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拍球高于肩算走步-篮球拍球过肩犯规吗
1.打篮球的三步上篮是抱着球走三步还是只能走两步啊?
2.我上突破总是习惯走三步,以是不是走步
3.打篮球,跳步之后,非轴心脚还能动吗?
4.打篮球,拿起球转身再走两步走步了吗?
5.篮球常见犯规动作及详解?
6.打篮球比赛怎么算犯规做法
打篮球的三步上篮是抱着球走三步还是只能走两步啊?
是抱着球走两步。
三步上篮是一项基本的投篮技术,所谓三步说的就是上篮篮球出手前最后的三步,其中第一步就是持球点前那一步,而第二步则是持球点后的第一步,最后的第三步是第二步完了再跨一步上篮,具体直观一点的可以看下图。
扩展资料:
进行三步上篮的几个注意点:
1、启动三步上篮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明确自己要上篮了,不能犹豫,因为犹豫的话可能会导致在运球中被别人断球,因此在运球中双手抱紧篮球,抱紧很重要,毕竟上篮中间可能会有各种干扰导致掉球而上篮失败。
2、然后开始出脚走第一步,这时候出的脚是除利脚之外的另一只脚,然后走第二步,这次出的脚是你的利脚,在出利脚的同时准备好发力跳起,手上动作也要同时跟上,右手持球,左手扶着球,到达最高点后,右手掌心向上,运用手掌把球向上挑起,落入篮筐。
参考资料:
我上突破总是习惯走三步,以是不是走步
三步上篮是在篮球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做出的合法的篮球技术动作。所谓三步就是上篮篮球出手前最后的三步,第一步就是持球点前那一步,第二步是持球点后的第一步,第三步是第二步完了再跨一步上篮。这就是所谓的标准的三步上篮。[1]
此图可以清楚的诠释“三步上篮”,唯一不足点是詹姆斯持球点稍微早了点,这样就有走步的嫌疑。
上篮或者投篮上篮一般称三步上篮或三步跨篮,是一项基本的投篮技术,台湾地区又称平民射球,因为是最基本的投篮技术,如果在没有人防守的情况下上篮不入的话会被同伴笑话的。
上篮按出手时手与肩的相对高度,分为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
上篮按手部动作,分为单手和双手,正手、反手、勾手,挑、推、勾、抛、扣等,同时又还包括行进间和跳起两种身体姿态。
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可用“一大、二小、三跳”六个字进行概括,既简明扼要,又便于记忆。以右手单手高手投篮为例,右脚跨出一大步的同时接球(即一大);接着左脚跨出一小步并用力蹬地起跳(即二小);然后右腿屈膝上抬,同昱举球至头右侧上方,腾空后,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右臂向前上方伸出,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即三跳)。与此同时,两脚同时落地,“三步上篮”动作完成。
把“三步上篮”动作要领编成口诀,即“一大二小三高跳,提肘屈腕要记牢,身体凌空球出手,投篮碰板准又妙”,大家在初学时可以记一下,有助于把握技术要领。
三步上篮
编辑
三步上篮
篮球规则中带球走有这么一条规则:“对在场上控制了活球并已确立中枢脚的队员的带球行进,移动时,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或双脚同时落地。但一脚或双脚抬起后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不同情况
上面这条规则中有两种情况,而三步上篮属于这条规则中的“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落地”这中情况,因为三步上篮的第二步是单脚落地的,不是规则中说的另一种情况——双脚同时落地。也就是说三步上篮规则是“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落地。但一脚抬起后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从这规则可知,队员从确定中枢起开始到球出手前只能有“中枢脚”和“一脚”着地,共2次,并且在三步上篮时“中枢脚”和“一脚”能跳起。
特别说明
编辑
步指的是行走或跑动时脚与脚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第1次脚在地时不能算为一步,脚有4次着地的只有3步。
具体步骤
编辑
第一步
运球后跳起(双脚离地)接球单脚落地,此时落地的脚为中枢脚
或:双脚跳起(离地)接住传球单脚落地,此时落地的脚为中枢脚
这两种情况,一种是运球后的三步上篮,另一种是接住传球后三步上篮
第二步
跳起中枢脚后非中枢脚(规则中说的“一脚”)落地
第三步
跳起非中枢脚(规则中说的“一脚”)后球出手后落回地面
注意:我在这里不特指左脚或右脚为中枢脚,实践中你左脚作中枢脚也行,右脚作中枢脚也行,确定中枢脚后另一脚便是非中枢脚了。
三步上篮图解
练习
编辑
练好三步上篮,调整好步伐是关键。三步,顾名思义,就是在三步之内完成投篮进球。因此,要调整好迈出的步伐大小,不能走着去上篮,而应在跑动中完成。对初学者慢跑最好,先练习慢动作。当准备三步上篮时,心中默念一步、二步,到三步时已经起跳了。步幅大小应和平常跑步大小一样,这样比较自然。当离着篮筐较远而开始三步上篮时,要把步幅迈大一些,否则第三步起跳会发现离篮筐很远,不容易将球投进。反之离篮筐很近了,要调小步伐,否则第三步跳起很可能跑到篮板后面。
找准时机上篮也很重要。练习三步上篮比较简单,但篮球毕竟是竞技比赛,时常要三五人一队来打比赛切磋。场上竞争很激烈,你想轻松进行三步上篮,必须找准时机。当对方防守松懈时,要看准空当,快速启动,闪电般杀到篮下进球得分。如果对方防守很严,不要硬闯,因为跑篮时容易撞上对方,裁判很可能判你带球撞人,当然,也有对方阻挡犯规这一可能。总而言之,尽量看准机会再上篮,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提高成功率。平常多练练变相带球过人、突破等技巧,非常有助于实现三步上篮。
三步上篮时应注意摆正姿势。上篮之前,要把身体重心压低,运球不要超过腰部,身体要稳当,上身摆正。跑动中身体尽量前倾一些,手心向下拍打篮球,不要翻腕。到了第三步跳起时,手腕自然的把球拨出,尽量柔和一些,让篮球有回旋的余地。这样投篮命中率比较高。
看准篮筐。三步上篮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投篮进球了。此时,要眼疾手快,看准篮筐的位置,重点是篮筐上方的小正方形区域。这块正方形区域是篮球比较理想的着落点,把球投到方框里面,进球几率非常大。特别是这方形区域的右上角和左上角附近,基本上篮球砸准了,反弹入筐几率百分百(前提应用力均匀)。
握好投篮力度。很多初学者在进行最后一步投篮时往往功败垂成,或者用尽过猛,球砸板飞走,或者力量不足,投球后刚蹭到篮网甚至三不沾。三步上篮的基础是练好投篮基本功,尤其是篮下投篮。投球时手劲要使用均匀,轻柔一些最好,手腕要灵活。第三步跳起投篮时,只要轻轻一拨,球就可自然打板入筐或空心入网。当有人防守时,不要害怕和着急,要稳定心态,手不要发抖,轻松投球进筐。[2]
注意事项
编辑
三步上篮,前两步脚着地,第三步一定是跳起在半空了,如果多走一步视为走步违例。如下图跑篮时,地下只能留下两次脚印,第三步已经跳起投篮。
看着有人在你前方站着不动,你不要硬闯过去三步上篮,把对方撞倒会判你带球撞人。
上篮时可以用勾手投篮,是防止被盖帽的好方法。[2]
注意事项
编辑
要把握好持球的时机,一旦持球过早很容易造成走步,也不能晚了。如下图,正常的三步上篮是双脚离地后持球的,在B点落地的脚才是中枢脚,如果持球过早,脚还在A点时就持球,在A点的脚是中枢脚,造成中枢脚前移,如果此时还是走两步后球出手(第三步)落地就是走步球了.
