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奥运会增加了什么项目-汉城奥运会增加项目
1.历史上各届奥运会对中国的强势项目都做过哪些规则限制?
2.谁知道成功奥运会的例子
历史上各届奥运会对中国的强势项目都做过哪些规则限制?
由于中国在乒乓球,射击、举重、跳水,体操、羽毛球等多个项目中有绝中的优势,所以各界奥运会为了限制中国队在比赛中获得奖牌的数理,可以说是处心积虑,煞费苦心。最常用的gm更改规则,比如乒两种方式就是更改比赛规则,让中国运动员的优势不能很多的发挥。第二种就更厉害了,直接在规则上取消比赛项目,连争抢奖牌的机会都不给我们。
这里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对乒乓球比赛规则的修改。自从1988的汉城奥运会上将乒乓球比赛列为正式项目后,中国队可以说基本上独揽了男女所有的奖项的金银牌。国际奥委会就将原来的三局两胜21球制,变成了现在的七局四胜11球制,增加获胜的偶然性。球也从38mm变成了40mm,目的是为了让外国选手更好接发球,限制我们的小球中使用中很成熟的打法技巧。
大家还记不记得竞走这个体育项目,之前很出名的马家军就是这个项止的佼佼者。但是据外界报道从日本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开始,以后的奥运会将极有可能取消田径里耗时最长的项目男子50公里竞走;另外,奥运会里男女20公里竞走的项目也将有可能被改为男女半程马拉松。而恰恰这些项目历来是中国奥运军团夺金的热门项目。
还有最新的举重项目的改革也是明里暗里针对中国队。在2024年举行的巴黎奥运会上举重共有四个小项被砍掉,举重项目将产生男女各五枚金牌,参赛运动员总数为120人,相比于东京奥运会的196人,总数缩减了30%。项目的减少直接关系到中国队获得金牌的数量。同时举重作为传统的比赛项目越来越没有看点。
有减少的就有增加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确定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将增加部分参赛项目,其中包括霹雳舞、滑板、攀岩和冲浪四个大项。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四项当中都是欧美的强项,这里的很多运动中国根本就没有大规模的开展,也没有专业的团队。就比如冲浪,中国现在的都是一些爱好者,他们根本就没有参加了类似的比赛,水平也没有达到专业运动员的要求。这种 为项目的增加而增加金牌总的数量,都是对我国金牌的数量增加则毫无帮助。
当然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不能用取得多少金牌来衡量。但是体育是最应当提倡的就是公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多数限制中国强势项目的奥运规定不能不叫我们浮想联翩。但是没关系,"长路漫漫兮修运,我们将上下而求索"。
谁知道成功奥运会的例子
跟你举汉城奥运会的例子吧
汉城奥运会对韩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3.1 奥运会项目投资的影响
3.1.1 对生产、收入与就业的影响
奥运会项目投资开始于1982年,投资额占当年全国总投资额的0.3%。1985年由于筹备亚运会的需要,投资额达到4773亿韩元,占当年全国总投资额的2.1%。奥运会项目投资的增加不仅给直接相关的产业带来了收入和就业,而且也使其它辅助性产业受益。1982年-1988年间,与奥运投资相关的生产活动总产值为18462亿韩元,占同期韩国国民总产值的0.4%,同时还提供了33.6万份工作。奥运会对韩国就业的影响从1983年开始就明显地显现出来。从1982年至1988能,参与奥运相关工作的就业人数占韩国就业人口总数的0.3%,1987年则占0.5%。
3.1.2 奥运会项目投资对产业的影响
奥运会投资对不同产业在生产、收入、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差别很大。就生产而言,基础设施行业收益最大,其产值提高38%,其中建筑行业占32.4%。制造业次之,为35%,服务业占20%。在收入方面,基础设施行业收益最大,为42.3%,其次为建筑业(34.8%)和制造业(20.8%)。就就业而言,服务业收益最大,就业人数增加46.9%,其次为建筑业人数增加26.8%。
3.1.3 对韩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986年和1987年,韩国贸易顺差分别达到142亿美元和99亿美元。1988年,韩国的国际贸易顺差为142亿美元。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包括与工业强国不断增加大贸易摩擦、贸易自由化的压力以及由于货币供应增加而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等。在这种背景下,汉城奥运会对韩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就显得非常重要。
1982年-1988年,韩国奥运会组委会获得外汇收入总额为6.9亿美元,支出8800万美元,给组委会带来5.21亿美元的净收入。此外1988年韩国旅游行业获得1.4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奥运会相关的经营单位支出2.27亿美元用于进口奥运会必须得物品与服务。
