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全胜夺冠的球队米兰-ac米兰欧冠夺冠阵容
1.再见2020!疫情、史诗与永别……足球故事注定载入史册
2.米兰和曼联谁更厉害一点
再见2020!疫情、史诗与永别……足球故事注定载入史册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从来没有哪一个年份像2020年这么特殊,一场疫情席卷全球,对全世界都造成巨大的冲击,无数的名人离世,在错愕之余带崩了我们的泪腺。足球世界的故事,也在奇幻色彩中夹杂着忧伤与希望的元素,有停摆的黑暗,有复赛的光芒,有史诗的撰写,也有告别的乐曲,2020年的足球故事,注定被载入史册。
当亚特兰大在圣西罗球场荡气回肠般击败瓦伦西亚的时刻,没有多少人会想到这场名局会是新冠疫情在欧洲爆发的“零号比赛”,贝加莫的丧钟长鸣,却掩盖不了人们的热情,梅斯塔尼亚的寂静无声,亦无法冷却黑马的壮志雄心。在 历史 性晋级欧冠八强的时刻,亚特兰大将士拉出“胜利献给贝加莫”的横幅,从那一刻起,足球已经表达了不屈的决心。
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浪漫巴黎在淘汰多特后彻夜狂欢的激情还未散去,马竞球场在安菲尔德的逆袭史诗犹被回味,停摆便成为足球必须面临的严峻话题。球员的确诊导致意甲成为五大联赛最先倒下的一个,随后其余顶级联赛也纷纷中断,法甲甚至断腕般选择将赛季腰斩。
没有人知道病毒的威力,也没有人预测疫情何时会结束,阴云笼罩之时,民众最需要的便是信心与鼓舞,这正是足球所能扮演的角色。战争可以让足球停摆,病毒获让足球短暂沉寂,但这项运动由内而外的激情,是任何事情所无法驱散的。于是,我们等来了重启的音符,等来了黑暗中的希望。
苏醒后的足球没有现场球迷的陪伴,热血与传说却依旧在书写。英超赛场,利物浦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中爬起,结束三十年的等待。当KOP燃起焰火走向大街小巷肆意庆祝,我们终于能明白足球重启的意义——它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力量,而这些元素最能指引人们去拥抱生活。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皇马和尤文的身上,尽管后C罗时代的银河战舰总是有质疑伴随,他们还是用自己的决心战斗到了最后,在巴萨崩塌的背景下,皇马终于夺回了西甲冠军奖杯;萨里的尤文始终处于风口浪尖,但只要有C罗在,斑马军团就能去守护冠军,于是意甲九连冠的传说前无古人,后也很难有来者。
提到欧洲赛场的征服者,拜仁的传说不得不提。当德甲霸主1比5惨败法兰克福的时刻,没有多少人会料到他们会触底反弹得如此彻底。弗里克让铁血与意志重回拜仁,复赛后联赛全胜夺冠、欧冠赛季全胜夺冠、德国杯、欧洲超级杯、德国超级杯悉数收入囊中,豪取五冠王的南部之星正进入队史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美好总是由胜利者书写,但足球的变幻莫测不止于冠军。这一年,巴萨的问题随着梅西离队闹剧的发生彻底爆发,英超在豪门沉沦和黑马崛起的过程中进入又一段乱世,米兰双雄在意甲赛场踢出赏心悦目的足球,十年轮回后在向一代球迷的青春致敬,绝代双骄又一次重逢,一个时代并没有那么快写下背影。
这一年,球星们也有着各自的奋斗。不服老的梅罗扛着各自的球队前行,年近不惑的伊布引领米兰复兴,因莫比莱在三起三落后勇夺欧洲金靴奖,世界足球先生的奖项则是对莱万现象级发挥的极致认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初生牛犊,同样证明自己,当哈兰德们接过父辈的接力棒,谁又不会为传承的情结动容?