连续动作
编辑
有人说“三步上篮时连续的就是好球,慢的就是走步”,这是错误的。你可以找遍篮球规则的每个角落,都没有说“连续动作”是带球走违例或好球的规定,队员只要一脚或双脚没有超出篮球规则所述的限制向任一方向非法移动就是好球,不存在连不连续动作。
一般情况下连续动作三步上篮的动作极快,裁判员很难风驰电掣间判断运动员持球的时机,从而不能准确判定运动员的中枢脚,所以很难作出准确的判罚。而慢的三步上篮动作慢,裁判可以一目了然判定运动员的中枢脚和脚移动等情况,从而能作出准确的判罚,所以慢动作的三步上篮更容易被裁判吹罚。
平时看球赛,很多你认为是好球的三步上篮,但慢动作回看时却发现是走步球。连中央台《奥运ABC详解篮球比赛中的“三步上篮”》用来讲解三步上篮的视频用慢动作回看都是违例球,所以三步上篮时违例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速度快的难以判定是带球走违例的裁判一般都不吹,而不吹的不代表该球是好球。
走步情况
编辑
1、运球突破面对紧逼防守时,因为怕偷球,大力运球,收快球速度,运球时的支撑脚未离开地面就已持球,持球过早,中枢脚前移。
2、运球时突破面对大强度防守时,运动员没有引成效的起跳,起跳时运球的支撑脚球未离开地面就已持球,持球过早,中枢脚前移。
3、接队友传球时没有有效的双脚起跳,单脚在地脚面或跳起后一只脚已落回地面时,造成中枢脚前移。
这三种情况本来脚在B点时才是中枢脚,但在A点时已成为中枢脚(脚在A点B点的时情况请参看上面的)。三步上篮时规则只允许2个脚(中枢脚、非中枢脚)着地,而中枢脚前移时,三步上篮有3个脚(中枢脚、非中枢脚、中枢脚)着地,所以中枢脚前移后队员再走两步球出手(第三步)落地就是走步球了。
上篮练习
编辑
一、三步上篮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投篮技术。下面以右手的三步上篮为例说明如何练习:
从离篮框约3、4米的前方稍偏右处开始,用右手单手朝篮框方向运球向前,最后一步用左脚踏出 (并准备起跳),跨最后一步时,用双手抱球(左手在球前方,右手在球后方并靠近球底部),左脚发力起跳,眼睛保持在篮框附近你要将球送至的方向,左手离开球,右臂单手持球向上完全伸展,并在弹跳至最高点时,靠手腕发力(称“挑篮”)将球送出。
左手上篮只要用左手运球、右脚起跳、左手“挑篮”即可。刚开始练习时用你习惯用的手(有力的手)上篮,等动作熟练后再练习用另一只手上篮。如果你感到运球当中很难掌握起跳点或调整最后一步,可以先练习原地的上步、起跳、投篮,熟练以后再从运球开始。
二、练习要领
NBA现在流行的吹罚标准不再是看“走了几步”,而是看持球上篮动作是否连贯.比如跳步,在跳步后按国际篮联的规则是不可以再移动脚步的,但NBA里很多球员在跳步后都再迈开一步,甚至一个转身后再在空中出手.这是为了增加比赛精彩而从街头篮球借鉴过来的.姚明老是被吹走步和他动作不连贯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步上篮演示,点击看动画
上篮又按出手时手与肩的相对高度,分为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上篮包括单手和双手两种手部动作,同时又还包括行进间和跳起两种身体姿态。手部动作有正手、反手、勾手的区别。
高手上篮是指在球出手的瞬间,手腕高于肩部;而低手上篮则是指球出手的瞬间,手腕低于肩部以下。
上篮一般称三步上篮或三步跨篮,是一项基本的投篮技术,它的最后出手可以是高手上篮,甚至是扣篮,一般弹跳力好的球员或大个子球员喜欢用;而小个子球员或者是在对方身材较自己高一截的防守下,多用低手上篮增加隐蔽性。
虽然叫三步上篮 但其实只有两步半 要在第二步跃起之后出手开始运球,在球出手前中枢脚不得抬起。
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但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在实战中,假设左脚为中枢脚,我们可以选择
1,仅抬起右脚,再放下。状态没有改变。
2,双脚同时跳起,“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3,带有平移的侧跳。比如我为了躲闪向右方跳——左脚先离地,右脚后离地,然后在任一脚落地前出球。也可以右脚往前或往右先迈一步在跳。(实战中经常被吹犯规常常是因为队员心急,不是迈一步,而是“跳”了一步)
