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的外国盲人-盲人奥运会金牌

tamoadmin 2024-12-18

1.2008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式上,那个盲人叫什么名字?唱的歌名字?

2.东京奥运会的裁判都是盲人吗?

3.残奥运会中的残疾人运动员创造了什么奇迹

4.盲人裁判是什么梗

2008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式上,那个盲人叫什么名字?唱的歌名字?

奥运会的外国盲人-盲人奥运会金牌

残奥会开幕式上,杨海涛演唱的一首《天域》,让许多人记住了这位26岁的盲人歌手。虽然他的世界里看不到光明,但从他嘹亮而又宽广的嗓音里,人们感受到了杨海涛对待生活阳光般的态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最想看到的是爸爸、妈妈和你们”。

先天失明的杨海涛,从小就喜欢唱歌。无论是在宁夏银川盲校念书还是在甘肃兰州上学,杨海涛都是颇受欢迎的校园歌手,但他只把唱歌作为业余爱好。他为自己规划的未来是成为一名盲人按摩师。他很认真地学习了盲人按摩技能,还治好了妈妈的肩周炎——这让他很高兴。

2001年,甘肃省残联的一个电话改变了杨海涛的命运。他代表甘肃残联参加了四年一度的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演唱了一首《天堂》,仿佛传来一阵天籁,举座皆惊。之后,他加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开始了歌唱生涯。

在杨海涛的世界里,唱歌带给他快乐,带给他信心。“我刚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时候,不太爱说话。是唱歌让我更有信心了,时间长了也经常和大家谈论音乐,音乐已经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杨海涛唱歌的一个绝活是“临摹”。残疾人艺术团经常出国演出,每到一地,都要演唱一首当地的歌曲,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杨海涛。起初,他对这个任务很发怵,戴着耳机一遍一遍地听、模仿。从毫无基础到“以假乱真”,杨海涛获得了成功。在美国演唱的时候,观众惊叹地说,他的发音怎么是纯正的北美口音; 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玫瑰》的曲作者握着他的手说:“你优美的歌喉与纯正的瑞士德语发音令我吃惊。”

如今的杨海涛,早已历练出沉稳的大将风度。而接到在残奥会开幕式上独唱的任务后,他又一次感到激情在心中涌动,“能够在残奥会开幕式上向全国以及全世界的观众展示歌喉,这让我非常自豪。”

虽然生活对于杨海涛来说,很难称得上公正,但杨海涛把通向幸福生活的钥匙,掌握在了自己手里。这使他黑暗世界里始终拥有一盏希望的灯。

东京奥运会的裁判都是盲人吗?

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文简称“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主办的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一届,会期不超过16日,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

而眼下,因疫情推迟的2020东京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各国奥运健儿正在体育场上努力拼搏,突破自己的极限;如果你看了这届的奥运会,我相信你一定有些话相对裁判说。

先来说说乒乓球比赛吧。

在东京奥运会之前,出台了新的规定:禁止摸桌,吹球。

本来这样的规定出就出了,然而,没想到第一个违反规定的居然是日本选手水谷隼,他在与中国队的乒乓球混双决赛中多次吹球,摸台,违法相关的规定,裁判对此依旧熟视无睹。

那凭什么水谷隼能光明正大地吹球 还能摸台?

话说回来,我并不认为中国队乒乓球混双的失利与水谷隼的吹球有关系,只是觉得非常别扭,但裁判看不到我们也能理解,毕竟裁判也是人,也有疏忽的时候。

但是,对于一些很明显的犯规动作,如果裁判还是看不见,那我们就要怀疑这届奥运会一些裁判的眼神问题了。

例如在28号举行中国队对阵日本队的水球比赛上也出现了让人不解甚至是争议的一幕。

在中国队员游泳的时候,日本队队员故意压在中国队员身上来阻止中国队员,甚至还出现了摁压中国队员入水的画面,被压在水下的中国运动员一直努力举手示意,但裁判就跟没看见一样,对于这样明显犯规的举动,裁判不理不睬,默许这样的行为发生,那一些裁判跟盲人有什么区别?