事物盛衰,总有拥抱与别离。有人正值黄金年华,有人则告别足球,没能终老罗马的德罗西在糖果盒球场说出一声再见,宣布退隐的卡西利亚斯回到马德里,孔帕尼落叶归根在安德莱赫特结束生涯,皮萨罗在最后一次守护不莱梅后在簇拥中写下生涯句点,唯一的小马哥带着辉煌记忆走下神坛,阿杜里斯、许尔勒、赫韦德斯、瓦格纳、利希施泰纳…..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时光璀璨的告别声中泛起涟漪。
当然,我们很难为那些永别的传奇释怀,上帝在年初带走了科比,然后在年末带走了马拉多纳和保罗-罗西,与之一同消散的,还有无数球迷的无悔青春。当上帝之手回归天堂,阿根廷为迭戈而哭泣。在如此悲伤的年份,就让我们再一次向球王缅怀和致敬吧,感恩足球曾拥有过你,谢谢你曾经来过。再见,永远的球王,愿天堂也有足球。
是的,2020年这所有的一幕幕,或让人热泪盈眶,或让人沉默无言,或折射钢铁般的意志,或诠释着盛衰轮回……当绿茵传说在时代洪流中不断续写,当足球在疫情之下仍然桀骜倔强,我们开始明白,足球的意义,早已不再只是一项单纯的运动,他折射我们对生活的热情与信仰,更升华成一种极致哲思。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也许2020年并不完美,但忧伤中总是夹杂希望。此时此刻,让我们一同向生活的不愉快说一声再见,今天又将是崭新篇章,而足球会始终相伴!
米兰和曼联谁更厉害一点
一场屠杀过后,很多米兰球迷仍然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惨案,正如我不明白赛前他们为什么这么高调。圣西罗一战前,甚至可以说抽签之后,大多数AC米兰球迷都一副吃定了曼联的样子,觉得他们自己能够轻松过关,莱昂纳多表示他有信心可以在圣西罗解决曼联,甚至在圣西罗之战2:3败北之后,莱昂纳多仍然嘴硬,认为本队只是运气不好,其实发挥比曼联好,米兰完全有能力在老特拉福德完成史诗般的翻盘。而在这场血腥的老特拉福德战之前,很多AC米兰球迷搬出一些自己以往在主场落败后客场翻盘的例子来表明自己球队有这个能力,甚至举出曼联小组赛时候主场面对贝西克塔斯时候也一球落败,对中央陆军还丢了三个的例子来证明在老特拉福德球场比赛的曼联没什么了不起,AC米兰绝对有能力重现2007年圣西罗一战的3:0大逆转。
对此,我嗤之以鼻,打从抽签结束后,我就认为,从理论上来说,这将是一场没有悬念的对决,曼联的实力的确比去年下降了很多,但是AC米兰下降的更厉害,基于我对于当前双方人员结构以及战术体系的了解,我觉得曼联这次复仇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当然足球比赛有很多意外因素影响,单纯地从理论出发是不足以确定什么东西,当时的我也不敢说曼联一定能淘汰米兰,毕竟距离比赛还有2个多月,一切都可能发生,只能说纸上谈兵的话,曼联的赢面很大。我却发现AC米兰的官员,球员以及球迷普遍对遇到曼联很满意,觉得自己绝对能够过关,这就让我觉得很诧异了。
甚至在第一回合主场落败后(在强强对话中主场落败经常是决定性的),很多米兰球迷对现实的认识仍然很片面,而且自欺欺人现象严重:米兰的确曾经在主场落败的时候客场翻盘后,但是请你们查查当时的对手是谁,曼联也的确小组赛主场败给过贝西克塔斯,但是请注意当时曼联的状况,在小组赛前三站全胜后,在后面三战中使用的基本都是替补队员和青年队员;事情有很多方面,你们不能只看到对你们有利的地方,而故意从整体视而不见。