在实战中, 我们不可以选择
1,仅抬起左脚,放下左脚前出球(传球或投篮),整个过程中右脚未抬起。
此动作属于带球走违例,这是在街球场上容易出现的动作,职业篮球不会出现。因为此时左脚是中枢脚,最新版的规则规定,在篮球运动中不可抬起中枢脚,但可以跳起中枢脚进行传球和投篮,抬起的意思是一脚离地,另一脚未离地,而跳起的意思是两脚都要有爆发力,同时离地,这里是大家容易混淆的地方,抬和跳的概念有着天壤之别。
怎么跳高
编辑
一大二小三跳
如果受过正规训练,应该都知道这么一个口诀“一大,二小,三高跳”。就是说三步上篮的第一步要跨的大,第一步跨的大主要是为了拉开和防守球员之间的距离,当大家同时起跳的时候,第一步如果跨的大,防守者想要从后面盖到你,必须跳的比你更高、更远。二小,就是说第二步要跨的小。为什么要跨的小呢?这主要是为“三高跳”做准备的。练过三级跳的人都知道,第二步跨的小,第三步才能飞的远。其实这是一个力量蓄积的过程,想要自己出拳有力,当然必须先收回拳头来。三高跳,是说第三步要跳的高?其实不然,第三步跳的高只是一个方面,还要跳的远。跳的高还关系到你的出手点,出手点高,对手才不容易封盖(关系到手部动作,下面再做解释)。跳的远就是进一步拉开和防守球员之间的身体距离。
接着谈谈手部动作。手部动作无非就分双手和单手,挑、推、勾、抛和扣,出手点的高和低。单手和双手很容易理解,推、扣的动作简单,这里不多说。提一点扣的动作,要注意跳的高,手要伸的高,简单的说就是扣篮的时候不能老以筐为目标,眼睛看高点,人才能跳的更高。勾和挑的动作灵活多变。篮球是个圆形球体,要学会用勾和挑从不同的角度旋转篮球,并且掌握好擦板、筐的角度和力度,能提高进球的成功率。主要就是平时要多注意球性的练习,想象各种不同的挑和勾的动作,用心去感觉力度,当球在手上的时候,尽量的练习到“想到哪就打到哪的境界”。出手点的高低,从动作的角度讲,当然是越高越好了。比赛中当防守球员比你身材矮小,弹跳也不如你的时候,跳的高和高出手点能体现一个球员的霸气。但是当防守球员的情况正好相反或者动作变形,那就要学会低出手,早出手。出手点低,一般是发生在动作变形的时候,很容易被封盖,进不进球一切就看运气了。一般人都是在三步上篮起跳到最高点以后才出手的,运用逆向思维在三步上篮的过程中(比如前两步,或者起跳未达到最高点)就把球抛出去,往往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这就是出手早。出手早虽然动作没有霸气,但是因为其虚幻、诡异,所以令防守者防不胜防。如果动作连贯,也不乏轻松、飘逸之感哈。
三步上篮第二步可以用跳的!!!
FIBA于2006年3月31日通过的2006规则,25.2.2 第二黑点修改为
三步上篮规则
移动传球或投篮时,球员可以中枢脚跳起,接着单脚着地或双脚同时着地。而后,单脚或双脚可以抬离地面,但球出手前任一脚不能落回地面。
我的理解是,移动暗指单脚在地面上,以区别于双脚在地面时的情况。传球或投篮前收球时单脚触地,触地脚为中枢脚,该脚可以跳起,着单脚着地或双脚同时着地。而后,单脚或双脚可以抬离地面,但球出手前任一脚不能落回地面。
再来讨论三步上篮第二步可以用跳这个问题?
三步上篮第一步收球,单脚触地(中枢脚),
大伙默认第二步用跨,第三步再用跳,即非中枢脚触地在中枢脚抬起之前(瞬间存在双脚同时在地的情况),此时双脚在地,则在传球和投篮时中枢脚不应当再次抬起,但注意的是,中枢脚可以跳起,即:双脚起跳投篮或者传球(当然也可以不抬起中枢脚进行投篮或者传球),此动作不是说不可以,但随着惯性的原因很容易中枢脚移动,所以此动作容易被吹带球走违例,NBA和国际篮联中对此动作的吹罚是相当严格的,即使大牌球星都不放过,卡梅罗安东尼就有一次在快攻中起三步就被防守球员挡住路线停下后然后抬起中枢脚投篮就这样被吹带球走。三步上篮的要求其实是第二步时是用跳的方式进行,什么是跳?双脚离地即为跳。比如你在跑起来时双脚肯定有一个时间是同时在空中的(时间很短)三步上篮其实就是中枢脚跳起后一脚落地,即规则中说的:有中枢脚,移动时,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或双脚同时落地。但一脚或双脚抬起后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现第二步用跳,第三步接着用跳,即非中枢脚触地在中枢脚跳起后,适应规则,单脚在地,传球或投篮中枢脚可跳起,……应是好球。而有些人认为是走步违例(误引用双脚在地的规则,中枢脚离地须球出手方可再落地)。
打篮球,跳步之后,非轴心脚还能动吗?
