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万村篮球比赛直播-广西万村篮球比赛

tamoadmin 2024-10-21

1.广西万村杯几年举办一次

2.夏郢镇的文化体育

3.大化瑶族自治县简介及详细资料

4.夏郢镇详细资料大全

5.石埇镇的友谊比赛

6.高分悬赏:跪求中国60年来大众健身的历史

广西万村杯几年举办一次

广西万村篮球比赛直播-广西万村篮球比赛

题主是否想询问“广西万村篮球赛几年举办一次”?两年。根据搜狐新闻网查询显示,广西万村杯篮球赛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广西篮球协会主办的一项赛事,两年举办一次,分为乡级赛、县级赛、市级赛和总决赛4个阶段逐级举办。

夏郢镇的文化体育

夏郢镇共有圩场2个,即夏郢圩和思委圩。夏郢圩原设在凤凰村,民国22年(1933年)迁往金鸡亭。27年建成新夏郢圩,称为新圩。新圩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有街道4条,圩亭4栋。原凤凰村圩场废置,称为“旧圩”。1949年后,夏郢圩圩场地址不变。2010年,夏郢圩场共有街道11条。有圩亭6栋,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夏郢圩圩期为逢1日、4日、7日。夏郢圩是镇政府驻地,设有银行、税务、邮电、公安、法庭、卫生院和中小学校等政府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机构。

思委圩位于夏郢镇驻地北面9公里思委村。2005年思委圩场开设,圩场有街道1条,长约150米,有店铺30多家。圩场主要方便地方群众农副产品交流及生活日用品销售。思委圩圩期为逢2日、5日、8日。

2006年,夏郢镇有中学3所,其中新夏中学属梧州市教委管理,创办于民国27年(1938)年,由乡绅苏民创办。有小学16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8.15%。有镇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34人,2010年,有小学16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8.5%。有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54人,病床30张,资金列入国家财政。

夏郢全民体育推广历史悠久,从70年代开始就每年春节都会在夏郢政府球场举行篮球比赛,近年来,新夏村队连续两次夺得广西万村杯梧州赛区第一名,并代表梧州市到柳州、来宾参加广西万村杯篮球比赛,夏郢篮球一直在梧州表现不错,2004年左右,梧州各个高中、中专学校的主力队员多是夏郢人。

大化瑶族自治县简介及详细资料

建制沿革

大化县城古为百越之地,秦属桂林郡地。

汉元鼎六年划入定周县,五代十国时统属宜州地。

宋归右江道,元属田州路,明清时隶属思恩府。

民国时和解放后分属都安、巴马瑶族自治县和马山县。

1987年12月23日,批准:设立大化瑶族自治县,以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大化、六也、百马、江南、都阳、雅龙、七百弄、板升八个乡和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板兰乡全部,东山、凤凰、羌圩三个乡的十七个村以及马山县的古感(镇)、贡川、永州三个乡镇的二十二个村为大化瑶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 *** 驻大化镇。

1988年3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办公厅确定的行政区域: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大化、六也、百马、江南、都阳、雅龙、七百弄、板升八个乡,棉山乡的棉山、下皇、吉发、六说、平方、协和、加城等7村;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板兰乡全部,凤凰乡的那色、京屯、巴、追、巴岩等4村,东山乡的弄冠村,羌圩乡的羌圩、坡马、艾圩、洪筹、那良、古龙、东杠、健康等8村,乙圩乡的乙圩、常吉、常怀、果好等4村;马山县的古感镇的古感、坡了2村,贡川乡的龙口、龙马、城内、等宦、龙眼、贡川、清坡(波)、什陇、龙江、龙勒、红柳等11村,永州乡的共和、中良、龙乐、颁桃、皂江、龙亮、水力、古乔等9村。

1988年10月始成立大化瑶族自治县,县人民 *** 驻大化镇。

行政区划

2003年大化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划3个镇、16个乡:大化镇、都阳镇、岩滩镇、共和乡、贡川乡、百马乡、古河乡、古文乡、江南乡、羌圩乡、乙圩乡、北景乡、板兰乡、板升乡、七百弄乡、镇西乡、雅龙乡、六也乡、流水乡。

