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满城奥运会在哪举行-张艺谋满城奥运会
1.2年筹备,2000次会议,让70亿人满意,张艺谋当年到底有多牛?
2.张艺谋导演的**
3.中国最厉害的导演排名
4.张艺谋,没有安全感的日子
5.张艺谋都主导过哪些**?都获得过哪些奖项?
2年筹备,2000次会议,让70亿人满意,张艺谋当年到底有多牛?
昨天晚上,推迟一年的“东京奥运会”终于迎来了开幕式。
或许是因为“实际情况”的限制,再加上文化的差异。
开幕式没多久,不少网友都表示“看不懂”。
一些理智的网友,还能够给出一些“解释”。
但“脾气急”的网友们,都开始了各种“调侃”和吐槽。
以至于很多人看完后,都开始怀念2008年的开幕式,怀念那个“美好”的夏天。
可以说当年这个开幕式,感动了太多的人。
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成功的背后,有着太多“心酸”故事。
如今提到2008年的开幕式,不少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艺谋。
但其实当年的“候选人”,并不只有他一个。
并且竞争者,还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比如李安、陈凯歌等一群导演界的大腕。
在准备上,也是相当的充分。
遗憾的是他们的“想法”,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像是陈凯歌竞选的时候,来了一首唐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背的是沉郁顿挫。
结果把选拔的人,弄得有点懵了。
而“优雅”的李安,则准备了一套阐释“古典中国”的方案,对传统文化钻研很深。
结果最终可能是太“高雅”,也没能入选。
唯独留下了“想象丰富”的张艺谋,被选作了总导演。
写到这里,提一个问题:
一个4个多小时的开幕式,每一秒钟、每一个动作,全世界70亿人都看在眼里。
如果这样的“开幕式”交到你手上,不知你是否有勇气接下?
反正张艺谋是接下来了。
2006年, 他已经56岁了。
接到“任务”时,正在横店拍《满城尽带黄金甲》。
只是虽说人在横店,心思却已经飘到了“开幕式”上。
那之后没多久,他就结束了**的拍摄,投入到了新的挑战中。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张艺谋是高高在上的“总导演”。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需要事无巨细地参与所有的会议和决策。
下面对工作人员,上面对“审核人员”。
他不能有一点的差错。
毕竟这一次可不是“拍**”,假如哪一步不到位,丢的不仅是他的人。
也是因为此,张艺谋时刻地提醒着自己:
开幕式不是他一个人的创作,每个想法都要反复斟酌。
经常就是一个“想法”,早上确定了。
晚上的时候,他又觉得不好,需要修改。
可以说为了追求完美的效果,他们反复更改和推敲。
一个小小的环节,张艺谋就带着团队想了百十个想法。
他几乎一心扑在了工作上。
和他共事过的人都说,他们从没见过张艺谋打哈欠。
他好像天生没有那个功能。
连轴转几十个小时,也只是眼睛有点红血丝,似乎是24小时都打了鸡血。
只是就算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张艺谋还依旧保持着“高水准”。
最著名的就是,他关于主火炬点燃方式的想法。
当时关于这个事,有很多讨论,也拿出了不少方案。
结果没一个方案,让所有人都“满意”。
还是在和团队吃饭时,吃苹果的张艺谋,突然得到了灵感:
就像苹果皮一样,火炬造型和点火路径都从下螺旋向上。
而鸟巢,就是火炬。
于是在他的建议下,才有了后来的呈现。
其实除了“火炬”的想法,张艺谋还提出过很多“好创意”。
从2006年3月,创意团队第一次开展工作起,到2008年8月8日正式演出为止。
两年零五个月,张艺谋是一点没闲着。
光是团队创意工作会议,就开了高达2000多个。
这还不算他和各方人员的交流,以及一次次的“实践”。
可以说为了开幕式,张艺谋彻底地“拼”了。
并且两年的“工作”,他几乎是“零酬劳”参与。
在他的自传《宿命》里,就有这一环节的描述:
当年做奥运会总导演,他的收入是每月两万多。
需要说明的是,刚刚进入奥运会筹备期,张艺谋是义工,分文未取,无偿劳动。
2006年下半年,正式成立了奥组委运营中心,给工作人员发放了工资卡。
他原本是不想要的,愿意义务做这件事,后来被“阻止”了:
因为他不要,别的工作人员也不好要。
最后没办法,他才拿下了“工资卡”。
而两年时间,张艺谋拿了将近50万元。
这样的“工资”,和他做导演的酬劳,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但张艺谋却不在乎,放弃了“高酬劳”。