更可笑的是我觉得莱昂纳多的心态和一个普通的球迷一样,从莱昂纳多和米兰很多球员两回合比赛之间的访谈来看,我敢说现在的AC米兰很盲目,的确米兰2005曾经用两个1:0淘汰了曼联,2007年曾经在客场2:3落败的情况下主场3:0翻盘,但是莱昂纳多压根就不知道当时的米兰为什么能淘汰曼联,也不知道这次米兰为什么会被曼联淘汰,更不清楚2005年的曼联,2007年的曼联以及2010年的曼联有什么区别,最让人无语的是他连AC米兰在2005年,2007年,2010年之间的区别也不知道;莱昂纳多,和很多AC米兰队员以及球迷完全没有从实力对比,人员结构,战术打法,踢球风格等技术领域来看问题,明明自己实力下降严重,战术体系漏洞百出,但是仍然保持了如此高调的态度,单纯地认为凭借斗志,凭借“AC米兰”这四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就能够吃定曼联一生一世;认为只要“我们是AC米兰”,就可以无视现实,无视规律,从无中创造出奇迹。
我必须得说,2007年后,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一直活在一个记忆的幻影里。
下面是我对十年内曼联和米兰的三次交战的回顾,我们从技术角度来分析一下曼联和米兰这次对决。
04-05赛季欧冠八分之一决赛
2005的AC米兰
2005年的米兰处于安切洛蒂战术体系时代的最高峰, 2003年夺取欧冠冠军,2004年夺取意甲冠军, 2005年的AC米兰比之前两年各方面更为成熟。安切洛蒂的4-3-2-1/4-3-1-2战术体系首先立足于防守的稳固,后防线由巅峰期的迪达,内斯塔,斯塔姆,卡福和马尔蒂尼组成,其中除了内斯塔外,其他几人稍年长了点,但是并没有年长到水平衰退的地步,正处于球员职业生涯最成熟的阶段。
其次,当时的AC米兰中场拥有极强的控制能力,三名中场中的皮尔洛正值当打之年,是米兰组织进攻的核心人物,拥有非常出色脚下控球技术以及传球技术;西多夫同样处于职业生涯最成熟的阶段,技术好,控制力强,能力全面均衡,作为皮尔洛的辅助者和接应者,他能够加强米兰的中场控球,而其在纵向突破上的能力可以帮助米兰完成中场和前场的串连,后腰加图索同样处于当打之年,其防守扫荡能力极强,保证了米兰中场的防守能力。米兰的中场三人组的职能分布类似于去年的巴萨:加图索的职能相当于亚亚图雷,皮尔洛的角色等同于哈维,西多夫的作用类似于伊涅斯塔。
第三,米兰当时的前场球员类型特点不一,形成了良好的组合。前场的三名进攻球员是前腰卡卡,前锋舍甫琴科,以及中锋克雷斯波或者因扎吉,其中,年轻的卡卡的主要作用在于防守转进攻瞬间的球队的起速,由于米兰当时4名后卫+1名后腰组成的防线稳固,又有能传出准确中长传的皮尔洛,接到皮尔洛转移传球后,速度惊人的卡卡能够把球快速带到对方危险地带,并拥有巅峰时期的舍甫琴科和克雷斯波两个接应点,克雷斯波是传统禁区内的中锋,把握机会能力和空中能力都相当不错,而当时的舍甫琴科刚获得金球奖不久,各方面技术全面,活动范围也大,所以当时AC米兰的防守反击威胁极大。
