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奥运会可口可乐-可口可乐2008年奥运纪念版套装
1.为什么说举办奥运会会赚钱?
2.哪届奥运会是私人举办的?是谁
3.奥运会有哪些著名歌曲
4.可口可乐在中国奥运代表团获得冠军时插播的广告怎么说来着?
为什么说举办奥运会会赚钱?
举办奥运会会赚钱是因为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开始,不少国家凭借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使奥运会实现盈利。主要有以下赚钱渠道:
1、转播权销售收入
出售转播权是奥运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2004年悉尼奥运会以前,转播权收入的60%分配给国际奥委会。为了使更多经费用于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収展,国际奥委会决定2004年后只收取转播权收入的49%,加之不断上涨的转播权售价,奥运会主办国分得的实际数额呈增加趋势。
2、商业赞助收入
自1985年起,国际奥委会将赞助商分为三大类,并将每类授予相应范围的经营权。其中包括:
(1)TOP赞助商。1985年国际奥委会与瑞士国际体育娱乐和休闲集团签订TOP赞助商计划,赞助底价为400万美元,参与合作包括可口可乐等全球35家企业。
(2)官斱赞助商。每届奥组委可以在本国征集官斱赞助商,收入同样需在国际奥委会与奥组委之间进行分配。
(3)官斱供应商。奥组委可以征集官斱供应商,允许其产品使用奥林匹兊标识,主要用于通讯设备、装饰品、衣帽服饰领域,商家需将其产品营业额的10-15%上交奥组委。
3、衍生品收入
自1920年安特卫昔奥运会首次发行纪念邮票、1951年赫尔辛基奥运会首次发行奥运纪念币以来,历届奥运会都发行奥林匹克纪念币和纪念邮票等周边产品,衍生品逐渐成为奥运会主办国稳定的收入来源。除了邮票和纪念币等主流收藏品之外,一些另类衍生品同样受到收藏者的追捧,例如奥运主题**、奥运手机等。
4、门票收入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共售出约800万张门票,实现门票收入4.2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5%。2000年悉尼奥运会门票收入高达6.17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1.78%。
5、建筑投资收入
国际化赛事对举办城市的建设要求较高,促进了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增长。例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政府迚行了扩建机场、整修公路、治理汉江、防止公害等工程,以奥运为契机跨入到新关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投资总额达到当年西班牙的GDP总量的5%;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政府重点建设了包括奥森公园、首都机场、北京南站在内的142个项目,迅速提升了城市建设管理和生态环境水平。
6、旅游产业及相关交通、餐饮收入
据澳大利亚旅游局统计,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海外游客增加了50万人,新增加的旅游产业为澳大利亚带来了42.7亿美元的收入。
7、文化传媒收入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组织了超过25000艺术家与12000项表演的“伦敦2012文化节”,在全英范围内约2000万人参与,其中有300万人参与了付费活动。
哪届奥运会是私人举办的?是谁
第一次私人举办是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
是美国人尤伯罗斯.
大家都知道,举办奥运会可以大赚笔。
但大家知不知道,原来的奥运会却是届届亏本的。自从启用了尤伯罗斯,奥运会的历史就改写了。现在的奥运会操作模式虽然越来越成熟,但都是“尤伯罗斯”操作模式的翻版。当年,尤伯罗斯是怎样凭着一纸文件的主办权,在身无分分的情况下,操作起来的呢?我们来看看他的操作:
尤伯罗斯在奥运会上最经典的一招,就是在“世界瞩目”、“盛况空前”、“空前绝后”、“前所未有”、“竞争激烈”等文字游戏上大搞噱头、大做文章,挑动各企业之间互相竞争, “把竞争变成魔杖,让全世界的大老板们为争着掏腰包而拼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在哪些环节上进行操作的。
首先,他拍卖电视转播权。这是“奥运会”集资的重头戏。因为电视媒体是人们最关注的媒体,也是商家必争之地。刚开始,他的助手向他提出1.5亿元的拍卖底价,他没有马上拍板。他认真研究了前两届的转播价格后说:不行,必须2.5亿元。当时他的助手被吓得坐在地上,老尤没疯吧,上届1.2亿都很难推广,这次已提高3000万(美元),没发高烧吧?老天啊,他整整提高了一个亿!这能行吗?是不是有点太黑了,太狠了!不!当然行!不过要有办法。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因为任何事情没有不可能,而是你没有说法,没有办法,没有点子。他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亲自出马游说。美国两家最大的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在他的挑动策划下,“争”得你我活,大出血。通过较量,最后全国广播公司居然接受了2.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了独家转播权。
过去,广播电台是免费转播的,这一次却不行!他以700万(美元)把转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仅此一项,就进了2.8个亿。
其次,他抓住各大企业都想在“奥运会”大作广告、推销产品的心理。他不搞过去“来者不拒,多多益善”那一套,而是规定这次奥运会,只接受30家赞助单位,而且每一家赞助企业,至少给我交400万(美元)以上过来,少于这个数,就免谈!哪个出钱最多,哪个就可获得专卖权。他摆出“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派头和架式,又让财神爷们去搏去抢,让他们杀得个头破血流,天昏地暗。这样一来,集资反而比平常高出许多。仅此一项,他又集到3.85亿(美元)。而当年莫斯科奥运会,总赞助额才不过900万,这真是高手!真是历害!
