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坚持跑到终点-奥运会走到终点

tamoadmin 2024-11-09

1.奥运会上坚持不懈的故事

2.世界上第一位奥运会马拉松冠军是谁?

3.急急急急!!!!!!!求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雄故事,越简短越好!(外面复制的也行)

4.你认为奥运会最难破的纪录是什么?

5.请问一个非洲运动员奥运会400米跑伤了,最后坚持跑下来了 ,是谁!?

奥运会上坚持不懈的故事

奥运会坚持跑到终点-奥运会走到终点

“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 ——[埃塞俄比亚]约翰·史蒂芬·阿赫瓦里

身披36号号码布的他,在夜幕的映衬下,一瘸一拐地跑进了体育场……这一幕永远地定格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一幕。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发令枪响了,阿赫瓦里迈着沉稳的步子出发了。但是在距离起点19公里处,阿赫瓦里却因为晕眩摔伤了右腿。简单包扎后,他拖着受伤的右腿费力地迈开了脚步,鲜血渗出来,染红了绷带。晚上19时,阿赫瓦里跌跌撞撞地跑进了主会场。此时,比赛已经结束了一个小时,偌大的体育场里,只剩下场地工作人员和最后一批即将散去的观众。短暂的沉默后,在场所有的观众和工作人员面向阿赫瓦里举起了双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阿赫瓦里最终以4小时30分跑完了全程。事后,他说出了奥运史上最朴实也最震撼人心的语言——“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

如今的阿赫瓦里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离他最近的电视有5百公里,离他最近的电话有7百公里,问到他是否对生活满意,他这样回答:我对生活毫无怨言,因为我永远在奔跑!

参与马拉松的选手共有75位,阿赫瓦里的名次是57名,在他后面的18位选手因为各种原因中途退赛。

他没有登上领奖台,但他是最美的的垫底者,他的价值不是征服而是坚持,不是夺冠而是参与。

很感人呢。我实在中央某台的奥运故事上看到的。

世界上第一位奥运会马拉松冠军是谁?

第一位奥运会马拉松冠军是斯皮里登·鲁伊斯,他是希腊人。

马拉松成为第一届奥运会的竞赛项是在1896年。在285名选手参加的这次奥运会中,希腊占有大部分——197名,然而这么多的运动员竟在田径赛中还没拿到一块金牌,人们只得把希望寄托在最后一个项目——马拉松上。争夺马拉松冠军的共有23名选手,当第一个选手进入雅典体育场大门时,观众一眼便认出是希腊选手斯皮里登·鲁伊斯,人们真是望眼欲穿,当时全场都沸腾了,鲁伊斯此时已是精疲力竭,但他顽强坚持着跑到终点,成绩为2小时58分50秒,成为了第一位奥运会马拉松冠军。

几位奥运会委员和希腊官员拥向鲁伊斯,两位王子也急忙到运动场的入口处迎接他,并一左一右陪他跑完最后一圈。人们为他取得如此光荣的成绩激动得得意忘形,争着向他馈赠珍宝,以感激他为本民族带来的无尚荣誉。一位王室成员塞给他两万五千德拉马(希腊货币名);一位服装师愿意给他包做四季服装;一位理发师要给他理发修面一辈子;一位餐厅老板发誓永远免费招待他;还有人取下手上的金表相赠;甚至还有人要求政府给予他部长之职。这些都被鲁伊斯一一谢绝。当国王乔治一世亲自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回答道:“有的,一辆马车,一匹马,这样我就不必老跟着骡子跑了。”

令人忘乎一切的奥运会结束了,鲁伊斯回到穷困的希腊阿马劳什林,依然做一名送水人,每天两次往返于家乡与雅典之间,不久他便失业了。1943年,德国纳粹分子入侵希腊,鲁伊斯在贫困、痛苦中跑完了一生。今天,鲁伊斯的名字已永远载入了奥林匹克的光荣史册。他的陵墓已被希腊政府用大理石修葺一新,并在墓碑上刻有奥林匹克五环会徽,留作永久纪念。

急急急急!!!!!!!求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雄故事,越简短越好!(外面复制的也行)

都是英雄,都是高手。

但英雄与英雄相遇,是一时对手,还是一世朋友?

