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亚运会田径比赛-雅加达亚运会赛事规程
1.划龙舟比赛的过程规则谁来介绍下?
2.全运会2023年几月几号举办
3.寻有关广州亚运会的所有内容,最好是说一些竞赛有可能出到的?
4.2014安徽省运动会的青少年部竞赛规程总则
划龙舟比赛的过程规则谁来介绍下?
划龙舟比赛的过程及相关规则具体如下:
参赛队伍必须于赛前20分钟齐集于检录处,大会人员将会查核参赛队员身份,参赛者需出示大会发出之运动员证,所有队员必须服从检录员之指示落艇,所有队伍必须根据规则规定所分配之龙舟及航道出赛。
任何队伍不得要求选择龙舟或航道,当所有队员落艇后,应从速划离登船码头驶向起点,参赛队伍向起点出发时,必须保持航道畅通,远离比赛航道,并以不影响其它赛事进行为原则。
起步程序:各参赛队伍之龙舟必须在指定之赛道上集合准备比赛,?在起步区内之参赛队伍,必须服从发令员的指令。
在起步线上,每条航道有绳索一条系于竹棚上,该绳交与该线航道上之龙舟舵手掌管,此外,艇首亦有绳索一条,由鼓手掌管,以固定龙船位置。
当龙舟已准备就绪,所有划手之桨板必须离水;所有参赛队伍之龙舟,即各队划手之桨板已离水时,发令员发号施令。
当发令员认为各龙舟已各就各位后,将会摇动旗号(黑白格仔旗)表示即将开始比赛。(示意终点裁判准备),当发令员开赛将会叫出「准备」然后响号比赛开始。
当发令员发觉有队伍偷步或犯规,立即连续性发出短号,表示需要重新起步,所有龙舟必须尽快划回起点重新安排比赛。
如有队伍划手之桨板于准备口令与响号间触水,将被视为偷步,任何队伍拒绝立即回航或在发生第二次偷步事件中犯规,其参赛资格将被取消。
比赛守则:
所有航道由起点至终点划一直线,参赛之队伍必须在其航道上进行比赛,航道上均有竹竿及彩旗分隔,以资识别。
每场赛事,大会派出航道裁判尾随各参赛之龙舟,进行监察;任何参赛之龙舟未能有效在其航道上进行比赛,随后之司令船会向其发出警告。
各龙舟不可以超越由竹竿所划分之航道,如有龙舟超越他人之航道,而干扰其它正常比赛之队伍,或引致两艇或多艇相撞,赛事控制员在咨询航道裁判意见后,有权取消犯规队伍之比赛资格。
如赛事进行中,发生意外事件或对赛事有严重事故发生而影响比赛结果时,航道裁判有权出示(红旗)终止该组比赛成绩,重赛事宜,交由大会裁决;犯规之队伍不得参与比赛。
练习或比赛完毕后,各队伍必须尽快划回登船区,将所有用具交回大会,如大会控制员或裁判发觉任何队员,故意损坏大会之龙舟及其设备,大会有权向该队或队员罚款澳门币5000元,并有权要求该队伍支付该损坏龙舟或物料之修理费。
如大会控制员或航道裁判发觉任何参赛之队员,故意令其龙舟入水或翻沉,大会有权向该队或队员罚款澳门币1000元及取消其参赛资格。
如有队伍违犯6-4、6-5两条守则,除罚款外,有关人员将被暂停参加本澳龙舟赛事资格两年、或视乎个案的严重性,罚涉案人员一年至终身停赛。
如有任何参赛队伍或个别队员,对大会裁判员或大会工作人员,出言恐吓、围堵阻挠或使用武力,阻止裁判员之裁决或工作人员之工作将终身除消其参加本澳龙舟赛资格。
各队伍必须在5分钟内完成赛事,大会有权请求未能于限定时间内完成赛事之队伍离开航道,以免影响下一组赛事进行。
扩展资料: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华龙舟大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共同主办,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和各赛事举办地政府承办。根据协议,体育频道将采用国际赛事转播标准对全部比赛进行制作播出。
2016年9月25日,中华龙舟大赛昆明·滇池站第二个比赛在云南昆明海埂大坝滇池草海举行。比赛项目将依照国际规则设置200米、300米、500米男子直道竞速和3000米男子环绕赛等多个项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华龙舟大赛
中国龙舟协会官方网站-龙舟竞赛规则与龙舟竞赛裁判法
全运会2023年几月几号举办
2023年全运会将于9月16日至27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
全运会是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是中国体育界的盛事。2023年全运会将于9月16日至27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这也是武汉市首次承办全运会。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和参赛队伍参加比赛,共同竞技、交流、学习和提高。
全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一次国家级的综合性赛事,它将促进全民健身、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同时,全运会还将为武汉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全运会发展历程:
2018年2月1日,全省体育局局长会议在湖南宾馆会议厅举行,湖南省体育局局长李舜在会上就2017年全省体育工作展开回顾总结,同时明确了新周期内的目标任务,包括积极申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认真办好第十三届省运会、举行首届“健康湖南”全民运动会、积极备战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筹建湖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制定全省体育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等6项重点工作。
