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完了没有-奥运会我们没有输
1.替丁宁喊冤
2.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一少将说:国外有人捣鬼,邓小平如何回复?
3.中国女排在2008奥运会上为什么没有夺冠?
4.黄健翔的经典语句有哪些?
替丁宁喊冤
看了奥运会女子单打决赛,心情一直很难过,虽然金牌还是板上钉钉地落入中国的腰包。关于丁宁在最后决赛时刻,被误判四分,并且给予数次警告,我觉得很乌龙。查了一下当时的资料,当时裁判的手势是丁宁发球时抛球的高度不够,乒乓球台的高度是76厘米,网高是15.25厘米,合计81.25厘米。从地面到腰部高度大约在100厘米以上,此时人的腰部已经超过网高约18.75厘米。按照规定,运动员发球应在台面以上击球,即使不抛球,也已经超过网高,更何况还抛球呢?怎么会存在发球高度不够的问题? 一个专业的运动员,在捍卫自己应得荣誉的时刻,在向裁判申诉时,是那么的孤立无援。我看着丁宁流泪打完比赛,我也哭了,大概是这么多年自己第一次看体育比赛难过到如此程度。那枚注定属于中国的奖牌,没有得到大家的祝福。我们看不到王楠那一届奥运中国队会师决赛的那种淋漓尽致与友好洒脱。赛后的陌然离场,彼此之间没有握手,丁宁在赛后哭泣的背影,都让我觉得这是一场对体育的污辱。当自己的队友遭受不公平判决的时候,李小霞是否应该帮丁宁叫一下暂停(她的暂停机会已用完),但是她没有,她是看着自己的队友被再一次给予警告扣分,那一次次赢球之后的喊声,仿佛是一种仇恨的宣泄。坦白讲,这样的竞技,我觉得没有意义。对于一个运动员,爱护自己的队友不也是一种专业精神吗?!世锦赛上,丁宁夺冠之后的握手你拒绝,今天,你胜利之后仍然忘记给队友一个拥抱。那国旗下面孤独奔跑的身影,显得真的很落寞。比赛是一时的,友谊与个人的胸襟才是一世的。不是吗?
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一少将说:国外有人捣鬼,邓小平如何回复?
1993年9月23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将会最终决定奥运会举办地的归属。当时,摩洛哥的蒙特卡洛下起了罕见的大雨,中国代表和澳大利亚代表,都带着本国人民的期待走进了会场。
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双方的陈述报告都非常的精彩,尤其是中国的陈述报告,有理有节,引起了很多与会成员的共鸣。事实上,在前三轮投票中,中国一马当先,很快就入围决赛。
但谁都没有想到,等到第四轮决赛投票的时候,我们却输给了澳大利亚。
根据当时与会人员的回忆:中国代表成员内心五味杂陈,他们不能继续保持微笑,因为害怕让国人以为我们赢了,但又不可失了风度,丢了中国的脸面。
当时,波多黎各委员对中国代表何振梁说:“你的话打动了我的心,我知道昨天你微笑着向悉尼致贺时,你的内心在流泪。”
对于这一幕,可能很多现代人都觉得不太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后来申办成功了2008年的奥运会,而且还办得轰轰烈烈,被载入史册。若是再说起1993年的第一次申办奥运的惨痛经历,或许只有老一辈人记得。
我们先把时针拨回1993年9月,当时第27届奥运会申办在即。面对这一盛况,无数国家都在积极争取。
以那时的形势而论,此次申办奥运的热门国家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另一个就是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自然不用说,这个国家本来就是发达国家,背后有英美大国的扶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澳大利亚早在1956年的时候举办了一次奥运会,因此举办经验丰富,有良好的举办设施器械。
不过相比较而言,中国也丝毫不差劲。
在1993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大幅度提升,于当年排世界第10位。而且中国的工业发展也十分迅猛,“基建狂魔”的苗头已经初步端倪。反正从实力上来说,中国是完全不弱于澳大利亚的。
而且就当时的中国来讲,我们还有两大优势,一个是拉美国家的委员绝大多数都支持中国的北京,另一个就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密切,总之大部分非洲国家是非常愿意支持中国举办奥运的。
不客气地讲,我们手握大量第三世界国家的票数,从前期的估计来看,理论上的赢面会更大一些。而事实上,当时中国的代表也的确信心满满。
早在1990年的时候,邓小平就已经在公众场合说过:“我看这些工程建设都挺好,办个奥运会也差不多。你们敢不敢申办一次奥运会?”
