犯规,并计入个人六次犯规里面。
四、张伯伦。把这个名字单列出来,是因为牵涉到这家伙的规则变更是历史最多的。
1、1956年,罚球者不允许篮球遇到篮板篮筐前脚跨过线。这里解释下,其实张伯伦应该并不是罚球时直接起跳扣篮。而是他在罚球出手篮球还没有碰到篮框前,就冲过去空接(当时的规则应该是罚球出手后人就能移动了),说穿了并不神奇。话说这也是属于进攻干扰球的一种。张伯伦在堪萨斯大学时就已经遇到敌人用规则来限制他了。当时的报纸,写着禁止张伯伦罚球时扣篮的规定。
2、进攻干扰球。为了限制张伯伦篮下的二次进攻而制定。
3、1964~65赛季,把三秒区宽度由12英尺扩大到16英尺。
上图是张伯伦早期下快攻时的情况,可以看到那时的三秒区比现在的狭窄一些。
此外,还有如不允许空接,不允许底线发球时高过篮框等限制张两万的规则,由于不太重要就不详细说了。
五、1966~67赛季,防守三秒。重新定义区域防守细则,引入防守三秒规则。早在1966~67赛季,联盟为了限制张伯伦与拉塞尔这类内线变态,便已经实行过近似于现代的防守三秒规则。这条规则直到1981~82赛季取消。
六、1976~77赛季,中线发球规则。在比赛最后两分钟,拥有球权的球队叫暂停,能选择在中线罚球。这个规则丰富了比赛最后时刻的战术安排,出现了不少经典绝杀。
七、1978~79赛季,hand-checking。允许防守方只要不阻止对方前进,是可以保持用手接触身体的。
八、1979~1980赛季,引入三分线。三分线的出现,让那些射手有了更大的价值。
九、1981~82赛季,规则变迁史上重要的一个赛季。
1、取消防守三秒规则。现在的内线能够像1966年以前那样呆在禁区不动了。像马努特波尔、马克伊顿等运动能力差但身高臂长的内线防守者直接受益。
2、非法防守规则修改细化。简单来说就是禁止包夹无球球员,防守者必须紧跟自己防守的人(注意,并不是说禁止包夹持球球员,说没有联防时代没有包夹的是球盲)。
这两条规则特别是第一条无疑是有利于内线的,或许当年联盟是为了三分线出现而补偿内线。但在此之后,确实是出现了以四大中锋为首的内线盛世。
上面是不允许联防与允许联防时防守者的站位的区别,如果按照有非法防守时代的规则,红框球员已经违例。不允许联防不等于不能包夹,但由于规定了防守者要跟紧自己的防守人,所以只能在换防时进行包夹。
规则并不是绝对的,总有球队能绕过游走在规则边缘,如活塞对付乔丹便是例子。
十、1988~89赛季,乔丹规则(并不是活塞坏孩子军团执行的那个乔丹法则)。也就是反孤立单打规则,如果进攻队在圈顶外或无球一侧放置3名或3名以上的队员,应宣判违例。由于当时乔丹的突破得分根本无法阻挡,所以公牛队的战术就是其他三个人拉开到一侧,由乔丹在另一侧单干,让能力超强的帮主强吃防守者。而许多专家指责NBA表演性质大于竞技,违背了篮球团队合作的精神。为了缓解这些指责声音,于是联盟出台了这个限制公牛队乔丹单调打法的规则,
十一、1990~91赛季。
1、恶意犯规规则。恶意犯规将被判两罚一掷。而且,通过主裁判的判断,没有明显对球犯规的意向,或者违反常规有可能导致伤病的犯规动作将导致犯规球员被驱逐出场。
如果说88~89赛季的反孤立单打规则是不利于公牛,那现在这条规则则是有利于公牛了。恶意犯规规则的出现,直接废了活塞坏孩子军团一半武功。让活塞那些脏手段不能再肆无忌惮的实施,也就是这个赛季,乔丹终于跨过了活塞。
2、特伦特塔克规则。由于1990年尼克斯VS公牛,比赛还剩0.1秒,塔克接队友马克-杰克逊发出的界外球转身投中三分,最终帮助尼克斯取胜,但赛后公牛队提出抗辩。
于是,NBA确立了如下规则:发球后球立即出界至少需要0.3秒;投篮时间至少需要0.3秒;球员在罚球中取得球权并叫暂停至少需要0.3秒;补篮至少需要0.1秒。
十二、1997~98赛季,建立合理冲撞区。规则规定在NBA的球场中,篮下以篮筐的中心为圆心,以4英尺(1.2米)为半径的半圆,此区域被称作合理冲撞区。站在圆弧线以内,只要防守队员与进攻队员有身体接触,都可能会判防守犯规。在合理冲撞区内,在对方进攻时,防守球员如果垂直跳起来不会被吹罚犯规,不跳或移动身体后起跳造成身体接触就会被吹罚防守犯规。
篮框下面那个弧线,乔丹时代没有那弧线的。这个弧线之内就是合理冲撞区。