2021年6月15日,人民网消息,《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申办工作的通知》提出,体育总局决定开展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申办工作。2021年8月26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办公厅发布关于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函。
2022年3月28日,澳门特区政府公报刊登特区行政长官批示,设立第15届全国运动会澳门赛区组织委员会,负责组织、推动和协调与澳门赛区有关的工作,尤其是协调各行政部门及社会实体的工作。2023年1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
2023年2月10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澳门赛区志愿者及合作伙伴招募启动仪式在澳门科学馆举行。2023年5月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成立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香港特区赛区筹备委员会(香港赛区筹委会),筹划于2025年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全运会),以及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残运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特奥会)。
2023年5月,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向立法会就第15届全运会提交文件,表示广东省体育局已同意在香港举办8个体育赛事和4至5个群众赛事,正待国家体育总局批核。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
寻有关广州亚运会的所有内容,最好是说一些竞赛有可能出到的?
举办日期: 2010年11月12日-2010年11月27日
筹办单位: 广州亚组委
报名国家/地区: 45个
比赛项目: 42个大项,56个分项,463个小项
主体育场: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2006年11月26日,第十六届亚运会组委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2010年亚运会会徽发布仪式,由广州设计师张强设计的象征“羊城”广州的会徽设计方案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该会徽设计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的城市象征,又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并且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
会徽六大构成元素:
1.火红的太阳
2.四条跑道
3.五羊标志
4.跑道和五羊结合形成燃烧的火炬
5.第16届亚运会的英文
6.亚运会举办城市和举办时间的英文
广州亚运理念
理念:
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文化活动标识
粤剧是岭南特有的传统戏曲剧种。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标志设计象征着广州亚运会将以开放的姿态欢迎远道而来的四方宾客,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环境标志
广州亚运会环境标志创意源自:运动,让人类健康成长,更加强壮;环保,让地球持续发展,生生不息的理念。
标志形似灿烂的笑脸,以微笑连接人与自然的情感。弧状的外形,是地球的象征。笑脸、绿叶、地球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一个勃勃生机,欢乐和谐的世界,传达了广州亚运会倡导绿色环保的办会理念。
志愿者标志
广州亚运文化、环境、志愿者标志
“一起来,更精彩!”,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是志愿者口号的形象展现。标志将乐于奉献的“爱”与不畏艰苦的“行动”结为一体,强调“有心,更有行动”;标志设计把“心、脚”进行了融合。红色的心,是志愿者的纯朴的微笑与真诚的服务的象征。而心灵下方的那一双的脚,代表了切实的行动。志愿者标志唤起了人们的心灵共鸣,代表着志愿者出色的服务、友善的行动,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号召大家一起来,举办一场更精彩的亚运会。
