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冠军的成功之路-脑瘫获得奥运会冠军
1.残奥运动员的哪些励志瞬间感动到了你?
2.求一个残疾人的感恩故事
3.残奥会举重比赛为什么都是躺着的?
4.把热搜还给他们!奖牌榜第一,碾压美国,中国残奥运动员太励志了
5.残奥会上的感人事迹 简短
残奥运动员的哪些励志瞬间感动到了你?
残奥运动员的哪些励志瞬间感动到你?残疾人奥运会每一个瞬间都会感动到我,因为他们都是不同程度的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用自己能力所及的方式为国争光,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付出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这是值得敬佩的。特别让人感动。
求一个残疾人的感恩故事
月10日,参加“牵手残疾人 走进残奥会——快乐残奥”活动的残疾人在故宫游览。 当日,北京市举办的“牵手残疾人 走进残奥会——快乐残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项活动通过组织残疾人参观游览、文艺演出等方式,充分展示广大残疾人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就。 新华社记者公磊摄
新华社记者朱治德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精彩不只出现在赛场上、比赛中,场外、赛后也有许多感人至深的场景。获奖运动员的感恩故事,给两个奥运增添了更加生动的一笔,凸显出比赛奖牌的社会价值。
9月9日,青岛盲人姑娘吴春苗勇夺北京残奥会女子100米T11级金牌,并打破残奥会纪录。颁奖仪式上,她出人意料地将颁发给她的金牌挂到了领跑员李佳雨的脖子上。吴春苗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并不是事先想好的,‘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他的一半。”苦难让这位盲人姑娘变得坚强,也让她更懂得感恩。
同一天,赛场外,在北京市东城区教师表彰大会上,奥运会冠军何可欣表达了对母校启蒙老师何教练的感激之情:“今天,我最想说的是‘谢谢’。感谢我的老师和教练们,没有你们,美丽的金镶玉奖牌就不会属于我。”
人们不会忘记:8月18日,中国乒乓球队夺得奥运会历史上首枚男团金牌。颁奖仪式结束后,队员们把教练刘国梁请上最高领奖台,又把各自颈上的金牌齐齐摘下,全部挂在了刘国梁的脖子上,感恩之情不言自明。而在奥运会比赛第一天,当陈燮霞为中国军团摘得首金时,这位25岁的姑娘竟“把自己当作金牌挂在教练脖子上”,以此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感激……
感恩的方式不一,感恩的场景却一样令人动容。
感恩体现出一种心态。运动员的成功固然靠本人的努力,但从学校老师的启蒙到运动队教练的指导,从父母亲友的支持到同事战友的帮助,从政府提供训练服务设施到社会各界的关心鼓励,都是运动员成功的“原动力”。懂得感恩,说明运动员认识清醒、定位明确,有益于调动各方资源,挖掘更多潜力,创造更优异的运动成绩。
感恩是一种“明星效应”。获奖运动员特别是冠军获得者的言行,对社会具有“明星效应”,他们的感恩举动必然产生一定的社会反响,引领社会风尚,带动更多的人用感恩的心生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代表运动员个人和国家荣誉的奖牌固然值得珍藏,运动员感恩举动凸显的奖牌社会价值更加值得珍视。
残奥会举重比赛为什么都是躺着的?
和我们理解的奥运会举重不一样,在残奥会的项目上,举重运动员都是出现了下肢伤残的情况,因此,都不是站着举重的,而是躺着卧推,这与健身房锻炼胸肌的平板卧推动作非常相近。
其实和我们在奥运会举重项目的碾压优势一样,在残奥会的赛场上,中国健儿的实力也是高出别的国家一大截的,基本上就是“出场即冠军”,这次41公斤级的比赛,郭玲玲的实力就明显超出其它对手,第一次试举,她就以破残奥会纪录的成绩锁定了金牌,简直就是“降维打击”,一把夺冠。
随后,郭玲玲连续2次冲击108公斤的重量,获得了成功,最后不计入成绩的第四次试举,她举起了109公斤,打破了自己刚刚创造的世界纪录,实至名归的冠军。而印度尼西亚选手获得银牌,委内瑞拉选手获得铜牌。
这样一来,郭玲玲以两破世界纪录的绝对优势摘金,为中国代表团拿下本届残奥会第6金,截至8月26日下午1点,中国队以6金1银2铜暂列奖牌榜第2位。
值得一提的是,郭玲玲先后在全国运动会、全国锦标赛、亚运会、亚洲锦标赛和世界杯、世界锦标赛上夺得冠军,并连续 7次打破由她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在这个项目中,简直是灭霸级的存在,毫无对手!