带球走步,又称走步,篮球比赛术语 . 带球走步是属于进攻违例的一种,大多出现在初学者和业余水平的比赛中。 持球移动超出允许的范围即走步。
篮球比赛中的一种犯规动作,拿着球走步。带球走步,又称走步,篮球比赛术语。 持球移动超出允许的范围即走步.规则规定腾空接球,两脚先后着地,以先落走步,是属于进攻违例的一种,广泛出现在业余水平的比赛中。
带球走步这种违例行为仅限于控球者,主要是对于控球者出现的非篮球规则允许范围内的带球动作的一种吹罚。根据书面的篮球比赛技术规则记载:球场上所有的没有同步拍球三步以上的移动行为都可以吹罚为走步违例。
持球移动超出允许的范围即走步。规则规定腾空接球,两脚先后着地,以先落地的脚为中枢脚.两脚同时着地,两脚都可以做中枢脚(以后移动的脚为中枢脚)抬起中枢脚可以传球和投篮,但不能运球.抬起中枢脚传球或投篮时,球离手前,中枢脚不能着地.运球开始时,必须是球先离手,然后才能提起中枢脚.违反上述规定既是走步。
如何判断
判断规则
和其他所有的球场技术动作一样,具体对待走步的判断上与书面的技术标准差距很大。
首先来说运球。根据篮球的基本精神准则,控球者的每一步推进都应该出现至少一次拍球的动作,这一规则开始被颠覆始于一些身高较高的后卫,代表人物:Magic.Johnson。魔术师的身高臂展步伐都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控球后卫,因此他在运球推进中经常是两三步才拍一次球。从那个时代开始,裁判对于走步的判断开始有了从原来的技术规则基础上的新的理解,即:只要运球过程中的连续性不被运球者的非正常动作打断,并且防守者的防守节奏并未因为进攻者的不公正运球动作而受到干
带球走步
扰的话的不明显走步行为可以忽略。
这一规则的新的理解直接导致了两种情况:一方面球场上很多具有表演性或者欣赏性的动作没有因为模糊的走步吹罚而被打断,Jason.Kidd曾经有过令人眼花缭乱的上篮动作实际上连续走了四步,而该镜头依旧经常性出现在NBA宣传篇中;另一方面,很多年轻的球员对于运球动作的基本功的练习明显由于该吹罚尺度的松懈而变得惨不忍睹。
松懈原因
从根本上来分析,走步尺度的松懈这一现象得到大众的认可从本质上体现了观众对于球场欣赏性的要求在变高,可是在业余比赛中绝对不应该模仿职业球员的这一个习惯,对于篮球选手来说,运球的节奏和流畅性应该成为一种本能,即不需要刻意去做,就可以完成毫无技术瑕疵的运球上篮动作。
走步这一动作出现在运球直接进攻中更是对于防守球员的不公平现象,可想而知,当防守球员中规中矩的完成贴身防守的同时,原本已经全部卡的防守位置由于控球者突然间的多跨一步而变得毫无可守之处。此刻,置身处地想象一下,大家是否应该要求别人不要出现技术上的违例擦边球的时候,同时更高要求完善自己的技术。
拒绝走步
走步是很多新人都会出现的毛病之一,并非不可攻克,攻克方法只有一种-----练习。当你达到手中有球,不运球连一步都跨不出的时候,或许火候就差不多了。
顺便提一些关于跳步的技术方面问题。跳步这个词汇严格来说并不属于篮球的规则范畴,只是业余选手更多时候使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控球者双脚离地后手中球由于防守球员的成功防守或者干扰导致球没有出手而进攻方的双脚再度落地的行为。这是一种走步行为的衍生,目前这个称呼也慢慢出现在一些官方体育媒体的描述中。
带球跳步
概念
跳步是突破摆脱防守的方法,走步才是违例,也不计入犯规。
跳步这个词汇严格来说并不属于篮球的规则范畴,只是业余选手更多时候使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控球者双脚离地后手中球由于防守球员的成功防守或者干扰导致球没有出手而进攻方的双脚再度落地的行为。这是一种走步行为的衍生,目前这个称呼也慢慢出现在一些官方体育媒体的描述中。
判断
跳步的尺度判断基本上的要点如下:
1. 如果控球方双脚离地后手中的球出手后被防守者拍到,落回控球方的手中,进攻可以持续,不因由于该次的干扰打断比赛;
2. 如果控球方双脚离地后手中的球没有出手而被防守者拍到,导致控球者从起跳到双脚落地这一时段没有球离开身体的瞬间,可以吹罚进攻方走步。
确定中枢脚
1、队员双脚着地接到球,可以用任一脚作中枢脚。一脚抬起的一刹那,另一脚就成为中枢脚。 2、队员在走动或运球中接到球,他可以按下列情况停步并确定中枢脚: (1)如果一脚正接触地面: a、双脚同时着地,则任一脚都可以是中枢脚。一脚抬起的一刹那,另一脚就成为中枢脚。 b、两脚分先后着地,则先触地的脚是中枢脚。 c、一脚着地,队员可以跳起那只脚并双脚同时着地,则哪只脚都不是中枢脚。三、持球走动§ 1、确定了中枢脚后: (1)在传球或投篮中,中枢脚可以抬起,但在球离手前不可以落回地面。 (2)运球开始时,在球离手前中枢脚不可以抬起。 2、停步后,当哪只脚都不是中枢脚时 (1)在传球或投篮中,一脚或双脚都可以抬起,但在球离手前不可以落回地面。 (2)运球开始时,在球离手前哪只脚都不可以抬起。违反本条规则是违例。
注解 队员没有控制活球就没有这条规则的违例。说到底,走步与否最终还是看中枢脚的状态,只要中枢脚没动,就一定没有走步!
基本跳步双脚落地之后可以以任意一只脚为中心脚,这就给防守方带来了很大压力。 也就是你突破效率提高了。
所谓走步就是球在手上时走两步以上而球未出手,如果运球时出现球在手上时走两步以上就是带球走步。
所有篮球比赛,包括NBA对走步吹得都是很严的,但观众却不清楚什么才算走走步,要看清是否走步,先要懂得什么时候开始计算的.走步是从那球后在脚第一次离地时开始算,如果那球是脚是空的,就等那脚落地再离地时开始算。
所谓走两步就是,每只脚都离地一次,再落地一次.如果球在手上走完两步后,先落地的脚再离地的话球就必须传或投,如果继续运球或持球的话就是走步。
注意
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有一只脚不停的走而另一只脚始终在地上,他始终只算走一步,如果已经走两步了只要先落地(双脚落地的跳步无所谓哪只脚先落地)的那只脚始终不离地,不论另一只脚走几步都只算两步(不算超过两步)
篮球运动不允许持球队员移动轴心脚,否则被吹走步违例,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三步上篮.他是要求球员持球时分别迈开2步,在第3步起跳的同时出手上篮或者投篮.按你的说法那是肯定走步了.
NBA现在流行的吹罚标准不再是看"走了几步",而是看持球上篮动作是否连贯.比如跳步,在跳步后按国际篮联的规则是不可以再移动脚步的,但现在NBA里很多球员在跳步后都再迈开一步,甚至一个转身后再在空中出手.这是为了增加比赛精彩而从街头篮球借鉴过来的.姚明老是被吹走步和他动作不连贯有着很大的关系.
上篮又按出手时手与肩的相对高度,分为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上篮包括单手和双手两种手部动作,同时又还包括行进间和跳起两种身体姿态。手部动作有正手、反手、勾手的区别。
高手上篮是指在球出手的瞬间,手腕高于肩部;而低手上篮则是指球出手的瞬间,手腕低于肩部以下。
上篮一般称三步上篮或三步跨篮,是一项基本的投篮技术,它的最后出手可以是高手上篮,甚至是扣篮,一般弹跳力好的球员或大个子球员喜欢用;而小个子球员或者是在对方身材较自己高一截的防守下,多用低手上篮增加隐蔽性。
所谓走步就是球在手上时走两步以上而球未出手,如果运球时出现球在手上时走两步以上就是带球走步.
