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的历史发展-中国篮球的历史发展历程

tamoadmin 2024-10-10

1.篮球运动的发展过程

2.篮球发展史 从头至尾

3.中国篮球[CBA]的发展史

4.中国男篮的历史战绩!全部比赛!!!

篮球运动的发展过程

中国篮球的历史发展-中国篮球的历史发展历程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的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FIBA)。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随后,在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1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女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篮球运动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规则在不断地更新,技战术也逐步得到提高。30年代以前的篮球运动处于传播和推广时期,技术和战术尚处于初级阶段。3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登上了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世界性的比赛推动着篮球技术、战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动作、战术组织和训练方法逐渐提高。1932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发展高度,高大队员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但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1956年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了限制区,增加了30秒和干扰球规则。60年代是高度、技术和速度同步发展时期,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在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70年代是高度、技术、速度相结合、相统一并持续发展的阶段,投篮技术中出现了空中换手投篮,各种单、双手扣篮。8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是在高水平上的全面攻守对抗,同时,技术全面、特长突出的明星队员在队内的作用举足轻重。

如今,篮球运动在全世界开展得极为广泛。奥运会篮球比赛、世界篮球锦标赛、NBA、等一系列重要赛事,吸引了数以亿计的观众。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比赛的胜负,更为重要的是欣赏运动员精彩的表演,并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近年来,我国的篮球运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成功举办了CBA、CUBA、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全国高中篮球联赛,而且国家队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值得赞赏的是:姚明成为2002年NBA“状元秀”,目前效力于休斯敦火箭队。此外,诞生于美国街头的“三对三”篮球,在我国也受到社会各界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吸引了众多人员的参与。

篮球发展史 从头至尾

从1984年中国男篮首次参加奥运会到今天,中国男篮已经走过了20年的漫长路程,在20年的中国篮球运动里程里,我们经历了从冲击亚洲冠军到冲击世界强队的漫长路程,许多的姓名在今天年轻人的心中已经变得模糊,但是他们的足迹与辉煌,将成为中国篮球永远不朽的丰碑,篆刻在悲喜交集的岁月中。

这个最佳阵容不分年代,集中了中国篮球20年中最优秀的一批人物。如果这样一支队伍出现在今天的世界赛场上,那带给世界的,不知是一种怎样的震撼。

最佳阵容:

主力阵容 中锋:姚明(身高2米27)

大前锋:王治致:(身高2米14)

小前锋:刘玉栋:(身高2米)

得分后卫:张勇军(身高1米91)

控球后卫:李亚光(身高1米81)

替补阵容: 中锋:巴特尔(身高2米10)

大前锋:巩晓彬(身高2米02)

小前锋:李楠 (身高2米)

得分后卫:胡卫东(身高1米98)

控球后卫:阿的江(身高1米80)

阵容点评:

主力阵容:1,中锋姚明

这名球员已经不需要再罗嗦什么了,无论他在NBA今后的前景发展如何,他已经注定将以中国篮球丰碑式的人物进入中国篮球的名人堂。姚明是幸运的,他拥有先天出色的身高与灵活的身体,更拥有天才的对篮球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至为重要的是,他赶上了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代,与他的前辈相比,他可以顺利的进入NBA这个世界最高水平的赛场。但是他的成功在于,他可以迅速的将美国篮球精神吸收并融入骨髓,并以智慧的头脑每时每刻思考篮球。他可以在NBA迅速成功,依靠的正是这个,而不是他状元秀的绚丽光环。姚明的优点在于他的超强防守能力,甚至连奥尼尔都惧怕三分,同时他的力量也日益增强,篮下的攻击也更具威力和霸气,这与2002年时那个羞涩的少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目前姚明的问题在于需要继续增强自己的力量,并使自己的技术更加趋向于全面化。

