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马兰奇和北京奥运会-萨马兰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1.申奥成功是哪一年?
2.萨马兰奇与中国有什么故事
3.实力不济还是另有隐情,1993年北京首次申奥,为何输给了悉尼?
申奥成功是哪一年?
2001年7月13日晚22:08,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有10个城市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办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夏季残奥会,其中五个城市进入了候选名单,分别为北京、多伦多、巴黎、伊斯坦布尔和大阪,最终北京凭借其在第二轮绝对的票数优势取得胜利并获得了这两项赛事的主办权。
国际奥委会代表和媒体认为北京获胜的原因是中国的强大、在反兴奋剂领域的贡献和8年前以微弱劣势不敌悉尼等。尤其是在2000申奥时,北京在投票时一路领先,却在最后一轮以两票惜败。
在第一轮投票后,因没有城市得票超过半数,得票最少(只获得6票)的大阪最终被淘汰。北京在第二轮投票中获得过半的票数,最终获得本届奥运会主办权。
申奥口号
北京申奥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英文口号是“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S”。
注意:北京举办奥运会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这个不是申奥的,是北京举办奥运会主题口号。
它的涵意是:有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北京,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将以崭新的、多姿多彩的面貌进入新世纪,它将以饱满的热情欢迎全世界的体育健儿和各界朋友,共同参与奥运盛会。
经历百年沧桑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举办,将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翻开奥林匹克运动的崭新一页。同时,进入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也以全新的面貌向世界人民展示其特有的魅力。
萨马兰奇与中国有什么故事
(一)时间:1978年4月21日,萨马兰奇首次访问中国。当时他的身份是西班牙驻莫斯科大使和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特使。
事件:当时,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尚未恢复,十亿中国人被排除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之外。而正是靠着萨马兰奇的四处奔走,最终说服欧洲奥委会委员支持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才有了一年半之后,这一提案终于被获通过的可能,新中国也才终于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
语录:“我那时想不通,一个有着10亿人口的大国,居然不是国际奥委会的成员。”
(二)时间:1982年,萨马兰奇第二次访问中国。是时,他已经成为国际奥委会主席。
事件:在中国访问期间,萨马兰奇与时任邓小平见面,并就未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而在此前的1981年,正是在萨马兰奇的协助下,何振梁成为国家奥委会的委员,让中国人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语录,“一个必将强大起来的民族,必定需要在国际奥委会中表达自己的声音;而国际奥委会也一定需要中国的声音。”
(三)时间:1984年,新中国奥运代表团终于出现在奥运舞台,远赴美国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
事件:在开赛前,萨马兰奇就对中国代表团做承诺,要给第一位夺金的运动员颁奖。而后面的故事,大家都记忆犹新——在开赛首日,许海峰就为中国射落了奥运首金,同时这也是那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在颁奖仪式上,萨马兰奇亲自为许海峰挂上金牌。并表示,“对于中国来说,奥运金牌来的实在是太晚了。”而同样是在1984年,萨马兰奇还应邀来到中国与时任邓小平进行了交流,并出席了新中国国庆35周年庆典。
语录:“如果中国早一点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席位,那么这枚金牌早就将属于中国。”
(四)时间:1989年,萨马兰奇再次造访中国。
事件:萨马兰奇与中国***会晤,实质性的商谈了把奥运会交给中国主办的可能性。而也正是受到萨马兰奇的鼓舞,中国政府开始积极筹备,走上了奥运会的申办之旅。此外,萨马兰奇还力挺何振梁,让后者于1990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语录:“从把中国请回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 ,到亲眼看到中国举办一届伟大的奥运会,更重要的是,看到奥运会真正起到了帮助中国走向世界、并将在未来世界扮演至关重要角色的作用,我觉得中国是我在奥林匹克运动生涯中的最大成就。”
(五)时间: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事件:颁奖台上,萨马兰奇与邓亚萍的亲切互动,让所有国人记忆犹深。在获得了当届奥运会的乒乓球女单冠军后,邓亚萍享受殊荣,接过了由萨马兰奇先生颁发的金牌。而萨马兰奇也表示,他非常欣赏邓亚萍高超的球技和勇猛顽强的比赛风格,甚至与后者约定,如果四年后邓亚萍在亚特兰大再次夺冠,他还会亲自为这位中国姑娘颁奖。而1996年,亚特兰大见证了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萨马兰奇不仅再次给邓亚萍颁奖,还像对待自己的孙女一样,抚摸了一下她的脸颊。
语录,“邓亚萍代表了中国人的风采,她的球技和比赛风格都令人激赏。”
(六)时间:1997年10月,第八届全运会在上海开幕,萨马兰奇又一次来到中国,并出席了开幕式。
事件:萨马兰奇一直支持中国申办奥运会,即便在1993年中国以一票之差输给悉尼之后,也是萨马兰奇在继续鼓励中国再次申办。而在这次全运会上,萨马兰奇也表示对于在2008年看到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充满信心。
语录,“一个强大的中国必将成功举办奥运会,而这也将让我的人生充满自豪与满足。”
(七)时间:2001年7月13日,2008年奥运会举办地在莫斯科揭晓。
事件:萨马兰奇宣布中国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一幕,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都是历历在目。尽管萨马兰奇自己没有投票权,但他多次公开说:“让北京办一次奥运是我在离任前的最大心愿。”2001年7月13日的莫斯科,萨马兰奇亲自宣布了那个让所有中国人振奋的消息。三天后,完成了任期最大心愿的萨马兰奇宣布卸任。
语录,“心愿已了。北京获得主办权,对于国际奥委会,多于中国政府,对于我自己来说都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在西班牙《先锋报》,也曾刊发了他所撰写的题为《我为什么爱中国,尊重中国?》的文章,“中国人民是一个拥有超强记忆力的民族,他们懂得珍惜患难之交,不会忘记患难时期与自己站在一边的人。正因为如此,在这次北京奥运会上,我才能享受到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对我的爱,这是很难用言语表达的情感。 30年来我29次访问中国。我从中国收获了爱和友谊,也学会了爱与尊重中国人民。”
实力不济还是另有隐情,1993年北京首次申奥,为何输给了悉尼?
