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点分析

tamoadmin 2024-12-16

1.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会像开幕式一样精彩吗

2.带你回顾北京奥运开幕式有多震撼

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什么协作精神

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哪些中国元素?

5.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

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会像开幕式一样精彩吗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点分析

开幕式突出的是庄严、隆重,闭幕式则多一些欢乐的气氛。必不可少的程序有各代表团的旗手按开幕式的顺序一列纵队进场,在他们后面是不分国籍的运动员队伍,旗手在讲台后形成半圆形。

国际奥委会主席和当届奥运会组委会主席登上讲台,希腊国旗从升冠军国旗的中央旗杆右侧的旗杆升起,主办国国旗从中央旗杆升起,下届奥运会主办国的国旗从左侧旗杆升起。主办城市市长登上讲台,并把会旗交给国际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主席把旗交给下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市长。

奥运会组委会主席讲话,国际奥委会主席致闭幕词。紧接着,奥林匹克圣火在号声中熄灭,奏《奥林匹克圣歌》的同时,奥林匹克会旗徐徐降下,并以水平展开形式送出运动场,旗手紧随其后退场。同时奏响欢送乐曲。各代表团退场。

最后,进行精彩的文艺表演。

带你回顾北京奥运开幕式有多震撼

带你回顾北京奥运开幕式有多震撼

 带你回顾北京奥运开幕式有多震撼,13年过去了,当我们重启这份“独家记忆”的时候,才惊觉—— 原来,我们欠了2008年北京奥运这么多热搜。 从2006年3月创意团队第一次开展工作起,到2008年8月8日正式演出为止,两年零五个月,团队创意工作会议高达2000多个。

带你回顾北京奥运开幕式有多震撼1

 13年过去了,当我们重启这份“独家记忆”的时候,才惊觉——

 原来,我们欠了2008年北京奥运这么多热搜。

  2008年最伟大的 “苹果皮”和“保护膜”

  开幕式“接近完美”的背后,是两年零五个月,两千多次的头脑风暴。

 如何把一个开幕式办得让人一看就说:这就是中国!

 张艺谋被寄予厚望,但万众瞩目有时也是一种压力。

 从2006年3月创意团队第一次开展工作起,到2008年8月8日正式演出为止,两年零五个月,团队创意工作会议高达2000多个。

 “2000多次会议,有百分之五十、七十的时间是坐在那边,想不出招来。”北京奥运开幕式视觉艺术特效总设计蔡国强说。

 “什么想法,创意都扛不过三天。就开始自我反思、推翻、开始自己打自己、挑毛病。”张艺谋说。

 其中,围绕主火炬点燃方式和五环展现形式的讨论,最为激烈。

 主火炬究竟怎么点燃?一筹莫展时,2008年最伟大的一块“苹果皮”横空出现了……

 和团队吃饭的过程中,吃着苹果的张艺谋突然得到了灵感:就像苹果皮一样,火炬造型和点火路径都从下螺旋向上,而鸟巢,就是火炬!

 将火炬塔作为鸟巢建筑的一部分,是以往没有的,一旦做成,这将是中国最大围的彩绸,形成彩练凌空、巨龙腾飞的壮观景象。

 可惜,因受到鸟巢场地的限制,导演组不得不在现有的条件下调整方案,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火炬塔。

 除了主火炬,展现五环标志,也是历届奥运会的规定动作。

 创意团队想了很多关于五环的表演构思,但都被否定。直到一张保护膜的出现……

 原来,编导在撕黑板的保护膜时,灵感突袭创意团队,从地面揭起五环的创意就此诞生。

 “头脑风暴并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开幕式核心创意小组王潮歌说,“更多的时候,是无奈和绝望。”

  从“绝不用鼓”到“击缶而歌”

 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有一个热闹的开场,鼓的效果激情而热烈,通常是开场表演的首选。

 但鼓、灯笼、红色这些中国符号早已声名远播。能不能把更新鲜、更猛烈的中国符号带到世界人民的面前?出于这样的.考虑,张艺谋坚决否定团队原计划用2008面鼓来表演的设想。

 想要不落俗套又不能发明创造,这对于创意团队来说已经设下了难关。

 “导演希望找到一种具有鼓的力量和速度但外形上又不是鼓的乐器,这实在很艰难,即使中国乐器并不少。”

 此时,一些情绪开始在创意团队中零星出现……认为张艺谋太过苛刻和偏狭。

 为此,张艺谋拿出自己在1990年拍摄的万宝路贺岁广告当反面教材。

 “看看这大量使用的中国鼓,是不是隐约透着一股‘土味’?”