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就一直在努力准备,这其中包括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北京奥申委的挂牌。
对于中国而言,申办奥运是中国向外界展现文明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开放,让中华文明重新走入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
所以在做好了前期准备,得到了大量国家支持后,我们坚信自己能够成功。那么投票真的会如预期一般吗?答案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当时在做报告陈述的时候,澳大利亚代表一开始就剑走偏锋,他们不按常规介绍澳大利亚申办代表团的成员,而是突然播放起了悉尼风光的短片。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风景优美,尤其是悉尼,这座城市更是结合了现代文明和自然风光。因此,当悉尼的美丽景色一一展现在众人面前时,各国代表就已经对悉尼产生了好感。
而后澳大利亚更是用了一个战术,它不说举办奥运会有哪些准备,而是直接指出自己曾经举办过奥运会,而且这次还是他们连续第三次申请举办奥运会。
这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澳大利亚对于奥运举办的成熟,以此来凸显优势,毕竟此次还是中国的初次尝试。
凭心而论,澳大利亚代表的演讲和先声夺人,的确给北京申奥造成了巨大压力,而且还直指我方要害。
不过,正如上文所说,中国代表拥有第三世界的支持,这是关键所在。而且当年自从邓小平提出申奥计划以后,我国已经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之前的亚运会也表现得十分出彩。
因此,澳大利亚的言论未必能定鼎乾坤,接下来还得看第四轮投票结果。
事实上,在前三轮投票中,我方一直都占据优势,例如在第3轮投票中,北京占据40票,而悉尼只有37票。但可惜的是,曼彻斯特还有11票,这些代表有可能将票投给澳大利亚。
面对这一场景,中国代表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生就在这一刻。
不过澳大利亚的代表似乎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这一切让人很是担忧。但来不及细想,第四轮投票开始了,结果最终却是让人失望,北京以43票输给了45票的悉尼。
得到这个结果后,中方代表如晴天霹雳一般。当时的何振梁先生特别难受,只能落寞地离开会场,伴随着当天的大雨,中国人民的沮丧之情在这一刻难以言表。
三年以来,无数国人放弃了节假日。为了这一天克服了一个接着一个的困难,眼看胜利就在眼前,却突然就这么输了......
何振梁先生不能接受,全体国民也不能接受。那么问题来了,当年我们明明是占据一定的优势,为何却输在了第四轮呢?
根据当时举办奥运的条件,申办国必须确保国家政治稳定,必须是一个 体育 大国,而且拥有举办奥运的经济实力,拥有举办奥运的基础设施。当然还需要拥有举办奥运会的经验。
在这上述的五个条件当中,我们除了举办奥运的经验以外,我们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输给澳大利亚,甚至还超过对方。
例如当时中国抗苏抗美,政治自主堪称世界一流,而且国防综合实力在世界排在前6位。在经济方面我们也拥有了第十的排名,比澳大利亚还好。所以从明面上的数据来看,中国是不输给澳大利亚的。
而且举办奥运不仅要国家实力,还需要各国的投票。但正如上文所说,中国得到了非洲国家的鼎力支持,尤其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行为后,中非各国的交流可谓是极其密切。
再加上拉美国家的鼎力支持,从票数上我们也不应该输给对方才对。