今年是2020年,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过去了十几年了,这十几年我们又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回顾历史,这是一段艰辛而又收获满满的经历。
1993年萨马兰奇宣布了北京申奥的最后结果:以两票之差败给了澳大利亚的悉尼。这对于国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所有人都觉得这次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势在必得。
在投票时电视台进行了高规格的报道,全国人民翘首以待,改革开放以后飞速发展的中国,急切的需要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而这次奥运会的举办必将是如虎添翼。原本以为我们能够得偿所愿,可事与愿违,我们最后一轮投票结束后以两票之差落后于悉尼。这不由得令人心生沮丧,可以说是功亏一篑。
虽说奥运的会的口号是公平与公正,但是只能说公平是相对的,那么我们首次申奥失败,到底是实力不济还是另有隐情?
百年奥运梦,中国渴望能举办一届自己的奥运会奥运会是一场全世界的盛会,在民国之前,我们基本上就没有参与过这件事。一直到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最终折戟洛杉矶。时间又过去了几十年,一直到1984年,许海峰斩获了中国奥运历史的第一枚金牌。
因此,举办一场我们自己的奥运会,向世界展现我们的实力,变成了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在1993年,我们加入到争夺2000年奥运会举办方的争夺中,经过前几轮的角逐,北京与悉尼加入到第四轮的争夺中。
在前三轮的投票统计中,北京40票而悉尼是37票,北京在当时的赢面非常的大。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输了,因此输的是心不甘情不愿,这个看似公平的结果,其实还是有着暗箱操作,悉尼为了自身利益,还是用上了小手段。
悉尼暗渡陈仓两票保底在投票前悉尼曾邀请两位非洲国家代表吃饭,并各给了3.5万元的美金作为“支持他们国家的体育事业的基金”,但他的真实意图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澳洲奥委会所收买的两位非洲代表曾是北京认为势在必得的两张“铁票”,这两张“铁票”的流失也是北京痛失举办权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也不能怨别人,毕竟在面对金钱与人性的选择时,又有多少人能够扼守住内心的那条红线呢?他们的国家缺钱,在面对实打实的金钱时,手中的那张选票就变得可有可无了,本来也是投,投给谁不是投呢?
如果他们真的换来了钱,也算值得了,后来的事情我也不晓得,但愿他们换来的不是一张空头支票。
埃及与保加利亚没参与投票在当时,埃及与保加利亚与我们关系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是埃及代表是一位老人,一直在坚持到最后给我们投一票,但是到最后也没能出那宝贵的一票。保加利亚也比较“巧”,在关键的时刻国内发生了内乱,导致保加利亚的代表匆匆回国。
这正常吗,这显然不正常,这就像你没完成作业,你说作业落在家里一样的道理。一个巧合的时间点,还能发生这么多巧合的事情。我相信他们是想去投给我们票的,但无奈背后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他们屈服于强权,因此1993年,我们饮恨而归。
梦想不灭,我们重新起航后记:虽然1993年的第一次申奥北京失败,但这也不乏是一种经验和教训。中国人民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于1998年再次申奥,终于取得了成功。
2008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万人空巷,我们的欢呼声响遍了华夏大地,中国赢了。一步步走向世界的我们终究不会被打败,目前2022年冬奥会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准备,我们期待届时北京为世界准备的一场盛宴!
无论挫折或是失败我们都会勇往直前,即使有着万般阻拦,也应该不断使自己强大,向曾经质疑自己的人展示真正强大的我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