 大家笑罢,只能继续苦苦搜寻。

 一个月后,张艺谋想到了“祝”乐器。

 “祝”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流传到韩国后,在乐器形式和打击方式上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导演组的二度创作恐怕会招来玷污史实的非议。

 怎么办呢?

 张艺谋突然想起了“缶”乐器。缶的敲击方式失传已久,即使进行二度创作也不会引来论战。为了让“击缶”更有视觉冲击力,创意团队不仅让缶和鼓槌发光,还找到了一个极富仪式感的招牌动作——刀削面打法。

 一切准备就绪,总导演终于敲定:击缶而歌!就是它了。

  没有展示在全球观众面前的

  中国皮影戏

 离开幕式的日子越来越近,初演后40%的改动,一次次的“忍痛割爱”,让大家倍感压力。

 在众多被修改的节目中,皮影因为整体时间过长,权衡再三,最后被导演组整场拿下。

 这一场演出,是1000多名演员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辛苦排练完成的。但在彩排演练过程中,有人提出,皮影造型演绎,在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外国人看来,就像一个粗码的机器人。

 节目初排中的“皮影”表演。

 “其实它不是一个不治之症。”皮影编导张卫东打趣地说“自己落下了心病”:“我们这么优秀的东西,最后没给世界人民看到,是个遗憾。”

 2008年7月17日上午10时,皮影的演员还是像以往那样,在鸟巢的排练场上准时集合。大家并不知道,皮影节目已经被取消了。

 “我们的道具特别沉。有时候感觉到不想练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我们这个节目的最后一个动作,观众们为它鼓掌的那一刻。我想到那一刻的时候,我就特别轻松,觉得还能坚持。”一位参与皮影表演的战士说。

 “两百多斤的道具,两个人扛在肩上,日夜操练,肩膀、后背都肋出了一道一道的血痕……”说到这,皮影编导张卫东泪目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绚烂璀璨,想要在一场表演中说完道尽,不容易。

 为了最终节目效果呈现,“忍痛割爱”很难,但必须做。

 除了“整个拿掉”的皮影表演,服装是改动最多的部门之一。

 “服装制作的工作室,感觉就是一个变戏法的。”开幕式统筹办公室张青说。

 12天,2400多套服装,全部重做。

 “那时候感觉都疯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竟然完成了。”开幕式服装工作室副主任黄宝荣说,“一个星期没敢上床睡过觉,只是洗完澡之后,找个椅子躺会儿。”

 从2008年7月16日到第一次面向观众的彩排,短短12天,团队综合各方面意见,对表演进行调整修改,总修改量高达40%。

 40%的改动,包括服装、人员的调整、道具的颜色、节目的编排……核心创意小组的樊跃用“非常残酷”四个字来形容这段经历。

 “我从来没有懈怠过。”“我尽我最大努力了。”

 带着这种心态,所有的人都在紧张准备、修改、排练、复盘、推倒、再重来……

  无与伦比的开幕式

 一次瞄准中国梦的集体奔赴

 8月8日这一天,终于来了。

 此时,坊间对“谁会点燃主火炬”的讨论达到最高潮。民选“我心目中的火炬手”,姚明、许海峰、李宁进入“最后决赛圈”。

 那么,为什么北京奥运圣火最后让李宁点燃?张艺谋阐明了选择李宁点燃主火炬的原因。

 “由于需要大量时间来训练,所以必须寻找一名获得过崇高荣誉的退役运动员,而且必须是有体操和技能上的基础。”张艺谋说,“李宁曾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李宁以3金、2银、1铜的成绩令世界震惊。1987年他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唯一一名亚洲委员,1999年他被国际体育记者协会评选为20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之一。”