这个规则出现,让内线站在篮下造进攻球员进攻犯规变得十分困难,有利于外线突破上篮。同时,个人觉得这个规则是有利于奥尼尔的。90年代,在篮下造奥尼尔进攻犯规是防守这头不可一世的大鲨鱼的办法之一。而出现了合理冲撞区之后,造奥尼尔进攻犯规变得困难了。当然,外线摇摆人也可以冲进去造奥尼尔防守犯规,但毕竟够胆子冲撞奥尼尔的外线还是少数……这也是后来几年奥尼尔在禁区变得更加无法防守的原因之一。
十三、背身五秒规则。1999~2000赛季,源于马克杰克逊无休止的背打,联盟禁止背打超过5秒。
十四、限制以及禁止hand-checking。
1、1994~95赛季,联盟规定只能球员背筐时只能用前臂顶防,而不能用手。
2、1999~2000赛季,规定进攻球员和防守球员均不可侵犯对方已占据的位置,防守者不得以前臂,肩膀,屁股或者手改变或阻止进攻球员的进攻路径。以抓,拍击,搂抱等方式减缓或干扰进攻球员同样视为非法。
3、2004~05赛季,完全禁止hand-checking。
完全禁止hand-checking后,联盟下赛季的平均得分、平均命中率、抢断从上赛季的93.4分,43.9%命中,7.9次抢断变成了97.2分,44.7%命中,7.5次抢断。
有handchecking与没有的区别。
十五、联防与防守三秒。
2001~2002赛季,联盟允许联防,取消非法防守规则。并重新开始引入防守三秒规则。重型内线不能像以前那样整天呆在禁区了。
其实联防和不允许防守三秒是相互制衡的。联防是为了加强防守外线突破,但由于有防守三秒的规则,禁区被放空,让球员突入被重型内线封盖的几率降低。但是,因为与其同时又禁止hand-checking,应该认为现在的规则对于突破能力强的外线的限制是比以前的时代变小的。也是因为如此,大量运动能力强的小个子球员出现,也就是现在的控卫盛世了。而对于内线,联防下的包夹让他们在内线狭小空间显得更加挣扎,也是内线攻击力弱化的重要原因。
十六、2006~07赛季,零容忍规则。NBA球员现时在场上要当一个乖宝宝了,因为若他们向裁判抱怨,则会被判技术犯规
十七、2009~10赛季,走两步规则。允许球员在接球后走两步。很多人用这个规则来黑詹姆斯,其实是有失偏颇的。詹姆斯早期的确是走步比较多,但基本上都是持球突破时发生的。接球后允许走两步对詹姆斯或其他球员的有利程度是差不多的。
总结,其实在NBA发展过程中,规则的变化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像是防守三秒对内线的影响。第一次实行防守三秒规则,让大个子不能随意伫立在禁区,是1967年。带来的后果是除了摩西马龙这个异数外,70年代早期~80年代早期内线巨星的整体质量比60年代成长的张伯伦、拉塞尔、瑟蒙德、威利斯里德、天钩这一批要差一个档次。直到81年取消防守三秒,接着80年代到90年代出现以四大中锋为首的优质大个子喷涌。然后2001年再度实施防守三秒等有利于小个子突破的规则,便是现在的大个子内线凋零,控卫盛世。规则的威力可见一斑……
发明篮球的是谁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的詹姆斯 奈史密斯发明的
据文字记载,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的詹姆斯 奈史密斯发明的.奈史密斯当时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篮球是这所学校体育系主任卢瑟-古利克教授为贯彻冬季体育课教学大纲而委托他设计的一项室内集体游戏.他从当地儿童在室外喜欢用球投桃子筐(当地盛产桃子,各户备有桃子筐)的游戏中得到启发,创编了篮球游戏.
奈史密斯把两个盛桃子的篮筐钉在室内运动房两端看台离地面3米多的地方,作为球篮,并用足球为比赛用球,挡板用铁丝网代替.他还博采了足球,橄榄球,曲棍球等其它球类项目的特点,制订出最初13条篮球比赛规则.这就是篮球这一名称的由来和篮球运动开创时期的情况,当时人们称这种游戏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后来,詹姆斯 奈史密斯被誉为"现代篮球之父".