残奥会举重比赛的规则要点:
(1 )称量体重时,截肢运动员须附加体重。截肢运动员附加体重的方法:
一侧踝关节截肢:+1/54体重;
一侧膝关节以下截肢:+1/36体重;
一侧膝关节以上截肢:+1/18体重;
一侧髋关节离断:+1/9 体重。
(2)任何级别的比赛,所有运动员都必须在一个特制的长凳上将头、躯干(包括臀部)、腿、脚踝伸展开,并在整个比赛中保持这种姿势。如果因伤病原因,可以进行调整,但必须得到批准。
脑瘫运动员可以弯曲腿,也可以用带子将自己绑在比赛凳上。某些运动员甚至可以再使用一根带子来保证安全并克服非随意运动。捆绑的位置是从臀部到小腿和脚踝之间的肢体部分。
(3)横杠要水平地放在两个支架上,如有不适,可以在左右两面调整长凳。当从支架上移动杠铃时,选手可以要求服务人员帮助。在能伸手抓住杠铃时,选手应等待主裁判员的信号。
在接到“开始”的信号后,选手必须将杠铃移到胸口处,静止一下(必须能被裁判员看到),然后向上举,一直到手臂完全伸直;保持这种姿势直到听见“放下”的信号。在选手完成动作后,3名国际裁判员将通过亮红灯或白灯立即做出成功与否的决定。
(4)从广播运动员的名字、国家、试举次数、试举重量开始,运动员要在两分钟内完成整个举重过程。每名运动员有3次试举机会。如果运动员想打破纪录,可以进行第4次试举。第4次试举可以在3分钟内完成。
(5)3名裁判员通过选择白灯或红灯来确定每次试举成功与否。每一轮举重的顺序由选手在该轮选择增加的重量决定,增加的重量必须是2.5公斤的倍数,但破纪录除外。在第1次试举和第2次试举之间,以及第2次和第3次之间,杠铃的重量必须最少增加2.5公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残奥会举重比赛
把热搜还给他们!奖牌榜第一,碾压美国,中国残奥运动员太励志了
这场赛事与奥运会齐名,
中国残奥运动员们
“悄悄地”拿下了奖牌榜第一
碾压英国俄罗斯美国
就在昨天,国家出面呼吁不要让流量明星 娱乐 八卦霸占热搜。
而真正应该上热搜的,是那些真正为国争光的英雄们
下面,是他们的故事
01
北京时间8月28日,是东京残奥会第四个比赛日,中国队又有完美表现,虽然被取消了1金1银,但这个比赛日中国残奥健儿们奋勇向前,一共拿下了11枚金牌!这样一来,短短4天,中国残奥代表队的金牌总数已经突破了30枚!金银铜全部突破20。
和东奥会时的氛围大不相同,没有资质参差的媒体争先恐后播报消息,很多主流网站都没有专门的赛事板块。
有人在网上发声:
“我真是,有点心痛。
我真想看他们比赛,应该还有好多人也想看吧。”
这句话莫名戳中了我的泪点。
残奥会首日,就有5人为中国夺下宝贵的金牌。
他们的名字分别是: 李豪、冯彦可、边静、谭淑梅、张丽 。
至高的荣耀台上,掌声不绝。
残奥会的赛场,不仅是运动员同对手的较量,更是他们同自身的较量。
还有些人光是在场上奋力一击,就赢得了全场尊重。
他们的故事,应该被更多人知道。
02
这次为中国夺下残奥会首金的 李豪 ,在轮椅击剑男子佩剑个人赛A级决赛中,以15:12战胜对手。
这是东京残奥会上的中国首金。
94年出生的李豪,2岁时因车祸导致截肢。
2014年开始从事轮椅击剑训练,2015年5月加入上海轮椅击剑队至今。
面对赛场上的对手,世界排名比自己高两位的乌克兰选手曼科。
李豪连续追分,最后反超对手。
很少有人知道,李豪最开始接触正式 体育 训练时,练的其实是游泳项目。
但由于基本功跟其他队员有差距,加上右腿腿伤引发的神经痛,2014年评级时,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几乎放弃运动生涯。
也是那时候,他的伯乐来了。
击剑教练看中他的肢体能力,李豪因此从游泳训练转到了击剑。
“真的非常高兴,儿子辛苦了,回来我下厨给你做家乡菜吃。”
03
当跳远这项赛事,变成单腿跳,你是不是很难想象这样的画面?
