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再次停摆-德甲球队亏损取消资格

tamoadmin 2024-10-08

1.从下个赛季开始,英超每年的转播费是多少?

2.了解足球队大概要花多久的时间?

3.拜仁,曼联,切尔西,米兰哪个球队更值钱?

4.英国足球资料(球员,事件,联赛)

5.欧超48小时瓦解实录:美国资本和文化输出的罕见败局

从下个赛季开始,英超每年的转播费是多少?

德甲再次停摆-德甲球队亏损取消资格

英超的转播费有分本土和国际。

天空电视及英国电讯(BT)无惧经济衰退,以逾30亿英镑(约300亿人民币)投得未来3年英格兰超级联赛的本土转播权,费用比目前高7成,更超越伦敦奥运的全球播映权。

目前国际转播费高达14亿镑,相信年底揭盅投标结果时,有关费用势必同步增加。

每年的转播费预计超过15亿镑(约150亿人民币)。

了解足球队大概要花多久的时间?

我觉得如果你是为了买**而去了解足球的话,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为你并不需要非常了解一支球队的具体概括,比如说球员、教练、什么运营状况等。你只需要关注球队一段时间的发展状况,能够估计到球队输赢的可能性就可以了,这样就简单得多。你经常去163网站看足球的报道以及看报纸上的足球财经就够了,这样你很快就可以进入状态,买**的把握就会大很多。

如果你是抱着兴趣而去了解足球的话,那么至少也需要半年的时间,不过也不辛苦,你只需要闲暇的时候去看看网页、报纸,有空跟朋友聊聊足球,每周看一两场足球比赛(不过最好是国外的高水平联赛),这样轻松过半年左右你就可以对足球都一个比较熟悉的了解了。

拜仁,曼联,切尔西,米兰哪个球队更值钱?

曼联更值钱。

2015年《福布斯》足坛俱乐部价值排名

1 皇家马德里 西甲 32.6亿美元

2 巴塞罗那 西甲 31.6亿美元

3 曼彻斯特联 英超 31亿美元

4 拜仁慕尼黑 德甲 23.5亿美元

5 曼彻斯特城 英超 13.8亿美元

6 切尔西 英超 13.7亿美元

7 阿森纳 英超 13.1亿美元

8 利物浦 英超 9.82亿美元

9 尤文图斯 意甲 8.37亿美元

10 AC米兰 意甲 7.75亿美元

11 多特蒙德 德甲 7亿美元

12 巴黎圣日耳曼 法甲 6.34亿美元

13 托特纳姆热刺 英超 6亿美元

14 沙尔克04 德甲 5.72亿美元

15 国际米兰 意甲 4.39亿美元

16 马德里竞技 西甲 4.36亿美元

曼彻斯特联足球俱乐部位于英国英格兰西北区曼彻斯特郡曼彻斯特市,英文名Manchester United Football Club,简称ManUtd或MUFC,中文简称曼联,其前身“牛顿·希斯”于1878年由兰开夏郡和约克郡铁路公司的工人在牛顿希斯工地上成立。1902年球队改组并改名曼联,现为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俱乐部,曼联的球队主场为“梦剧场”老特拉福德球场,1910年启用至今。

曼联是英格兰足球史上最为成功的俱乐部之一,也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具有影响力最成功的的球队之一,共获得20次英格兰顶级联赛冠军,11次英格兰足总杯冠军,4次英格兰联赛杯冠军(除英格兰联赛杯外均为最高纪录)。在欧洲赛场上,曼联共获得3次欧洲冠军联赛冠军,1次欧洲优胜者杯和1次欧洲超级杯冠军。

英国足球资料(球员,事件,联赛)

问得太广泛了,有具体一点的再问我吧

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Premier League),2004年巴克莱银行成为英超的赞助商,冠名为巴克莱超级足球联赛(Barclays Premier League),通常简称英超,是英格兰足球总会属下的职业足球联赛,是英格兰联赛系统的最高等级联赛,英超由超级联盟负责具体运作。英格兰超级联赛成立於1992年2月20日,其前身是英格兰甲级联赛。现时英超联赛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之一,也是收入最高的足球联赛,2006/07赛季收入达23亿欧元[1]。巴克莱银行与超级联赛签署价值6580万英镑赞助合约延长3年到2010年 [2]。