 由此,李宁作为主火炬手,尘埃落定。

 此时,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4个小时。

 所有的人,都在为同一件事情,奔赴……

 “60、50、40、30、20、10、9、8、7、6、5、4、3、2、1”

 2008名演员击打2008尊缶,发出雷动的声音,缶上白色灯光依次闪亮,组合出倒计时的数字。

 “咚咚咚……咚咚咚……”

 震撼人心的击缶声、演员挥舞着发光的鼓槌、9万名观众和奏倒数,全世界都在为北京奥运会喝彩。

 此时,29个巨大的脚印向我们走来……

 由烟花组成的“历史足迹”在夜空绽放,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踏”向鸟巢,代表着现代奥运会的进程,也代表了国人的等待。

 2008年8月8日8时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正式开始。

 “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第一次作为东道主在鸟巢升起。

 地面上的巨大卷轴慢慢拉开,这幅147米长、27米宽的巨大LED屏幕,化作展现中国五千年历史的长卷,成为贯穿开幕式的最大亮点。

 “画卷篇”中,舞蹈演员们用独特的身体语言,展现着中国水墨画的意趣和韵味。配合千年古琴“太古遗音”的旋律,传递着东方美学独特的时空观念与哲学精神。

 “文字篇”中,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着《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配合着吟诵之声,巨幅画卷中间魔幻般地出现了立体的活字印刷字盘。随后,活字印刷板又升腾变换出“万里长城”的身姿,象征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

 “丝路篇”中,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商队和地图在长卷跃现。上千名水手,手持巨桨,组成船队,重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场景。

 “梦想篇”中,奥运开幕史上最大、最沉、科技含量最高的蓝色星球模型冉冉升起。

 23点54分,中国运动员入场。

 “那个孩子呢?马上带进来!”

 “被代表团的团长拦住了!”

 “别管什么团长!往前带!带到姚明那里去!”

 一个小插曲的出现,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原来,由于保密的原因,姚明牵手汶川抗震小英雄林浩的环节并没有通知中国代表团的领队,小林浩被拦在了入场口。

 要说开幕式上最让人记忆犹新的片段,无疑是激动人心的点火仪式。

 空中漫步,穿过历史,踏过祥云……

 “体操王子”李宁以钢线悬挂在高空,空中漫步绕场一周后,点燃了“祥云”造型的主火炬,点亮了体育场上空的夜幕。

 “一个狂欢的中国,一个决心成为现代强国的古老民族,终于在这个晚上迎来了奥林匹克时刻……”

 “天佑中华。”开幕式副总导演张继钢在上半场表演结束后,两次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2008年8月8日的这一天,被永久地载入了史册。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取得了圆满成功,最后获评“无与伦比”。

 为什么都在“求中国再办一次奥运会”?

 因为,在瞄准中国梦然后集体奔赴的这件事上——

 我们中国人,很擅长。

带你回顾北京奥运开幕式有多震撼2

 延期一年后,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今晚终于将在日本东京国立竞技场拉开帷幕。“奥运”“梦想”“拼搏”“汗水”...... 彼时的热情和口号,跨越时间,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北京奥运会那年你多大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多震撼”的话题也随之冲上微博热搜

 相关话题微博讨论区,只见一片“回忆杀”。

 有网友遥忆2008北京奥运会时懵懂的自己:“那年我才六岁,长达之后看新闻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才1岁”

 有网友印象回忆起奥运主题曲和吉祥物“贝贝晶晶 欢欢 迎迎 妮妮!”“八岁的我一张嘴唱歌就是北京欢迎你~”

 也有网友回忆到当时身边的故事,记忆中不乏最亲最爱家人的陪伴。

 13年前的北京,“体操王子”李宁飞天点燃圣火,同样也点燃了整个北京奥运开幕式,让所有中华儿女为之自豪。同样在今天冲上热搜的还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多震撼# 这个话题。

 不少网友回望本世纪初在家门口举行的这场人类体育盛事,感叹当时的难忘:“当时真的太震撼了”“那可是2008年啊”

 感叹之余,网友们最后也不忘祝福即将为国征战的中国奥运健儿们:“祝福奥运健儿,希望大家都平安、胜利、凯旋!”