2,大前锋王治致

无论今天人们对于这位曾经中国篮球第一人评价如何,单从篮球角度讲,王治致无疑是中国篮球历史上最优秀的大前锋。他拥有可以和世界一流大前锋抗衡的身高,和让人叹为观止的全面技术。甚至单从篮球天赋和机遇看,今天姚明所拥有的一切,原本是应当属于他的。然而是他自己和中国篮球的管理者一起葬送了这一切。王治致技术全面,身体灵活,15岁刚出道的时候就已令全中国惊艳,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他在奥尼尔头顶的一记重扣,几乎吸引了所有NBA球叹的目光。1999年CBA联赛的MVP头衔,更使得达拉斯小牛队在摘牌会上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他。2001年的NBA赛场,2米14的王治致以他的全面技术,在NBA赛场上拥有了“三分王”的美称。但是,他的性格过于腼腆内向。他的球风过于软弱,他孱弱的防守更使得教练大为叹息。这一切都使他不能成为NBA的主力球员。他最终还是被姚明的光环掩盖,这一切是因为谁?是国家篮球的管理者,或者他自己,那段历史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一切也许只有在若干年以后才可以公正的写出。

3,小前锋刘玉栋

如果说姚明是以一个天才的智慧和才华在遥远的美国书写着亚洲人驰骋NBA的神话,那么刘玉栋却正在以一个老兵的执着和勇气在CBA赛场上上演着战神不的传奇。作为一个小前锋,刘玉栋的技术并不是最全面的。散打运动员出身的他能够成为篮球手,靠的是他刻苦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与姚明一样,刘玉栋也曾被NBA所相中,可由于八一队的体制原因,他错过了加入NBA的最好年华,但这不妨碍他在中国CBA成为一个永恒的传说。他几乎以一个人的力量,三次将青黄不接的八一男篮带入总决赛,并夺得一次冠军,国内篮球界甚至流传着“一场比赛只让刘玉栋得30分就是胜利“的说法,可谁又想到他是带着膝盖的两片碎骨在向命运宣战呢!他的技术并不全面,他所依赖的是他强壮的身体和一手中投的绝活,他的中投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去测量篮球的轨迹。然而在05年的CBA联赛上,他所率领的八一队最终还是败给了由现役国家队前锋线组成的广东队。江山代有人才出,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但是刘玉栋,无论在中国篮球的过去,现在,甚至是将来,永远都只可能有一个。

4,得分后卫张勇军

现在的篮球迷知道张勇军,大概都是因为广东篮球队的存在,在教练生涯上,他书写了中国篮球的另一个传奇,即率领一支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青年军支撑起了中国篮球的半边天,并且打造出了朱芳雨和易建联两位希望之星,但是,谁又还曾记得他和乔丹同场竞技的风采。在80年代那支平均身高不足1米93的国家队里,他毫无疑问的占据了第一得分手的位置,并成为中国篮球在世界篮坛上的旗帜性人物。

张勇军的优点就在三分,他投三分的本领几乎是天生的,其活动范围及其灵活,命中率也奇高,在一场对科特迪瓦的比赛里他出手十次全部命中,达到百分之百三分命中率。 张勇军所在的国家队并没有实际意义的中锋,平均身高更是比欧美强队矮近八公分。但是就是这样一支球队竟然能在80年代的两次奥运会和一次世界锦标赛里三次进入前十强,靠的正是张勇军等后卫队员神勇的表现。当时的外电曾评论中国队是一流的外线三流的内线。此话确实不虚。1986年世界锦标赛是乔丹第一次亮相世界大赛,结果张勇军面对乔丹的防守一口气扔进十三个三分球,打的世界强队美国差点在中国面前翻船。那年世界锦标赛张勇军打满所有八场比赛,平均每场命中九个三分,并被评为该届世界锦标赛最佳得分后卫,这也是亚洲后卫唯一一次获此荣誉。可以试想,如果今天的中国男篮拥有一位张勇军似的三分射手,那中国队的攻击力将不亚于火箭队的“姚麦组合”。

5,控球后卫:李亚光

今天的球迷知道李亚光,也同样是因为他的教练成绩,他曾成功的将中国女篮带进了奥运会女篮决赛。并被评为1992年中国十佳教练。但是,谁又曾记得他控球后卫的美称。80年代的中国国家队,他与张勇军搭档的后卫线,成为了让世界篮球为之恐怖的组合。