然而,绝大多数县的人都忘了一个背景,那就是当年的冷战格局。别看中国与美国建交,而且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还保留了意识形态的传统,因此他们排斥甚至敌视中国参加世界性的活动。
正如当时的某些西方学者所说:中国申办奥运是一个政治事件,而非是国家竞争。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开始重点强调人权,动物保护和环境等问题,各种抹黑中国的报道层出不穷。
美国的捣乱可不仅仅是鼓动西方国家全力支持澳大利亚,更是直接在政治方面施加压力。例如当时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指责中国是无人权国家,必须通过一切政治手段反对中国举办奥运。
又例如,在参议院60个议员给国会写信反对北京申奥以后,美国后来制造了银河号事件等前后20多件制约中国的严重事件。
如此举动,使得中国深奥团队在国际上一度陷入困境。就这样美国人凭借舆论战,使得少量西方国家和一些中立的国家不太看好中国,就在这样的舆论影响下逐渐倾向于选择以“文明”自称的澳大利亚。
当然,虽然美国和西方国家来势汹汹,但如果回顾 历史 我们会发现,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也的确不虚。虽然中国强调和平共处,但我们也依旧坚持独立自主。
所以,西方人指责的人权和环境问题,我们都以事实和大国姿态反驳对方。至于其他的严重政治事件,我们则以“和平为主,但绝不屈服”的态度来解决事件。
因此,真正到投票的时候,熟悉中国的非洲国家依旧支持我们。而中国负责任的姿态,也使得拉美国家对我们十分信赖。理论上来说,当年我们和西方国家的博弈,其实打了个平手。
但是,我们的对手可不仅仅只是庞大的西方集团,还有直接对手澳大利亚。
作为当时举办过一次奥运的国家,澳大利亚不仅有这只包蕴的经验,而且环境优美,经济也发达。所以,在背后势力的支持下,他也在想各种花招来阻止北京申奥。从开场的播放风景片,再后来暗示中国是新手,他们所使的花招其实一点都不少。
不过,和中国与美国的博弈一样;在前期的博弈中,澳大利亚并没有取得真正的优势。
然而,当时也是时运不济,一个是偶然因素让我们失去了票数,另一个就是澳大利亚直接采取的不正规方式取得了成功。
先来说偶然因素。若大家查阅当初投票的各国代表,会发现有两个国家缺席,这两个国家分别是埃及和保加利亚。
埃及代表人员一开始就表示对中国支持,埃及这一票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但可惜,埃及代表年老体衰,结果在投票之前因身体缘故,不得不离场,如此中国痛失一票。
至于保加利亚,这个国家的态度不明确,但他的票可以决定中国的命运。然而保加利亚爆发了内乱,所以该国代表没能投票。
就因为这两个偶然事件,结果中国差了澳大利亚两票,不得不说,澳大利亚的运气还是挺不错的。
当然,除了偶然因素以外,还有澳大利亚人的手段。
在澳大利亚票数落后于中国时,澳大利亚居然找到了两个非洲国家的代表,一方面请他们吃饭,给予他们以利益,另一方面还给予了每人3.5万美元的 体育 补助。
可气的是,这两个代表本来是选择投中国的,但在澳大利亚的非常规手段面前,他们选择了澳大利亚。
就这样,有4票莫名其妙地飞了,尤其是其中至少有三票本来属于中国,本来妥妥的胜利之举,却输得这么惨痛,怎么看都让人痛心。
当时就连澳大利亚的委员高斯珀在投票之后,都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可能有些同事在把票投给悉尼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北京。”
申奥代表团回来后不久,少将军衔、 首任 国家 体育 总局 局长 伍绍祖当时参加了国庆一个庆祝活动,而邓小平一见到他就关心的询问起前几天北京申办奥运会失败的具体事宜。
伍绍祖则向邓小平简明扼要的介绍了蒙特卡洛最后的投票情况,并有些愤怒的说道:“国外有人捣鬼。”听到这话后,邓小平沉默了片刻......
