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北京竞争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和北京竞争申办奥运会

tamoadmin 2024-11-21

1.中国申办奥运会的过程

2.1993年北京首次申奥为何失败?

3.申办奥运经历了激烈的竞争,世界最终选择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4.1993年北京申奥,稳操胜券的北京却以2票之差输悉尼,原因何在?

中国申办奥运会的过程

和北京竞争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和北京竞争申办奥运会

1991年3月18日,北京奥申委宣告成立,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此后,中国奥申委便在的领导下,开始了艰苦的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工作。但在1993年9月23日的蒙特卡洛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会议上,中国以两票之差落选。

1998年11月,总理办公会议和中央常委会先后对申办工作进行了研究,决定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1998年11月2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向中国奥委会递交申请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 1999年4月7日,经中国奥委会批准,北京市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请书。萨马兰奇主席在国际奥委会代表该组织正式接受北京的申请。 1999年9月6日,经、批准,由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组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申办大幕正式拉开。

2000年2月1日,北京2008年奥申委举行第二次全体委员会,通过表决确定了奥申会徽和奥申口号,奥申网站正式开通。会徽为陈绍华、韩美林和靳埭强三位艺术家共同创作的标志图案;奥申口号为:新北京、新奥运(英文为New Beijing,Great Olympics)。

2000年8月28日19时39分,中国北京成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候选城市之一。一同进入候选城市的还有: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日本大阪、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 2001年1月17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秘书长王伟一行5人,在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届全体会议投票选出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

1993年北京首次申奥为何失败?

我们都知道奥运会的全称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举办的时间跨度不超过16天,囊括了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体育赛事。

一个国家能够举办奥运会这样的盛世,是无尚的光荣和荣耀,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中国的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也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

在这届奥运会上,共有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来到北京参加北京奥运会,据来自官方的统计,这次参赛的运动员达到了11438人,并且这次比赛还产生了新的世界记录43项,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奥运会代表队则是赛出了历年最好的成绩,以51枚的金牌总数位居奥运会金牌总数的第一名,这也开创了中国奥运会代表团的新纪元。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对于北京给予了自己最高评价,他认为北京奥运会是历届奥运会里最好的一届奥运会,无论是从场馆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上说,都是世界一流水平,并且这届奥运会也会是参加人数最多的一届,这届奥运会将给世界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

其实在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的时候,中国北京就已经申请了一次奥运会,这件事情是发生在93年的时候,当时北京奥运会申办团在经过三轮的投票之后,与澳大利亚的城市悉尼成为了最后一轮的竞争对手,这个时候中国的选票是高于悉尼的,但是经过第四轮的角逐,北京奥运会申办团以微弱的劣势输给了澳大利亚悉尼申办团,澳大利亚城市悉尼也就此成为了2000年的奥运会举办方。

北京奥运会申办团之所以输给了悉尼奥运会申办团,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埃及和保加利亚这两个国家的代表人员选择了弃权,当时埃及的代表是一位近70来岁的老者,因为身体出了问题,所以没有来到投票的现场,这就导致了北京奥运会申办团失去了关键的一票,另一个原因是保加利亚当时国内出现动荡的局面,保加利亚政府要求驻外的官员回国商讨处理意见,因此保加利亚的代表只能匆匆归国,这就使得北京奥运会申办团失去了另一个关键的投票。

第二原因是当时澳大利亚奥运会申办团,私下会见了两个非洲国家的代表,给予这两个国家进行了体育建设方面的援助,因此这两个非洲国家就将关键的两票投给了澳大利亚城市悉尼,这就使得北京这座城市被淘汰出局。

而北京申奥代表团,并没有气馁,后续终于通过努力,申办成功了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北京也历史性的成为了奥运会的举办地!