饮料之争: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是多年的竞争对手,历届奥运会他们各有胜负。上一届百事可乐是赢家,通过奥运会一宣传,他的牌子打响了,销售额直线上升,可以说出尽了风头。可口可乐憋了一肚子气,这次决心报一箭之仇。所以,可口可乐这次决定下大赌注,一上来就大摆威风,一下子就开出了1260万(美元)的标码,整整高出底价900万,一下子把在场的对手给吓趴了,“谁敢跟我竞争”?而这个时候,尤伯罗斯却躲在暗中发笑,这正是他要的结果。就这样,可口可乐打败了所有对手,夺得了饮料专卖权。这真是“……相争,渔翁得利”,尤伯罗斯又坐收了1300万(美元)。
胶卷之争:柯达和富士胶卷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这次竞争,柯达大意失荆州,而富士却乘虚而入。当柯达公司还在为400万(美元)讨价还价的时候,尤伯罗斯“啪”地一下,以700万卖给了富士公司。当富士胶卷充斥美国市场、在奥运会大出风头的时候,柯达公司“七窍冒烟”,非常恼火,把广告部的主任都给撤掉了。
另外,在集资上,尤伯罗斯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的环节,都要让它产生“经济效益”。比如说,奥运会的最佳座位、火炬接力长跑,过去都没收钱。这次,他一概收费,并且各种纪念品都是高价出卖,门票也销售一空。为什么?因为座位历来是“身份”的象征,火炬接力长跑,具有象征纪念意义。他巧妙利用了人们的这样一种“知名”心理,敲开了一扇扇财富的大门。由于这次奥运会集资顺利,所以这届奥运会开得非常成功。最后,一结算,赚了2.5亿美元。他本人也赚了一个多亿,开创了私人举办奥运会的先河并载入史册。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做生意,就是要造成一种哄抢的态势,制造一种“你再不决定,它就是别人的了”的竞争氛围。这样一抬,价格才能高上去。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操作模式:先拿到政府举办奥运会的批文,取得举办权,这就是撬动地球的支点,这就是转动财富的“魔方”。政府的文件有权威性,有号召力,是个金字招牌,这份文件含金量很高,关键看你会不会用。会用的,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会用的,给你也没用,就等于废纸一张。然后通过这个支点,向外“发帖子”招来八方财神,我来做中,我来请客,你们大家来出钱,付帐买单。其实,大家都是赢家。
然后,1996年奥运会也是私人办的。
本届奥运会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类似,也是由私人或公司承办的,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有力支持,甚至没有本国奥委会和各单项体育组织的介入,因而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交通系 统不畅。再者是大会的安全保卫出现漏洞,7月27日凌晨奥林匹克公园发生一起爆炸事件,造成1人亡、110人受伤,使与会者惶惶不安。
奥运会有哪些著名歌曲
1980莫斯科奥运会歌曲《告别莫斯科》
这也是一届被抵制的奥运会。这首首歌是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闭幕式的歌曲.运动员们眼含惜别的泪水,用各自不同的语言同声歌唱离别之歌.情节感人肺腑!让世界上的好人们友谊地久天长!让那些阻挠各国人民团结的政客们见鬼去吧!各国人民的友谊万岁!万岁!万万岁!(网摘)