一名中国人做到了,而且连续夺得1996年、2000年、2004年三届冠军打破世界纪录。
这个人叫 侯斌 。
04年雅典那场残奥会,最后一跳1.77米,侯斌凭借一条腿征服了全世界。
赛前出战雅典的路上,侯斌的假肢却因为比赛减重松动。
火车疾驰的时候,一个踉跄,侯斌摔到地板上,假肢完全脱离,头还磕到餐桌边角一直冒血。
马上就要比赛了不能打麻药,侯斌只能生忍着缝了四针。
2008年北京残奥会,他用双手把自己送上近40米高空,点燃了奥林匹克圣火。
那是他永生难忘的一刻,每一步流淌的汗水里,都镌刻着无比荣耀。
04
一个盲人女孩证明了,即使失去光明也可以自由奔跑。
里约残奥会女子400米决赛场上, 刘翠青 和 领跑员徐冬林 “绑手”齐跑。
最终夺得冠军。
没有对彼此百分百的信任,没有人敢在黑暗的世界里,放开的奔跑。
刘翠青把自己的安全完全交给了徐冬林。
她说,如果自己能看到,她想第一个看看带自己跑了八年的领跑员。
05
中国队自1984年参加残奥会以来获得的第300枚金牌,来自 赵旭 。
伦敦残奥会T46级百米决赛中,只有他一人不得不站立式起跑。
这种起跑方式无疑会慢,但赵旭以无懈的后程,抵挡住身后古巴选手强有力的冲刺,第一个冲过终点。
11秒05,打破男子100米冠军世界纪录。
众人皆知苏炳添今年东京奥运会上百米跑创下亚洲记录,为国争光,举国沸腾。
但其实早在2012年,也有一个人,曾为了中国荣誉奋不顾身。
十年付出,打破了这项赛事上外国人的长期“垄断”。
06
同样用一条腿和两条腿比拼的,还有中国女孩 曾思妮 。
自行车比赛,对手是澳大利亚选手。
就在对方一路领先,在场观众觉得结果毫无悬念时,奇迹发生了——
曾思妮独腿奋力地蹬着脚踏,慢慢缩小了差距。
2000米过后,曾思妮实现了反超!
让所有人大为震惊,曾思妮夺下了金牌。
这场比赛前,所有人都在质疑,
一条腿怎么和两条腿比?
这场比赛后,曾思妮的奋力追赶,给了世人全新的答案。
07
小时候因遭电击失去双臂的 郑涛 ,来自云南昆明农村。
2016年,他让“无臂飞鱼”的名号,从此口口相传。
用嘴咬住毛巾出发、用头撞向终点,是不是听着就痛?
这却是郑涛游泳时的样子。
巴西残奥会男子S6级100米仰泳比赛,郑涛一举夺下金牌。
他意气风发的样子,让人一度忘却,这是名特殊的游泳健将。
事实上,游泳正是最能暴露出身体残缺的项目。
卸掉可以遮掩的外衣,把残缺的部分完完整整展露出来,需要莫大的勇气。
这其实不是他第一次参加残奥会了,2012年时,他也曾为中国夺下一金。
今年,他同样在残奥会中国队的名单上。
男女4 50米混合自由泳接力赛中,郑涛和张丽、袁伟译、卢冬以2分15秒49的成绩,刷新世界纪录获得金牌。
加油啊,我们的无臂飞鱼!