2005年,板兰乡并入北景乡;镇西乡并入雅龙乡;流水乡并入大化镇。

2012年大化瑶族自治县辖13个乡,3个镇,155个行政村,3个居民社区。各乡镇:大化镇、都阳镇、岩滩镇、共和乡、贡川乡、百马乡、古河乡、古文乡、江南乡、羌圩乡、乙圩乡、北景乡、板升乡、七百弄乡、雅龙乡、六也乡。

大化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划详表 乡镇名称 主要辖区 大化镇 辖:红电、大化、荣华3个社区;古感、坡了、龙口、龙马、城内、流水、凤翔、仁良、上旗、景山、亮山、春兴、达悟、大调、敦肃等27个行政村。 都阳镇 辖:都阳、满江、武城、忠武、尚武、加城、双福7个行政村。 岩滩镇 辖:协合、棉山、六说、吉发、下皇、常吉、古龙、东扛8个行政村。 共和乡 辖:共和、古乔、中良、颁桃、皂江、碧草、水力、弄乐、弄亮9个行政村。 贡川乡 辖:贡川、等宦、清坡、什陇、隆江、龙勒、龙眼、红柳11个行政村。 百马乡 辖:百马、坡楼、永靖、中和、下和、六任、登排、科优、孟豆、同社10个行政村。 古河乡 辖:古河、四联、丹桂、弄法、坡尺、怀合6个行政村。 古文乡 辖:良美、乃良、娅合、义和、茂林、吾章、怀雄、觉瑞8个行政村。 江南乡 辖:江洲、发瑞、塘么、带林、龙凤、合民、陇丘、法棠、弄文、尝梅、上和、九怀、陇汉13个行政村。 羌圩乡 辖:羌圩、那良、洪筹、健康、艾圩、坡马6个行政村。 乙圩乡 辖:乙圩、常怀、果好、巴岩、巴追5个行政村。 北景乡 辖:那色、江栋、六华、汉达、平方、京屯、板兰、弄冠、安兰、可考10个行政村。 板升乡 辖:升平、板烈、弄纪、弄纳、弄冠、弄雷、弄系、八好、弄立、弄从、弄郎、弄勇、三洞13个行政村。 七百弄乡 辖:弄合、弄京、弄良、弄平、保上、古竹、弄呈、戈从、弄雄、弄腾10个行政村。 雅龙乡 辖:红日、伟平、雅林、林茂、道德、宏伟、温和、镇西、竹山、胜利、盘兔、尤齐、弄往13个行政村。 六也乡 辖:豆也、和平、弄茶、六累、德礼、华善、加司、边弄、春贵、吞依、茶油11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由河池地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以及南宁地区的边缘结合部组成。公路距自治区首府南宁130多公里,水路上通贵州,下抵广州。全县幅员面积2716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大化县属喀斯特地貌,境内峰丛密布,东北部和西南部为峰丛洼地,东南部多为峰丛谷地,中西部为低山丘陵。红水河贯穿大化全境,整体地势呈西北向东南倾斜。

气候

大化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8.2-21.7℃,年降雨量为1249-1673mm之间。

自然资源

大化县资源丰富。农林资源产品主要有水稻、玉米、甘蔗、花生、火麻、龙眼、板栗、杉、松、竹木、金银花、黄精、山羊、鱼类等。传统工艺品的贡川纱纸、六也滕编、共和竹编畅销国内外。

水力资源

大化县境内梯级建设两座国家大型水力发电站,目前总装容量177.6万千瓦。岩滩水电站是红水河梯级开发的第五级电站,是广西第一座超百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坝后发电厂房、开关站和垂直升船机组成。坝顶总长525米 ,最大坝高110米,是国内首项坝高超过百米的碾压混凝土高坝;4条直径10.8米的引水压钢管埋在坝内,是国内水电站首项最大直径钢管;通航建筑物为250吨垂直升船机,最大提升高度69.5米。电站装机容量1210兆瓦,年发电量56.6亿千瓦时。