好在我们的队员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依旧战胜了日本队。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还没有。

在28号晚上进行的体子个人全能决赛中,又出现了争议判罚。

这次判罚的争议点在于裁判的打分存在明显的“压分”操作。

以下是日本选手熊本大辉在跳马环节的表现,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在完成动作了之后,熊本大辉的脚明显踩在了垫子外,可以说在奥运赛场上这就是一个严重的失误了,而裁判给出的分数为14.7分。

而中国选手孙炜采用了与熊本大辉相同难度系数的动作,而且孙炜的完成度非常高,在落地的时候孙炜明显要比熊本大辉更加稳定,动作更加连贯自然,身体的控制能力也更加好,对此裁判给出了14.9分的评分,与熊本大辉带着失误完成的动作仅仅相差了0.2分;是的,尽管在视觉感受上天差地别,但是仅仅相差了0.2分。

相似的场景还出现在了单杠环节,相同的动作,熊本大辉同样出现了落地不稳的小失误,而中国选手肖若腾完成得显然更加干净利落,然而在得分上,熊本大辉14.9分,而肖若腾仅仅获得14.07分。

在裁判的种种争议判罚之下,在中国队申诉的失败之后,最终熊本大辉获得了男子体操个人全能项目的冠军,中国选手肖若腾获得第二,另一位中国选手孙炜获得第四名。

裁判员适当照顾一下东道主,我们能理解。但是总不能把所有人都当成瞎子忽悠吧?

“裁判员”这个职业,既是竞赛中的“执法者”,又是竞赛进行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裁判员这个职业在比赛中,应该是一种神圣的存在。

想当上裁判员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想当上裁判员,一般都需要达到五个标准。而这五个标准就是:

① 对所有运动员一视同仁;

② 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③ 谦虚谨慎,虚心听取不同意见;

④ 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公正无私;

⑤?有健康的身体。

我不知道本届奥运的所有裁判到底是否完全具备了这五个标准,因为我们不能去随意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组织纪律观念、是否虚心听取了不同意见,那时官方的事;

也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价别人有无道德,这些都太虚无缥缈,我们也没有这个权利。

试想,如果他们连以上那些这么明显的犯规动作都看不见的话,我想,肯定就是视力有问题了,而且不是一般问题。

事已至此,我也无话可说,除了抱怨不公平之外,也只能说,本届东京奥运会的裁判应该都是盲人。

那么,他们肯定是不具备有这五个标准中的最后一个标准——“健康”标准的。

最后,希望接下来影响比赛的场外因素能够少一些,再少一些,中国的奥运健儿们能够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只要努力拼搏了,就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中国队加油!

残奥运会中的残疾人运动员创造了什么奇迹

残奥之星:张海东

张海东,男,1969年生,江苏启东人,因小儿麻痹后遗症造成终身残疾。 1987年张海东开始参加体育运动,开始练习轮椅竞速和轮椅投掷。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海东认识了南京市盲人学校体育教师王兴江,在其引导下,他开始用业余时间练举重,开始了人生旅程中一项更加艰难的跋涉。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张海东始终如一地摇着轮椅车,每天往返十几公里赶去盲校一个几乎露天的棚子里进行训练。寒冷的冬天里,他曾多次连人带车摔倒在冰天雪地上,半天爬不起来;炎热的夏天里,汗水浸透全身,双手抓杠铃时直打滑,险象频生。但他始终以超人的毅力承受着高强度的训练,每天的训练量常常达到数十吨。 功夫不负有心人,骄人的成绩回报了张海东的努力。1992年3月在第三届全国残运会上,张海东以120公斤的成绩夺得举重金牌,同时还获得轮椅铅球投掷金牌。1994年在第六届"远南"运动会上,张海东夺得他在国际性比赛中的第1枚金牌。1996年在亚特兰大第十届残奥会上,张海东夺得1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2000年10月在悉尼第十一届残奥会上,张海东再次夺得1枚金牌,并3次打破世界纪录。2004年在雅典残奥会上,张海东又大显身手,夺得1枚金牌。 张海东的不凡表现为他赢得众多荣誉,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等。

(图/文来源:《残疾人体育基本知识导读》 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编)

盲人裁判是什么梗

试着日本东京奥运会,裁判判罚不公平不公正这一现象的表达。

裁判有评判的国际标准。日本盲人裁判,让世界人民对国际奥运赛事评价大打折扣。

《奥林匹克宪章》第46条第9项中规定:“国际联合会应在奥运会中为各自的运动项目的所有运动技术问题建立申诉机制和程序。国际联合会在技术问题上的处理和决定必须立即通报给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并提供所有证明文件。”所以如果裁判判罚不公,运动员和教练员是可以像国际联合会报告,国际联合会会向奥委会申诉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