有的人与人之间就像是流星一般,纵然是一瞬间的相遇,也会迸发出令人炫目的火花。

而人性的冲突,奥运的精彩,也在这样的相遇中得到升华。

刘翔:摔倒吻跨栏告别奥运会――从北京奥运会的退赛,到伦敦奥运会的登场,刘翔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和压力。当他摔倒后坚持单腿跳到终点时,全场观众用掌声向他表达敬意。央视解说杨健痛哭:“他是个战士,在明知道不可能跑到终点的时候,他飞了起来……刘翔是一个战士,他让中国在这个项目里辉煌了10年。”

你认为奥运会最难破的纪录是什么?

我认为奥运会最难破的纪录就是博尔特创造9秒63的百米短跑记录。

博尔特作为奥运会短跑史上最伟大的田径运动员,自己连续三次创造奥运会纪录,并且把100米跑步成绩跑到10秒以内,这是很多运动员无法做到的事情,更不用说打破博尔特创造9米63的百米短跑纪录。

有些人生下来就是天才。

博尔特作为一个百年不遇的短跑天才,自己凭借高超的天赋和刻苦的训练,让自己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多年付出,所以才能连续三次获得奥运会冠军,站在世界领奖台上,自己不仅仅创造了一个神话,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首先要想把100米跑步成绩跑到10秒以内,这对很多运动专业运动员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为这个成绩就如同一道天花板一样限制了运动员往前更进一步,但是博尔特在这方面却没有任何的天花板,自己只是简单训练几年就已经轻松打破,这足以可见博尔特在短跑田径上面的天赋。博尔特跑步有以下几大优势。

第1个优势:后冲爆发力强。

自己在观看博尔特跑步视频时总会发现,其实博尔特起步并没有很好的爆发力,但是到了后50米加速的时候,博尔特爆发力开始凸显出来,甚至超越很多选手,这足以证明博尔特后程爆发能力是没有对手的。

第2个优势:身材比例接近完美。

博尔特拥有近两米的身高,其中身体和腿的比例达到近乎完美的状态,所以在跑步上面就有很好的先天优势,其实很多运动员在身体比例方面并不是那么完美,这就在跑步过程当中会处于明显劣势,而博尔特的身体恰恰没有这方面的缺陷,因此在跑步过程当中就已经占据了先天优势。

第3个优势:坚强的意志力。

博尔特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短跑冠军之一,不仅没有浪费自己的天赋,而且自己还凭借坚强的意志力每天坚持训练,就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中慢慢提升自己的成绩,让自己成为三连冠,更是创造了后人几乎难以打破的短跑记录。

总结:我认为博尔特创造的奥运会纪录是最难打破的,因为9秒63的百米跑步成绩,是很多人这一辈子都达不到的终点。必须要经过很多年的发展,或许有一位短跑天才能打破波尔特这项纪录。

请问一个非洲运动员奥运会400米跑伤了,最后坚持跑下来了 ,是谁!?

约翰·阿赫瓦里,当时他跑的是马拉松

说起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有一位最后到达终点的选手,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他的行为不仅被誉为“当代奥林匹克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记录他的那些镜头,更是反复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用来诠释奥林匹克精神。

这位运动员叫约翰·阿赫瓦里,来自非洲的坦桑尼亚。夜幕已经降临,漫长的道路上,只有阿赫瓦里一个人孤独的身影,他一瘸一拐地跑着,简单包扎过的绷带上还在不停地渗出血水,他的腿受伤了。此时,距离比赛开始已经4个多小时了,距离马拉松比赛的冠军冲过终点赢取金牌,也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