08
乒乓球赛场上,双袖里空荡荡的 易卜拉欣·哈马托 ,站在对手面前毫无惧色。
易卜拉欣·哈马托曾是埃及达米埃塔市的一名工匠,10岁时一次火车事故,他从此失去双臂。
但谁说没有臂膀就失去打乒乓球的资格?
凭借一股脑的热爱和不服输的劲头,他成为残奥会唯一用嘴打乒乓球的运动员。
“我想向所有人证明,我可以从事一项 体育 运动。”
失去双臂后,有整整一年,易卜拉欣·哈马托没有出过家门。
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他尝试去跑步,却因为掌握不好平衡屡次摔倒。
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世界乒乓球冠军。
但他就是做到了。
1986年,他开始尝试用嘴来打乒乓球。
直到2015年,这一技能才真正练到能在世界舞台上施展。
将近30年的时间,易卜拉欣·哈马托一门心思扑在乒乓球上。
以口衔球拍,用脚发球,实现击打。
后来跟他交过手的马龙都说,“难以置信,他打得非常好。”
失去双臂,他的腿必须有足够的力量才能支撑他完成高难度运动。
同时还需要与脖子的快速移动、牙齿的强咬合能力相配合。
他唯一的决胜方法就是——尽快得分。
反之,就会筋疲力尽。
30年磨一剑,成就了如今的自己。
与其说出于对乒乓球的热爱,我更相信,这是他在与命运相搏。
硬要在没有门的世界里闯出一扇窗。
09
无论是用嘴打球的易卜拉欣·哈马托、独腿骑行的曾思妮、“无臂飞鱼”郑涛……
残奥会上的参赛选手们,无不在赤手空拳和自己对抗。
他们不是超人却会飞,
拼了命也要留给自己一个绚烂的句点。
他们不需要同情和怜悯,却总是缺少掌声和鼓励。
比赛首日夺得女子200自金牌的张丽
患有先天性脑瘫,腰部以下行动不便
代表肯尼亚参加04年雅典残奥会的安妮·瓦福拉·斯特莱克(Anne Wafula Strike)曾说,
“对我来说, 体育 给了我一次重生。”
对普通运动员来说, 体育 是竞技事业。
对残奥会上的选手们来说,这是重生。
当你感到绝望的时候,请想想这些无比坚毅的运动员们。
他们奋力“燃烧”自己的故事,或许同样会激励你遇挫的人生。
坚持,就有希望 。
残奥会上的感人事迹 简短
所有残疾人朋友站在赛场上的每一刻都是感人的,他们经历的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够体会得到的,故列叙时人,录其所为,感动共享
————顾影为谁
1、聋女手舞.
她们年轻漂亮,她们是一群聋人姑娘,她们听不见动听的旋律,却演绎了最美丽的舞姿
2.独脚芭蕾。
四川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女孩和众多舞蹈家的手舞芭蕾表演合成一体,配合默契,红色的舞鞋和白色的手套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3、"母子"相拥。
当盲人钢琴弹奏手根据四季的变化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音符时,年迈的"母亲"与这位优秀的钢琴"儿子"深情相拥,表达对儿子的肯定和鼓励。
4.假肢奔跑。
一位残奥会火炬手戴着假肢,却手持火炬奔跑
5.悬空点火。
在开幕式上,在最激动人心的点火环节,由残疾人田径运动员侯斌以一种最为震撼人心的方式,独自拉紧绳索攀升到主火炬台底部,尽管借助滑轮,但凭借着手的牵引才把火炬、自己和轮椅升到点火的位置,那么高的距离,火炬手是费了很大的劲终于安全到达指定位置,在最后点燃熊熊圣火的刹那,其坚强和坚持的精神令人感动和惊喜。以这样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诠释者残奥会的价值理念,诠释着坚毅与勇敢的精神。
6. 爆竹“炸”出另一条人生路
19岁的徐京坤出生在平度,他失去了左前臂,属于二级伤残。
12岁时,徐京坤从外面捡回来许多燃剩的爆竹,他把火药倒出来装在酸奶瓶里,打算自制“礼花”,结果“礼花”爆炸了,炸掉徐京坤的左前臂。徐京坤是个坚强的孩子,拉拉链、系鞋带、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徐京坤始终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依然是学校体育场上的活跃分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学校足球队队员。“我虽然没有左手,但在赛场上我没感觉自己与其他人不同,我也可以跟其他人一样,甚至做得更好。”徐京坤说。