所有篮球比赛,包括NBA对走步吹得都是很严的,但观众却不清楚什么才算走走步.
要看清是否走步,先要懂得什么时候开始计算的.走步是从那球后在脚第一次离地时开始算,如果那球是脚是凌空的,就等那脚落地再离地时开始算.
所谓走两步就是,每只脚都离地一次,再落地一次.如果球在手上走完两步后,先落地的脚再离地的话球就必须传或投,如果继续运球或持球的话就是走步.
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有一只脚不停的走而另一只脚始终在地上,他始终只算走一步,如果已经走两步了只要先落地(双脚落地的跳步无所谓哪只脚先落地)的那只脚始终不离地,不论另一只脚走几步都只算两步(不算超过两步)
打篮球,拿起球转身再走两步走步了吗?
不算走步。虽然说走三步就算走步。但是这个时候,三步上篮是一种特许。因为三步上篮要运一下球,不运球也不算犯规。篮球运动不允许持球队员移动轴心脚,否则被吹走步违例,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三步上篮,其要求球员持球时分别迈开二步,在第三步起跳的同时出手。 上篮或者投篮上篮一般称三步上篮或三步跨篮,是一项基本的投篮技术,它的最后出手可以是高手上篮,甚至是扣篮,一般弹跳力好的球员或大个子球员喜欢用;而小个子球员或者是在对方身材较自己高一截的防守下,多用低手上篮增加隐蔽性。 上篮又按出手时手与肩的相对高度,分为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上篮包括单手和双手两种手部动作,同时又还包括行进间和跳起两种身体姿态。手部动作有正手、反手、勾手的区别。 高手上篮是指在球出手的瞬间,手腕高于肩部;而低手上篮则是指球出手的瞬间,手腕低于肩部以下。
篮球常见犯规动作及详解?
1、打手——对抗或者比赛的时候防守方最容易出现的犯规动作就是打手,进攻队员持球进攻,在出现投蓝动作时防守队员碰到对方的手臂或者手,2进攻队员运球或者持球过程中防守队员抄球时先碰到对方的手,这2点视为打手犯规!
2、阻挡和带球撞人——进攻队员运球3步上蓝动作中,防守队员运动过来挡住对方的路线导致动作终止视为阻挡犯规,反之如果防守队员事先站好位置本身没有运动,没有伸手,进攻队员撞上防守队员视为带球撞人
3、拉人犯规——拉人犯规比较好理解,不管是攻防,只要你有出现明显的拉扯对方的动作,都是拉人犯规,这个动作一般出现在防守方没有防住进攻队员不得已或者潜意识的后面拉扯动作
4、推人犯规——队员用手或者身体的任何部分强行移动持球者和非持球者,这种动作一般出现在传球.站位.抢篮板球的过程中
5、掩护犯规——进攻方非持球队员给持球队员进攻创造进攻的条件和路线,叫掩护,他是需要队员事先选好路线当人墙挡住防守队员,但是掩护过后就不能在移动到防守队员前进的路线去挡住防守队员,这样就叫掩护犯规,也叫2次掩护!
6、技术犯规——队员在场上辱骂对方和裁判,比如大动作拉扯场上队员 大吼大叫语言威胁恐吓,甚至打人这种视为技术犯规要取消比赛资格的,
7、无球全犯规——就是就离开了双方的控制,方法都要去抢球的时候,出现和身体非法接触,比如拉开对方,退对方 ,这视为无求权犯规,其实犯规还有很多,今天我们标题是犯规所以只写犯规,其他的违例就不多讲了!
扩展资料:
犯规
第32条 犯规
32.1 定义
32.1.1 犯规是对规则的违犯,含有与对方队员的非法身体接触和/或违反体育道德的举止。
32.1.2 一个队可被宣判任何数量的犯规,不考虑罚则,犯规者的每一犯规应登记,记入记录表并相应地被处罚。
第33条 接触:一般原则
33.1 圆柱体原则
圆柱体原则定义为一名站在地面上的队员占据一个假想的圆柱体内的空间。它包括该队员上面的空间,
并受下列限定:
前面由手的双掌。
后面由臀部和两侧由双臂和双腿的外侧
双手和双臂可以在躯干前面伸展,其肘部的双臂弯曲不超过双脚的位置,因此两前臂和双手是举起的。他的双脚间的距离应依据他的身高有所不同。
33.2 垂直原则
在比赛中,每一队员都有权占据未被对方队员已经占据的任何场上位置(圆柱体)。
这个原则保护队员所占据的地面空间和当他在此空间内垂直跳起的上方空间。
队员一离开他的垂直位置(圆柱体)并与已经建立了他自己的垂直位置(圆柱体)的对方队员发生身体接触,离开他的垂直位置(圆柱体)的队员就对此接触负责。
防守队员垂直地离开地面(在他的圆柱体内)或在他自己的圆柱体内把双手和双臂伸展在他的上方,则不必判罚。
无论是在地面上或在空中的进攻队员不应用下列方式与处于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队员发生接触。
用他的手臂为自己扩展更多的空间(清除障碍)。
在投篮中或紧接投篮后伸展他的双腿或双臂去造成接触。
33.3 合法防守位置
当一名防守队员:
面对对手,并且
双脚着地时。
他就占据了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合法防守位置从地面到天花板,垂直地伸展到他(圆柱体)的上方。他可将他的双臂和双手举过头或垂直跳起,但是他必须在假想的圆柱体内使手和臂保持垂直的姿势。
33.4 防守控制球的队员
当防守控制(正持着或运着)球的队员时,时间和距离的因素不适用。
每当对方队员在持球队员面前占据了一个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甚至是一瞬间完成的),持球队员必须料到被防守并必须准备停步或改变他的方向。
防守队员建立一个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必须在占据位置前没有造成接触。
一旦防守队员已建立了一个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他可移动以便防守他的对手,但他不得伸展他的双臂、双肩、双髋或双腿,并通过做来造成接触以阻止从他身边通过的运球队员。
判断一起涉及持球队员的撞人/阻挡情况时,裁判员应运用下列原则:
防守队员必须以面对持球队员并双脚着地来建立一个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防守队员为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可保持静立、垂直跳起、侧移或后移。
在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的移动中,一脚或双脚可以瞬间离地,只要该移动进侧向或向后的,而不是朝向持球队员前移的。
接触必须发生在躯干上,在这样的情况下,防守队员将被认为是已经先在接触地点了。
已经占据了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队员可以在他的圆柱体之内转身以避免受伤。
