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官方纪录片-伦敦奥运会cctv1
1.有什么优秀的中国自然地理的纪录片?
2.中国奥运军团之伦敦畅想是指什么啊
3.跟拍福原爱24年的纪录片,揭开日本“虎妈”的教育精髓
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比较,哪个更精彩,更好看?
有什么优秀的中国自然地理的纪录片?
《地球脉动》第一季BBC/自然《地球脉动》第二季BBC/自然《超级城市》人文《宇宙》1-8季天文《季风的奇迹》自然火山大爆炸自然地质大历史自然地球进化史自然南太平洋自然这几部是观看地理纪录片之前必刷的纪录片,从宇宙,自然,地貌,气候,生物,人类,城市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接下来就是按照一个洲,一个国家的顺序去看了。大概的模式是国家+他的概况(旅游片),他的人文,经济,最后是自然地理。
中国奥运军团之伦敦畅想是指什么啊
可能是指中国军团备战奥运的多金热点啦
你可以多关注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策划推出的《奥视英伦》节目
里面有详细的内容介绍哟
可谓伦敦奥运百科全书啦
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推出《奥视英伦》系列人文纪录片
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即将于2012年7月在伦敦拉开帷幕,这一全世界瞩目的、每四年一次的体育盛会向来是全球人士狂欢的节点,无论是否是体育迷,都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段里共同因体育而欢乐。而对于远在地球另一侧的中国观众而言,奥运场馆建设、奥运安保、奥运火炬传递,中国军团备战伦敦奥运等方方面面内容,都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此,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家策划了25集系列人文纪录片《奥视英伦》,采用纪录片形式,全景描绘2012伦敦奥运,为中国观众展现2012伦敦奥运会全景图,内容涉及伦敦奥运百年风云、伦敦奥运交通拥堵图、伦敦奥运的安保困扰、中国奥运军团之伦敦畅想、伦敦奥运之中国美食等,可谓是集可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视频版伦敦奥运指南。观众即刻可登录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www.sctv.cn点播收看。
跟拍福原爱24年的纪录片,揭开日本“虎妈”的教育精髓
长着娃娃脸,爱笑,打输了比赛还爱哭。相信大家都对“瓷娃娃”福原爱不陌生。
日本最好的乒乓球运动员之一。年少时游学中国,学得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在中国圈粉无数。
最近,她因为离婚传闻,频繁登上热搜,再次走进我们的视野。
从14岁起,福原爱就被日本1.2亿人视为“国家的希望”。
2017年,日本富士电视台上映了纪录片 《福原爱: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 ,由3000盘录像带剪辑制作, 拍摄记录了福原爱从4岁到28岁的全部成长历程, 豆瓣评分高达9.0。
镜头下的24年,福原爱从调皮可爱的小姑娘长大成人, 而妈妈用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全身心地陪伴在福原爱身边, 用尊重与爱,成全了一个“天才少女”的诞生与成长。
1
无论如何,也要教会孩子坚持
1988年,福原爱出生在日本宫城县仙台市,父母都是乒乓球爱好者,尤其是妈妈福原千代,在乒乓球技上有独特的见解。父母原来是打算培养哥哥的。
在福原爱3岁的时候,母亲忙着陪哥哥打球,小小的福原爱,就在椅子下自己趴着玩。
于是,3岁的她,就开始求妈妈教她打球。
人还没乒乓球桌子高,但拿上球拍的福原爱,一打就停不下来。
而妈妈对福原爱的训练可以说严格又无情, 训练的第一年就打坏了三个拍子。
当时只有4岁的福原爱,一天要来回打3000个球。
一个个球打出去,捡回来,陪着;一次次手把手纠正动作,叮咛着......
事后回忆起这段经历,母亲坦言:“既然选择走专业的道路,我就会按照专业的水平来培养她。不会因为她只有四岁,也不会因为她是我女儿就心软”。
其实,面对只有4岁的女儿, 残酷的训练多次让她想放弃,但是妈妈有自己的教育方法。
她有一本练习手册,上面用心地记录着福原爱的性格特点。
“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自己孩子自己一定要深入了解, 如果你完全照搬别人的教育方式,那一定是错误的”,妈妈在采访中说到。
当福原爱拿起球拍,母亲就跟她约定绝不放弃。
1000个来回球训练,一个球没接住,就从头再来。身边的人都走了,拍摄记录片的工作人员也准备收工,福原爱和妈妈还在一遍一遍的练习。
在福原爱最初练球的时光,是妈妈教会了她坚持的意义。
2
虽然你只有4岁,但规则就是规则
生活中温柔,训练时严肃,赛场上的妈妈又会给福原爱另一种陪伴。
4岁时,福原爱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打输了,直接扑到妈妈怀里哭。
看着被阵仗吓哭的女儿,妈妈没有过多的安慰,而是打开福原爱的手掌,说:“来看一看,这是什么?”