岩滩水电站 生物资源

大化县乔木主要有松、杉、任豆、香椿、苦楝、木棉、枫树、青冈树、匀树、大头竹、刺竹;国家稀树种有擎天树、金丝李等。野生动物及水产有:黑、麻、花三种毛色的山羊。蛤蚧、蛇类、野猪、黄猄、野山羊、猴子、山鸡、毛鸡、果子狸、穿山甲、竹鼠等。剑鱼、巴马纯唇鱼、暗岩鱼和长尾唇四种特有鱼种。

矿藏资源

大化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辉绿岩、钛铁矿、锰矿、矽石矿、大理石等。截止2014年,矽石矿已探明为93万吨,质量(品位)达一级以上标准。大理石、辉绿岩储量在3亿立方米以上,锰矿储量约有800万吨。

人口民族

2012年,大化县全县有人口46.1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7.66万,占总人口的81.6%;库区人口10.7万,占总人口的23.2%;瑶族人口9562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72%。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概况 综述

2011年,大化县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3.6亿元,比2010年增长1.8%;财政收入5.001亿元,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15.7亿元、11.25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亿元,比2010年增长1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比2010年增长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0元,比2010年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3930元,比2010年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比2010年增长21.4%。

第一产业

2011年,大化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万亩,粮食产量7.07万吨,农业种植业产值3.067亿元,比2010年增加3240万元。全年新种果树7000亩,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7.46万亩,全年水果产量达1.2万吨,产值3900万元。全年新种植糖料蔗1.88万亩,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2.25万亩,可供进厂开榨原料蔗预计超过10万吨,蔗农种植甘蔗人均收入预计达1500元以上。全县水产品产量达1.42万吨,同比增长8.04%,产值12551万元,同比增长6.6%。艾格菲生猪养殖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6亿元,弄水种猪繁育场、巴独公猪站、那角小猪保育场正式投产,饲养种母猪5060头、种公猪105头,小猪4000头。在大化镇、古河乡、六也乡建设3个现代农场。

大化瑶族自治县 第二产业

2011年,大化县岩滩电站二期扩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59亿元;古龙水电站、龙眼水电站建成投产;与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风电项目的协定广西大化虎鹰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大化金源石材有限公司、广西铭远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辉绿岩石粉、碎石项目即将投产,辉绿岩加工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6项,累计投入技改资金8.57亿元。

第三产业

2011年,大化县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被授予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与万家福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万国通盛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岩滩湖光山色旅游区班肖温泉养生度假村和岩滩湖光山色旅游区北景洞穴瑶寨旅游项目,总投资3.75亿元。成功举办第二届广西大化奇石文化旅游节、第六届布努瑶"祝着节"、中国(广西·大化)·东协红水河岩滩水电站库区千人垂钓大赛、"词曲名家大化采风行"等活动。全年接待入境游客2108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8.03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45.0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 3.12亿元,旅游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

2011年,大化县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展"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工作,建设农家店98家,家电下乡网点105家,项目覆盖全县16个乡镇,销售各类家电下乡产品24685台,销售额6001.6万元,农民领取补贴654.2万元。采取多项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县私营企业达到359户, 注册资本6.08亿元,从业人员4434人;个体工商户达到7416 户, 注册资本3.92亿元,从业人员12903人。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大化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文化室、文化信息资源、农民体育健身、**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广场文化、全民健身和篮球、桌球、气排球等竞技性体育比赛开展。蓝云入选央视"2011感动中国"候选人。

教育事业

大化县共有中国小校60多所。2011年,大化县五中、六中等新校征地工作顺利推进;首批206个教学点的撤并工作如期完成,乡镇中心幼稚园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发放各类补助金(助学金)3277.4万元。大化高中获"全国重点大学暨'211工程'大学生源基地"称号,通过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查评估验收,县幼稚园被确认为河池市示范幼稚园。职业教育攻坚通过市级验收。