广州亚运的吉祥物有五个,取名乐羊羊。为历届亚运会中数量最多的吉祥物。“五羊”是广州市最为知名的一个标志,以五
吉祥物---乐羊羊
只羊作为吉祥物,充分体现了东道国、主办城市的历史底蕴、精神风貌和文化魅力。这五只羊有着与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北京欢迎你”类似的名字,形象是运动时尚的五只羊,分别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和“乐羊羊”,合起来就是“祥和如意乐洋洋”,表达了广州亚运会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也同时传达了本届运动会“和谐、激情”的理念
办会目标:
1.以一流的组织、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把本届亚运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祥和、精彩的体育文化盛会,为提高亚洲体育运动水平做出贡献。
2.充分展示中国、广东、广州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表达对亚洲各国(地区)人民的友好情谊。
3.加快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进程,促进广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广州的综合竞争力、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广州亚运会协办城市 三个协办城市四个项目共将产生43块金牌,占整个亚运会金牌总数的9%。
2010年广州亚运会设三个协办城市,分别是:佛山、汕尾和东莞。
2010年3月3日,亚组委在广州公布了广州2010年亚运会火炬传递火炬形象及火炬传递路线。记者获悉,火炬传递将从8月底开始,中山将作为本届亚运会火炬传递的第一站,在历经珠海、深圳等20个地级以上市后,于11月10日到达广州。记者同时获悉,昨日公布的亚运会火炬“潮流”。
8 月底市民可目睹亚运圣火
亚组委公布的路线图显示,中山将是亚运火炬接力的第一站。按照接力路线图,亚运火炬从中山出发后,将经过珠海,东莞,深圳,惠州,汕尾,汕头,揭阳,潮州,梅州,河源,韶关,清远,肇庆,云浮,茂名,湛江,阳江,江门,佛山,最后一站是广州,并将在亚运会开幕日当天,到达广州中心体育馆。
广州亚运会之最 广州亚运会尚未正式举行,[1]但广州亚运会已有多项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亚运会之最、中国之最、世界之最。
1、比赛项目最多的亚运会
广州亚运会将设42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除了有28项奥运会比赛项目,该届亚运会还有14项非奥运会项目的正式比赛项目,其中包括新增设的围棋、武术、龙舟、藤球、板球等中国传统项目。
2、吉祥物数量最多的亚运会
广州亚运的吉祥物有五个,取名乐羊羊。为历届亚运会中数量最多的吉祥物。“五羊”是广州市最为知名的一个标志,以五只羊作为吉祥物,充分体现了东道国、主办城市的历史底蕴、精神风貌和文化魅力。这五只羊分别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和“乐羊羊”,合起来就是“祥和如意乐洋洋”,表达了广州亚运会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也同时传达了本届运动会“和谐、激情”的理念 。
3、赞助金额最多的亚运会
广州亚运会的赞助金额和赞助企业数量已经全面超越历届亚运会。广州亚组委已签约35家赞助商,其中高级合作伙伴7家,合作伙伴5家,赞助商5家,独家供应商11家,供应商7家。在赞助计划尚未结束的情况下,赞助总金额已远超历届;其中仅广州汽车集团的单个赞助合同金额就已超过多哈亚运会;同时,赞助商的数量也是历届之最。
4、规模最大的亚运会
根据亚洲各参赛代表团的初步统计,明年将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赛事规模与北京奥运会相当,创历届亚运会之最。
5、金牌总数最多的亚运会
广州亚运会总共设置42个竞赛项目,金牌总数达到473块,超过北京奥运会金牌总数。为历届亚运会之最。
6、第一次召开亚运会新闻媒体大会的亚运会
第十六届亚运会世界新闻媒体大会2009年12月在广州召开。是亚运史上第一次召开世界新闻媒体大会。来自国际通讯社和亚洲主流媒体在内的60余家新闻机构代表等共1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世界新闻媒体大会起源于悉尼奥运会,旨在向境内外媒体陈述和说明媒体运行筹备情况。广州亚运会第一次世界新闻媒体大会规模之大、媒体参与程度之广在亚运会历史上尚属首次,标志着媒体运行工作将踏上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
7、广州亚运会会刊提前一年出版创世界之最
《第16届亚运会官方会刊》的独家承办权由《广州日报》获得。运动会的会刊一般于开幕当天出版。广州亚运会首创性地将会刊的首次出版时间提前到2009年11月12日,也就是广州亚运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正式刊出。这次亚运会官方会刊提前一年推出,不仅是亚运会历史上首创,也是全球体育赛事首创!