其实像他一样放弃的,还有不少人。
如今提到那一年开幕式上,高潮时的“奥运会圣火点燃”。
很多人最初想到的,都是李宁。
毕竟那个夜晚,是他在亿万观众的瞩目下,“点燃”了圣火。
不过其实在当初,点燃主火炬台的人选有3个。
中国在奥运会上首金获得者许海峰,3枚奥运跳水金牌得主熊倪,都曾是候选者。
这其中怕自己的身体,影响到呈现。
许海峰在前期,就直接主动放弃了这个巨大的“荣誉”。
熊倪是跟着李宁一起训练的,被当作“替补选手”。
跟着训练了一个多月,最终也没能“登台”。
好在他显得很淡然,毕竟个人的“得失荣比”,比起国家的利益,真的是微不足道。
对他而言,只要完美呈现了即可。
和他一样有这样的想法,还有1000多名皮影戏演员。
本来开幕式,有一个“皮影戏”的节目。
为了这一场演出,1000多名演员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一遍遍的彩排、修改。
结果离开幕式的日子越来越近,在众多被修改的节目中,皮影因为整体时间过长,被拿下了。
1000多名演员,1年多的时间,白忙了。
开始的时候,也会有人“不解”。
一直到最后,所有的演员都接受了这个“决定。”
是他们的“成全”,才有了后来伟大的“开幕式”。
他们虽然最后没能登场,却同样是“功臣”。
没人知道为了那场开幕式,张艺谋带着2万演出人员,付出了多少努力。
不过可以知道的是,他们做到了。
2008年8月8日的这一天,被永久地载入了史册。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取得了圆满成功,最后获评“无与伦比”。
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节目,在内地的收视率40.54%,是迄今为止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这其中,收视份额在李宁点燃火炬那一刻,一度高达90%。
其实不止是国内,就连在日、韩、澳的收视率都超过了40%。
全世界大概有10亿人看了直播,转播另算。
并且整个开幕式,也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美国著名的网站Eonline曾发表一则言论:
盘点史上历届奥运会,前5名的任何一个榜单。
最后都会变成,4家争破头去抢第2名,因为第一名铁定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
可以说那一夜,我们真的是创造了 历史 。
只是这一路走来,太多人为此付出了努力。
特别是总导演张艺谋,几乎“献”出了一切。
但他却显得很满足,就像在采访中,他说的:
一生可以拍很多部**,但一生只有这一次奥运会。
其实不止是他,几乎所有参与的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
于是才有了如今,让我们无限怀念的“开幕式”。
全文完
是结束也是开始。
张艺谋导演的**
张艺谋导演的**有:《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归来》《长城》《影》。
曾任第18届东京国际**节评委会主席和第64届**节评委会主席。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总导演,获得200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和央视主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并提名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2013年执导**《归来》。2015年筹拍好莱坞**《长城》。2016年担任中国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总导演。2017年执导动作**《影》,获得第55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张艺谋介绍:
1950年4月2日出生于陕西西安,中国**导演,“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誉博士,北京**学院特聘教授。
1978年进入北京**学院摄影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制片厂。1984年在**《一个和八个》中首次担任摄影师,获中国**优秀摄影师奖。1986年主演第一部**《老井》夺三座影帝。
中国最厉害的导演排名
该国最厉害的导演排名有张艺谋、李安、陈凯歌、王家卫、徐克、冯小刚。