李亚光是个低调的球员,他的言语比较少,但是他与张勇军的配合却已到了心有灵犀的地步,一个眼神和手势,几次位置的转换,就可以完成一次致命的绝杀。他的得分能力同样很强,三分远投同样神准,但是在教练战术意图的安排下,他无私的放弃了自己得分的机会,担负起为神射手张勇军输送炮弹的任务。而他的头脑却足够的冷静,并能迅速解读教练的战术意图,虽然他的光芒被张勇军的三分球所掩盖,但他却是场上名副其实的核心人物。中国队也正是在他的率领下一次次向世界八强进行着冲击。遗憾的是,他与张勇军的组合虽然威力惊人,但外线的神勇终于无法取代内线的孱弱,中国队也因此两次只差一步进八强。但是那个年代的中国队,以其娴熟的整体战术和惊艳的外线组合,成为当时世界篮坛一道独特的风景。雅典奥运会上,当我们一次次看到中国队的控球后卫被对方盯和断球的时候,我们不禁又会想起这位曾经的世界锦标赛助攻王,是的,有他在,也许很多遗憾就不会发生。

中国篮球[CBA]的发展史

94年:我们哀兵之态,低调出征,在蒋导带领下,首战以创记录大比分负于梦2;其实大家明白,输是必然的,但是本来能输的少些的;可是我们后边有西班牙和巴西,我们的目标是进入前8,只能忍辱负重了。结果西班牙对梦2拼尽全力,我们的战术意图达到了,然后再接再厉又拿下实力超过我们的巴西,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96年:奥运会上,安哥拉我们赢的有惊无险,整个比赛里,我们要完成进前8只有一个硬仗,就是对阿根廷。结果因为阿根廷有着更高的追求,因而过于拼命,伤了元气,被我们拣了便宜,我们又一次进入了世界前8。 连续两次世界大赛进入了世界前8,让国内的声音逐渐大了起来。 其实回过头想想,那两次,以我们的实力,根本不具备冲击前8的资本,可是天助我中国队,成全了我们,我们庆幸啊! 后来又有了姚明,我们一下子腰杆子直了,甚至喊出了前4的口号,其实冷静下来想想,00年悉尼奥运会,我们虽然有姚明了,但只不过是拉近了和欧美强队的差距,并没有达到可以轻松战而胜之的程度。公平地说,美国还是实力超群,后边的南斯拉夫、法国、意大利、立陶宛、俄罗斯、德国,个个都在我们只上。所以,我们输了,输的很正常。 只不过有一个问题让国人想不通——我们实力差的多的时候,冲出去了,实力到了可以拼一下的时候反而没冲出去。 相比较其实我觉得前两次冲进前8,是我们运气使然,赛程有利。而到了悉尼,我们不再是列强眼中的鱼腩,对我们重视了,虽然成绩下来了,但这应该是件好事,我们不能老是以成败论英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接下来又输了世界大赛,直到去年雅典奥运会,又一次冲进前8。而这次,我们可以彻底挺直脊梁了,因为我们已经真正进入了世界强队的行列,这跟94年和96年比,是一个本质上的飞跃。 但是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发生了,中国队3次进前8,国人两次欢呼雀跃,后来的一次却骂了娘,这是为什么?因为在国人的心里,他只接受前进,不接受后退,而且他们只看成绩,却不看实质。 以曾经横扫世界的梦1为标准,我们都认为他是完美的,那么给他打100分,而其他欧美强队的分数就有75——85分不等。 94年中国队也就是60分; 96年中国队没什么进步还是60分; 00年中国队我给打75分,已经有了很长足的进步,但还是和强队有差距; 04年中国队进入了那75——85分的行列,已经可掰一掰手腕了,但是却让太多的人不满意。 其实我们应该对中国队宽容些、客观些,曾经给我们的欣喜若狂不应该成为我们贬低他们的理由,可能是捧的太高就摔得太重的缘故? 中国篮球在快速发展,而且发展的态势良好,中国本来拿的出手的人才就不多,而现在我们甚至可以没有王治郅就晋级了,这不说明问题吗? CBA越来越火,一年一个大变样,以前请的外援赛场上横逛,水平还不咋地,现在请的外援档次提高了很多,却已经不再是主角了,场上我们的队员也开始扣来扣去了,这不都是变化吗? 10年前的中国队,后卫阿的江185,李晓勇189,边锋几个都是198,二中锋的巩晓彬、吴乃群、刘玉栋,最高的204;看看现在的中国队,后卫刘伟192,边锋朱芳雨204,内线二中锋易建联210,中锋更不用说,高度长了多少,年龄又年轻了多少?中国现在起码还有4、5个队员有潜力去NBA比划比划,条件在那摆着,就看你怎么好好利用了。 08年前3名不是白日梦,中国队经过了几年的坎坷,队员成熟了,黄金时期即将到来了,让我们多唱唱赞歌,给他们多鼓鼓劲儿吧,我是一如既往地会关注中国篮球,希望大家也都来加加油!