在上述任何情况中,应认为该接触是由持球队员造成的。
33.5 防守不控制球的队员
不控制球的队员有权在球场上自由地移动,并占据任何未被另一队员已经占据的位置。
当防守不控制球的队员时,时间和距离的因素应适用。防守队员不能如此靠近和/或如此快地在移动的对方队员的路径中占据一个位置,以致后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距离停步或改变他的方向。
此距离与对方队员的速度直接成正比,不得少于正常的1步,也不必多于正常的2步。
如果一名防守队员在占据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中不重视时间和距离的因素,并与对方队员发生接触,他对该接触负责。
一旦一名防守队员已经建立了一个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为防守对方队员他可移动。他不得在对方队员的路径中伸展臂、肩、臀或腿去阻止对方队员从他身边通过。他可以在他的圆柱体内转身以避免受伤。
33.6 腾空的队员
从球场某地点跳起在空中的队员有权再落回同一地点。
他有权落在球场的另一地点,只要在起跳时落地点以及起跳和落地地点之间的直接路径上,在起跳的时间尚未被对方队员占据。
如果一名队员已跳起并落地,可是他的冲力使其接触了在落地地点之外已占据了一个合法防守位置的对方队员,则该跳起队员对此接触负责。
在队员已跳起在空中后,对方队员不得移动到他的路径上。
移动到腾空队员的身下并造成接触,通常是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33.7 掩护:合法的和非法的
掩护是试图延误或阻止一名不球的对方队员到达希望到达的场上位置。
当正在掩护对手的队员:
发生接触时是静止的(在他的圆柱体内)。
发生接触时双脚着地。
是合法的掩护。
当正在掩护对手的队员:
发生了接触时正在移动。
在静止对手的视野之外做掩护,发生接触时,没有给出足够的距离。
发生了接触时,对移动中的对手没有重视时间和距离的因素。
是非法的掩护。
如果在静止对手的视野之内做掩护(前面的或侧面的),做掩护的队员可按自己的意愿靠近对手以建立掩护,只要没有接触。
如果在静止对手的视野之外做掩护,做掩护的队员必须允许对手身掩护迈出正常的一步而不发生接触。
如果对手在移动中,时间和距离的因素应适用。做掩护的队员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被掩护的队员能通过停步或改变方向来避免掩护。
要求的距离是不得少于正常的1步,也不必要多于正常的2步。
与已经建立掩护的队员的任何接触,由被合法掩护的队员负责。
33.8 撞人
撞人是有球或无球队员推开或移动对方队员躯干的非法身体接触。
33.9 阻挡
阻挡是阻碍持球或不持球对方队员进行的非法身体接触。
如果试图做掩护的队员在移动中与静止或后退的对方队员发生接触,则判罚掩护队员一次阻挡犯规。
如果队员不顾球,面对着对方队员并随着对方队员的移动而移动他的位置,除非包含其它因素,他对所发生的任何接触负主要责任。
所谓“除非包含其它因素”是指被掩护的队员故意推人、撞人或拉人。
队员在场上占据位置时把他的手臂或肘伸在他的圆柱体之外是合法的,但当对方队员试图通过时,它们必须被移到他的圆柱体之内。如果手臂或肘是在他的圆柱体之外并发生接触,这是阻挡或拉人。
33.10 无撞人半圆区
球场上画出无撞人半圆区的目的是,指定一个特定的区域用于解释篮下的撞人/阻挡情况。
向无撞人半圆区的任何突破情况中,当:
进攻队员腾空并控制球,并且
当试图投篮或者传球,并且
防守队员的双脚在无撞人半圆区内。
进攻队员与防守队员在无撞人半圆区内的身体接触不应被宣判为进攻犯规,除非进攻队员非法地使用他的手、手臂或者身体。
33.11 用手和/或手臂接触对方队员
用手触及对方队员,本身未必是犯规。
裁判员应判定引起接触的队员是否已经获得了不公正的利益。如果队员引起的接触在任何方面限制对方队员的移动自由,这样的接触是犯规。
当防守队员处于防守位置,并且他的手或手臂放置在持球或不持球的对方队员身上并保持接触以阻碍他行进,就发生了非法用手或非法伸展手臂。
反复地触及或“戳”持球或不持球的对方队员是犯规,因为这可导致粗暴的比赛。
当持球的进攻队员:
为了获得不公平的利益,用手臂或肘“勾住”或缠绕防守队员。
为了阻止防守队员的防守或试图抢球,或为了在他和防守队员之间创造更大的空间,“推开”防守队员。
运球时,用伸展的前臂或手去阻止对方队员获得控制球。
这是持球进攻队员的犯规。
当不持球的进攻队员为了:
摆脱去接球。
阻止防守队员的防守或试图抢球。
扩展更大的个人空间。
而“推开”防守队员,这是不持球进攻队员的犯规。
33.12 居中策应
垂直原则(圆柱体原则)适用于居中策应。
位于中锋位置的进攻队员和防守他的防守队员必须尊重彼此的垂直位置(圆柱体)的权利。
位于中锋位置的进攻队员或防守队员用肩或髋将他的对方队员挤出位置,或用伸展的肘、臂、膝或身体的其它部位去干扰对方队员的活动自由,是犯规。
33.13 背后非法防守
背后非法防守是防守队员从对方队员的背后与其发生的身体接触。防守队员正式图去抢球的事实,不证明从背后与对方队员发生接触是正当的。
33.14 拉人
拉人是干扰对方队员移动自由的非法身体接触。这种接触(拉人)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33.15 推人
推人是队员用身体的任何部分强行移动或试图移动控制或未控制球的对方队员时发生的非法身体接触。
第34条 侵人犯规
34.1 定义
侵人犯规是:无论在活球或球的情况下,攻守双方队员发生的身体接触的犯规。
队员不应通过伸展他的手、臂、肘、肩、髋、腿、膝、脚或将其身体弯曲成“不正确的姿势”(超出他的圆柱体)去拉、阻挡、推、撞、绊对方队员,或阻止对方队员行进;也不得放纵任何粗野或猛烈的动作去这样做。
34.2 罚则
应登记犯规队员一次侵人犯规。
34.2.1 如果对没有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
由非犯规的队在最靠近违犯的地点掷球入界重新开始比赛。
如果犯规的队处于全队犯规处罚状态,则应运用第41条(全队犯规:处罚)的规定。
34.2.2 如果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应按下列所述判给投篮队员若干罚球:
如果投篮成功,应计得分并判给1次追加的罚球。
如果从2分投篮区域的投篮不成功:2次罚球。
如果从3分投篮区域的投篮不成功:3次罚球。
·在结束一节的比赛计时钟信号时或恰好响之前,或当24秒钟装置信号响时或恰好响之前,队员被犯规了,此时球仍在该队员的手中,并且投篮成功,不应计得分,应判给2或3次罚球。
第35条 双方犯规
35.1 定义
双方犯规是两名互为对方的队员大约同时相互发生侵人犯规的情况。