1、张艺谋:被誉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之一,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包括**节金狮奖、柏林国际**节金熊奖等,其执导的影片如《红高粱》《菊豆》《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奥运会开幕式等在国内外都有极高影响力。
2、李安:虽然是台湾籍导演,但他在国际**界的成就非凡,是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作品《断背山》《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屡获殊荣,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3、陈凯歌:第五代导演中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作品《霸王别姬》荣获戛纳**节金棕榈奖,其他知名作品还包括《黄土地》《无极》等。
4、王家卫:香港导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叙事手法闻名,作品《阿飞正传》《重庆森林》《一代宗师》等深受观众喜爱,多次在各大国际**节上获奖。
5、徐克:香港**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以武侠片和特效**见长,作品《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狄仁杰》系列等广受好评。
6、冯小刚:中国大陆导演,商业大片的成功典范,其作品有《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手机》《唐山大地震》《芳华》等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对内地**市场影响深远。
张艺谋,没有安全感的日子
张艺谋就要72岁了。
这些年,他在大风大浪里忽上忽下,有时是让人敬仰的“国师”,偶尔是江郎才尽的导演,除此之外,大多数时候,他更像是一个始终在转动的陀螺——
只要有一根叫做目标的鞭子,他就能够一直转动下去。
和张艺谋合作过多年的文学策划曾这样评价他:“我从来没看过他打一个哈欠,他好像没有那个功能。”
每天一顿饭,步行五公里,睡三四个小时,为了能更好掌控时间,张艺谋甚至把手表调快了半个小时。
张艺谋将这种“劳模心态”归结于时代:“我们这一代人,不会善待自己。”
时代带给张艺谋的另一个特点,是内敛。
他很少夸奖一个人,渐渐的与他共事的人也摸索出来一套“张艺谋语言转换方式”:不否定就是认可,而如果他要是说了“还行”,那就是一百分。
纵使当年与巩俐热恋时,巩俐问他:“你爱不爱我?”吭哧半天,张艺谋也只回答了三个字:
“没问题。”
在奥运史上,成为“双奥导演”的,张艺谋是头一个。
阔别14年,在历经3年的设计与制作后,2022年2月4日,张艺谋带来了自己第二场奥运会开幕式,他说:“这是一个关于雪花的故事”:24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从冰立方中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以及独特创新的奥运火炬点燃方式——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代替“熊熊大火”……几乎每一幕,都让人心生赞叹。
开幕式播出后,大家纷纷感叹:张艺谋太懂中国人的浪漫了。
对于这样的评价,张艺谋回应:“中国人比我想的还浪漫。”
张艺谋是可信的。
无论是2008年宏大的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还是2022年浪漫的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他都没有失手。
相隔14年,张艺谋似乎永远都能够清晰地捕捉到那些可以打动人的细节与故事,而不是困在过去。
张艺谋将这种“不停留”归结于自己多年来的“时刻准备”:“你没有办法辨别什么是机会,只能做各种各样的准备以及不知深浅的决定。”
“若干年回过头看,你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次抓住的就是机会。”
因为在张艺谋的人生中,机会并不常见,所以他只能跳起来,拼命去抓住每一个看起来像是机会的东西。