最初篮球游戏比较简单,场地大小和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上体育课的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站在球场的两端,在裁判员向球场中央抛球后,双方队员立即冲进场内抢球,并力争将球投入对方的篮筐.当初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后就在篮子里,人必须登上专设的将球从篮筐取出,然后由裁判员重新向球场中央抛球,再次开始比赛,最后,以投球进筐多的一方为胜方.
随着场地设施的不断改善和改进,篮筐取消了筐底,并用铁圈代替桃篮,用木板制成挡板代替铁丝挡网,场地增设了中线,中圈和罚球线,比赛改由中场跳球开始.与此同时,场上比赛队员也通常改为每队9人,开始有后卫,守卫,中锋,前锋,留守等位置之分.此外,奈史密斯制订了一个不太完善的竞赛规则,共13个条款,其中规定不允许带球跑,抱人,推人,绊人,打人等.这大大提高了篮球游戏的趣味性.
1892年1月20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举办了第一次较大范围的篮球比赛.所以,篮球比赛史比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还要悠久.但直到1932年成立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后,男子篮球才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女子篮球则到1976年才登上奥运会的"大雅之堂".
1892年,篮球运动首先传入墨西哥,并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开展.这样,墨西哥成了美国之外,第一个开展篮球运动的国家.此外,这项运动先后传入法国,英国,中国,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亚,黎巴嫩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开展,普及和发展.
美国人鲍-普利在1896年将篮球这一运动传入中国,首先在天津,北京等地青年会中开展起来.在1910年旧中国首届全国运动会上,篮球首次被列为表演项目.1913年篮球被列为我国国内正式比赛项目.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篮球后,被誉为"现代篮球之父".他生在1861年,1939年逝世,终年78岁.
奈史密斯原是苏格兰名门之后,出生在加拿大,在64岁时才正式成为美国公民.他直到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奥运会上才得到应有的尊重.75岁高龄的奈史密斯随美国篮球队抵达柏林,但美国篮球队只负责奈史密斯从美国到柏林的机票费,不承担他在柏林的旅馆费和入场券费用.而美国奥委会对此置之不理,使得这位篮球之父当时心情十分不好.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首任秘书长威廉-琼斯则敬重和佩服他,不仅解决了他的旅馆费用,并且邀请他为奥运会首场篮球比赛开球.开球前,琼斯向全体参赛运动员和观众介绍了这位篮球运动的发明者,他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全部比赛结束后,琼斯又安排奈史密斯主持了发奖仪式,并授予他一枚奥林匹克特别勋章,以表彰他发明篮球的功绩.当一位德国小姑娘向他敬献了月季花后,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动地把他的帽子抛向天空.
奈史密斯逝世后,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为了纪念他,在1950年创办首届男子篮球锦标赛期间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局会议上,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世界锦标赛冠军杯——詹-奈史密斯杯.
在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成立以前,篮球,排球和手球等用手进行的球类运动,均属于1912年成立的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特别在欧洲,这些球类活动和比赛仅仅是在冬季作为田径训练的一个组成部门.随着这些球类运动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普及,发展,以及球类比赛越来越多,球类运动已不再仅仅是田径训练的一种手段,而是单独的运动项目了.这样建立各球类单项联合会的呼声越来越高.
英国的威廉-琼斯当时作为瑞士篮球联盟的代表,和意大利篮球联合会主席阿尔多-纳尔迪一起,为成立球类单项体育运动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应设在日内瓦的国际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学校主任埃尔默-贝里的邀请,召集了意大利,瑞士,阿根廷,葡萄牙等8国篮球组织的代表于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的日内瓦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篮球会议,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代表选出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的第一任主席——瑞士的莱昂-布法尔;意大利的乔治-阿西纳里-德圣马尔比洪为副主席,威廉-琼斯任秘书长.
1934年10月19日,第十一届奥委会组委会在讨论举办的比赛项目中,决定把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一结果到1936年2月28日得到国际奥委会奥斯陆会议的承认.这样,男子篮球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于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上首次登场亮相,而女子篮球直至1976年才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1948年决定,从1950年起开始举办4年一届的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1952年又决定举办4年一届的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目前,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总部设在德国的慕尼黑,拥有157个会员协会,下设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国际委员会,技术委员会,财政委员会,规则委员会,国际组织委员会,女子篮球委员会,青年男子篮球委员会,青年女子篮球委员会,国际小篮球委员会和新闻出版委员会等机构.其中,新闻委员会主要处理篮球界同报纸,电台和电视台记者之间的关系.
1976年7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十届代表大会上,批准了1974年7月10日中央执行局波多黎各圣胡安会议通过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篮协的合法席位的决议,并选举中国篮球协会秘书长张长军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中央执行局委员,选举中国篮协副秘书长申恩录为中央执行局财经委员会委员,招务雄为国际小篮球协会委员.