汉城奥运会组委会主要通过电视转播权尽可能地降低其外汇支出,获得了大笔外汇收入,结果使其外汇净收入达4.34亿美元。
3.2 对奥运会相关产业的影响
3.2.1 旅游产业
汉城奥运会不仅刺激了旅游人数的增加,而且提供了一个使国外旅游者对韩国文化遗产产生印象的机会。汉城奥运会对韩国旅游产业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1986年汉城奥运会期间,外国旅游者增加16.4%,外汇收入增加97%。外汇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不仅得益于旅游人数的增加,而且是由于旅游者的人均支出从1985年的550美元增加到1986年的932美元的缘故。1987年,旅游者人均支出达到1227美元。在1988年奥运年当中,旅游人数预计达到234万人,由于奥运会而带来净增长人数将达到10万人,带来1.4亿美元的净支出。
汉城奥运会是韩国旅游产业的转折点。共有160家电视台通过25个卫星向85个国家转播了奥运会。使全世界对韩国更加了解,使韩国成为一个安全舒适当旅游胜地。
3.2.2 体育与闲暇产业
随着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与闲暇人口的增加以及休假理念的引入,韩国体育与闲暇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得到发展。为了提高本国亚运会和奥运会所需体育用品生产的质量,政府对26个产品项目提供补助,对一些重要的公司提供资金及技术指导。此外,政府积极鼓励体育用品制造商的合作,以便通过共同购买原材料使得这些企业能够共同使用有关设施并降低成本。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刺激出口,有关企业积极在国外展示其产品,进行产品营销并努力提高其品牌知名度。汉城奥运会为提高这些企业产品的品牌现象及质量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汉城奥运会需要896个体育设施和设备项目,其中647个项目(72%)是本国生产的。与前几届奥运会相比,只有慕尼黑奥运会略高,本国生产的体育设施与设备项目占75%,此外洛杉矶奥运会占33%,莫斯科奥运会占60%,蒙特利尔占30%。在筹备和主办汉城奥运会过程中,韩国22个公司向组委会提供了价值23.6亿韩元的运动设备,使组委会节省了同等数额的外汇。
韩国体育用品质量及其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使得体育用品出口得到迅速提高。尤其韩国体育用品制造商在宣传其品牌时如此成功,使自己赢得了数额巨大的销售合同以及独自使用30多个知名公司的商标的权力。总之,汉城奥运会时韩国体育用品企业成为世界水平的体育用品制造商。
3.2.3 电子产业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侧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服务,因此韩国电子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在80年代,韩国电子产业进入了重新调整期以迎合计算机、半导体、VCR以及电讯设备产品需求的增长趋势。然而韩国电子产业仍然需要在基本技术、产品设计技术、高水平技术人员培养以及公共关系等方面增加投资,以追赶发达国家电子产业的水平。
汉城奥运会在运动会组织和人力控制计算机化的过程中,通过应用各种技术,向电子产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获取和学习技术的机会。同时奥运会组委会也极力鼓励在运动会的组织过程中使用本国电子设备,这是本国的电子技术发展的转折点。例如,韩国本国一个课题组研制的“广域网服务项目”(Wide Information Network Services)恰逢其时地迎合了奥运会信息技术的需要,并为ISDN的建立打下了基础,这是实现信息社会的第一步。奥运会使韩国在信息化过程中成为先进国家,并最终为韩国信息技术和产品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汉城奥运会通过对奥运会相关项目投资为电子产业在产品生产方面增加投资4392亿韩元,以及1160亿韩元的增加值,创造了20744个就业机会。此外汉城奥运会还提高了韩国产品形象,促进了电子和通讯领域的技术进步,提升了韩国产品的国际声誉,这很象“索尼”由东京奥运会脱颖而出成为国际级品牌的情形。将韩国电子产业协会1986年发表的对韩国电子产业发展速度中期与远期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韩国电子产业发展与汉城奥运会相关很大。
1987年,韩国一跃成为世界大电子生产国,1988年尽管受韩元升值以及发达国家贸易限制的影响,韩国电子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分别增加了35%和31.2%。这主要得益于奥运会的宣传以及对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增加。
3.2.4 其它产业