1950年,张艺谋出生于西安,他的父亲毕业于黄埔军校,母亲则在一家医院工作。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出身问题”反复困扰着张艺谋的成长过程。小学四年级,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信息收集表,张艺谋一行行地填下来,看到“家庭出身”这一栏,他手中的笔悬在空中,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下落。不知道怎么填,他拿着表回家问父母,父母在屋里讨论了许久才给出答案,回忆起来,张艺谋说:“我知道他们是害怕伤害到我。”
初中毕业,张艺谋被分去陕西乾县农村进行插队劳动,和几个知青一起住在窑洞里,工作之余,他常常拿着一个本子对着远处的黄土崖画画。
那时他剃了一个光头,抢着干队里的重活,他说:“我就是喜欢那些时间短、出大力且分工明确的活。”这样的行事风格在张艺谋日后的**生涯中也得以留存——作为导演,高产、执拗以及如同永动机一般的精神几乎成为了他几十年的标签。
对待自己的作品他绝不是“十年磨一剑”,而是“闷头拍就完了”。
张艺谋插队时旧照
三年知青生活结束后,张艺谋被分配去往陕西咸阳市棉纺八厂当工人,负责车间搬运。还是因为家庭原因,张艺谋入不上团。每次车间开大会,会议结束时领导都会说:“党员、团员都留下,其他人都走吧”。
全车间600多人,只有张艺谋一个人拿着本子离开,步伐踢踏地回荡在大会堂里,发出擦擦的声音。这样的过往经历,给张艺谋的人生中留下了阴影,在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性格都充满着自卑与隐忍。
张艺谋旧照
1972年,张艺谋迷上了摄影,那年他每月工资只有40块钱,缩衣节食地攒了几个月钱,又向同事借了几十块,才买下人生中第一台照相机。那时一有空,张艺谋就跑去图书馆借阅一些摄影相关书籍,他还将自己那间位于三楼的宿舍做成暗室,床头上贴满冲洗照片时的注意事项。周末有空,张艺谋还会拉着同事骑车几十公里到河岸边拍照。
那时的张艺谋渴望自由,却从未获得自由。
1977年,中断10年的高考宣布恢复。消息传到棉纺八厂,张艺谋觉得机会来了。但对于报考什么专业,他并没有太多想法。对那时的张艺谋而言,只要能够上大学不用再当工人就行。
他想过考美院,但是素描画得不够好;想过上体院,但是却没有专长。最终,他盯着床头的照相机,想着不如试试北京**学院摄影系。
于是,带着十几个煮熟的鸡蛋与六十多幅自己拍摄的作品,张艺谋来到北京。那时,**学院的老师对张艺谋的作品十分欣赏,但彼时他已经27岁,年纪比报考要求的年龄上限还超出三岁。
最终,在当时文化部长黄镇特批之下,张艺谋才得以被北电破格录取。
在北电读书时期的张艺谋(右)
对于张艺谋而言,在北京**学院读书的日子,成为了他人生中的转折点。
在学校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各种专业知识,每当学院组织内部观影时,张艺谋常会拿个小卡片将**中的经典画面画下来,反复琢磨构图,到毕业时,这样的卡片积累了半箱子。
回头看,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北电学生,78级为中国**界输入了不少导演与演员——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张铁林、张丰毅、谢园……那年他们都还年轻,八十年代正要来临,每个人都对于未来充满着向往与力量。
北京**学院78级合照张艺谋一排右一
1982那年,张艺谋从北电毕业,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广西**制片厂担任摄像师。进厂不久,他与同为应届毕业生的张军钊、肖风、何群一起,组成了全国第一个“青年摄影组”,拍摄**《一个和八个》。
许多年后,主演谢园都清晰地记得,那时的张艺谋总是光着膀子,每天扛着他那台视若珍宝的国产摄影机在片场走来走去。
《一个和八个》上映后,因为片中独树一帜镜头与独特的构图,在中国**界引起了极大的讨论,至今,这部**都被誉为第五代**人的“开山之作”。
当年,陈凯歌看完这部片子后,咬着后牙槽说了一句:“行,咱们这一代人就算来了!”那时陈凯歌没想到,第二年自己就将与张艺谋合作,创作出自己人生第一部**。
陈凯歌与张艺谋
原因是因为张艺谋对画面呈现效果要求极其苛刻,现场一旦布景与表演不到位,他便会黑着脸一言不发,“张黑脸”的绰号也由此而来。
在当时,这部**拍摄了3个月,一次拍摄间隙,一行人坐在高坡上休息。陈凯歌突然把脸转向张艺谋,对他说:“艺谋,在咱们 82 届 153 个同学中,有一点数你最强烈——心比天高。”
拍摄《黄土地》时期的陈凯歌(左一)与张艺谋(左三)
那几年,除了做摄像,张艺谋还开始尝试当演员。1985年,导演吴天明拍摄**《老井》,将张艺谋选为男主角,这一年张艺谋35岁。
为了演好《老井》,张艺谋每天都背着近200斤的石板从半山腰上走下,早晚各一次,一个月内就瘦了近20斤,身体也被晒得黢黑。