而当球队转为阵地进攻时候,米兰中场的控球能力又能保持球在自己脚下运转,对方轻易抢不下来,一个不小心就被渗透进去;如果对方也密集防守,米兰需要强攻的话,那么安切洛蒂的选择将是边路,两名边后卫虽然岁数稍大但是都是一时名将,能防能攻,再加上舍甫琴科和卡卡经常会轮换拉边来拿球,协助马尔蒂尼以及卡福打通边路,而禁区中又有绝对的杀手级中锋因扎吉或者克雷斯波来接应抢点。所以当时的AC米兰在防守,进攻和控制上均登峰造极,球队战术体系非常平衡,没有明显的漏洞,可以退防打反击,也可以控球打阵地进攻,队员经验丰富的,能在多种节奏中自如地进行控制和切换,当时的米兰最难对付的,就是快和慢,攻与防两种节奏的忽然变化。至于为什么如此巅峰的AC米兰会2005年欧冠决赛输给利物浦,我觉得更大的是运气和心理因素,从各方面来说,当时的利物浦都远不及米兰,只能说那晚的利物浦太神奇了一点。
2005的曼联
而04-05赛季的曼联却处于低谷中,很多球迷都应该能够记得,这是一个曼联四大皆空的赛季:连续两年欧冠止步16强的结果,上一年被波尔图淘汰还能有理由说是有裁判误判的因素,但是这年两回合均0:1败给米兰却没有了借口;而在其他赛事中,英超联赛中曼联被切尔西完全压倒,足总杯决赛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鬼使神差地放跑了阿森纳,联赛杯半决赛被切尔西两回合无可争议地击败。
由于当时奎洛斯叛逃皇马,贝隆被清洗出队,所以04-05赛季的曼联基本上延续了经典4-4-2的战术,人员上,当时的曼联后防线由费迪南德领衔,其搭档是已经把曼联球迷的心理素质培养到淡定程度的布朗或者希尔维斯特,右边路是巅峰时刻的加队,左边路是拼命三郎海因策,也许乍看之下还凑合,但是如果我再告诉你,门将位置上是霍华德和卡罗尔的二人轮换组,你可能就要在自己胸前画个十字了。2005年的曼联自身弱点非常明显:首当其冲地莫过于曼联几个赛季都没能治好自己的门将痼疾,如果说费迪南德领衔的曼联后防线多少还算凑合的话,门将是实实在在得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舒梅切尔之后试验了这么多的门将都以失败告终,从波斯尼奇,范德胡,泰比,巴特斯,霍华德,一直到现在的卡罗尔,统统都是悲剧。
中场延续着1999年至今的4人攻击体系,只是由年轻的C罗代替了远走皇马的贝克汉姆。而当时曼联的第二个问题,也是最致命的问题,就在于这个中场相比当年,控制能力和进攻能力严重下降。多少年来,1999三冠王的黄金中场组合拖着这支球队前进,在这支球队后防问题重重的情况下,仍然以高度的控制力和攻击力维持着这支球队的运转,但是问题是:时间到了。没有人能永远保持青春,这批当年的“孩子”终于都开始老了,看着贝克汉姆在皇马吃力地踢着中前卫的同时,再看看这支曼联队中剩余的三个人,你能发现,没有人躲得过岁月的侵蚀。
贝克汉姆出生于1975年5月2日,这个赛季他度过了30岁生日;三冠王赛季,他24岁。
吉格斯出生于1973年11月29日,这个赛季他度过了31岁生日;三冠王赛季,他25岁。
斯科尔斯出生于1974年11月16日,这个赛季他度过了30岁生日;三冠王赛季,他24岁。
而基恩呢,出生于1971年8月10日,这个赛季他已经33岁了;三冠王赛季,他27岁。
每个人都长了6岁,从一个冲劲十足,身体处于巅峰的年轻人变成了身体机能急剧下降的老将。这些岁月的流逝就如同他们水准的流失一样,没人可以避免;也许在部分场次,他们还能找到昔日的荣光,但是他们已经无法整个赛季都坚持在那个高水平上。从04-05赛季来看,斯科尔斯保持的最好,影子前锋风采依旧,但是他已经无法整场都保持像以前那样的运动能力了;吉格斯已经丢失了他的速度,爆发力和对抗能力,但是没有找到适合现在的他的踢法(吉格斯的转型应该来自于05-06赛季后半段),还延续着以前边路狂奔的风格,效果当然不佳;而老队长基恩更是已经完全显出了老态;尽管弗格森用C罗代替了贝克汉姆,但是那个时候的C罗还完全是个孩子,他自顾自的踢法根本无法融入曼联当时从99年延续至今的中场体系,使得这个中场更出现了经脉不通的一块角。而曼联中场能力的下降导致了对比赛控制能力的削弱,这更加剧了后防问题的暴露。