乌龙岭景区 医疗卫生

2011年,大化县巩固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建设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网路。大化县共有公立综合医院6个。

社会保障

2011年,大化县城镇新增就业2662人,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427人,安置困难就业人员再就业2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五险"参保人数6.33万人,"新农合"参保人数30.01万人,参合率95.32%,"新农保"参保人数16.5万人,参保率86.6%。成功竞选广西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罗非鱼养殖项目,获得项目扶贫资金1500万元,第三批"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项目顺利通过自治区抽查验收。实施岩滩库区处遗《规划》,开工建设村屯公路41条,完成投资2640.01万元;建设码头43个,完成投资165.31万元;建设人饮工程14个(处),完成投资137.92万元;建设移民新村10个,完成投资401.1万元。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755套,完成投资3190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350户,累计完成投资4478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大化县公路水运交通完成投资8655万元,大化至巴马二级公路、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大化至周鹿二级路联线大化段开工建设;西南出海通道工程大化航段整治全面完成;板兰至可考等6条通村水泥路完成工程量的91%。土地整治项目完成投资4000万元,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全部竣工,岩滩镇上吉钛铁矿矿山、大化镇古感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进展顺利。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875万元,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近3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大化瑶族自治县 生态建设

2011年,大化县重点能耗企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0.73%,公共机构水、电、油总消耗量同比下降3%。化学需氧量减排444.7吨,氨氮减排63.72吨,超额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城区污水处理率80%、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93%。完成全县16个乡镇190个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编报工作,北景乡那色村、江南乡江州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历史文化

大化县是世界瑶族文化之乡,大化县是全国10多个瑶族自治县中瑶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高的县份,瑶族的创世史诗《密罗陀》就是诞生于此,全世界仅存铜鼓2400多面,其中有400余面就在大化。

琴常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位于岩滩水电站坝首西约1000多米的常吉半岛琴常屯。1975年,这里曾出土新石器时代(距今四五千年前)石刀、石斧、石镰,标本存广西博物馆。

龙口石城遗迹。位于贡川乡龙口老圩。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兴,金陵之官兵溃败于此。龙口乡(今龙口村)韦建扬为避匪乱,率众老乡亲捐钱粮、出人力建石城,南起经道山,北迄龙口山,长约40米,厚4米,当中开一门,门上设眺望楼,蔚为壮观。今仅存石墙于洞中。

风景名胜

七百弄风景名胜区

大化红水河--七百弄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面积为1300平方公里,是集国内外罕见的喀斯特地貌与现代大型水电工程景观、民族风情于一体的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其中七百弄喀斯特地貌景观具备世界自然遗产等级,是广西12个精品旅游区之一。根据景观组合特点和综合功能划分,可分为七百弄景区、"八十里画廊"景区、岩滩景区和奇滩怪峡景区、龙著休闲度假区。七百弄的"弄"字本是由"山"和"弄"构成上下结构的字(拼音:lòng ,各种字典和词典的解释均为:壮族语,石山间的平地),由于电脑普及后,打字印刷均电子化了,山弄的弄字打不出,就用弄(nòng)字代替了。

七百弄风景名胜区

乌龙岭景区

乌龙岭地区位于大化电站坝首附近水库的北侧,长分别为6公里,宽2公里,最宽2.7公里,公园大门正对县城主街道文昌西路口西郊公园丘陵高低起伏,沟壑曲折蜿蜒,主峰可眺望大化电站、水库、大化城市新貌和环城山景。两条林木葱笼的苍龙岭与位于其间的大化水电站组成"双龙争珠"奇景,新兴的大化县城,群峰环绕,一水中分。区内的金龟山、五龙仙山,卧佛山、观音山,情态奇特迷人。西郊公园建成后将为广西最大的森林公园。