**《老井》中的张艺谋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从未做过演员的张艺谋,竟然凭借这次演出拿到了金鸡奖、大众**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以及东京国际**节最佳男演员奖。
许多年后,导演贾樟柯曾将这部**中,张艺谋饰演的“孙旺泉”背着石板走在山路上的画面形容为“中国**史上最迷人的一个场面”:“那几乎成了中国银幕的一个隐喻,就是中国艺术家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莫言始终记得第一次见到张艺谋时的样子。
那是1986年,张艺谋刚成为影帝,计划着以导演的身份拍一部自己的**,被他选中的故事,正是莫言的小说《红高粱》。
回忆起来,莫言说当张艺谋敲响自己门的时候,他正在宿舍里写小说。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又瘦又黑的男人——穿得像一个农民,手里还提着一支因为挤公交车挤断了带的凉鞋,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村生产队的队长一样。
莫言觉得张艺谋看起来让人感到亲切,于是在走廊里和他简单地聊了聊天,就决定将《红高粱》改编权卖给张艺谋,改编费800块。
莫言与张艺谋
剧本敲定,为了替**挑选女主,张艺谋连着跑了几天中央戏剧大学,面试了上百个女演员。最开始他本来选中了演员史可,但当巩俐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立刻就被巩俐自身所带的生命力所感染,当即决定由她出演。那一年,巩俐正在中央戏剧学院读大二。
巩俐旧照
《红高粱》上映后一举走红,不仅让张艺谋捧回了中国第一座柏林银熊奖,**中那首由张艺谋作词,姜文演唱的《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也成为了那年北京街头最火的歌曲。
而**之外,女主角巩俐与张艺谋的恋情,也渐渐浮出水面。只不过,虽是浮出水面,但却始终无法站在阳光下,因为那时张艺谋早已结婚。
张艺谋的第一任妻子,名叫肖华,两人是初中同学,曾一起度过了漫长的三年“插队生活”。那时他们都住在窑洞里,条件不好,张艺谋常常烧水给肖华洗头,在不断相处中,两人成为恋人。
沉浸在热恋中,那时肖华没想到,日后张艺谋会将两人的这段恋情形容为:“插队时的一个错误。”
1978年,张艺谋与肖华结婚,5年后女儿张末出生,张艺谋主外,肖华主内,虽然聚少离多,但日子过得还算安稳幸福。
张艺谋(左二)张末(左三)与肖华(左四)
直到一封信出现在肖华面前,打破了一切平静。1987年,在帮张艺谋洗衣服时,肖华从他的兜里掏出了一封信,那是一封写满情愫与思念的情书,而信的末尾,署名正是巩俐。信中的字字句句打在肖华心中,但更让她伤心的是,张艺谋的心竟是向着巩俐的。在无数次拉扯与挣扎后,肖华决定结束这场闹剧。
1988年,张艺谋在举起银熊奖杯的同时,也放下了与肖华的婚姻。这一年年底,两人长达10年的婚姻结束,女儿张末归母亲抚养。
获得银熊奖的张艺谋
如果说,对张艺谋而言,与肖华的感情是一个错误的故事,那么他与巩俐,则是一部没有结局的剧本。离婚第二年,张艺谋与巩俐正式公布恋情。
登上《时代周刊》的巩俐
事业走上上坡路,但两人的感情却出现了分歧。一次巩俐去算卦,对方告诉她结婚要趁早,最好在30岁之前。
回到家后,巩俐开始试探张艺谋是否愿意结婚,得到的回答却是:“结婚,我没有想过。”之后,巩俐又搬来自己的二哥与张艺谋谈判,结果依然是不欢而散。
巩俐不明白张艺谋为何坚决不肯娶自己,张艺谋也不懂为什么那一纸证书会对巩俐那么重要。1995年,两人在合作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之后,正式宣布分手。
这一年,张艺谋45岁,巩俐30岁。
分手之后第二年,巩俐嫁给了一位新加坡富商。
没人知道,巩俐这次闪婚含有多少赌气的成分,只不过在这之后的10年,她再也没和张艺谋合作过。
直到2006年,在**《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巩俐与张艺谋再次合作,张艺谋说巩俐依然是自己心中最好的女演员,而巩俐只说张艺谋比从前更客气了。
曾经在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定论”:“事业上,巩俐走不出张艺谋, 情感 上,张艺谋走不出巩俐。”有主持人在采访中问巩俐,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她轻轻地摇了摇头,回答:“没有看法,随便说,怎么样都可以。”
1997年,张艺谋的父亲去世。
对张艺谋而言,父亲与自己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距离感——如果家中母亲不在,张艺谋与父亲可以各自忙事情,几个小时不说话。有时张艺谋在外拍**,每次打电话回家,如果是父亲接起总是没说几句就会问他:“你找你母亲吧?”