汉城奥运会为韩国汽车、食品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尤其是汽车工业,奥运会为在全世界展示韩国汽车的水平提高其形象提供了机会。每一个韩国公司都积极通过出口咨询向来奥运会进行宣传的外国企业家宣传其产品等方式,提高公司形象,扩大产品出口。汉城奥运会后韩国汽车出口比前年同期增长20%。更为重要的是奥运会为韩国汽车公司提供了一个扩大市场以及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谈判建立合资企业的机会。此外,由于奥运会的特殊需求以及韩国收入水平的提高,韩国汽车的本国市场需求增加了40%。国内外对韩国汽车市场需求的增加也促进了汽车零配件产业的发展。
食品产业甚至在奥运会之后其市场需求也保持了同样的水平。特别是方便面和高丽参饮料在运动会期间成为最受欢迎的食品,也使食品产业进入国际市场。
4.汉城奥运会对韩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在筹备和主办奥运会期间,由于大笔投资是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完成的,许多人对奥运会后有可能带来的经济过度膨胀和经济衰退感到忧虑。东京奥运会以后,尽管由于出口增加日本的贸易顺差有一定增加以外,日本经济经历了短暂的衰退期,1965年日本GNP从上一年的13.2%降至5.1%。然而汉城奥运会后韩国的经济持续增长,1988年GNP增长率达到创纪录的12%,1988年韩国国际贸易顺差达142亿美元。
有几个因素可以解释韩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原因。首先,汉城奥运会的项目投资范围和内容不同于东京奥运会。就投资规模而言,韩国在奥运会上的投资数额很小,因此汉城奥运会后韩国不大可能遭受经济膨胀和衰退的损失。相反,日本全国投资总额的18.4%投入到奥运会投资项目中,在奥运会之前的1963年,奥运会项目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的38.8%,甚至在1964年,这一数字也达到19.1%。因此,在1965年,由于投资的减少日本遭受了短暂的经济衰退。而汉城奥运会的投资主要是在1982年-1988年7年时间发生的,占同时期国内总投资的1.6%。至1986年,59.1%的奥运会工程已经完工。
据估计,奥运会建设是韩国建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全国总体建筑经济活动而言,它不会对韩国建筑业产生实质性影响。1982年-1988年间,韩国奥运相关项目建设增加值仅占韩国建筑业增加值的1.4%。这主要由于奥运投资在1982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发生的缘故,此外大部分的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5.汉城奥运会对韩国国民经济的长期经济影响
汉城奥运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没有韩国人留下明显得经济负担。奥运会给旅游业、体育与闲暇产业、电子产业、通讯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更重要的是给韩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长期的经济影响。
5.1 提高了韩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声誉
韩国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韩国的国际形象,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韩国从一个战乱国家成为一个奥运会主办国,韩国为第三世界国家树立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榜样。
5.2 促进了韩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
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包括苏联和中国参加了汉城奥运会,这为扩大韩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机会。韩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非官方贸易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1988年,韩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比前一年增加了80%,达到36.5亿美元。尤其韩国与中国的贸易在1979年-1988年10年间增长了164倍,相当于中国与北朝鲜贸易额的5倍。从1984年-1987年期间,韩国与苏联的贸易额增加了3倍。
5.3 促进了经济合作
1987年12月,匈牙利成为第一个在韩国设立贸易办事处的社会主义国家。1988年12月,该办公室升格为临时代办,最近(1989年)则与我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并签署了贸易与经济合作协议。韩国与中国和苏联的直接贸易也进展迅速。中国在山东和辽宁设立了联络处以设立经济特区促进中国与韩国的直接贸易。韩国建立了韩中公民经济协会,这加强了韩国与中国的经济交流,包括建立了一个联络处、安排韩国与中国公司的接触和在谈判中提供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