8、广州亚运会体育展示系统、赛程与资源计划系统创世界第一
广州举行的第十六届亚运会的相关信息系统已全面进入实质开发阶段,其中的体育展示系统、赛程与资源计划系统等项目为全球首创。
体育展示系统、赛程与资源计划系统是是广州亚组委首创、具有广州亚运特色的技术创新。其中,赛程与资源计划系统已开发完成,该系统可以根据以往赛事的经验和相关数据、规程及有关编排原理等,合理地设计出各单项竞赛计划,并形成总赛程计划,使整个赛事的亮点能相对均匀地分布;而体育展示系统则会在赛时为观众营造热烈气氛、呈现精彩赛事。
9、广州亚运会“亚运志愿信使”创世界之最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推出“亚运志愿信使团”。通过动员外出旅游的市民担任志愿信使宣传亚运会,在大型赛会中尚属首次。所有志愿信使团都将统一标志、统一口号,参与志愿信使团的市民除了旅游的行程之外,还将参与递交亚运邀请函、访问当地有关机构、与当地市民互动等有关活动,宣传推广亚运,传递广州友谊。
2010年12月之前,将动员10万外出旅游的市民组建成1000个亚运志愿信使团,分赴全球100个城市宣传亚运会。广州亚运会“亚运志愿信使”人数创世界之最。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
2014安徽省运动会的青少年部竞赛规程总则
举办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是为了检验全省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成果,展示我省青少年运动员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锻炼、培养和选拔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夯实竞技体育发展基础,加快体育强省建设,推进体育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为保证青少年部各项竞赛活动规范、有序、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程总则。
一、竞赛时间及地点
2014年在安庆市举行。
二、竞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田径、游泳(跳水)、射击、体操(蹦床)、武术(套路、散打)、国际式摔跤(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跆拳道、拳击、举重、柔道、赛艇、皮划艇、击剑。
三、参加单位
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马鞍山市、巢湖市、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黄山市。
四、运动员资格
1.具有安徽省户籍,并经医务部门检查证明身体健康的青少年。
2.所有参赛运动员必须按规定在省体育局所属各运动项目管理单位注册,并符合省体育局关于省十三运会运动员资格审查的各项规定,方可代表注册单位参加比赛。
3.经省体育局批准,各市输送到解放军队训练尚未办理正式入伍手续的适龄运动员,公示后可代表输送单位参赛。
4.经省体育局同意,各市输送到体育院校(含竞技体校)的安徽籍运动员,代表我省在国家体育总局办理双重注册,公示后方可代表原输送单位参加比赛。
5.运动员参加省十三运会的代表单位以2013年度注册期内注册的代表单位为准。
6.甲组运动员在2011年至2013年度至少参加两次省级青少年锦标赛(以上场参赛为准),其他组别及足球、排球项目运动员在2012年至2013年度至少参加一次省级青少年锦标赛(以上场参赛为准),方可代表注册单位参加比赛。
7.凡在历次省级比赛中出现过两个以上年龄的运动员,以不利年龄为准。
8.各市不得从外省市引进运动员参加本届运动会。
9.运动员须按照省体育局的统一要求,进行骨龄检测和指纹采集。
10.运动员有以下情况的不得参加省运会:
(1)省优秀运动队正式聘用的运动员(含我省输送到解放军队已办理入伍手续的运动员)。
(2)不执行省体育局规定,拒绝省优秀运动队集训、试训或选招决定的运动员。
(3)未经省体育局同意,在外省市进行青少年注册或代表外省市(行业体协)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的运动员。
(4)未经省体育局同意,代表外省市参加省级及省级以上比赛的运动员。
五、参加办法
1.报项规定:各参赛单位最少必须参加10个项目的比赛。各单位必须报6个以上(包括6个)重点发展项目,不足6个,每少报一项扣除该代表团省十三运会总成绩3枚金牌、39分。