乌龙岭景区

巴楼山

巴楼山,又叫"红旗山",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百马乡的红水河畔,状似竖立的旗帜,山上有岩洞,山顶有岩葬,岩壁上呈现骏马、飞鹰等图案,汹涌的河水从山脚流过,刚柔相济,别具韵味。传说八年一度的盛夏之夜,有两束光照彻河面,留下千古之谜。巴楼山向南,有"飞鹰山"、"摩天岭"等气势磅礴的山峰绵延舞动,蔚为壮观。

巴楼山

夏郢镇详细资料大全

夏郢镇位于梧州市万秀区北部的桂江、思良江畔,东与旺甫镇相邻,西与长洲区倒水镇相连,南与万秀区的龙湖镇相伴,北与京南镇和六堡镇相接,夏郢镇是万秀区的农业大镇,古称“多贤之乡”。地灵人杰,人才辈出,镇 *** 驻地距梧州市区20公里。全镇总面积227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个居委,2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50230人。(2015年)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夏郢镇 外文名称 :Xiaying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级 所属地区 :梧州市万秀区 下辖地区 :2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 *** 驻地 :夏郢街 电话区号 :0774 邮政区码 :543005 地理位置 :万秀区北部 面积 :227平方公里 人口 :5.7万人(2015年) 方言 :本地白话(土粤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仙人湖景区、广西第一农村党支部 机场 :梧州西江国际机场 火车站 :梧州火车站、梧州高铁南站 车牌代码 :桂D 建制沿革,行政区划,文化体育,自然环境,物产资源,基础设施,农村经济,名优特产, 建制沿革 明清时期,夏郢镇政权机关设于凤凰村,因其地形象一把杆秤,故名“下秤”。清代有一文人将“下秤”雅称为“夏郢”。因凤凰村地势低洼,常受洪涝威胁,遂于民国22年(1933年)在金鸡亭(大地坡,现址)新建圩场,27年进行搬迁,至2010年不变。 夏郢镇是广西第一个由中国 *** 领导的农民协会和广西第一个 *** 农村支部诞生地。2000年,夏郢镇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划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老区镇。 行政区划 行政村 2003前夏郢镇属苍梧县管辖,2003年到2013年属于蝶山区管辖,2013年3月区划调整,万秀区和蝶山区城区合并为新的万秀区,夏郢镇正式归入万秀区管辖。 夏郢镇辖有行政村22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个。 新夏村。驻夏郢街,与竹坡、凤凰、镇安、保全村相邻。1954年属夏郢乡辖,1958年8月从夏郢大队分出称“直属队”,1961年成立新夏大队,1984年10月改称新夏村。因其是从夏郢大队分出为与夏郢村区别而取名“新夏”。新夏村辖自然村3个,2006年人口404人。2010年,有人口765人。有水田360亩,主要种植水稻、红薯、木薯、花生、蔬菜等。交通方便,有公路通梧州市区。 北胜村。位于夏郢街以北11公里,半山区地貌,是夏郢镇最边远的行政村。北靠天洪岭林场,与双垌、思委、思安村相邻。辖自然村8个。1961年从思委大队分出,称北胜大队,1962年又与思委合并。1980年,再从思委分出,复称北胜大队。