第一场英超比赛是1992年8月15日举行,由?甸尼射入英超第一球,英格兰超级联赛现有20支球队,成立至今以曼联战绩最佳。截至2008/09赛季,英超只有四队曾经夺得冠军:曼联11次夺得冠军;阿仙奴3次夺冠;切尔西2次夺冠;布莱克本则于1994/1995赛季夺冠。

长期的情况下,英超是曼联与其教练苏格兰人弗格森的霸权时代,对手利物浦在进入英超的时代后十几年来持续不稳的状况而无法与其比拟。法国人温格所指导的阿仙奴3次夺冠在前期成为了曼联的主要竞争者,一直到2004年后葡萄牙人穆里尼奥带领切尔西2次夺冠兴起,成为了三家争霸的局面;进入08-09赛季后,在西班牙人贝尼特斯调教下的利物浦总算进入了稳定的状态,可以向联赛冠军发出许多极有威胁的挑战,形成英超四大球会竞争的新局面。

赛制

联赛采取主客双循环赛制比赛,每支队伍与各球队对赛两次,主客各一次。由1995/96赛季开始参赛球队由22队减至20队,每支球队共进行38场赛事,无论主场或作客比赛各有19场。每场胜仗可得3分,和局得1分,负仗则0分,按各队於联赛所得的积分排列。

如球队在联赛结束时积分相同,则需顺序按以下方法排列名次:

比较球队的联赛净胜球数

比较球队的联赛进球数

如上述方法都不能决定球队的排名且涉及到联赛冠军及降级名额,则两队於中立场进行一场附加赛决出胜负,其他则按有关队伍作相同排名。

在2005/06赛季共有20队球队参与角逐,完成所有赛事后总积分最高的队伍可以夺得联赛冠军,而总积分最低的3队球队会降级至冠军联赛。同时,冠军联赛首2名肯定获得下一赛季的升级名额,而冠军联赛的第3至6名则会作附加赛决定最后一个升级名额。

由2008/09赛季起,比赛球队的后补名单名增加至 7 名,比以往多 2 名[3]。

[编辑]英超海外赛

英超20球会通过了「英超海外赛」计划。根据这项计划,从2010/11赛季开始,每赛季会有10场比赛移师到海外举行。这项计划提议将目前38轮次的英超扩充到39轮。多出来的轮次中,将会有10场比赛於1月左右在5个国外城市进行,而海外赛也将会计算在联赛积分内。

计画公报后,国内反应不一[4][5]。不过,欧洲足协主席柏天尼则强烈反对这个计画,认为计划非常奇怪[6]。而也有人担心多出来的赛程可能不公平,例如曼联遇上车路士,而阿仙奴遇上德比郡的话,阿仙奴取胜的机会肯定会比曼联大,也同时减低了对方夺冠的机会[7]。美国足球协会声言赛事在获得国际足协批准后方可在美国本土举行[8],亚洲足球协会则强烈反对计画[9]。而国际足协会长白礼达(Sepp Blatter)明言反对,同时计画将影响英格兰申办2018年世界杯[10]。2月21日英格兰足球总会驳回第39轮英超比赛的申请[11]。3月14日国际足协行政委员会一致反对第39轮英超比赛的建议[12]。6月5日英超球会主席夏季会议由於包括曼联及利物浦的三支球队激烈反对第39轮英超比赛,无法达成协议后延迟决定第39轮英超比赛[13]。

欧洲赛事名额

以下为2009至2010年赛季参加欧洲赛事名额分配:

欧洲冠军联赛

联赛第一至三名直接进入分组赛阶段。

联赛第四名参加外围赛决赛圈赛事,胜出则可出线参加小组赛、否则将转战欧洲联赛小组赛。

欧洲联赛第一圈赛事

联赛第五名;

英格兰足总杯冠军;

若冠军球队为联赛第一至五名球队,则由亚军补上;