35.2 罚则
应给每一犯规队员登记一次侵人犯规。不判给罚球。比赛应按下列所述重新开始:
在发生双方犯规的大约同一时间,如果:
投篮得分,或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得分,应将球判给非得分队从端线的任何地点掷球入界。
某队已控制球或拥有球权,应将球判给该队在最靠近违犯的地点掷球入界。
任一队都没有控制球也没有球权,一次跳球情况发生。
第36条 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36.1 定义
36.1.1 根据裁判员的判断,一名队员不是在规则的精神和意图的范围内合法地试图去直接抢球,发生的接触犯规是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36.1.2 在整场的比赛中裁判员必须对违反体育道德犯规解释一致并只判定其所作所为。
36.1.3 判断犯规是否是违反体育道德的,裁判员应运用如下原则:
如果一名队员不努力去抢球并发生接触,这是一起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如果一名队员在努力抢球中造成过分的接触(严重犯规),这是一起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如果防守队员试图阻止一次快攻,从对方队员后或侧面与其发生身体接触,并且在进攻队员和对方球篮之间没有防守队员,这是一起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如果一名队员正做合法的努力去抢球(正常的争抢)发生了犯规,这不是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36.2 罚则
36.2.1 应给犯规队员登记一次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36.2.2 应判给被犯规队员执行罚球,以及随后:
·在记录台对面的中线延长掷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开始第一节。
应按下述原则判给若干罚球:
如果对没有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2次罚球。
如果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如果中篮应计得分并加1次罚球。
如果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并且球未中篮,:2次或3次罚球。
36.2.3 当队员被登记2次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时,他应被取消比赛资格。
36.2.4 如果队员在36.2.3情况下被取消比赛资格,应只处罚违反体育道德的罚则,不追加取消比赛资格的罚则。
第37条 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37.1 定义
37.1.1 队员、替补队员、出局的队员、教练员、助理教练员或随队人员的任何恶劣的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是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37.1.2 已被取消比赛资格的教练员应由登记在记录表上的助理教练员接替。如果记录表上没有登记助理教练员,应由队长(CAP)接替。
37.2 罚则
37.2.1 应给犯规者登记一次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37.2.2 每当犯规者依据这些规则各个条款被取消比赛资格,他应去该队的休息室,并在比赛期间留在那里,或者,他也可以选择离开体育馆。
37.2.3 罚球应判给:
(如果是一起非身体接触犯规):由对方教练员指定任一本队队员;
(如果是一起身体接触犯规):被犯规的队员。
以及随后:
在记录台对面的中线延长掷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开始第1节。
37.2.4 罚球的次数应按如下规定:
如果对没有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2次罚球。
如果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如果中篮应计得分并加1次罚球。
如果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并且球未中篮:2或3次罚球。
第38条 技术犯规
38.1 行为规定
38.1.1 比赛的正当行为要求双方球队的成员(队员、替补队员、教练员、助理教练员、出局的队员和随队人员)与裁判员、记录台人员以及技术代表(如到场)有完美和真诚的合作。
38.1.2 每支球队应尽最大的努力去获得胜利,但胜利的取得必须符合体育道德精神和公正竞赛的要求。
38.1.3 任何故意的或再三的不合作,或不遵守本规则的精神,应被认为是一次技术犯规。
38.1.4 裁判员可以通过警告或甚至宽容那明显是无意的,并不直接影响比赛的、轻微的违犯来预防技术犯规的发生,除非在警告后重复出现同样的违犯。
38.1.5 如果在球成活球后发现了一次违犯,比赛应停止并登记一起技术犯规。应将技术犯规同发生在被登记的时候一样来执行罚则。在违犯与比赛停止之间的间隔内无论发生了什么应有效。
38.2 暴力行为
38.2.1 比赛中可能发生与体育道德精神和公正竞赛相违背的暴力行为。裁判员应立即制止,如有必要,通过负责维持公共秩序的保安人员来制止。
38.2.2 无论何时在队员、替补队员、出局的队员、教练员、助理教练员或随队人员之间,在比赛场上或其附近发生暴力行为,裁判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去制止他们。
38.2.3 任一上述的人员公然地挑衅对方队员或裁判员,应被取消比赛资格。裁判员必须将此事件报告给竞赛的组织部门。
38.2.4 保安人员可以进入比赛场地,只要裁判员要求这样做。然而,如果带有明显采用暴力行为意图的观众进入球场,保安人员必须立即干预以保护球队和裁判员。
38.2.5 所有其它区域,包括入口、出口、过道、休息室等,由竞赛组织部门和负责维持公共秩序的保安人员管辖。
38.2.6 裁判员绝不允许队员、替补队员、出局的队员、教练员、助理教练员和随队人员的能导致比赛器材损坏的行为出现。
当裁判员观察到这类行为时,应立即给违犯队的教练员一次警告。