1984年10月,称北胜村。2006年人口1131人,2010年,有人口1178人。有水田700亩,种植水稻、红薯、木薯。有公路上通天洪岭林场。下通思委与旺狮公路连线。现盛产沙糖桔,皇帝柑等柑橘等水果。 思委村。思委村位于夏郢街以北9公里,丘陵地貌,与民智村、平安村、思安村、北胜村相邻。清朝时期,思委村、思安村、平安村和北胜村总称四堡,属多贤乡。民国22年(1933年),多贤乡称夏郢区,四堡改称思委乡。1949年以后称思委乡,属苍梧县二区,1952年分成思委、思安2个乡,1958年8月改称思委大队。1961年,思委又分为思委、思安、北胜、平安、夏湖5个大队属古藤公社。1962年又合并称思委大队。1965年又分成思委、思安大队。1968年再合并为思委大队。1980年再分为思委、思安、北胜、平安大队。1984年10月改称思委村。辖自然村6个。2006年人口2164人。2010年有人口236人。有水田1782亩,种植水稻、红薯、花生等。现盛产沙糖桔,皇帝柑等柑橘水果。旺狮公路从境内经过,交通方便有公路直通梧州。有圩场(思委圩)1个。 思委米 思委仙人湖 思安村。思安村位于夏郢街西北9公里,丘陵地貌。与思委村平安村、北胜村和长发镇的木播村相连。1965年思安村从思委分出,与平安村同驻平安村。为避免重名,而取名思安大队。1968年又与思委大队合并。1980年再次分出称思安大队。1984年10月改称思安村。思安村辖自然村4个。2006年,人口1813人。2010年,有人口1781人。有水田1376亩,主要种植水稻、木薯、红薯、花生等。旺狮公路通过境内,有公路通梧州市区。 平安村。平安村位于夏郢街西北9公里,丘陵地貌,与思委、富教、思安和倒水镇的古道村相邻。思安村1961年6月从思委分出,驻地平安,故名。1962年又并入思委大队,1980年再次分出,称平安大队。1984年10月改称平安村。平安村辖自然村7个,2006年人口1825人,2010年,有人口1921人。经济以农业为主,有水田1445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木薯、红薯等。旺狮公路从境内通过,交通方便。 双垌村。双垌村位于夏郢街东北11.5公里,地处山区。与六堡镇的蚕村、普旺、大宁村以及夏郢的民智村、毓秀村相邻,西接天洪岭林场。因村委会驻双垌而得名。1961年双垌从毓秀分出成立双垌大队,1962年8月又并入毓秀,1965年再从毓秀分出,归民智大队管辖。1980年3月从民智分出称双垌大队。1984年10月称双垌村,辖自然村4个,2006年人口626人,2010年,有人口742人。有水田380亩,主要种植水稻,红薯、花生、木薯等。 民智村。民智村位于夏郢街以北7.5公里。丘陵地貌,与毓秀、周睦、平安、双垌村相邻。1950年10月民智村属毓秀乡。1957年属古藤大乡。1958年8月属毓秀大队辖。1965年从毓秀大队分出,成立民智大队。因大队驻民华(现京口)、智安(现罗迪塘)两村合办国小1所,每村取首个字而取名民智国小。两村合并称民智大队。1984年10月改称民智村。民智村辖自然村11个,2006年,人口1600人,2010年,有人口1832人。有水田1315亩,主要种植水稻,红薯、木薯、花生等。旺狮公路从境内通过,交通方便。 毓秀村。毓秀村位于夏郢街东北6公里,丘陵地貌,分别与旺甫的祝垌村和夏郢的泗马村、民智村、周睦村、双垌村相邻。清宣统三年(1911年),毓秀村属多贤乡,民国22年(1933年)由多贤乡分出成立毓秀乡,因驻地在毓秀村而得名。1949年归苍梧县第二区。1957年属古藤乡。1958年8月,归夏郢公社。1965年,以河为界分开,东边为毓秀村,西边为民智村。1984年10月,成立毓秀行政村。毓秀村辖自然村9个,其中3个自然村地处山区,6个自然村属丘陵地貌。2006年,人口2626人,2010年,有人口2714人。