参加16个以上(含16个)项目的,必须报12个以上(含12个)重点发展项目和巩固强化项目;参加15—13个项目的,必须报10个以上(含10个)重点发展项目和巩固强化项目;参加12—10个项目的,必须报8个以上(含8个)重点发展项目和巩固强化项目。
重点发展项目:体操(不含蹦床)、游泳、跳水、射击、举重、击剑、田径、赛艇、皮划艇、拳击、手球。
巩固强化项目:国际式摔跤(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柔道、跆拳道、武术(套路、散打)。
2.经省体育局公布的全省单项后备人才基地运动员,两人及两人以下项目由输送单位报名参赛,所获成绩分别按50%计入输送单位和承训单位。两人以上项目可以由输送单位报名,也可以由承训单位报名,所获成绩不实行双计分。
3.一名运动员只能参加一个大项的一个组别(甲组、乙组、丙组或丁组)的比赛,不得跨组别或兼报其它大项的比赛。
4.各项目运动员报名人数,按各单项竞赛规程规定执行。
5.各代表团团部工作人员(含团长、副团长)数量规定:
参赛运动员在50人以下的(含50人)团部工作人员4人;参赛运动员在51—100人的团部工作人员6人;参赛运动员在101人以上的,每超出50人,可增报团部工作人员1人。
各代表团团长、副团长:运动员总数在50人以下的代表团,可报团长1人、副团长1人;51人至100人(含100人)的,可报团长1人、副团长1-2人;101人至200人的,可报团长1人、副团长1-3人;201人以上的,可报团长1人、副团长1-4人。此外,如各代表团工作需要,可另外增设副团长1-4人,不占代表团工作人员名额,一切费用自理。
六、竞赛办法
1.单项竞赛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竞赛规则和省体育局下发的单项竞赛规程。
2.所有项目各组别报名不足3个单位,取消该组别比赛(足球、篮球、排球、手球项目除外);单项每小项报名参赛运动员不足3人(艇、对、小团体等),取消该项目比赛。
3.各项目除竞赛规则规定名次并列外,不允许并列名次。并列名次的计分办法按竞赛规则和单项规程规定执行。
七、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
1.球类集体项目比赛录取名次与计分办法
(1)手球项目录取前12名。其中第一名计4枚金牌、52分,第二名计3.5枚金牌、44分,第三名计3枚金牌、40分,第四名计2.5枚金牌、36分,第五名计2枚金牌、32分,第六名计1.5枚金牌、28分,第七名计1枚金牌、24分,第八名计0.5枚金牌、20分,第九名计16分,第十名计12分,第十一名计8分,第十二名计4分。
(2)足球、篮球、排球项目录取前8名。其中第一名计3枚金牌、39分,第二名计2.5枚金牌、33分,第三名计2枚金牌、30分,第四名计1.5枚金牌、27分,第五名计1枚金牌、24分,第六名0.5枚金牌、计21分,第七名计18分,第八名计15分。
(3)以上项目参赛队数不足录取名额的,均按实际参赛队数录取并奖励。
2. 项目团体奖录取名次与计分办法
体操、射击、举重、击剑、田径、游泳、赛艇、皮划艇、拳击、手球、柔道、国际式摔跤、跆拳道、武术套路、武术散打等项目分别设立团体奖。各市在2011—2013全省年度青少年比赛及2014年省运会中,在以上项目所获团体总分按20%、20%、20%、40%比例计为团体奖的得分,排定名次。其中体操、射击、举重、田径、游泳、拳击等项目,录取前八名,第一名计4枚金牌,第二名计3枚金牌,第三名计2枚金牌,第四名计1.5枚金牌,第五、六名计1枚金牌,第七、八名计0.5枚金牌;击剑、赛艇、皮划艇、手球、柔道、国际式摔跤、跆拳道、武术套路、武术散打项目录取前六名,第一名计3枚金牌,第二名计2枚金牌,第三名计1.5枚金牌,第四名计1枚金牌,第五、六名计0.5枚金牌。
3.其它项目比赛录取名次与计分办法
除以上两类项目以外的其它各项目均录取前8名,按13、11、10、9、8、7、6、5计分。单项报名人数(队数)只有8名(队)或不足8名(队)的,减一录取,按高限计分。
4.全国以上重大比赛带入金牌、总分计算办法
(1)运动员参加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获得成绩,将分别计入运动员所属代表团的奖牌总数和总分内。计算办法为:每获得奥运会1张入场券按1枚金牌、13分计入输送市代表团。此外,单人项目每获1枚金(银、铜)牌加计16(10、8)枚金牌、208(130、104)分, 4—8名分别计3(3、3、2、2)枚金牌、39(39、39、26、26)分。两人或两人以上项目所获成绩按100%计算。