后来,弟弟告诉张艺谋,每次张艺谋和母亲打电话时,父亲总会站在旁边,用纸笔写下要问的内容,再让母亲通过电话问出来。
父亲去世后,张艺谋戒掉了抽烟,也是在这一年,他加入好朋友张伟平创立的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担任艺术总监。在张艺谋的事业中,张伟平永远是无法绕开的一环。
1996年张艺谋拍摄**《有话好好说》,资金筹备环节遇到问题,当时正在经营生意的好友张伟平出手相助投资2500万。
虽然这部**最终亏损了近1000万,但是却开启了张艺谋与张伟平共同合作的“两张时代”。
**《有话好好说》中的张艺谋与姜文
那些年,从《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再到《千里走单骑》,只要是张艺谋拍摄的**,制作人一栏上一定会出现张伟平的名字。
那时他们一个负责拍,一个负责卖,是最默契的合作伙伴。
张艺谋与张伟平
张艺谋不擅长与人建立关系,也几乎没有社交生活,他说:“如果有合作,就能一直维护关系。离开了事儿,我不知道谈什么。”
对他而言,“每周日中午去小伟家吃一顿饭”是他唯一的休闲。张艺谋曾经不止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说起张伟平对于自己的信任:“他一不看剧本,二不看账本。”
关系好时,两人甚至相约以后老了一起找个山庄养老。
那时张艺谋并未预见到,自己与张伟平这段兄弟情义,竟然会在十几年后飞快得分崩离析。
张艺谋与张伟平
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英雄》上映。
《英雄》成为第一部在内地取得超过两亿票房的**,并且连续两周成为北美票房冠军——这是第一次中国**在北美市场战胜好莱坞大片,与此同时,这部**也被评为是中国商业**的开山鼻祖。陈可辛后来回忆起那年,他说:“看到《英雄》上映后的成功,我才发现,原来内地是一个这么大的市场。”
《英雄》拍摄现场的张艺谋与张曼玉
对于中国**而言,《英雄》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张艺谋的事业而言,《英雄》则更像是一个转折点。
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有人攻击张艺谋的**过于商业与功利,认为他与文艺**正渐行渐远,甚至将其作品定义为“江郎才尽”。
第二年,张艺谋又紧接着推出**《十面埋伏》,画面依旧充满冲击,颜色依旧独具风格,但仍然收获不少骂声。
但这一年,张艺谋并没有太多精力顾及这些差评,他正在被另一件事情推上风口浪尖。
2004年8月,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如期举行。按照传统,每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都会进行下届举办地形象展示表演,而雅典奥运会上展示的“北京八分钟”,导演便是张艺谋。
在当时,这场演出一结束就收到了如海啸般的恶评——内容老套、形式陈旧、没有展现中国文化……甚至有许多人写信给有关部门,强烈要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导演一定不能再使用张艺谋。
最终,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决定采用向全 社会 公开招标的形式选取导演团队,除了张艺谋之外,参与竞标的还有李安、陈凯歌、崔健等团队。
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竞标的李安
在综合打分后,张艺谋拿到了最高分,他还是被选定为北京夏季奥运会总导演。背水一战,张艺谋说:“如果砸了,那么就是人生的最低点。”
之后,便是长达三年的漫长筹备期。对于开幕式,小到服装上的一朵梅花,大到整个鸟巢的布置,张艺谋事无巨细。虽然团队里汇聚了彼时最优秀的艺术家们,但在巨大的压力与张艺谋近乎苛刻的坚持下,争吵、崩溃与辞职几乎时刻都在发生。
其中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张艺谋否定张艺谋”:“有时候一件事情,他今天认可了,睡一觉起来又全部推翻了,反反复复。”
在这三年里,张艺谋开了2000多场会议,与此同时,他还在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有许多次会议正是在拍摄现场举行的。
最终,北京奥运会上的演出震惊了世界,也让大众开始重新审视张艺谋。
奥运会后,有人开始称他为“国师”,张艺谋迎来了事业中又一次里程碑式的巅峰,却也在之后飞快遭受了两次至今都无法回避的重创。
2011年,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上映。在发布会上,媒体发现张艺谋与张伟平开始不再同台,关于两人不和的消息开始暗暗滋生,面对猜测,张伟平率先公开承认,自己与张艺谋“没什么关系了”。而张艺谋则将分道扬镳的理由归结为“不自由”。