有水田2000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红薯、木薯等。交通方便,有公路通夏郢和梧州市区。 周睦村。位于夏郢街以北5公里,丘陵地貌。与毓秀村、泗马村、高才村、富教村、民智村相邻。因驻地在周村而取名周睦。1950年属多贤乡,1957年属古藤大乡,1958年8月称周睦大队。1961年分成两个大队,周村以上为周睦大队,以下为高才大队(不含周村)。1984年合并称为周睦村,辖自然村5个。2006年,人口1880人。2010年,有人口1869人。主要种植水稻、木薯、红薯、花生等。旺狮公路贯通全境,交通方便。 竹坡村。位于夏郢街东北1公里,丘陵地貌。与里秀村、凤凰村、新夏村、泗马村相邻。因驻地竹坡自然村而得名。竹坡村1949年属多贤乡。1952年归泗马乡。1961年从泗马分出成立竹坡大队。1962年再次与泗马合并。1965年再次分出成立竹坡大队。1984年10月成立竹坡行政村, 2006年,人口2123人,2010年,有人口2445人。有水田1728亩,主要种植水稻、红薯、花生等作物。旺狮公路(旺甫镇至狮寨镇)从境内通过,有公路通梧州市区。 泗马村。位于夏郢街东北3公里,丘陵地貌。与里秀村、竹坡村、高才村和毓秀村相邻。行政村驻地泗龙村。1949年前,泗马村属多贤乡。1950年10月归毓秀乡。1952年,由毓秀乡分出,成立泗马乡。因驻地在泗龙与马力两村之间,各取首字而命名为“泗马”。1958年称泗马大队。1984年10月称泗马村。泗马村辖自然村5个,2006年人口2900人,2010年,有人口3048人。经济以农业为主,有水田1991亩。主要种植水稻以及种植红薯、花生、木薯等旱地作物。有公路通夏郢圩和梧州市区。 高才村。位于夏郢街北2公里。丘陵地貌。与泗马村、夏郢村、富教村、周睦村相邻。因村委会驻高才自然村而得名。1961年,高才村从周睦村分出,1962年又与周睦合并,1974年,再从周睦分出,1984年改称高才村。高才村辖自然村4个,2006年人口1553人,2010年,有人口1620人。有水田1224亩,主要种植水稻,旱地作物主要有红薯、木薯、花生等。旺狮公路通过境内,有公路通梧州市区。夏郢村。位于夏郢街北面,丘陵地貌,紧靠夏郢圩场。与新夏村、竹坡村、镇安村、富教村、高才村相邻。1949年前属多贤乡,1952年5月从多贤乡分出成立夏郢乡,1958年8月改称夏郢大队,驻地迁大地坡。1984年称夏郢村。 春耕 高才村鱼塘 夏郢村辖自然村6个,2006年人口3320人,2010年,有人口3517人。有水田2559亩,主要种植水稻以及旱地作物红薯、木薯、花生等。有公路直通梧州市区。 富教村。位于夏郢街以北6.5公里,地处山区。与夏郢村、平安村以及倒水镇的三贵村、富庆村相邻。1950年,富教村属思委乡,1951年拨归夏郢乡管,1958年属夏郢大队,1961年从夏郢分出成立富教大队, 1984年10月称富教村。因驻地在富教自然村而得名。富教村辖自然村5个,2006年人口474人,2010年,有人口483人。有水田439亩,主要种植水稻,旱地作物有花生、红薯、木薯等。村内无公路,交通不便。 里秀村。位于夏郢街东北4.5公里,半山区地貌,与答涓村、泗马村、毓秀村以及旺甫镇的祝垌村相邻,驻井边自然村。1950年里秀村属毓秀乡,1952年5月从毓秀乡分出成立里秀乡,因驻地在里秀而定名。1958年8月改为里秀大队,1984年10月改为里秀村,辖自然村12个,2006年人口1869人,2010年,有人口1931人。有水田1420亩,主要种植水稻和花生、红薯、木薯等旱地作物。有公路直通夏郢和梧州市区。 答涓村。位于夏郢街东南4公里,丘陵地貌。与镇安村、凤凰村、里秀村和旺甫镇相邻。1949年前答涓村属多贤乡, 1950年10月属夏南乡,1957年成立答涓乡,驻地在答涓自然村故名,属夏郢大乡所。