 今晚19点迟到一年的东京奥运会就将开幕,备受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也将呈现现在大家眼前。不知道东京能带来什么样的精彩表演,留下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瞬间。

 我第一看奥运会开幕式是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奥运会节目表演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最后点火仪式真的是震惊了全世界,点火之前所有人都不知道火炬在哪,弗里曼点燃火炬的那刻,我完全震惊了,水火交融的创意太棒了。

 在随后的几届奥运会中,除了北京奥运会外,其他的几届奥运会开幕式整体确实一般,在我心里一直没能超越悉尼奥运会带给我的震撼。

 北京奥运会中击缶和李宁最后的点火,非常震撼,开幕式开始时的烟花大脚印和倒计时都让人耳目一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很多节目整齐度太高了,这在其他国家几乎是做不到。

 根据媒体的相关消息,东京奥运会点火仪式非常有可能和动漫人物相关,真的非常期待了,如果是奥特曼激光点火,佐助火遁点火,这画面是不是有点不敢相信,真做成这样,太佩服日本人的创意了。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什么协作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定下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呈现了悠久灿烂的古现代中华文明,体现了中华文化精神与奥运精神互动交流。分析认为,开幕式呈现的中华文化的团结统一的精神、"和为贵"的诉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放的姿态,与奥运文化的团结、和平、奋进、和谐、交流等精神相通互补。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哪些中国元素?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中国元素

1、运动员入场时的浪漫时刻?

每个国家运动员入场前,都会有一个专门举牌子引导的**姐,他们的衣服是由蓝色和白色组成,象征着冬季,象征着冬奥会,他们手里的牌子不仅仅是雪花的样式,更是由中国节形状改造而成。?

在运动员入场中一共播放了许多首背景音乐,比如中国队入场时放的正是我们熟悉的歌唱祖国的旋律,这些音乐并不是随意播放,而是播放的世界各地的名曲,这不仅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也体现了对世界文化的尊重与认同。?

2、对朋友的友好?

在入场仪式上,我国出场时欢呼声最大,但是在巴基斯塔、俄罗斯等友国出场时,现场仍是有响亮的欢呼和支持。奥运无国界,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在运动会上一律平等。?

3、颁奖花束?

本次奥运会的颁奖花束与以往最大不同便是编织而成的花束,由众多残疾朋友经过五万多小时努力,编制了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橄榄、波斯菊等其中各色各样、栩栩如生的鲜花,花朵既是对运动员的奖励、也是一个永不凋谢的纪念,更是对残疾朋友的帮助。

4、烟花的形状?

在中国的盛大仪式上,有一个出境频率极高的东西那就是烟花。烟花是喜庆、欢快的象征,无论在是在08年奥运会还是在今年冬奥会上,烟花都盛大出场。

08年奥运会时脚印形状的烟花,象征中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脚踏实地,而今年冬奥会,烟花的形状则变成了黄山迎客松。意味着中国欢迎世界各国人民的到来,向世界张开怀抱。?

5、圣火的点燃?

许多朋友在看完开幕式后都在讨论为什么圣火这次这么小,没有熊熊燃烧照亮场地。其实本次冬奥会主张节能,圣火用的是耐低温且绿色低碳的氢原料,在张艺谋最开始提出“小圣火”这个提案时也是受到了多方反对,但是张艺谋经过与团队、奥委会等多方商定后才定下这个方案。?