中国男篮的历史战绩!全部比赛!!!

1975年中国男篮才获得了亚篮联的合法席位,此后他们几乎垄断了所有的冠军,如今易建联、王治郅们能不能延续亚运篮球的光荣史,让我们拭目以待 1974年第7届亚运会开始,中国篮球真正的走上了亚运舞台,在1974-2002的28年中间,一共经历了8届亚运会,中国男篮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综合实力,几乎将冠军垄断,获得了5次冠军、2次亚军和1次第三名,从没有与奖牌无缘过。这是一段辉煌的历史,06年尤纳斯领军的中国男篮再次走上亚运之路,距离第6个亚运冠军还远吗? 1951年,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男子篮球比赛是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此后,每四年一届的亚运会上,男子篮球的比赛从来都是重头戏;1969年,第一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从此,每两年一届的男篮亚锦赛成为亚洲篮坛的盛事。但直到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恢复了在亚篮联的合法席位。从此,中国男子篮球队开始全面地参加亚洲男子篮球比赛,他们最初的目标是挑战传统的亚洲强队 —菲律宾、韩国(原南朝鲜)和日本。 回首28年的光辉岁月,一代新人换旧人,中国人才辈出,从张卫平、匡鲁彬到孙凤武、李亚光、李秋平、王立彬的老一辈球员,从宋涛、孙凤武、王非、宫鲁鸣再到刘玉栋、胡卫东、巩晓斌、郑武等黄金一代,多少前辈为中国篮球作出了贡献,今天以易建联、唐正东、朱芳雨为首的年轻一代将接过前辈的枪,继续延续中国篮球光荣的亚运史。 下面就简单回忆一下中国亚运篮球的历史。 1974 第7届德黑兰亚运会 第三名 主帅:钱澄海 1974年9月1日至16日,中国男篮参加了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参加球队分别有朝鲜、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巴林、日本、科威特、菲律宾、中国、南朝鲜、以色列。为了备战这次大赛,中国队提前两年就开始了针对性的训练。结果,半决赛中,中国队遗憾的以114比119负于韩国队,最终以色列获得第一名,南朝鲜第二,中国名列第三。 在这届亚运会上,中国队在5场与强队的比赛中(南朝鲜、菲律宾各两场、朝鲜1场),平均每场得97.1分,投78次,中40次,命中率达51%。中距离投篮平均每场得30分,命中率达40%。罚球命中率仅达到60%。快攻略占优势,平均每场得16分。另外,中国队平均每场失误17次,犯规29次。 1978 第8届曼谷亚运会 冠军 主帅:钱澄海 参加第8届亚运会的中国男篮中有张卫平、黄频捷、王德礼、柳继增、匡鲁彬、穆铁柱等队员。中国男篮几乎已经坐稳了在亚洲篮坛的霸主位置。决赛中,中国队战胜了老对手韩国,捧起冠军奖杯。而从这一年的亚运会开始算起,中国男篮连续在七届亚运会中7进入决赛,并5次夺冠。 1982 第9届新德里亚运会 亚军 主帅:刘贵乙 队员:韩朋山、孙凤武、嵇照光、冯维、李亚光、李秋平、黄云龙、匡鲁彬、吕锦清、徐元生、刘建立、王立彬 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篮球决赛中,中国队输给南朝鲜队(韩国)1分,屈居亚军。这届亚运会男篮比赛共有来自13个国家的队伍参加。中国队、南朝鲜队(韩国)、日本队、菲律宾队作为4个小组的种子队,实力明显高出其他队伍。 