若冠亚军球队皆为联赛第一至五名球队,则由联赛中排名最高而没有欧洲赛资格球队补上。

英格兰联赛杯冠军。

若冠军球队为联赛第一至五名球队,则由联赛中排名最高而没有欧洲赛资格球队补上。

[编辑]经济状况

英超联赛各俱乐部的总资本在2006/07赛季结束时估计为22亿英镑,但负债总额则高达24亿6900万英镑,不过其中有约9亿的负债是各俱乐部的股东的债权和投资,即不负担利息的软性贷款。联赛前三名球队切尔西、曼联和阿森纳在负债榜上也分列前三位,高达6亿2000万、6亿零500万和2亿6800万。其中切尔西主席阿布拉莫维奇一个人的投资就达5亿7500万英镑,为英超历史上所有单项投入之最,不过也使得俱乐部可以在连年大规模亏损的情况下运营,而曼联、阿森纳因为贷款每年支付的利息就高达6200万与2000万英镑。

英超联赛每年的收入(23亿欧元)虽然在世界各国足球联赛中遥遥领先,但是其运营利润(1亿4100万欧元)却不如收入第二的德国足球甲级联赛(2亿5000万欧元)。原因主要是英超的工资开销逐年上涨,2006/07赛季占到了收入的63%,而相反德甲却成功将这一比例控制在45%。

英超联赛於亚洲是最受欢迎的联赛之一,因此电视转播权往往变成天价。以香港为例,电讯盈科旗下Now宽频电视就以逾十几亿港元投得2007-2010年赛季播映权, 而有线宽频旗下有线电视就以同样价钱投得2010-2013年赛季播映权。而这些收入亦令英超联赛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

曼联在2006/07赛季创下了6600万英镑的运营利润,打破了自己之前保持的5200万(2003/04赛季),为英超之最,几乎占据了整个联赛净运营利润的六成。而切尔西同年度的运营亏损则达到7600万英镑。

欧超48小时瓦解实录:美国资本和文化输出的罕见败局

文|付政浩

从歃血为盟、缔约立誓到背约负盟、分崩离析,这一过程需要多久时间?欧洲超级联赛给出的答案是不足48小时,彻底刷新了世人对乌合之众这一词语的认知。

北京时间4月18日深夜,皇马等12家欧洲足球豪门俱乐部宣布成立欧洲超级联赛。这一消息随即引发全球热议,欧超支持者甚至信誓旦旦地宣称,欧洲足球 历史 进程从此将被改写。

但仅仅在不足48小时后的北京时间4月20日深夜,曼城等6支英超俱乐部就宣布退出欧超联赛。欧洲超级联赛对此无奈地表示,将暂停现有的赛事计划,重新考虑如何规划这一项目。

而截至发稿前,意甲的国兰、AC米兰、尤文和西甲的马竞也陆续宣布退出,欧超12家俱乐部瞬间仅剩西甲的巴萨和皇马两家。欧足联主席切费林发出最后通牒:当地时间21日下午5点前,剩余的欧超球队必须退出,否则将受到处罚。

鉴于欧超在欧洲范围内遭遇了多国政府、 体育 协会、足球联赛、媒体、球迷群体的集体反对,所以,欧超进展不顺乃至流产实属大概率事件。但真正令人意外的是,这一结盟关系如此脆弱无力,不堪一击。欧超土崩瓦解的速度如此之快,也折射出欧超此前筹办过程中的混乱无序。

正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无意外,欧超将很快胎腹中、沦为闹剧。一场闹剧,一地鸡毛,抬望眼,恐怕也只剩下传说中的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大通的50亿美元空头支票在空中飘荡,美国投行意图依仗美元大放水的优势大举掠夺欧洲足球资产的美梦也就此被打破。在欧洲足球与美国资本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欧洲足球传统文化暂时取得了胜利。

那么,在过去这48个小时内究竟发生了什么?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信誓旦旦称“没有人会退出”,却火速惨遭打脸,欧足联究竟采取了哪些举措,才让那些原本已被美元资本深深诱惑的豪门很快就幡然悔悟、甘当叛徒?而促使欧超12家豪门迅速分化瓦解的深层原因究竟又是什么?其实,纵观全球体坛,俱乐部结盟造反、挑战现有成熟赛事体系的案例屡见不鲜,但除了欧洲篮球联赛外,几无成功案例,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政府+协会+赞助商联合施压,十家俱乐部火速退群