申办奥运经历了激烈的竞争,世界最终选择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一、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3、有利于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能更好地带动国内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

二、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

1、主办奥运会将给首都经济在新世纪初叶高速增长提供“核动力”

2、主办奥运会将带动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使首都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与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相契合。主办奥运会将加速北京市“退二进三”的步伐。“退二进三”是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承办奥运会将使旅游业和文化体育产业成为首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并同时带动会展业和中介业的高速发展。

3、主办奥运会将在扩大北京地区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承办奥运会将极大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

三、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从未举办过奥运会。如果2008年奥运会在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4亿青少年的中国北京举办,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发展。

2、具备举办奥运会的经济实力。北京是一座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近十年来经济始终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4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美元以上。

3、出色的体育成绩。已连续在近两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和奖牌总数第四的好成绩。迄今为止,中国运动员共获得1317个世界冠军、超破世界纪录1026次。

4、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在世界主要首都城市中,北京是刑事犯罪率、交通亡率、火灾发生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城市安全保障具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

5、灿烂的文化。北京有着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6、举办大型运动会的丰富经验。北京不仅成功举办了1990年第11届亚运会、1994年第六届远南残运会,并且获得了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办权。

7、一个美丽的奥林匹克公园正在设计中。北京在城市环境最优美的北部兴建奥林匹克公园,占地1215公顷,其中包括容纳8万人的主体育场、14个体育场馆、运动员村和国际展览中心等,连同760公顷的森林绿地,将非常适合运动员比赛和休息。

8、一流的通讯、交通、饭店及其他社会服务设施。北京共有星级饭店344家、客房7.2万间(套),奥运会期间接待能力为40万人,首都机场的年客运能力为3500万人次,航线连接世界上任何一个通航的国家或城市。

9、中央政府的支持。2000年5月8日,总理表示:中国政府全力支持北京申奥,将从各个方面为北京申办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10、民众的大力支持。据一家独立的调查公司对北京市民进行的入户调查显示:94.6%的市民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1993年北京申奥,稳操胜券的北京却以2票之差输悉尼,原因何在?

还记得让我们热泪盈眶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吗?那时候我们热情空前高涨,那时候我们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那时候我们群情激昂,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神奇的创造能力和雄厚的实力。

然而璀璨荣耀的背后却是艰险的申奥路程:早在1990年我们国家就开始准备奥运会的申请,第一次的申请对象是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遗憾的是,第一次申奥我们铩羽而归,以2票之差让位于澳大利亚的悉尼,这样惋惜的结果让国人们泪沾满襟,在痛苦之余不得不分析失败的原因,很多人猜测是朝鲜因为中国与韩国建交而未投票,一时众说纷纭。

随着时间的流逝,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事件的背后原来还另有黑幕,顺着时间线,我们渐渐理清此事件的始末。

申奥难,难不倒中国人

申办奥运会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夙愿。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就被接纳为国际奥委会成员,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为中国全国性的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天时地利人和,我国举办奥运会只欠东风——申奥成功了。

1990年,中国首次提出申办奥运会。紧接着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1991年2月,北京市向中国奥委会正式提出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随后在中国奥委会举行的全体会议上,一致同意了北京市的申请,并向国际奥委会和有关的国际体育组织通报了北京的申请。

1991年3月,经批准,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

北京奥委会成立之后,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规划申奥,这一光荣的任务落到了孙大光的头上。无疑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我国从来没有举办过奥运会,经验为零,连流程是怎样的都不知道,更别提规划了。

万事开头难,难不倒认真的中国人,孙大光顶着压力开始四处请教奥运会各个方面的专家,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翻阅国际奥委会的资料,同时做好了未雨绸缪的准备,将在准备奥运申请时间内发生的国际事件都一一列入影响名单上,做到事无巨细。

就这样,依靠着孙大光强大的逻辑能力和同事之间的亲密配合,通过手工和电脑结合的方式,绘制出了一幅1.5米宽、4米多长的网络路线图,用作每一个环节的详细记录,确保申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1991年3月到1993年9月,在这段长达30个月的详尽准备工作下,我国的申奥代表何振梁先生终于可以从容自信地站在摩纳哥蒙特卡洛的国际奥委竞选会议上,一切都是那么不容易,一切又是那么值得付出,此刻国人都在电视机面前满怀希望地等待这竞选结果。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1993年9月17日下午,有消息称,时任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的张百发先生于8月31日在北京接受了澳大利亚特别广播公司电视台的采访,并发布了抵制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言论,何振梁先生立马意识到在这个敏感时刻有人在搞事情,但时间紧迫无法与代表团取得联系,只得从容应对。

