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6届亚运会体育场馆-广州亚运会开幕场馆
1.亚运会的具体比赛地方在哪
2.广州亚运各个项目在哪个场馆举行
3.第16届亚运会在哪里举行
亚运会的具体比赛地方在哪
1.亚运城综合体育馆
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包括体操馆、台球馆、壁球馆及广州亚运历史博物馆,赛后将成为广州新城集体育、商业、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综合体,服务于市民。其中,体操馆设固定观众席位6233个,赛后可改造为8000座篮球馆,具有多种功能灵活性。为适应表现体操这一颇具艺术魅力的体育项目的需要,该馆的设计构思凸显了“飘逸彩带”的主题,用流动的线条展现岭南建筑轻灵飘逸的神韵,打造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建筑造型新颖独特,具有强烈标志性。而且结构复杂多变,使用多种工程新技术和多种节能新技术,减少能耗,绿色环保,屋面雨水可以收集再利用。
2.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
位于大学城体育与信息共享区的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包括自行车馆、轮滑场、极限运动中心区等。该中心的设计充分结合了举办项目的特点,采用蕴含极限运动之极、共享之核、速度/力量/技巧之旋、风尚潮流之风的“极、核、旋、风”理念。其中,自行车馆的造型设计充分考虑了南方地区湿热多雨的特点,借鉴骑楼街的做法,在东西向设计了遮阴外廊。
3.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是亚运会游泳跳水项目的主要比赛场馆,将举行游泳、跳水和现代五项游泳比赛及亚残会游泳比赛,赛后将作为国家南方训练基地,满足国家队冬训及亚运会之后举行重大赛事的要求。该馆总坐席数为4584座,分别设置了标准比赛池(含移动池岸)、训练池、跳水池。其设计力求与原基地环境相协调,总体布局上延续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游泳馆主体造型采用双色螺旋流动造型,主体建筑白色和蓝色相间,既巧妙地隐喻了广州“云山珠水”的城市地理特征,又是对主体育场“飘带”曲线的延续。同时通过相互穿插流动造型,结合建筑朝向,很好的满足了建筑内部空间高度、采光通风、建筑节能以及合理布置设备管道的需求。
4.南沙体育馆
南沙体育馆是亚运会武术比赛场馆,因此在设计上场馆也体现了中国武术的意境。南沙体育馆的外壳分九个曲面单元,单元间片片层叠,并分为南北两组以比赛大厅圆心为中心呈螺旋放射状展开。这种富有动感的设计隐喻了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阴阳俱合,天人合一”。同时结合广东海洋文化的特征,借鉴了富有肌理变化的“海螺”外壳作为造型设计的意向。
5.广州亚运会网球馆中心
广州亚运会网球馆中心位于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北面,总建筑面3350平方米,可容纳10000名观众。
6.广州体育学院体育馆
亚运广州体育学院体育馆位于广州大道北广州体育学院河东片区内,总建筑面积约14500平方米,能容纳约5000观众,中地下室1500平方米,地上主体工程13000平方米,室外配套工程2800平方米,并配有120个汽车位,200个自行车位。项目总投资590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00万元。
7.广州飞碟训练中心
广州飞碟训练中心位于增城市派潭镇榕树吓村,临近广州北部生态旅游区,处于增城市的都市农业与旅游生态发展圈核心位置。该项目包括飞碟靶场、主体建筑、赛事辅助区域三个部分,将承担2010年亚运会飞碟多向、双向、双多向射击比赛,满足亚运会的比赛需要。亚运会结束后,该中心将作为广州市射击射箭运动基地,也将作为国家射击队及广东省射击队的冬训基地,并向公众开放。
8.黄埔体育中心体育馆
黄埔区体育中心体育馆是广州第16届亚运会的场馆之一,坐落在区体育中心的东北面,建筑面积1.8万多平方米,建筑高度为22.4米。体育馆由比赛馆和训练馆组成,可容纳近5000名观众,建成后将成为亚运会男子篮球小组赛的场馆。体育馆的外观设计用“蕉叶”、“阔叶”和“艳阳”相辅相成,充满现代技术美感
9.广州棋院
广州棋院新址北面毗邻美丽的白云山风景区,而西面则紧靠静谧的麓湖,可谓是依山傍水,新广州棋院于广州亚运期间,承办围棋、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所有比赛。棋院主要将由一个1000平米的大型比赛场馆,以及两个500平米和三个100平米的中小型场馆组成。亚运会后,广州棋院将承接各类型的棋类赛事以及运动的培训重任。此外,参考日本棋院的设计,广州棋院内将会有餐饮住宿和地下停车场的配套。
10.广州大学城各高校体育场馆
广州大学城中心体育场 = 足球,橄榄球,田径
华南师范大学 = 羽毛球主馆,游泳主馆
中山大学 = 排球主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排球主馆
广州中医药大学 = 武术比赛主馆
广东药学院 = 健美赛主馆
华南理工大学 = 乒乓球主馆
广东工业大学 = 篮球主馆
广州大学 = 篮球主馆
广州亚运各个项目在哪个场馆举行
第16届亚运会的主要场馆在广州
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广州亚运会将设42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广州还将在亚运会后举办第十届残疾人亚运会。
2004年三月共有以下四座城市申办亚运会:广州,吉隆坡,汉城以及约旦首都安曼;但之后其他三个申办城市相继决定退出竞逐。2004年7月1日,亚奥理事会宣布广州获得第十六届亚运会主办权。