这是一场有44个国家超过70名运动员参加的奥运会马拉松比赛,阿赫瓦里是其中的一员。

1968年,坦桑尼亚刚刚独立并成立联合共和国不久,这是他们第一次以坦桑尼亚的名义参加奥运会。所以,这次来墨西哥参加奥运会的3名队员,每个人都为自己能够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感到骄傲。

在马拉松比赛之前,阿赫瓦里的两名队友———一位参加的是拳击比赛,一位参加的是400米跑———都已经完成了赛事,也都没有取得出色的成绩。而阿赫瓦里就不同了,他是坦桑尼亚这次奥运会的一个希望,一个被认为可以为他们的国家赢得奖牌的优秀选手。

当体育场里的观众已经走得差不多的时候,一阵由远而近的警报器声引起了还留在体育场内的人们的注意,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留在场里做着赛后的收尾工作的工作人员和裁判员。很久以前,大家就以为所有运动员都已经完成了比赛,所以,就连通向体育场内环形跑道的大门都已经关起来了。

这时候,墨西哥城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了。体育场入口处的大门缓缓地打开,阿赫瓦里跌跌撞撞地跑进了———不如说是走进了———体育场。在场的人都被他惊呆了!

近乎蹒跚的步履,脸上痛苦的表情,绷带和血迹———这一切,在暮色中,在灯光下构成了一幅画面,而这幅画面几乎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

“我的祖国从7000英里的远方把我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的,而是让我完成比赛的。”

就在这天的午后,阿赫瓦里和70多名参赛选手一起开始了奥运会马拉松的比赛,在这个行列里有曾经蝉联过奥运会马拉松金牌的埃塞俄比亚选手阿贝贝,还有后来获得本次比赛冠军的沃尔德,肯尼亚名将纳夫塔利。

比赛一开始,大家都跑得很正常,但到了11公里以后,超过2200米的海拔让许多运动员感到了高原的威力,本来就有伤的卫冕冠军阿贝贝第一个退出了比赛。

到了18公里的时候,一直在低海拔高度训练和比赛的阿赫瓦里也开始难受了:“我们所有的人都觉得头晕”,他后来回忆说:“那种条件导致人疲劳,他们开始晕倒。”阿赫瓦里感到肚子痛,而且一阵一阵地抽筋。缺氧导致他失去了方向感,除了要尽力向前跑以外,他还要尽力保持身体的平衡。就这样又跑了一公里多,他终于坚持不住摔倒了,右腿严重受伤。

他的教练赞比看到他受伤了,赶紧跑过去为他进行了紧急包扎,用绷带裹住了他的伤口,并且问他还能不能比赛,阿赫瓦里一边因为痛而皱着眉头,一边毫不犹豫地说:“可以。”在耽误了许多时间以后,他又开始跑了起来。

但是跑了没多久,赞比就看出来了,他的这个队员无法再进行比赛了。于是他开始说服阿赫瓦里放弃,到最后甚至开始强迫他。

但此时的阿赫瓦里却不这样想。他后来说:“我知道大家都已经结束比赛了,我知道我做得已经够好的了,我的教练也在对我说,放弃吧。但我却在心里对自己说,要继续!”

迈着艰难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就像挪进体育场一样,阿赫瓦里感动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工作人员、裁判,还有那些为数不多的观众。当他们明白了阿赫瓦里的状况时,全部都停下了手中的事,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起为这位来自非洲的运动员鼓起掌来。而阿赫瓦里则一面继续慢慢地跑向终点,一面有礼貌地向所有给他鼓励的人回礼。

这一幕被当时的拍摄者誉为“奥林匹克史上最伟大的一幕”。

终于到达了终点,此时的终点门已经被拆掉了,但在体育场各个角落响起的掌声,变成了对阿赫瓦里最好的奖励。

刚刚通过终点,他就精疲力竭地倒在了地上。被送进医院以后,一直休养了两周的时间。在医院,他对媒体说:“我的祖国从7000英里的远方把我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的,而是让我完成比赛的。”

这句话,在当时成为了媒体的热点,而在后来,则变成了激励成千上万人的信念。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