本次圣火虽然没有熊熊燃烧,但是它一方面符合了节能环保的主题,另一方面又独具特色,在由带有各国名称的雪花牌组成的大雪花中间安放圣火,代表了我国和的理念和面向世界的决心与自信。?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

这是举世瞩目的盛会,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8月8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放飞理想,激情迸发,辉煌的古都今夜无眠。

灿烂的文明与辉煌的时代,在这里交相辉映。令人惊叹的奥运场馆,赏心悦目的市容市貌,面带微笑的百万志愿者,热情好客的千万市民……北京神采飞扬魅力四射,北京活力无限生机勃发。

我们为北京自豪,是因为北京成功兑现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我们为北京自豪,是因为北京没有辜负13亿人的期待。

让人们记住中国,让世界受到感动。为北京加油,为奥运添彩,就是为祖国争光。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北京才有如此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日益强大的祖国、万众一心的人民,是北京奥运会坚强的后盾。

团结、友谊、和平,100多年来,发源于古代奥运会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深深地感染和吸引着世界。但是,从奥林匹亚山到珠穆朗玛峰,奥运圣火走过的路程并不平坦。无情的战火曾经使3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迫取消,政治对立、恐怖袭击、兴奋剂事件、财政危机,种种挑战也曾使奥林匹克运动处于危机之中。

29年前,国际奥委会排除政治干扰,以绝对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权利。这时,中国正走向改革开放的快车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热爱和平、渴望发展的中国,为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强大的新鲜血液。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圣火点燃五洲四海。在奥林匹克旗帜下,204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代表团参加北京奥运会,创下奥运会竞技比赛之最,奥林匹克大家庭实现了历史性的团聚。

让我们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在北京奥运会这个平台上,分享快乐与幸福。求同存异,和谐发展,这既是中国的理念,也反映出奥林匹克的理想。增强沟通,消除隔阂,共建地球村,人类文明才能不断放射出绚丽色彩。

北京奥运会是人类文明通向未来的一个新起点,更加开放的中国盼望着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华文化的精华就这样展现给世界。而在诸多文化奇观的视觉冲击中,在绚烂的色彩和声乐震撼中,人们获得了中华文化的艺术与美的享受。更在诸多文化元素营造的中国意境中,领悟中华文明的价值内核,这便是和平与和谐。开幕式把当代中国对这一文明价值内核的坚持发扬做了进一步的艺术表现,使人们惊异并忘情于中国人民追求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的意境。

奥运会开幕式历来是举办国灿烂文化的集中体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短短一小时的文艺表演中,让世界充分感受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不仅把中华文明更好地融入了世界,更将有力地推动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了解与交流。

作为奥林匹克文化的一部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艺术地表现了奥林匹克文化的本质。在奥林匹克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汇交融中,开幕式艺术地讲述着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彰显着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找到精神契合点。

每一届奥运会开幕式都是一次伟大的文化创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体现着中国人文化创造的智慧。它的成功举行,不仅丰富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盛事。而它营造出的崇高而神圣的奥运氛围、奥运意境,在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为即将开始的奥运盛会的有特色、高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的十六天,让我们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出发,走进瑰丽而神奇的中华文明。

北京奥运会:团圆

上月底,伊拉克女运动员达娜·侯赛因经历了从大悲到大喜的难忘人生际遇。7月29日,国际奥委会与伊拉克政府达成协议,允许伊拉克奥运代表团参加北京奥运会,达娜·侯赛因和另一名以来可选手海德尔·纳赛尔重获奥运参赛资格。

他们的到来,让北京奥运会实现盛大团圆。全世界205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全部参加本届奥运会,这是奥林匹克大家庭空前的一次大团圆。

在中华文化的传统积淀中,“团圆”的观念是浸润在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文化人格中的美好向往。国际奥委会的所有成员相聚北京,这是崇尚团圆的中华民族对奥林匹克的又一贡献。这一刻,本届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中国人对团圆的追求,也体现在北京奥组委的工作细节中。组织者向所有的中国奥运冠军发出邀请信,邀请他们出席奥运会的开幕式。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所有为中国获得奥运金牌的运动员,今天重聚在一起,重温曾经的光荣与梦想。

奥林匹克盛会,承载着和平、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的人类普世价值,而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为其注入团圆、和谐等东方元素。今后,随着奥运会的继续举办,奥林匹克精神也将融入更多的不同地区的文化,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汇聚更多的智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