其实这个缘由也在他预料之中,当时邓小平在得知 申奥失利的消息后,第一反应也是有人在捣鬼。
但别人是别人,事情没做好,也要从自身身上找一些原因,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让别人再也没有借口,这才是关键所在。因此,针对这次竞选失败,邓小平的回复并非一味感慨西方的刁难,而是对自身问题进行了总结。
当时邓小平说:“西方什么允诺都靠不住,这个道理要管好多年,不要轻易相信许诺,没有拿到的就不要信。”之后还用极其慈祥、平静的口气向其说道:“申办不成,没有关系的,我们总结经验。”
邓小平的这席话,既有对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抨击,也有从自身因素找原因,以后要继续努力争取条件,申办奥运会,不得不说这充分体现出一代伟人的远见卓识。
其实, 当时我国申办奥运除了受到刁难外,也的确有一些不成熟的东西,尤其是申办奥运的技术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和国际标准问题,这些都比亚运会要更严格一些,我们仍然需要继续磨练。
另外,按照当时的奥运会传统,每一个申办奥运会的城市都很难一次性获得成功,绝大多数都要经过四五次,虽然我们当时已经非常优秀了,但北京想要一次就取得成功,那还是比较难的。
不过,中国有过愚公移山的传统,所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难而退。
果然,之后中国知耻而后勇,我们进一步强化的改革开放,而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建设能力。
到1998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已经突破1万亿,改革开放更是欣欣向荣,中国让世界人们看到了美国谣言的虚伪。
因此,就在当年我们再一次申请参加奥运会。而这一次,其他国家早已认知了中国,他们对中国的升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这一次申奥的团队更加自信,即便有些国家再想刁难也无济于事。
2001年正式投票时,国际奥委会的工作人员纷纷前来祝贺,“此次北京准没问题,别忘了请我们吃饭。”第一次申办没有投北京票的奥委会委员也表示:“对上次申请我很抱歉,但今天我看你们条件具备了。”
更让申奥成员激动的是,中国代表接触了50位国际奥委会委员,过去大家还在探讨中国是否有能力举办奥运会,如今大家清一色的给北京举办奥运会提建议。
前后对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北京申奥也已经不可阻挡。
果然,最终的投票结果出来了,北京赢得了2008年的奥运会举办资格,与会成员热烈庆祝,等消息的中国人民也是热泪盈眶,这一次我们终于洗刷了屈辱。
回顾曾经的 历史 ,我们有2008年举办奥运的荣誉,也有过第一次申奥过程中的屈辱。前后的对比,简直恍如隔世。
我们无需为曾经的失败而耻辱,更不应该为2008年的成功而自傲。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前后对比的差异,不是因为西方代表态度的转变,而是因为我们自身变强了。
当年我们的实力还未真正强大,所以西方能够发动20多件重大政治事件刁难我们,也可以让舆论攻击我们没人权和破坏环境。
而今,我们拥有了影响世界的经济实力,拥有第一工厂的基础,所以,西方国家必须要接纳我们。
另外,上世纪90年代处在冷战斗争的末期,当年世界以对抗为主,经济交流为辅。
所以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申奥是一个政治事件。但如今,经济全球化是主流,和平与贸易是大家的诉求。因此,中国举办奥运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进步,代表着美好未来的到来。
作为一个 历史 的见证者,我们为北京奥运而自豪,为人类的美好发展而骄傲。
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一切的美好都在于我们的发展和自身的实力,而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总之,从根本上来说, 体育 与国运息息相关,国运盛,则 体育 兴。
中国女排在2008奥运会上为什么没有夺冠?
一,老队员受伤病困扰(杨昊,蕊蕊,冯坤)。这问题是老生常谈了,从2004年就开始。如果去年奥运会时蕊蕊能有奥运前大奖赛分站赛时的状态,我想奥运会的结果会更好一点,可惜啊,奥运时她和冯坤伤势加重了,打了三针封闭都不行,这和教练组也有一定得关系,他们控制的不好。
二,陈忠和临场指挥的失误。打古巴和美国,都是先赢后输,尤其是打古巴那场,对方的桑托斯连续N个发球,陈忠和没有及时叫暂停,导致女排心态出了问题。陈忠和自己也说他在领先的时候太急了,想着早点拿下,结果导致队员心态也不好了。
三,技术有一定和巴西差距。恩,我只承认当时的女排和巴西队有一定得差距。不要说大奖赛分站赛时我们赢了她们,那是过去了,分站赛时蕊蕊那场打得非常出色,但是后来,当巴西重点防守蕊蕊时,就没有怎么发挥了,当然这和她的伤势有很大关系,很多时候她都力不从心。在奥运会时我们通过半决赛可以看出,中国女排和巴西队的差距不是一两个方面,主攻,副攻,心态,都差了一些。没有一锤定音的球员。所以输球是自然地。尽管很多人都不愿承认,但是我们要客观。
现在教练是蔡斌,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改变,女排需要新思路,加油吧!