毋庸讳言,足球豪门退出欧超的理由恰恰也是他们当初加入的理由,那就是两个字:利益。

欧超这一概念由来已久,长期以来,欧洲足球豪门就对欧冠的运营思路尤其是商业收入分配机制颇为不满,所以每隔数年就商议如何抱团来自己做大蛋糕,用固定豪门球队参加的欧超联赛来取代欧足联主导的欧冠。而如今在得到美国金融巨鳄的支持后,这一计划才真正开始落实。

根据欧超此前的方案显示,联赛将使用“15+5”的构成机制,15家创始球队将拥有永久参赛权,剩下5个名额将通过资格赛决出。美国摩根大通承诺出资至少50亿美元来支持欧超的筹建,所有这15家创始俱乐部将共享35亿欧元的启动资金,此外,数字媒体平台DAZN也有意用一年35亿欧元的天价购买欧超联赛版权。

据估算,欧超的每年营收将轻松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各家创始球队第一年就有望最多分到3.5亿欧元。这些天文数字的诱惑力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考虑到疫情导致欧洲足球俱乐部亏损巨大,面对美国巨鳄抛出的支票,各家豪门难以自持实属正常。

但短短两天之内,这些豪门突然觉得美国支票不香了,因为他们原有的利益可能会遭遇重创。一个只是画大饼的未来前景,一个则是实打实的眼下利益,当必须做出抉择时,大多数人恐怕还是会选择稳妥可靠的眼下既有利益。

在欧超宣布成立后的第一时间,欧洲的政府高官、欧足联以及各国足协协会、本俱乐部名宿、球迷群体、兄弟足球俱乐部均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强烈反对,相关赞助商也选择对参加欧超的俱乐部进行施压。其中,欧足联联合英、意、西三国足协表示,参加欧超的球员将会被禁止参加任何国内、欧洲或者世界级别的比赛,并有可能被禁止代表各自的国家队。

当政府、协会、联赛、球迷、媒体、赞助商一起施压时,这意味俱乐部的赞助收入、票房收入、联赛分红都可能会遭遇损失,面对这些潜在的损失,俱乐部自然能感受到切身之痛。因为英国有曼城、利物浦、曼联、阿森纳、热刺、切尔西这六家足球俱乐部加入欧超,占据欧超的半壁江山,所以英国的反对声音也最激烈。

英超多家俱乐部的球迷群体明确表示抵制欧超,在利兹联对阵利物浦的比赛期间,现场打出大幅标语“向欧超说不”。利兹联俱乐部球员更是身穿呼吁抵制欧超的T恤,T恤上印着醒目的标语“足球是为了球迷”。赞助商们则威胁将暂停和六家英超俱乐部的相关合作,而潜在的新赞助商则有意暂停谈判。

此外,西班牙的《世界 体育 报》透露,欧足联向英超六家俱乐部做出承诺,只有他们退出欧超,欧足联后续将向他们提供了一笔巨款作为补偿。前有威逼,后有利诱,英超六家俱乐部自然被分化。

俱乐部造反鲜有成功案例,但终能推动职业化进程

在职业 体育 领域,最大的痛点就是赛事初创阶段发愁如何做大蛋糕,以及在赛事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如何分好蛋糕。围绕着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这个永恒的矛盾,这些年下来,纵观国内外体坛,其实经常出现豪门俱乐部私下结盟造反、另立门户的案例,但大多数时候,这些组织都会自行解散、无疾而终。

必须指出的是,俱乐部造反的目的往往并不是真的要从零开始创立一项新的IP,更像是以此为谈判资本,迫使规则制定者做出利益妥协。从这一角度出发,这些造反往往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诉求。

如前文所言,欧超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浮出水面,一些豪门俱乐部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组织办赛来获得更多收益。1998年,意大利媒体大亨、AC米兰老板贝卢斯科尼连和传媒大亨默多克等人提出,希望像打造一个像北美四大职业 体育 联赛一样的封闭联赛,之邀请欧洲最顶级的豪门俱乐部参赛,但这一构思随即遭到了欧足联的反对。