(2)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获得成绩,将分别计入运动员所属代表团的奖牌总数和总分内。计算办法为:单人项目每获1枚金(银、铜)牌计6(4、3)枚金牌、78(52、39)分;4—8名分别计36、32、28、24、20分。两人或两人以上项目所获成绩按100%计算,如同一代表团在同一比赛项目中有两名或两名以上运动员,所获成绩按100%计算;球类集体项目按实际名次带入金牌和总分。
(3)运动员在2010年9月17日至省十三运会开幕式前一个月之间(以下简称本周期)参加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第十六届亚运会以及第二届青年奥运会获得成绩,将分别计入运动员所属代表团的奖牌总数和总分内。计算办法为:单人项目每获1枚金(银、铜)牌计6(4、3)枚金牌、78(52、39)分;4—8名分别计36、32、28、24、20分。两人或两人以上项目所获成绩按50%计算,如同一代表团在同一比赛项目中有两名或两名以上运动员,则所获成绩按100%计算。
(4)运动员在本周期参加全国最高水平比赛(锦标赛、冠军赛或总决赛)获得成绩,将分别计入运动员所属代表团的奖牌总数和总分内。计算办法为:单人项目每获1枚金(银、铜)牌计3、2、1枚金牌、39(26、20分),4—8名分别计18、16、14、12、10分。两人或两人以上项目所获成绩按50%计算,如同一代表团在同一赛项目中有两名或两名以上运动员,则所获成绩按100%计算。
(5)运动员参加第七届全国城运会、获得成绩,将分别计入运动员所属代表团的金牌总数和总分内。计算办法为:单人项目每获1枚金(银、铜)牌计2枚金(银、铜)牌、26(22、20分),4—8名分别计18、16、14、12、10分。两人或两人以上项目所获成绩按50%计算,如同一代表团在同一比赛项目中有两名或两名以上运动员,则所获成绩按100%计算。第七届全国城运会跨市参赛的运动员所获成绩按1︰1分别计入参赛单位和输送单位。
上述比赛只统计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项目,但跆拳道、武术散打、女子自由跤按锦标赛设项统计。运动员在十六届亚运会中的非全运会项目取得的成绩按50%进行带入。同一名运动员在以上各项赛事中的同一小项(包括不同体重级别)中取得两个以上成绩者,只统计一次最高成绩。基地输送运动员按0.5:0.5的比例带入输送单位和承训单位。
5.输送省优秀运动队带入金牌、总分计算办法
各市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前输送到省优秀运动队正式聘用、解放军(获得全国十二运会与我省实行两次计分资格)的适龄运动员,本项目决赛前一个月仍然在队的,每输送1人加计1枚金牌、13分;
基地输送运动员按0.5:0.5的比例带入输送单位和承训单位。
6.已获得省运会决赛参赛资格的运动员,因代表国家参加2014年国际重大比赛或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以上重要赛事,而不能参加省运会决赛的(含与我省双计分的适龄运动员),经省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报省体育局审核批准,每人计金牌1枚,13分计入省运会所在代表团。
7.破(超)纪录金牌、总分计算办法
在省运会上超一项世界纪录奖励8枚金牌和104分,超一项亚洲纪录或全国纪录奖励6枚金牌和78分,破一项安徽省成年纪录奖励3枚金牌和39分,破一项安徽省青少年纪录奖励0.5枚金牌和8分。
八、公布名次与奖励
(一)公布青少年部代表团奖牌榜。具体办法是:按各代表团比赛奖牌、带入奖牌和破纪录奖励奖牌总数排列代表团奖牌榜。代表团奖牌名次奖牌数多者名次列前,奖牌数相同,金牌数多者名次列前,依此类推;金、银、铜牌情况均相同,名次并列。
(二)公布青少年部代表团金牌榜。具体办法是:按各代表团比赛金牌、带入金牌和破纪录奖励金牌总数排列代表团金牌榜。代表团金牌名次以金牌数多者名次列前,金牌数相同,银牌数多者名次列前,依此类推;各名次情况均相同,名次并列。
(三)公布青少年部代表团总分榜。具体办法是:按各代表团比赛名次分、带入分和破纪录奖励分总和排列代表团总分榜。代表团总分名次以总分多者名次列前,总分相同以金牌多者名次列前,依此类推;各名次情况均相同,名次并列。
(四)公布青少年部县级金牌榜。具体办法是:按照各县输送运动员(以运动员户籍决定输送县)在省十三运会青少年部比赛中所获金牌数以及县级田径锦标赛和篮球锦标赛带入金牌数统计县级金牌榜。
县级田径锦标赛和篮球锦标赛带入金牌数计算办法:各县参加2011-2014年全省县级田径锦标赛和篮球锦标赛团体总分分别累加后,排定名次,县级田径锦标赛和篮球锦标赛总排名1-12名计4、4、3、3、2、2、2、2、1、1、1、1枚金牌,带入省运会。
九、设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