果不其然,执委会一开始就抵制问题发出了连珠炮的质疑,甚至延伸出中国把政治利益放在奥林匹克精神之上的荒谬言论。

面对这种严峻的事件,何振梁先生沉着应对,发表讲话,向世界阐述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美好初衷,以及对奥林匹克精神敬畏之心,同时坚定维护我国立场,表达了无论此次结果如何,都不会抵制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态度。

然而此次事件已经发酵,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舆论的走向可以把控,但后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尽管事后证明,媒体对张百发先生的话断章取义,但似乎都对北京申奥的进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失之交臂,首次申奥失败

1993年9月23日,世界瞩目的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的竞选会议正式拉开帷幕。竞选会竞争相当激烈,第二轮投票过后,柏林和伊斯坦布尔被淘汰,只剩下北京、悉尼和曼彻斯特,第三轮曼彻斯特被淘汰,留下了北京与悉尼在第四轮决胜负。

第四轮前,主办方公布前几轮得票数,北京是40票,悉尼是37票,北京比悉尼整整高出3票。此时,似乎北京取得2000年奥运举办权已经成功在望了。

谁知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北京以2票之差逊于澳大利亚的悉尼,落选了。神反转的结局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大多数人猜测是朝鲜因中国1992年与韩国建交的原因而放弃了选票,这一推定甚是合理,导致大多数人也信了这种说法。

随着各种猜测甚嚣尘上,国奥委公布了真相,事实上朝鲜给我国投上了宝贵的一票,并没有因所谓的国际隔阂而转投悉尼,相反是与我国建交比较好的两个国家没有投票,他们分别是埃及和保加利亚。

来自埃及方的投票代表是一位老人,年事已高,并且病魔缠身,但本着建交国家的情分,埃及郑重表示即使带病也坚持到场给中国投一票,遗憾的是,事与愿违,最终埃及代表方还是以病情为由未到场,尽管没有得到埃及这一票,但考虑到埃及代表人的身体情况,也情有可原,无可厚非。

至于保加利亚方的代表,是因为国家内乱的原因没有参与投票。保加利亚的对外国策是重视发展与亚太地区各国的关系和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往来,中国就是其中一个建交国家,在此奥运举办权竞选会上,保加利亚承诺通过网络远程投票的方式投中国一票,无奈事与愿违,内乱爆发,保加利亚不得不紧要处理国事而与投票擦肩而过,至此,中国失去了这宝贵的两票。

事实的真相一经公布,全世界人民都认为合情合理,只能为中国人扼腕了。后来此事渐渐平息,中国人虽然悲痛,但是仍然不气馁,没有放弃申奥的打算,仍继续在申奥的道路上努力着,期冀着下次申奥可以成功。北京首次申奥事件似乎就这样先告一段落了。

姗姗来迟的真相大白

所谓世事无常,一次偶然的机会爆出了北京首次申奥失败的真正黑幕。1999年,有媒体称,美国在进行盐湖冬季奥运会申办权竞选时,采取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甚至以其强大国力威胁弱小的国家给其投票。

丑闻爆发后,引起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澳大利亚竟然在此刻火上浇油,自曝自己也曾进行过奥运会举办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通过此劣迹行为使得1993年悉尼申奥成功,只不过澳方使用的手段并不是胁迫,而是以"资助"体育建设为由,贿赂了两位代表各3.5万美金。

消息一经爆出,引起一片哗然,本来这两个非洲国家是中国的铁票,但因为经不住澳大利亚的经济诱惑,把宝贵的两票投给了悉尼,致使中国的奥运梦破碎,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广大的国人同胞们也表达了同样的愤怒,但是事情已经过去6年之久,似乎做什么都于事无补。好在沉稳的中国人终于在2000年的申奥竞选大会上大获全胜,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终于圆了中国的奥运梦。

小结:

知晓了北京首次申奥失败的来龙去脉,唏嘘不已,我们付出了30个月辛苦的汗水最终却被不正当竞争手段打败,让国人一言难尽,愤懑满心。

然而真相整整迟了6个年头才到来,未免有些无事于补,只能寄希望于国际奥委会,加强自身的公信力和公平性,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还世界一个更加纯洁的奥林匹克精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