同一年,AC米兰、巴萨等14家欧洲足球豪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秘密召开了会议,酝酿成立G14组织,希望能让豪门球队在欧冠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分红,随后欧足联同意了他们提出的欧冠赛制改革建议。

2000年9月,G14正式在布鲁塞尔完成注册,此后成员扩大到18家,不断探讨成立欧洲超级联赛的设想。同时,这些豪门以G14的名义连和与国际足联、欧足联进行谈判,成功迫使欧足联和国际足联同意在世界杯和欧洲杯后向参赛的足球选手支付薪水,并向其间受伤的球员所在的俱乐部提供经济赔偿。2008年,在俱乐部与欧足联达成相关协议后,G14宣布解散,但转而又成立了性质相似的欧洲俱乐部协会并继续就欧冠的不合理机制向欧足联施压。

除了欧超的前身G14外,国内体坛比较熟悉的俱乐部造反案例有中超七家俱乐部在2004年发起的G7革命、CBA七家俱乐部在1998年成立的“职业篮球俱乐部联盟筹委会”以及18家俱乐部在2016年成立的中职联公司。如你所知,这三个组织在各自的协会介入后均很快宣布解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诉求,推动了联赛的职业化进程,虽败犹荣。

2004年10月,国安等七家足球俱乐部达成战略同盟,向中国足协提出“行政退出、资本决定、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公司化经营”。但在中国足协的强力干预下,G7随后就宣布解散,但此后中国足协也推出中超联盟的架构,承诺要尊重投资人利益,用公司化方式运营中超联赛,这为日后的中超公司成立奠定基础。

1998年12月,CBA的上海男篮等七家俱乐部的老总在上海联合成立“职业篮球俱乐部联盟筹委会”。这七家俱乐部希望篮管中心允许CBA各队参与联赛规则制定,比如允许俱乐部可以自行洽谈装备赞助商,并呼吁把CBA推进为“共存共荣、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利益统一体,这被视为是在向“领导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集于一身的篮管中心公开挑战。(详情请参看拙作《CBA的两度结盟造反和一次另立中央》)

从1998年12月18日成立到1999年2月18解散,“职业篮球俱乐部联盟筹委会”这个以推进CBA职业化为己任的筹委会仅仅只存在了两个月。但也并非一无所获,在1999-2000赛季到2003-04赛季期间,篮管中心曾允许CBA球队可以自行寻求装备赞助商。

2016年,时任上海男篮俱乐部董事长的姚明呼吁所有CBA20家俱乐部一起成立公司来自己运营CBA联赛,结果有两家俱乐部拒绝加入,而这18家俱乐部一起成立了中职联篮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职联”),并以公司的名义向中国篮协提出要求,由中职联公司来获得CBA联赛的商务运营和竞赛管理权。

中国篮协否决了这一要求,但随后提出,中国篮协将联合所有20家俱乐部成立中篮联公司来运营联赛。最终,在2016年9月,中篮联公司(俗称“CBA公司”)成立,时任篮管中心副主任的李金生担任董事长,姚明担任副董事长,中国篮协持股30%,20家俱乐部平均每家持股3.5%。

此后在上层的支持下,姚明成为篮协主席,并接替李金生担任CBA公司董事长,中国篮协从CBA公司退股,二十家俱乐部每家持股5%。与此同时,18家俱乐部成立的中职联自始至终没有真正运营,在CBA公司正式运营后很快就被悄然注销。

虽然有人戏称,中职联更像是一个与中国篮协谈判的筹码,并且,在率众造反的过程中,成为篮协主席的姚明不啻于被招安,此外,中国篮协在CBA公司有一票否决权,重大事务仍然由中国篮协幕后拍板,但相比以往,CBA公司的成立已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中职联公司也算是变相实现了其成立时的初衷。

在看了这些虽败犹荣的案例后,你会发现,俱乐部们联合成立的造反平台更多是逼迫协会做出妥协让步的一个谈判条件。所以,此番,欧超非常巧合地抢在欧足联大会正式表决欧冠扩军计划的前一天官宣成立,这种巧合着实耐人寻味。