母亲的手上写着和福原爱的秘密暗号: “集中、时机”。
在母亲的鼓励下,这一场比赛,福原爱打败了二年级的小学生,看着开心的女儿, 母亲毫不吝啬地夸赞她 :“平局后能赢下真不错。”
上场比赛刚赢下的福原爱,接下来的比赛却因为发球被裁判警告,委屈的直掉眼泪,一个球打完就跑到母亲那里撒娇。
此时的母亲收住笑脸,没有心疼地安慰她而是严肃地说到:“这是比赛, 规则就是规则,不能因为你小就需要照顾。 下一个球好好发,不要哭,就算输了也不要哭。”
比赛结束后,妈妈也没有第一时间抱起福原爱鼓励她,而是让她去和对方道歉,因为发球不规范是不尊重比赛的表现。
比起赢得比赛,妈妈更重视对孩子礼仪和规范的教育。
球场之外, 为了尊重规则,母亲每天一遍又一遍地训练她规范发球, 并且制定了循序渐进的计划。
天赋,勤奋,加以妈妈的耐心陪伴,福原爱进步飞速。
第二年,5岁的福原爱再次参赛,顺利拿下平成第六届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少儿组冠军。
她用小手捧着人生中第一块金牌,仰头对妈妈说,“好重啊。”
年少成名,福原爱几乎是没有犹豫地踏上了乒乓之路。而代价也很明显。她成年后回忆, “我小时候一直在练球,没空过年, 对日本新年的记忆只有正月的早上吃年糕。”
之后的几年,福原爱顺风顺水,战无不胜。
6岁横扫全国10岁以下儿童组,10岁横扫全国17岁以下少年组,13岁横扫全国所有选手。
“乒乓天才少女”的名头传遍了全日本,她成了国民偶像。
从4岁到28岁,福原爱这位天才少女的炼成,天赋、兴趣只是一块敲门砖, 真正让孩子走得更远、更稳的,是母亲的教育。
3
想要孩子走的更远
父母就要舍得放手
2000年, 12岁的福原爱成为 历史 上年龄最小的日本国家队成员, 她被认为是日本乒乓球界的天才少女。
而她也不负重望,一次次刷新日本兵乓球的 历史 记录,斩获众多比赛冠军。
2001年,全日本乒乓大赛上,不满13岁的福原爱对战36岁的乒乓女王——原中国国家队队员何智丽。
“大家太大惊小怪了,在中国,小爱这样的选手有1000个。”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福原爱和妈妈。在日本的所向披靡,真的只是因为没有见到更大的世界吗?
于是, 妈妈决定让福原爱去中国参加甲级联赛,去见识更大的世界。
就这样,12岁的福原爱独自踏上了去中国的旅途。妈妈纵使万般不舍得,也微笑着送别女儿,装作坚强,但是却久久不忍离去,眺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
虽然内心满是牵挂,但妈妈知道孩子需要独立。放手并不是等同于“撒手”,而是 在陪伴和鼓励的同时,给予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独自来到中国,等待福原爱的是重重困难,什么都要依靠自己。
自己洗衣服,自己负责生活起居,学会自理。
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小小的福原爱没有怯场,很快和小伙伴熟络起来,融入了“中国圈子”。
而和母亲的这次分离,也让原本爱哭的福原爱变得更加坚强。
她知道, 这次她只能靠自己,不能让妈妈失望。
“想要她技术变好的话,就不能去干扰孩子”。在妈妈眼里, 给孩子信任和独立的发挥空间,有一些事情是不需要父母的。
在妈妈看来,那次的中国之行,福原爱结交了中国选手,在赛场上笃定的眼神,取得10战8胜的佳绩,都值得自己骄傲,也证明了自己的决定没有错。
“放手”换来了福原爱的双重成长,她脱落成独立自主的少女,更成长为独挡一面的职业选手。
时机恰当的放手,何尝不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陪伴。
2012年,福原爱代表日本参加伦敦奥运会,最终获得银牌,比赛结束后,福原爱拿着奖牌奔向妈妈,妈妈笑着说:“借我戴一下。”
福原爱把奖杯递给妈妈,已经60多岁的福原千代自言自语: “好重啊,这二十年都在这奖牌里了,好重啊。”
这一刻,妈妈是欣慰的,二十多年的耐心陪伴终于让女儿发光发热。
一个人的成功看似偶然,但当你了解到他们幼年经历的教育,你会感叹:
其实一切,早已注定。你得到了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都是以无比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好时光。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平白无故的优秀,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所有成功孩子的背后,永远少不了的是父母的托举和坚持!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比较,哪个更精彩,更好看?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气势宏大磅礴,无与伦比,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则便成为一个人人能参与的欢乐盛会。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恢弘盛大,一气呵成,整体上来可以说是一件几乎没有任何瑕疵的艺术精品,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五千年沉淀下来的精髓,让人油然而生敬意以及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论大场面场景的驾驭,张艺谋信手拈来,驾轻就熟。
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则诙谐幽默而又不失严肃,尤其是工业革命那一幕演出立意高远,发人深省。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在展现英国文明辉煌的同时,也没有回避那些他们历史上的那些败笔,并让世人反思: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便利之时,该如何避免重蹈当年类似于伦敦大雾的覆辙。
北京奥运开幕式充分展示了华夏历史文明,现代进步。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更像是一部精浓缩版版英国文明史,现代工业革命史,对整个世界都有启发意义。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各有千秋。由于设计者思维、角度以及表达的艺术手法不同,因此也难具备全面比较的基础和标准。
综合来说,视角各有不同,观点自然各有不同,这种比较很难给出统一结论,但是无论如何,两届奥运开幕式都是精彩纷呈,给人们留下难以忘却的纪念。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