亚运会会徽于2006年11月17日在广州纪念堂隆重揭晓,以广州的象征——“五羊雕像”为主体轮廓设计的图案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
除了有28项奥运会比赛项目,本届亚运会还有13项非奥运会项目的正式比赛项目,其中包括新增设的围棋,武术,龙舟等中国传统项目。
广州将会在现有的32个体育场馆的基础新建11座体育场馆,以满足此次洲际大型运动会的需要。届时主要的场馆包括:广州奥林匹克运动中心,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广州体育馆等等。位于广州新城的亚运村主体工程(媒体村、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将争取于2008年5月全面动工,预计2010年3月建成。
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这届亚运会赶上广州一年中清凉少雨的季节,气候应该比较适宜。但是有的时候人算不如天算,譬如这次的多哈亚运会,截至12月15日本届亚运会结束,处于沙漠之中的多哈竟然有10天以上出现降水,总降水量超过150毫米。
而从1969年开始,多哈平均每年的降水量不超过60毫米。虽然对于阿拉伯兄弟来说,这么多降水是“天官赐福”,但是这些降水给比赛和亚运会所有人都带来了麻烦。韩国马术选手金亨七因为场地湿滑,导致赛马滑倒意外身亡;不少比赛因为大雨推迟,成为本届亚运会的大败笔。广州要想把亚运会办得成功,按照中国人的说法首先要占天时,做好天气监控,不要让金亨七的悲剧在广州重演。这一点,是广州有能力做到的。
而若是比服务,广州PK多哈唯一能做的就是精益求精抓细节。多哈,给全亚洲记者一个巨大的实惠,就是免费请大家吃饭。来到多哈之后,组委会发给了全亚洲记者每人一天一张饭票,记者们可在亚运会期间凭借这张饭票每天在新闻中心用一餐。这顿饭价值30卡塔尔里亚尔,相当于70元人民币,而这笔钱,由多哈国王来出。而且,在各个大赛场的新闻中心,都有食物、水和水果供应。在沙漠地区,让老记们天天有可乐喝,有水果吃,你说你还能要求什么?所以,即使在某些细节上多哈也让很多人不满意,但是看在这些的分上,大家也就不会计较太多了。但是,多哈把所有的服务都交给外国人来操办,譬如菲律宾的厨师,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清洁工,美国的大巴调度员。总之一句话,就是花钱请外国人来伺候外国人,所以这些人的服务虽然带有微笑,但是全都是看在钱的面子上。而当人们需要了解当地有关情况的信息时,这些服务人员都很难提供最及时准确的服务。而记者在采访广州亚运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时,他们表示,多哈的接待规格,特别是给新闻记者的已经达到当地五星级酒店的标准。这一点广州做不到,而新闻中心提供的食物会以粤菜为主,但是不会有多哈这么多种类。多哈亚运会所有的食物都免费,恐怕对广州亚运会来说也不可能。但是,笔者认为,广州只要准备好足够的出租车,让所有人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别像多哈一样,想出门都不知道该怎么走,大家也会对广州留下个良好印象。
不过在比赛赛程的安排上,多哈由于接待能力和体育场馆有限,安排得并不是很合理。一些热点项目,譬如羽毛球和篮球比赛安排得过于紧密,本次亚运会中国羽毛球队丢掉女单、男单、男双3枚金牌,让主教练李永波炮轰多哈亚运会组委会赛程安排得不合理。而且,本次比赛的羽毛球馆和篮球馆太小,羽毛球男单决赛那天,很多购买了场馆通票的印尼球迷居然进不了场地,甚至引起了观众和保安以及志愿者的冲突。在多哈亚运会最后一天,东道主卡塔尔队与中国队进行男篮决赛,比赛场馆只能容纳2000人,导致决赛当天很多记者拿不到进馆的球票,进不了赛场采访。这些问题,相信已有几次全运会经验的广州应该能够解决。但与多哈相比,2010年的广州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中国体育代表团能给自己捧多大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的体育机制将发生巨变,中国军团能不能保持现在的金牌势头很难说。如果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绩严重下滑,没有中国观众捧场,冷冷清清的赛场,可能将是广州办亚运会遭遇的最大尴尬和困难。
11月26日,第十六届亚运会组委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2010年亚运会会徽发布仪式,由广州设计师张强设计的象征“羊城”广州的会徽设计方案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该会徽设计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的城市象征,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
第16届亚运会在哪里举行
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
第一届:1951年,新德里亚运会.
第二届:1954年,马尼拉亚运会.
第三届:1958年,东京亚运会.
第四届:1962年,雅加达亚运会.
第五届:1966年,曼谷亚运会.
第六届:1970年,曼谷亚运会.
第七届: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
第八届:1978年,曼谷亚运会.
第九届: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
第十届:1986年,汉城亚运会.
第十一届:1990年,北京亚运会.
第十二届:1994年,广岛亚运会.
第十三届:1998年,曼谷亚运会.
第十四届:2002年,釜山亚运会.
第十五届:2006年,多哈亚运会.
第十六届:2010年,广州亚运会 .
第十七届:2014年,仁川亚运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