豪门长期以来就对欧冠不断扩军非常不满,此番欧足联开会要正式表决此事,欧超联赛匆匆宣布成立,无疑是在向欧足联明确说不,未来欧足联大概率要通过欧冠的一些改革向豪门做出补偿,欧超流产不可能全无收获。

至于为何说欧超是匆匆成立?有两个佐证:

其一,欧超的成员构成机制是15+5,但目前仅仅凑了12个,不仅剩余三个固定席位尚未确认,而且剩余五个灵活席位具体如何筛选也没有很详细的规则,在这种情况匆匆选择对外官宣,可见有些着急;

其二,12家豪门俱乐部联合成立欧超联赛,但短短两天,已经有10家俱乐部火速宣布退出,可见此前他们缔结的盟约并不那么牢靠,这也是沟通不畅、匆匆官宣的体现,难免给人留下临时搭建草台班子的印象。匆匆官宣成立,又匆匆宣布退出,何其草率!

欧洲足球暂时击退美国资本,球迷十分警惕足球寡头化

欧超联赛的设想已经存续数十年,堪称几代豪门俱乐部掌门人的梦想,如今好不容易有摩根大通这样的美国投资巨鳄肯出资支持,为什么却轻而易举地就被瓦解?

面对这块价值百亿美元的超级蛋糕,如果说那些没有加入欧超的俱乐部和球迷群体反对可以归结为羡慕嫉妒恨的话,那这些豪门俱乐部的球迷群体为何也如此旗帜鲜明地反对呢?更何况,这些豪门之所以成立欧超联赛,也是因为长期以来对欧足联经营欧冠的策略和利益分配机制不满,既然欧超旨在推陈出新、革除弊病,为什么世人却都不欢迎这些革命者呢?

直接原因就是,欧超联赛只吸纳豪门球队,中小俱乐部被摒弃在外,其本质是金元足球的进一步寡头化,资本机构强行垄断足球市场,进一步切割大块蛋糕,欧超将独享天价转播版权合同和最顶级的赞助商资源。而现有的各国联赛则难以获得核心资源扶持,豪门球员为了踢好欧超大概率会选择在本国联赛中轮休,所以本国联赛的收入锐减是大概率事件,而中小球队的分红则进一步萎缩。

要知道,欧洲足球的根基命脉恰恰是大量并不广为人知的中小足球俱乐部,是他们深入全国社区,覆盖和培养了广阔的足球人口,而豪门往往直接从中小俱乐部购买潜力明星。一旦资本让足球寡头化,中小俱乐部和豪门之间将被进一步割裂,中小俱乐部入不敷出,迟早会趋于消亡。

当然,美国投资大鳄们斥巨资来创建一个全新的欧超联赛,最终,这些投资都要通过赛事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而这些盈利注定要从球迷身上获取,毕竟羊毛始终要出在羊身上。一旦欧超形成垄断地位,足球迷的看球成本将大幅提升,这也是欧洲球迷近年来频频抗议的一大现象。

有鉴于此,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说,“欧超将冲击国内比赛的核心赛事,并将影响英国球迷群体的核心利益。”而曾在皇马、罢赛等豪门效力过的传奇球星菲戈也明确反对欧超,斥责其会毁掉欧洲足球的根本:“这个所谓的‘超级联赛’一点也不超级,这一贪婪而冷酷的行为,会给我们的草根足球、女足以及更广阔足球体系的建立带来灾难。而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那些自私的资本家的利益,他们早就不在乎球迷的想法了,而且藐视 体育 道德。真可悲。”

或许对于国人而言,资本大鳄垄断足球后将高昂成本转嫁给欧洲球迷的种种后遗症,很难感同身受,毕竟足球在中国可有可无,并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但假设,有资本突然将中国所有的985高校买断并私有化,然后重新组建“中国超级名校联盟”,只有价高者方可入校就读。或许,届时,国人才能理解欧洲人为何如此憎恶资本垄断足球。

欧超成欧美 体育 文化之争,欧盟立法更支持欧足联

当然,欧超注定流产的深层次原因则是,这是美国 体育 文化和欧洲 体育 文化的正面较量。欧美两者之间谁的 体育 文化更发达更成熟很难有定论,但强龙难压地头蛇,效仿美国封闭赛事机制的欧超在欧洲遭遇全民抵制实属正常。