经过小组赛出现的8支队伍,再经过单循环赛决出最终的名次,南朝鲜队(韩国)以7战全胜的成绩获得冠军。中国队、日本队和菲律宾队依次排在2至4名。在这届亚运会篮球比赛中,还曾出现了251分的高分,在也门队与伊拉克队的比赛中,上半场,伊拉克队就以131比16分大比分领先,全场结束,双方打出了251比33的悬殊比分,这也创造了历届亚运会篮球比赛得分最高纪录。 1986 第10届汉城亚运会 冠军 主帅:钱澄海 队员:王立彬、黄云龙、李亚光、宋涛、孙凤武、张勇军、王非、徐晓良、沙国利、张斌、宫鲁鸣、李锋 这届亚运会上,造就出中国男篮的一位三分王——张勇军。 1986年10月3日下午,中国队在亚运会的决赛中和东道主韩国队相遇。以宫鲁鸣、张勇军、孙凤武、王非、黄云龙、张斌、李亚光等新老球员为主的中国男篮立志重新夺回亚洲冠军。韩国队一直压着中国队打,临近比赛结束时,裁判多次判罚中国队队员带球撞人、阻挡犯规,全场比赛还剩下4分钟时,场上比分为58比69,中国队落后对手11分。这时,主教练钱澄海叫了暂停,并把张勇军换上场。上场后,他利用穿插跑动晃过防守队员,连续命中4个三分球,最后,中国队以77比74赢得了这届亚运会冠军,在对方的家门口夺回了亚洲冠军。 1990 第11届北京亚运会 冠军 主帅:孙邦 中国男篮作为东道主派出了最强阵容参加本届亚运会,和韩国队在半决赛中相遇,中国队以92:88力克韩国队,并最终获得冠军,韩国队只名列第三名。这届国家队的主教练是孙邦,队员有孙凤武、王非、马健、张勇军、巩晓彬、宋立刚、宫鲁鸣、单涛、白江、王治单、孙军、张斌、张德贵和李春江。 1994 第12届广岛亚运会 冠军 主帅:蒋兴权 决赛中,中国队战胜韩国队,获得冠军。本届国家队的主要队员有吴庆龙、阿的江、单涛、孙军、刘玉栋等。 三大中锋的逐渐加入,使得中国男篮的实力达到顶峰,彻底超过了以韩国男篮为首的亚洲诸强。虽然偶尔中国队也会有闪失,但那只是意外。拥有三大中锋的中国男篮,在亚洲已无对手,虽然还要在亚洲的比赛中碰到韩国队,但他们的目光已经不会停留在亚洲球队的身上了。本届亚运会中国男篮又是轻松夺冠。 1998年,第13届曼谷亚运会 冠军 主帅:蒋兴权 兵败利雅得之后,蒋兴权重掌中国男篮的教鞭。决赛中,中国男篮和韩国男篮“如约”相遇,中国男篮没有给韩国队任何机会成功复仇,在两分球、三分球、快攻、篮板球、抢断、罚球等各项技术指标上都超过了对手,以112:92取得了酣畅淋漓的胜利。王治郅和巴特尔联袂上阵,韩国男篮和中国男篮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2002 第14届釜山亚运会 亚军 主帅:王非 冠军:韩国 这届比赛的中韩决赛,恐怕很多人都会永远的记住。第四节还有近30秒时,中国队还以90:83领先,但刘玉栋一次漫不经心的带球被韩国队抢断得分;紧接着中国队在发球时被对方抢断,再次投中三分,将比分追成88:90;胡卫东在第四节快结束时,又两罚全失,给了韩国队最后一次机会,韩国后卫在篮下上篮得手,将比分追成90平。加时赛中国队完全慌了阵脚,以100:102吞下失败的苦果。此时王治郅已经被国家队开除。 附录:中国男篮历届亚运会成绩及主教练 年度 赛事 战绩 主教练 备注 1974 第7届德黑兰亚运会 第三名 钱澄海 以色列获得第一名,南朝鲜第二 1978 第8届曼谷亚运会 冠军 钱澄海 1982 第9届新德里亚运会 亚军 刘贵乙 1分惜败韩国 1986 第10届汉城亚运会 冠军 钱澄海 1990 第11届北京亚运会 冠军 孙邦 1994 第12届广岛亚运会 冠军 蒋兴权 1998 第13届曼谷亚运会 冠军 王非 2002 第14届釜山亚运会 亚军 王非 王治郅拒赛风波 2006 第15届多哈亚运会 ? 尤纳斯

参考资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