1984洛杉矶奥运会歌曲《reach out》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会歌《Reach out》(中文歌名:冲刺),或许是中国观众听到的最早的一首奥运会主题歌了。那年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在我们的运动员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的同时,我们也记住了美国著名的黑人歌手莱昂内尔-里奇。这个顶着爆炸头的歌手一生获得了5次格莱美奖、一次奥斯卡大奖及金球奖,唱片销量近1亿张。经典作品包括《say you, say me》、《endless love》等。他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演唱的 reach out 后来成为当时国际上最流行的单曲。
1988汉城奥运会歌曲《Hand In Hand》
歌曲中文名称是《手拉手》。这首旋律动听的电子乐是历届奥运会中传唱最广的主题曲,萨马兰奇曾认为其是最成功的奥运会主题曲,甚至考虑将它定为永久会歌。Koreana这个临时组合算得上是实力唱将。在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他们身后的18000名合唱者,赋予了演唱一种磅礴的气势。
作曲家吉奥·吉莫洛德是一系列著名体育歌曲的曲作者,他同时也是被誉为最好的世界杯主题曲的《意大利之夏》的作者,作为意大利最著名的电子音乐先锋大师,他在1993年还曾为北京申奥创作《好运北京》。
这首意大利人、美国人、韩国人共同制作的歌曲,是真正的国际化合作。而歌曲段落末尾又揉进了朝鲜民歌《阿里郎》里的一句咏唱“阿里郎!”仅此一点,使这首歌在全球流行化的同时,又因这个鲜明的民族标签而极易被识别。
1992巴塞罗那《Amigos para siempre》
《永远的朋友》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主题歌。 amigos para siempre在西班牙语中是“一生的朋友”之意。参与制作这首巴塞罗奥运会那奥运会主题歌的几个人都是大牌。莎拉?布莱曼, 号称“月光女神”,这位来自英国的歌手横跨世界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两大领域,而且都有非常高的地位。与莎拉?布莱曼合作演唱的是西班牙的卡雷拉斯,他与帕瓦罗蒂和多明戈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男高音。歌曲的曲作者是英国音乐家韦伯。歌剧“猫”就是他的作品。这首《永远的朋友》则是巴塞罗那奥组委专门邀请韦伯创作的。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歌曲《Reach》
《登峰造极》是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主题歌。这首歌旋律激昂,是一种简单的民谣风格,因为创作者认为,简单的就是宏大的。这首歌的演唱者是美国的古巴裔拉丁歌手伊斯特芬。他于1957年出生在古巴的哈瓦那,后来随父母移民到了美国。伊斯特芬是个有才华的歌手,并且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他不但是美国拉丁流行乐天后,同时还是迈哈密大学的心理学学士。在当年被称为拉丁流行天后。在美国有这样的说法:任何一封信,只要在信封上写上Gloria Estefan,USA,就能被准确地寄到她本人手中。
据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前,伊斯特芬收到邀请,为奥运会写歌。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没有动手,直到后来与老搭档沃伦重新合作。他们定下的主题就是“登峰造极”,而且他们决定,要写一首简单的民谣,因为在他们看来,简单的就是宏大的天才的歌手是因为有天才的写手,黛安?沃伦为席林?迪翁、雪儿等众多大牌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她在20年内写了1000多首歌,据称,每5分钟,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就有人在听她写的歌。
伊斯特梵曾因车祸导致半身瘫痪,“如果我能攀登更高,我要触摸广袤的天空”,当她在亿万人面前放歌奥运时,没人知道她是靠着植入脊椎的两根8英寸钛棒,才站起来的!