黄健翔的经典语句有哪些?
“加斯科因,加斯科因,加斯科因,是加斯科因,这是真正的加斯科因,我们的加斯科因!”——1996年欧锦赛,加斯科因轻巧地挑过苏格兰后卫,打入那个绝妙入球后,刚出道不久的黄健翔略带沙哑地高喊。
“球进啦!比埃尔霍夫!又是比埃尔霍夫!……”——仍然是1996年欧锦赛,德国和捷克的决赛中比埃尔霍夫加时阶段一锤定音,电视机里爆发出了中国体育解说史上分水岭似的嘶吼。
“这是很远的地方一个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给我寄来的,上面签了全班同学的名字,他们希望我能在国奥比赛之前把它送给国奥队,但是当我收到的时候国奥已经被淘汰了。我没有把这面旗帜交给国奥队,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五星红旗一定会在世界赛场上飘扬。”——1996年国奥兵败之后,黄健翔参加一个体育访谈节目时流着泪说道。
“世界上所有踢球的男女都算上,除了孙雯,还有谁能够在这样的世界大赛里左右脚都能踢出弧线球破门得分?”——2000年奥运会中美女足之战,中国队凭借孙雯的远距离任意球扳平了比分,黄健翔给出了如上评价。
“米卢终于因为自己的保守用人而受到了惩罚!”——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客场挑战卡塔尔,黄健翔对米卢的用兵极为不满。
“点球!点球!点球!格罗索立功了,格罗索立功了!……”——德国世界杯意大利对阵澳大利亚,最后时刻格罗索创造点球。近乎疯狂的黄健翔留下了日后引起巨大争议的三分钟。
“日本足球已经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而我们中国足球则依然还在‘刀耕火种’。”——2006年10月25日,中国国奥0:2不敌日本。面对两国足球水平存在的巨大差距,黄健翔无奈地表示。
黄健翔回答网友要求为实况做解说:你可以帮我联系啊,就怕人家不愿意啊。
黄健翔对尤文输给AC米兰后的评论: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很正常。
黄健翔对中德之战后的评论:到街上买份报纸一看,米卢说当务之急是“寻枪”,找前锋,不好意思,跟我电话里说的一样。看来我还是有点专业眼光的。
黄健翔2002世界杯:让我们再看阿根廷队一眼吧,明天,他们就要离开世界杯赛场。
99年国奥中国对韩国,在汉城0:1惜败韩国以后回到主场,上半场快结束时李东国打进一球。中场休息时黄健翔说“下半场的比赛对这届国奥队来说是真正有意义的最后45分钟。中国队只剩下最后一张王牌了,那就是张效瑞,”
96年欧洲杯决赛德国——捷克,比埃霍夫打进一金球,黄健翔望着欢乐的德国球迷说了一句“德国球迷无疑是幸福的,只是不知道中国足球什么时候能让咱们的球迷也这么幸福一次”据后来黄健翔在《歪批足球》一书中说当时他热泪盈眶。
2000年欧洲杯意大利——荷兰,托尔多在点球大战中神奇发挥,黄说“足球场上没有上帝,如果有,就是托尔多。”
2004欧洲杯西班牙——葡萄牙,西班牙惨遭淘汰,黄健翔说“我们还会继续看到费戈,继续看到小罗纳尔多,继续看到戈麦斯,但是我们只能说再见劳尔,再见华金,再见卡西利亚斯”
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客场对卡塔尔,上半场中国0:1落后,黄健翔一直说可以换上祁宏加强中场组织,下半场开场黄健翔便说“上半场中国队0:1落后,米卢终于因为自己的保守用人而受到了惩罚!”(就因为这句话,余下的比赛黄健翔没有再解说,当时凌晨看球的我们一致认为其这句话真的很能表达我们当时焦急的心情。注意,我们绝对支持米卢)