自二战后,美国不断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产品,在 体育 领域,NBA堪称是国际化程度最强的 体育 赛事,同时也是当今全球最强的美国 体育 文化输出产品。不过,世界的第一大 体育 运动却是足球,而足球世界的重心则是欧洲。这些年,美国投资机构不断前往欧洲进行足球俱乐部投资,这被欧洲人视为文化 体育 领域的马歇尔计划。

此次欧超的背后金主是美国的投资大鳄摩根大通,而欧超的三位副主席——曼联主席格雷泽、阿森纳主席克伦克、利物浦主席约翰·亨利均是美国大亨。所以,欧洲对欧超的阻击更多被视为是欧洲足球文化对美国资本大鳄的抵制。

此外,恩德斯分析公司的弗朗索瓦·戈达尔认为,美国职业 体育 都是封闭式的 体育 联赛,而欧洲 体育 则是更富竞争性的升降级赛制,美国投资人对此并不习惯。“升降级就意味着俱乐部的营收可能会非常不稳定,这给投资人会带来不安全感,为什么职业 体育 要让投资人有这种不安全感?在美国,一切都要对投资人负责。”

而欧洲球迷最不满意的恰恰就是欧超是封闭赛事。没有升降级,这违背了欧洲足球生态系统的 体育 价值和开放竞争原则,是对欧洲足球长久以来竞争精神和公平原则的公然藐视。德甲球队勒沃库森CEO沃勒尔直言:“封闭的赛制是对足球的犯罪。”

在这两种逻辑的背后,则是欧美对职业 体育 和业余 体育 金字塔串联的机制明显不同:欧洲 体育 组织的金字塔结构将职业 体育 和非职业 体育 融合,出于公益的目的由协会和联盟垂直一体化的分层管理,所以实行升降级制度,给中小俱乐部一个上升通道。但北美 体育 模式严格区分“业余” 和“职业” 体育 ,两者之间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管理机构和运营逻辑,美国职业 体育 谋求的就是用寡头垄断来获取最大利益,不承担 社会 责任,而NCAA在以往是不允许 体育 运动员有任何收入,是纯粹的业余球员。

即便欧超没有美国资本插手,欧超也很难在现行的欧洲 体育 文化中存活。因为欧洲现行的 体育 法律赋予了欧足联相应的行业高度自治权和反垄断豁免权,这意味着只要没有欧足联的支持,很难有一项顶级IP可以堂而皇之地压过欧冠而独立存在。

早在2000年,欧盟各国就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欧盟竞争法不能全部适应于 体育 领域,要尊重 体育 领域的独特性,允许 体育 协会高度自治和享有部分反垄断豁免权,比如国际篮联就规定,在一个国家只允许有一个顶级篮球联赛,不能出现两个并列级别的篮球赛事,否则就有权对该国进行禁赛,而这一规定就脱胎于欧洲法律授权单项 体育 协会的行业反垄断豁免权。

2000年,欧盟发布《欧洲 体育 的 社会 功能及其特殊性宣言》,也被称为《尼斯宣言》,该宣言要求,欧盟竞争法适用于 体育 领域时,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一、充分考虑到 体育 运动的独有的特点;二、竞争法的适用不影响 体育 运动组织者纯粹为了比赛的顺利进行而行使的那些管理职能三、尽量保持 体育 运动的 社会 和文化功能。

2009年,欧盟专门发布《欧盟 体育 白皮书》,明确提出,欧盟尊重 体育 的特殊性,在 体育 相关案例中,欧洲法院遵循逐案审查原则,要谨慎地使用欧盟竞争法,充分尊重国际 体育 组织和单项 体育 协会对于 体育 组织的管理权利。

基于此,欧盟允许 体育 联赛和 体育 协会拥有一定的反垄断豁免权,在具体赛事管理中拥有高度自治权。尽管欧超明确强调欧超的成立不违背欧洲任何的法律,但一旦真的双方对簿公堂,届时欧盟法律恐怕还是会更倾向于欧足联这个行业协会。更何况,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统此番都已明确表示,他们不排除会采取立法举措来保护欧洲足球。所以,从法律角度而言,欧超流产也实属正常。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