2000年悉尼奥运会歌曲《The Flame》
有些歌曲在特定的场合才能显示其魅力,《圣火》便是这样一首歌曲。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这首歌便被推出,但却反应平平,而来到灯火辉煌、亿人瞩目的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现场之后,它在一刹那拥有了一种博大深远的气质。
许多歌迷可能会更熟悉凯莉?米洛,但澳大利亚人更喜爱蒂娜·艾莲娜。在澳大利亚,平均每十人就拥有她的专辑,所以灵魂歌手蒂娜能在开幕式唱主题曲,而流行歌手凯莉只能在闭幕式上作嘉宾演唱。约翰?夫曼是一位除了澳大利亚人以外,很少为人所知的音乐家。有别于以往的国际化制作,这届奥运会歌曲几乎全由本国歌手创作。
歌曲从前奏开始就采用交响乐式的伴奏,以管弦乐、电钢琴与爵士鼓为基础,营造出一种大气磅礴的音乐氛围。作为奥运会的主题歌,它也采用了稳妥并接近民众听觉习惯的作曲方式。主歌部分一直是稳步推进,以轻交响式的伴奏,辅以并不太突出的男声合唱为底色,一直推进到第二段。男女的群体和声在一瞬间变成了副歌最重要的伴奏,人声就完成了和弦的几个组成音,并且把男女声音不同的特点运用到了不同的音高上。在骤然转变的瞬间,取得了一种厚积薄发般的效果,甚至在某一两个小节的旋律与和弦上给人一种并非相同歌曲的错觉,然后迅速回到原歌的调式上,推行着激情与热情。这是一首对主题阐述得很明确而且成功的歌曲,但是除此成功之外,其它各处则因中规中矩而略显平庸。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题歌《Oceania》
《海洋》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主题歌。这是一首无法模仿也难以传唱的歌曲,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有点另类的气质其实是比约克的一贯音乐风格。它完全区别于体育歌曲的激越高昂,听来更像是一种石破天惊的天籁。它更契合雅典奥运会的寻根意味,也更接近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
比约克她是冰岛的音乐狂想者,这位奇异女子永远都在探索。比约克的作品充满了想像力:东方特质的摇滚、电子味的朋克、另类的民谣。她已经远远走在了音乐的前列。她只出演过一部**《黑暗中的舞者》,但即使这样,她仍顺手夺走了当年的戛纳影后桂冠。而中国歌手王菲则亲口说过“我的偶像是比约克”。在王菲的演唱生涯中,令歌迷为之倾倒的“泪滴妆”、“晒伤妆”、“天鹅衣”等扮相几乎全是对比约克的照搬,当王菲学来比约克的服装、造型、化妆甚至神态时,她开始被认为有了高洁的另类气质。
不论是先锋音乐还是民族音乐,希腊从不缺乏有实力领衔奥运开幕式的巨星。但是比约克的奇特嗓音和国际地位,让希腊人慷慨让贤。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
《我和你》(you and me)
没有气壮山河,没有纵横捭阖,《我和你》,闪耀着人性与情义的光华,以舒缓而温情的方式,让亿万观众如沐月光清风,在天籁之音中感受“地球村”的和谐之美。
《我和你》,北京奥运会这首总共12句歌词的主题歌,传递着和谐世界的人本理念,体现了别具匠心的创作风格,加上世界巨星的完美演绎和简单易唱的词曲节奏,能否成为奥运主题歌中又一首风格迥异却仍传唱不衰的经典?
可口可乐在中国奥运代表团获得冠军时插播的广告怎么说来着?
“中国夺金牌啦!”
如果问起奥运会期间哪个广告最令人印象深刻,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可口可乐。每当有中国选手赢得金牌,直播间歇的第一时间就会冒出数个身穿可口可乐红衣服的人欢呼:“中国夺金牌啦!”,背后是可口可乐流行广告曲“畅爽呀”,喜庆而富于激情。使受众迅速将奥运、中国、金牌与可口可乐联系起来,时机的把握恰到好处,创意可谓经典。
奥运营销,可口可乐是无可争议的王者。可口可乐从1928年开始支持奥运,是奥林匹克运动最坚定的支持者。自1896年至今举办的26次夏季奥运会中,可口可乐支持了其中21届,赞助时间长达80年。80年的赞助经验和品牌价值不断叠加,铸就了如今可口可乐在奥林匹克赛事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对于2008北京奥运会,可口可乐的营销策划也远远早于其他品牌,从申奥成功当天就开始起跑。公布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前夕,可口可乐就把“宝”押在了北京,提前将设计送奥组委审核通过,并私下制作72万罐限量纪念瓶。北京申奥成功当晚,可口可乐就将这些纪念瓶送给参与申奥的相关人员,风头之劲,无人能比。此后,北京奥运新会徽揭牌典礼、吉祥物福娃推出、奥运会倒计时一年、200天、100天等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可口可乐都会推出纪念瓶或徽章,吸引消费者眼球,并陆续举办实体、虚拟的奥运圣火接力活动,如奥运火炬手全国选拔、奥运真品火炬路演,鼓动中国所有居民都来参加奥运,使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互动中,将积极、健康的品牌形象渗透到国人心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