实际上,两人决裂的导火索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其中,最大的矛盾点是张艺谋与张伟平观念上的差别。
和张艺谋相比,张伟平更像是一个商人,对于每部作品他都有自己的“盈利需求”。比如**《三枪拍案惊奇》里,张伟平坚持选用刚在春晚走红的小沈阳,《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在剧本已经完工后,张伟平坚持要增加一个角色给周杰伦,以增加票房。
对于这些,张艺谋虽然不愿意,但多数时候还是会接受。
**《三枪拍案惊奇》中的小沈阳
另一个矛盾点,则聚焦于钱。在与张伟平合作十几年里,张艺谋常常无法按时收到片酬,而两人合作的最后两部作品《金陵十三钗》与《山楂树之恋》,张艺谋至今都没有收到片酬。
这也导致了在离开张伟平的公司后,张艺谋度过了一段困难时期,最穷的时候他甚至要向助手借70万来维持工作室运转。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3年11月,网上曝出一张张艺谋与一女性同游太湖的照片,与此同时关于张艺谋超生的消息,开始在网络上频频出现。
张艺谋与陈婷
一个月后,张艺谋发表了一封道歉信,承认了自己在2011年就与第二任妻子陈婷领证结婚,并且育有两儿一女的超生事实,并在一个月内交上了748万元的罚款。
这一年,张艺谋63岁了。
张艺谋一家五口
张艺谋曾说因为过往的人生经历,在生活中自己从来都是低调不张扬、且永远从众随大流。而只有拍**,才能够让他把过去人生中的压抑得到释放。这也就是为什么,纵使已经年过70,张艺谋却从未想过退休。
虽然这些年,他拍摄的**评价大多好坏参半,但张艺谋却并不太在乎,他说:“我确实不太爱惜自己的羽毛。”
然而事实是,张艺谋比任何人都能够预判一部**的好坏,在工作时,张艺谋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看看我们能不能把这摊屎变成一个油饼。”
2021年12月30日,张艺谋凭借**《悬崖之上》拿下最佳导演奖,这是他入行40年来,拿下的第10座金鸡奖杯。
站在台上,张艺谋说:“我的妈妈刚刚过世,《悬崖之上》是我妈妈最后一次来看我的片场,她在过去20年里每一部**都会去我的片场看。我思念她,我觉得这个奖是给她的。”
这一年,张艺谋71岁了。
此时,距离他揣着十几个鸡蛋走进北京**学院的那个1978年,已经过去了43年。
那时,张艺谋曾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口号:“我们不仅要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地,还要揪着自己的头发跳高。”
而如今,张艺谋跳得已经足够高了。
张艺谋都主导过哪些**?都获得过哪些奖项?
张艺谋是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总导演,也是2004年8月2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的导演,在他主导过的**之中,我比较有了解的分别是:2004年的《十面埋伏》、2006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2010年的《山楂树之恋》、2016年的《长城》、2018年的《影》;对于《长城》感觉还是比较好看,而对于《影》完全看不懂,是改自《三国》的,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还有他捧红的**女明星,大家叫她做?谋女郎?。
然而,在2020年也就是今年,有他执导的新**,叫做《一秒钟》 ,已取得国家**局?**公映许可证 ,主要是讲述在物质与精神皆匮乏的年代, 也就是七十年代中期,大家对**世界产生无限的好奇与热情。我们一起期待吧。
而张艺谋获得过的奖项就非常之多了,多到数也数不完,那我就说一些我比较熟悉的奖项吧,分别是:?好莱坞颁奖季?2005年的第39届全美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奖;?中国**金鸡奖?1999年的第19届中国**金鸡奖最佳导演奖、2000年的第20届中国**金鸡奖最佳导演奖、2003年的第23届中国**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台湾**金马奖?2018年的第55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所以,并不是所有导演都可以成为张艺谋, 其实大部分想要成为导演的人缺的是导演的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对于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导演,张艺谋可谓排名第二了,第一是李安。现在,张艺谋已经老了,他的**一部比一部少了,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他的作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