1980年7月15日,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十一届代表大会上,以49票赞成,2票反对,10票弃权通过了开除南非会籍的决议,以抗议南非当局执行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
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先后已有六任主席,他们是:
第一任主席,莱昂-布法尔(瑞士),在1932年—1946年任职.
第二任主席,威拉德-格雷姆,(美国),在1946年—1960年任职.
第三任主席,安东尼奥-多斯雷伊斯-卡尔内罗,(巴西).在1960
年—1968年任职.
第四任主席,阿卜杜勒-穆奈姆-瓦赫迪(埃及),在1968年—1976
年任职.
第五任主席,费萨洛-普亚特(菲律宾),在1976年—1984年任职.
第六任主席,罗伯特-巴斯内尔(德国),1984年开始任职.
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现任主席是来自香港的程万琦
篮球最早起源于什么时间?
篮球,这项魅力无穷的运动起源于1891年。
它起源于美国。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 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费尔(SpringField)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的体育教师、美籍加拿大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所发明的。
当时,学校交给他一项任务,在14天内要发明一种室内运动项目:它既不损害运动员身体,也不破坏体育设 备,更具有体育道德精神。
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他绞尽了脑汁,开始他试图将各种不同的室外运动转变为室内运动,但是都失败了, 后来他回忆起自己童年时代在加拿大玩过的一种儿童游戏,便根据这种游戏,编写了篮球最早的13条规则。
由于篮球是为在室内开展而设计的项目,所以最初的篮球场是设在体操馆内的。奈史密斯博士在体操馆的地 板上距墙6英尺(1.82米)画出界线,构成了基本的比赛场地。然后他把两只盛桃子的木框钉在体操馆两端的墙 上,距地面10英尺(3.05米)作为“球门”。于是“篮球”便产生了!
最初的球场面积为:大致200*150英尺。这时的面积较大,为的是使更多的人能够参加这项运动。到1897年 限定篮球场的面积为3500平方英尺。这期间,大学规则限定比赛场地的尺寸为90*55英尺,大体上接近现代的场 地大小。
现代篮球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具有灵活巧妙的技术和化多端的战术相结合的竞赛活 动。从事篮球运动能促使人体的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活性等素质全面发展,并能 提高内脏器官、感觉器官和神经中枢的功能;它对培养勇敢、机智、集体主义 和组织 纪律 性等品质都有很大益处。
篮球比赛五项原则和十三条规则的综合要求是
为了防止粗野动作和抱球跑等现象的出现,1892年由奈史密斯编写了《青年会篮球规则》,内容归纳为五项原则十三条规则。
五项原则是:
(一) 采用不大的、轻的可用手控制的球;
(二) 不准持球跑;
(三) 严格限制队员之间的身体接触;
(四) 球篮安装在高处,应该是水平面;
(五) 任何时候都不限制两个队的任何队员获得正处于比赛过程中的球。
十三条规定是:
(一) 可用单、双手向任何方向扔球。
(二) 可用单、双手向任何方向拍球,但是不准用拳击球。
(三) 不准带球跑,接球队员可以在快速跑动中做急停接球,但必须在接球地点把球掷出。
(四) 必须用手持球,不准用胳膊或身体夹、停球。
(五) 不准用肩、手、脚撞、推、拉、绊、打等动作来对付对方队员。如违反此项规则,第一次是犯规,第二次再犯规就令其停止比赛,直到投中下一个球才允许上 场。如果是故意犯规伤害对方,则取消他参加整场比赛的资格,而且不准许替补。
(六) 用拳击球算犯规,是违反了第三、四、五条规则所叙述的。
(七) 如果任何一方连续犯规三次,就算对方命中1球(连续的意思是指在这期间内对方队员未犯过规)。
(八) 当防守者未接触到球或干扰球,球投入筐内就算命中,如球停留在篮筐边而对方队员移动了篮,也算得分。
(九) 当球出界,由对方一个队员掷入场内。若有争议,由裁判员在靠近出界的边线外将球扔进场内。掷界外球时,应在5秒钟内掷入场内。如超过5秒钟,则判给对方发球;如故意延误时间,则判犯规;连续3次则取消比赛资格。
(十) 副裁判是运动员的仲裁者,他要注意犯规情况,当某队已三次犯规时,他要报告正裁判,他有权根据规则第五条取消球员比赛资格。
(十一)正裁判是球的仲裁者,他可以判定什么时候(球)处于比赛状态、球在界内属于哪一队和记时、记录得分,还有其他通常由正裁判执行的职责。
(十二)比赛在两个15分钟内进行,中间休息5分钟。
(十三)球赛时间到,以中球多者为胜。如平局,经双方队长同意,比赛可延至谁先命中1个球为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