徐京坤读高二时,省残疾人田径队选拔运动员,徐京坤进入省队练短跑。组建中国残疾人帆船集训队时,徐京坤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测试,从全国100多名参选者中脱颖而出。
帆船在海上航行需在较大的风中进行,船既要保持航向和一定的航速,又不能倾翻,这就需要运动员尽力去压舷保持平衡,这些对正常人来说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徐京坤来国家队之前,连帆船都没见过,但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刻苦很快上路了。除了严格按照教练的讲解学习操作外,他晚上还抽空自学空气动力学,研究船体结构,他喜欢在大海上行驶时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7.“三剑客”同驾索纳级帆船
在索纳级项目中,李克是舵手,徐京坤和王涛是缭手,他们三人搭档一起为梦想拼搏。
1974年5月23日,李克出生在即墨田横镇,从出生的那一天起,他就没有双脚,只有极短的一截大腿。因为家里经济拮据,初中毕业他就辍学了。虽然没有双腿,但李克不愿意成为父母的负担,他选择了一条只用双手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修鞋。10岁那年,他在水库里学会了游泳,后来还经常到深水练习潜水,能潜下10米。正是童年时的无畏,让李克得到了改变人生的机会。
2001年4月,李克来到青岛参加游泳队集训,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分获仰泳200米和100米亚军和季军。2005年,青岛成立残疾人帆船队,李克得到了参加残奥帆赛的入场券。驾驶帆船不是件容易的事,李克用10厘米长的大腿做支撑,一口气做几十个俯卧撑是他每天都要坚持的训练。因为他没有腿,要操纵帆船,他必须训练足够的臂力。他训练的是索纳级大型帆船。刚接触这种帆船时很不习惯,尤其是转向非常费力,胳膊和腿受伤都是常事,但他依然刻苦训练,技术提高很快,现在已成为帆船主力舵手。
8.男女搭档世残锦赛上夺银
家住市北区的贾海亮今年42岁,参加残疾人帆船队之前,他经营着一家广告传播公司,生意越做越顺。2005年春天,贾海亮进入中国残疾人帆船队。
由于身体原因,在训练过程中,他遭遇到了许多未曾想过的困难:每次训练他的身体都必须保持垂直于海面,否则就无法操纵船舵,每次训练都特别的累。为了掌握一个技能,他要比常人多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在训练中,他还常常受伤,当钻心的疼痛折磨他的肉体时,他一次次地咬牙挺了过去。
2007年9月,他与杨秀娟开始搭档练习双人龙骨船,他任舵手。“刚上船的时候,晕得不知道东南西北,一开始一天练3个小时,后来6个小时。”20岁的杨秀娟说。2008年世界残疾人帆船锦标赛上,他们配合默契,夺得亚军。但这枚银牌是中国残疾人帆船队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世界锦标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奥运会上,殷剑夺得金牌,希望能给我们带来好运。在残奥帆赛上,我们会把平时教练所教的,自己所练的,在大赛中充分完美地发挥出来。”贾海亮说。
9.世界冠军伤愈再次搏击
戚明学出生于1980年,他练习帆船有三年的时间。戚明学说,驾驶帆船让他学会了勇敢与拼搏。
中国残疾人帆船集训队成立以后,参加了中日残疾人帆船友谊赛、第九届远南运动会、2007美国残疾人帆船公开赛等比赛,在远南运动会上,戚明学获得了第四名。2007美国公开赛,这是中国残疾人帆船队自组建以来第一次整建制地参加国际比赛,戚明学经过奋力拼搏,为中国队夺得了一枚宝贵的金牌。
在4月28日的胶济铁路事故中,戚明学背部肌肉断裂,右尺骨受伤,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他5月1日就出院回到青岛,投入到残奥会前的康复训练之中。
10.放弃餐馆生意驾起帆船
王涛,29岁的胶南小伙子,平时喜爱打篮球,一听说有机会代表家乡,代表中国参加残奥会,从来没碰过帆船的他立即放弃了家中的餐馆生意,积极报名参加选拔,没想到胆大的他顺利入选集训队,担任缭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