有一期节目(不记得是《五环夜话》还是《足球之夜》了,当时96那一届国奥冲击奥运会再次失败,张斌问在场的观众“这次失败,你们做何感想,是很伤心还是无所谓。”很多球迷也表达了自己的难过心情。有一名球迷说“中国队这么多次失败,已经习惯了。”这时黄健翔有点激动的要求张斌和他一起拿出一面签着许多名字的五星红旗说“这是很远的地方一个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给我寄来的,上面签了全班同学的名字,他们希望我能在国奥比赛之前把它送给国奥队,但是当我收到的时候国奥已经被淘汰了。我没有把这面旗帜交给国奥队,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五星红旗一定会在世界赛场上飘扬。”说完后黄健翔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很多在场的球迷也流泪了。
“今天米卢排出的首发阵容出乎意料……要是普通的球迷和记者都能猜出米卢的心思,那他就不是神奇教练了。”
“如果由甲A甲B的26位主教练来排今天的阵容,肯定没人会排出谢晖和曲波的组合。”
“上半场,米卢的用兵遭到了处罚。他的行兵用险,被证明是失败的。”
“申思把状态很好,没有什么伤病的马明宇换下,令人不可理解。”
“曲波太年轻,发挥不好情有可原,派他上场的人,要负更大责任。”
“谢晖更是拿不住球的队员,只有头球这一项。”
“申思没有突破,只有原地的能力。”
“队员们都拼尽了全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不用怀疑他们的责任心。问题是,能力是有差别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这是一次迟到的换人,一次迟到的改错。”
“中国队球员现在很像职业球员,上场不上场都能正确对待。”
“很多记者得知首发阵容时,就对比赛做出了悲观的预测。现在我们来看看,米卢还有什么神奇。”
“任何一个大牌主教练都有他固执的时候,看不懂的时候,总有一部分是成功的,一部分是失败的,会受到惩罚的。”
当巴乔被替换下场的时候 当这位意大利王子离开他心爱的绿荫的时候
中央台的黄健翔说:
"现在的圣西罗体育场没有AC米兰球迷和布雷西亚球迷之分,他们是来向他们的王子巴乔告别的 ,因为这时候 巴乔是属于整个意大利的!"
中国VS马来西亚
门将把球挡到中路,李铁拍马赶到,离门1米,空门。。。
求没进。
黄:“李铁啊李铁!门口搁块板(球)都进了。。。。。。。”
中国队一脚把巴西踢出了决赛!---96奥运会中国女足对巴西女足
世青赛中国对德国,"球进了
96年欧洲杯决赛他的那句比埃尔霍夫~~~比埃尔霍夫~~~的尖叫
特雷泽盖~~特雷泽盖~~~特雷泽盖打进了一个金球~~~(是三个重复)~~
那场意大利联赛比赛由于下大雨,转播出现故障,黄健翔说了一句“这该如何是好”,真逗。说的很有人情味。。不像其它解说员刻板。
本赛季 意甲第一轮 米兰VS阿斯科利
健翔说了一句:我最讨厌雨天踢球了 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还有翔哥96欧锦赛说加斯科因那段挺著名的啊~~
~~这才是我们的加斯科因~~听了都有种被拉近了的感觉~~
在解说02世界怀英巴大战,他说:“英格兰队被巴西人捏住了七寸”。
他说阿根廷 队:“整个身子垂在悬涯边,只有一只手还搭在一块岩石上”
这球真是“打不进比打进都难”,但他偏偏就把难度最大的完成了
95还是93年的阿根廷对巴西,在巴蒂踢进了一记匪夷所思的球之后,他说:“这是个巴西都要为之欢呼的球”
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 男足决赛 ‘美国人转拨足球的意识水平太差了’
去年的德甲,当时波鸿和弗赖堡踢的很差,那时塞级才
过了一半,这时在直播比赛的时候,波鸿又丢球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