1999年三冠王时期的中场四人组以丰富的进攻手段和狂攻不止的风格闻名于世,但是当27岁的基恩,24岁的斯科尔斯,24岁的贝克汉姆以及25岁的吉格斯当初执行的中场战术套路,现在换成33岁的基恩,30岁的斯科尔斯,31岁的吉格斯以及20岁的C罗来执行的时候,你可以想象的出效果变得多差,三名老将的体力,运动能力,速度,精力均大幅度衰退,无法再延续以前的水平和风格。而当20岁的C罗出现在贝克汉姆位置上的时候,最郁闷的就是范尼了,中锋范尼对中场的支援依赖度很高,尤其是对两翼的支持,但是那时的C罗还秉承着自己该传不传喜欢自己一个人玩的作风,而且其边路传中就像得了关节炎般的,愣是使当时的禁区之王基本抢不到点,假如范尼都抢不到点,我想世界上应该很少有人能够抢到C罗的传中吧。
而当时曼联第三个问题在于看似群星璀璨前锋线:范尼,鲁尼,阿兰史密斯,萨哈,同样是四大前锋,99年的约克,科尔,谢林汉姆,索尔斯沙尔四人轮换使用但都表现出色,全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在04-05萨基,范尼,鲁尼,萨哈,阿兰史密斯就个体而言,比99年四大前锋可能都要出色很多,但是却没有出现99年那样轮流闪光,和谐共处的场景。可见,多名前锋的堆积,除了要考虑其个人实力,还要考虑他们之间技战术风格的互补性,年龄大小的层次性,以及个人性格的特殊性。这个赛季的曼联四大前锋,可以说是三个当打之年的终结者,外加一个过于年轻的二中锋,让人觉得有点资源浪费。
2005年 曼联 0:1 AC米兰 - AC米兰 1:0 曼联
此时的曼联遇到此时的米兰,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曼联中场控制组织能力的下降,使得米兰的中场自始而终控制着比赛,虽然最后比分并不大,但是就内容来看,曼联从头到尾都在米兰的手掌之中,看似打着太极拳的米兰则聪明地掌握着比赛的节奏,忽然的一次节奏变化就使得曼联后方问题暴露无疑,从卡罗尔到布朗,到希尔维斯特,曼联的后防线存在着太多的定时炸弹。卡罗尔的一次脱手失误让米兰在老特拉福德获得了1:0的胜利,也奠定了这个系列赛最终结局。
2005年米兰和曼联两战,是典型的战术和实力上的完全压倒。曼联有着太过于明显的漏洞,而米兰却漏洞很少,那时候的米兰着重于掌握比赛的节奏,居高临下地观察着曼联,等待曼联后防线问题渐渐暴露出来,瞬间改变节奏攻其弱点,就能击倒曼联。而曼联在控制能力比当时的米兰差的太远,根本没有能力把比赛带回到自己的节奏,偶然拿回自己节奏,也受制于自身攻击手段不丰富,根本无力给米兰造成太多威胁。所以尽管两场都是0:1,比分不大,但是曼联却看不到自己赢球的希望,“有心无力”是曼联这个系列赛表现的最好总结。我想大家都能看得出来05年的米兰的层次比曼联高一档,在对战术的理解,贯彻,执行上,米兰是完全的高手,而曼联却是彻底的愣头青。
2005年的曼联输在人员实力,也输在战术体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