根据各市输送运动员在本周期年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总决赛)、亚运会、全运会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折算成的名次分,奖励前八名代表团(具体细则另定)。
十、设竞技体育人才输送奖
根据各市在本周期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的运动员(含经省体育局同意输送到解放军队的运动员)人数之和,奖励前八名代表团(具体细则另定)。
十一、设体育道德风尚奖
评选办法另定。
十二、兴奋剂检查
比赛期间,根据需要,进行兴奋剂检查。兴奋剂检查和处罚按照《反兴奋剂条例》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三、报名和报到
1.第一次报名:报参赛大项。各代表团须于2014年1月31日前将《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参加项目报项表》报省体育局备案。项目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更改和调整。无故退出的,将取消该代表团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资格。
2.第二次报名:报参赛运动员名单和具体项目。按各项目竞赛规程规定执行,逾期报名按弃权论。各项目报名截止后,原则上不得变更(各项目竞赛规程和规则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3.报到:各代表团报到时间待定;各项目运动队在本项目比赛开始前2天报到,比赛结束后1天离会。裁判员及仲裁委员报到日期另行通知。
十四、代表团团旗
各代表团自备,颜色自定,规格为2米×3米。代表团团旗除标明规程规定的参加单位名称(如:合肥)外,不得出现其它标志。
十五、比赛服装要求按照各项目竞赛规程、规则及其它有关规定执行。
十六、本青少年部竞赛规程总则的内容由省体育局负责解释。
历届安徽省运动会回眸
第一届 1959年4月28日至5月8日,在合肥市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首届安徽省运动会。合肥、六安等11个地、市及解放军驻皖部队,共1955名运动员参赛。
第二届 1960年10月2日至11月8日在合肥市举行。参赛单位有9个地、市及火车头、前卫体协,运动员1726人,9人达到或超过运动健将标准。
第三届 1974年7月5日至9月27日在合肥市举行。比赛项目13个,各地、市及省、6408部队、蚌埠铁路分局等参赛,运动员3979人,3人10次破田径、举重7个单项全国少年纪录。
第四届 1979年4月1日至5月1日在合肥市举行。16个比赛项目,分成年、少年组两组,各个地、市2949人参赛。
第五届 1982年8月1日至9月26日在合肥等地举行。比赛项目16个,各地、市和高等院校17个代表团约五百名运动员参赛。
第六届 1986年9月7日在蚌埠市举行。各地、市六千多名健儿参加了23个项目的比赛,1人2项超亚洲纪录,超1项世界青少年纪录、1项全国纪录各1人。
第七届 1992年8月10日至9月29日在合肥市举行。设12个项目,各地、市和28个行业及大型企业共44个代表团,五千多名运动员参赛。1人超1项举重世界纪录、4人超射击4项亚洲纪录。
第八届 1996年9月16日至26日在马鞍山市举行。各地、市及26个行业(企业)的42个代表团近五千名运动员,参加了23个项目的角逐。有1人破1项全国少年纪录。
第九届 2000年10月18日至28日在合肥市举行。全省17个地、市代表团五千多名运动员参加了22个项目401个小项的比赛,另有一千多名运动员参加了5个表演项目的比赛。射击1人超世界纪录、4人超2项世界青少年纪录。
第十届 2002年10月13日至10月19日在芜湖市举行。全省17个市的代表团共6000多人参赛。该届设24个大项、450个小项。共3人3次打破3项省成人纪录,27人62次打破45项省青少年纪录。
第十一届 2006年10月16日至10月25日在合肥市举行。全省17个市代表团和56所高校参加比赛,参赛运动员9000人,是历届运动会参赛人员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会。共83人21队158次打破67项省青少年纪录,特别是蚌埠代表队女子乙组射击10米移动靶3人团体超世界青少年纪录。
第十二届 2010年10月11日晚,在淮南市体育场隆重开幕。
第十三届2014年10月12日下午3时,在安庆市体育中心开幕。
第十四届将于2018年在蚌埠举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