如果重复该行为,应立即宣判有关的违犯者一次技术犯规。
38.3 定义
38.3.1 技术犯规是没有身体接触的犯规,行为种类包括但不限于:
无视裁判员的警告。
无礼地碰触裁判员、技术代表、记录台人员或球队席人员。
与裁判员、技术代表、记录台人员或对方队员交流中没有礼貌。
使用很可能冒犯或煽动观众的语言和举动。
戏弄对方队员或在他的眼睛附近摇动妨碍其视觉。
过分挥肘
在球穿过球篮之后故意地触及球或阻碍迅速地执行掷球入界以延误比赛。
跌倒以伪造一次犯规。
悬吊在篮圈上,致使队员的重量由篮圈支撑,除非扣篮后,队员瞬间地抓住篮圈,或者,根据裁判员的判断,如果他正试图防止自己或另一名队员受伤。
在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中防守队员干涉得分,应判给进攻队得1分,随后执行登记在该防守队员名下的技术犯规罚则。
38.3.2 教练员、助理教练员、替补队员、出局的队员或随队人员的技术犯规是与裁判员、技术代表、记录台人员或交流中没有礼貌或触碰他们的犯规;或是一次程序上的或管理性质的违犯。
38.3.3 当出现下述情况时教练员应被取消比赛资格:
由于自身违反体育道德行为的结果而被登记了2次技术犯规(“C”)时。
由于球队席人员(助理教练员、替补队员、出局的队员或随队人员)的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而被登记了3次技术犯规(三次全部登记为“B”或者其中一次是“C”)。
38.3.4 如果教练员在38.3.3情况下被取消比赛资格,应只处罚技术犯规的罚则,不取消比赛资格的罚则。
百度百科 :篮球规则
打篮球比赛怎么算犯规做法
打 篮球 时,有的人不知道规则会做一些犯规的动作,打篮球犯规后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打篮球怎么算犯规,希望你们喜欢。
打篮球犯规的规则
1、阻挡:阻止对方球员与自身身体发生接触,且动作过于猛烈,对对方球员造成危害。
2、撞人:带球撞人或者不带球撞人都属于犯规行为,所以,应当避免,尽量移动时与对方球员少发生身体接触。
3、从背后防守:防守人员一般站在被防守人员的前面,如果站在被防守人员的后面,且试图去抢球,与被防守人员发生身体接触,属于犯规。
4、用手拦阻:在比赛过程中,不能直接用手阻碍对方,也不能用手拉扯对方的衣服。
5、拉人:在对方转身或投球时,用手拉住对方,与对方发生身体接触,属于犯规。
6、推人:在正常比赛中,都不要推人,因为这样也算犯规,已与对方身体发生接触。
8、非法掩护:试图非法拖延或阻止非控制球的对手到达希望到达的场上位置,也属于犯规
9、带球走步:带着球走3步还不出手投球,已经属于犯规,所以,最好不要犯。
10、3秒违例:带球进入限定区域,超过3秒,也属于犯规,一般球场中央区域是不能随便进入的。
打篮球的主要规则
1、比赛 方法
一队由五个人组成,比赛时需要两个队伍,每个队伍有一个队长,还有不多于7个的候补人员。比赛开始时,双方派一名队员在中场区域夺球,20分钟后结束上半场,休息10分钟,再进行下半场,下半场时间也是20分钟。最终比赛结果以两场积分最高的一队获得胜利。
2、得分种类
球在3分线内被球员投进篮筐,经裁判认可,便可得2分;球在3分线外被球员投进篮球,经裁判认可,便可得3分。如果有球员犯规,需罚给对方一球,如果对方进球,可得1分。
3、选手替换
候补人员和在场人员可以轮换上场,每次替换时间要控制在20秒内,替换次数没有限定,但如果是被罚下场的球员,是不能在替换名单中的。
打篮球运球的方法
第一步:降低重心,在不看球的情况下,先练习右手原地运球,再练习左手原地运球
第二步:靠手腕的力量拨力,单手在身体前左右运球。同样,在身体的一侧前后运球。要注意,运球的时候并不是重心越低越好,因为带球的外力完全由手腕发出,只有控制好球的落地的方向,才能很好的控制好球。一只手熟悉后再用另一只手练习。
第三步:左右手在身体前交叉运球,再在体后交叉运球练习。
第四步:练习跨下运球,先将左脚向前跨出一步,用右手将球从跨下弹致左手,再用左手顺原路将球弹回右手。换脚、换手后动作一样。然后将这几个运球步骤连贯起来,在原地反复练习。
第五步:练习行进间的跨下运球,开始时先沿边线练习直线,再练习曲线,然后在有人防守的情况下模仿比赛中的场面。至于你的身体如何随着对手的移动做出自然的反应,只有在实践中反复的摸索。
打篮球三步上篮的方法
在篮球运动中,依照篮球规则而言,是不允许持球队员移动轴心脚的。一旦持球队员移动了轴心脚则将被吹走步违例。不过,在众多篮球技术中,三步上篮并不包含其中,它是篮球规则中的一个特例。
三步上篮是篮球技术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投篮技术,它要求球员持球时分别迈开2步,在第3步起跳的同时出手上篮或者投篮。一般弹跳力好的球员或大个子球员喜欢用这种方法投篮,如果是个子小的球员,最好还是不要用这种投篮方法。
另外,三步上篮又分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高手上篮是指在球出手的瞬间,手腕高于肩膀,而低手上篮是指球出手的瞬间,手腕低于肩部以下。掌握这两种上篮方法,投篮成功率会翻倍。
打篮球的好处
1、速度和耐力提高
在整场球赛中,需要不断快速移动,而且移动速度越快,躲开对方就越快,突破也更易成功。长期打篮球,能让自己的奔跑速度变快,耐力变强。所以,非常适合把篮球作为一项日常运动。
2、弹跳性提高
为了抢夺篮板或者扣篮,球员需要弹跳,让身体往上升,如果弹跳性差,往往到达不了自己的预期位置。所以,要反复练习。经过练习后,人的弹跳性会变好,运动能力也会增强。
3、灵活性提高
篮球并不是只靠蛮力的,需要不断转变打法,才能应对球场各种突发情况,所以,打篮球后,人灵活变通的能力会增强。
4、敏锐性提高
灵敏性是协调性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而任何技术都需要有一定的灵敏性,篮球也不例外,因为在打篮球时,运球、传球、投篮都需要敏锐性,如果能敏锐地感知对手的意图,攻破防守也会变得轻松。
打篮球的基本技巧
1.持球 2运球 3.接球 4.投篮 5.上篮 6.扣篮 7.传球 8.抢断 9.盖帽 10.抢篮板
假动作
1. 变向运球 2. 变向上篮 3. 眼神骗人 4. 假投篮 5. 运动趋势 6.假投真传
突破与防突破
1.身体前压,跨步放球,倚住突破。
2.前跨,连续背后运球。
3.近距离变线,右手左侧运球。
4.背身倚人,肩部左右晃动,晃开防守者转身突入。
猜你喜欢:
1. 关于篮球犯规规则介绍大全
2. 踢足球怎样算犯规 踢足球犯规的情况
3. 2016篮球裁判手势图解犯规违例
4. 关于篮球犯规动作介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