1958年改为答涓大队,1984年10月改为答涓村,辖自然村13个,2006年人口2450人,2010年,有人口2547人。有水田1906亩,主要种植水稻,旱地作物有花生、红薯、木薯等。旺狮公路从境内通过,有公路通梧州市区。 凤凰村。位于夏郢东南1.5公里,丘陵地貌。与答涓村、镇安村、新夏村、 竹坡村相邻。因驻地在凤凰村而得名。1949年前凤凰村属多贤乡,1950年10月归夏南乡,1952年改称凤凰乡,驻地凤凰旧圩。1958年改称凤凰大队,1984年10月称凤凰村,辖自然村7个,2006年人口1755人,2010年,有人口1802人。有水田1660亩,主要种植水稻、红薯、木薯、花生、蔬菜等,开办有红砖厂,还有部分村民利用旧街经商。旧圩(自然村)是夏郢旧圩场,是原 *** 广西省工委副书记苏曼烈士的故里。凤凰山山坡有“皇姑坟”一座。在金鱼尾山发现有新石器时代遗 广西第一农村党支部纪念馆 凤凰大自然蔬菜基地的油菜花 址,出土有石斧、石刀等。 镇安村。位于夏郢街东南2.5公里,丘陵地貌。与答涓村、保全村、夏郢村和凤凰村相邻。驻地大路口。1961年,镇安村从凤凰分出成立镇安大队,因驻地设镇安庙而得名。1962年又与凤凰大队合并,1965年再分出,复称镇安大队, 1984年10月改为镇安村。辖自然村18个。2006年,人口3340人,2010年,有人口3470人。2006年,镇安村的岭脚自然村列为苍梧县建设新农村的试点行政村。有水田2500亩,主要种植水稻,旱地作物有红薯、木薯、花生等。有公路直通梧州市区。 镇安村秋收 保全村。位于夏郢街南面4.5公里,丘陵地貌。与德安村、镇安村相邻。与儒岩村隔江相对。1949~1952年5月属民治乡,1952年5月改为德安乡,1958年8月属德安大队,1961年从德安大队分出成立保全大队,1984年8月称保全村。因驻地原在保全村而得名,后迁至步安,仍称保全村,辖自然村12个。保全村地处桂江沿岸低洼地带,屡遭洪水浸淹。1958年~20世纪70年代,保全村与德安村、旺坡村联合修筑防洪堤,长达8公里,提高水位17米。可御22米水位的洪水。保护农田3500多亩。保全村的宦家湾为保全村的一个自然村,原名檀家湾。地处桂江岸边一个几乎呈900的河湾处。因渔民船只靠此停泊,故又称蛋家湾。清朝至民国时期是外地进入夏郢的必经之路,常有官船在此停泊,故又称宦家湾。民国21年(1932年),在此设定有梧州至夏郢的邮路交换站,并建有小街一段,有商铺几家,有古建筑一座。2006年,人口3793人,2010年,有人口3519人。有水田2073亩,主要种植水稻和花生、红薯、木薯等旱地作物。 宦家湾在桂江岸边一个几乎呈90度的河湾处 儒岩村。位于桂江南岸,距夏郢街5.5公里。丘陵地貌。与蝶山区龙湖镇的新民村、长洲区兴龙街道办的平浪村相邻与夏郢镇的德安村、保全村隔江相对。1949年前儒岩村属民治乡,1952年改属德安乡,1958年属德安大队,1961年6月从德安分出成立儒岩大队,1984年10月改为儒岩村。辖自然村6个。2006年,有人口1501人,2010年,有人口1771人。大部分农户除种水稻外则种桑养蚕,建有蚕种场1个。全村有水田、桑田共697亩。旱地作物有花生、红薯等。有公路直通梧州市区。桂江水路可通航直达梧州市。 德安村。位于夏郢街西南7.5公里。丘陵地貌。与儒岩村、旺坡村、保全村相邻。驻地太平自然村。1949年前德安村属民治乡,1952年5月,驻地迁至德安自然村而改称德安乡,1958年8月改称德安大队,1984年10月称德安村。辖自然村5个,2006年,人口3645人,2010年,有人口3712人。有水田1743亩,主要种植水稻和种植甘蔗、花生、红薯等旱地作物。 旺坡村。位于夏郢街西南9.2公里,丘陵地貌。与儒岩、保全以及梧州市长洲区兴龙街道办的平浪村,倒水镇的福禄村相邻,驻地欧村。1949年前属民治乡辖,1952年10月,从民治乡分出成立民安乡,1952年成立旺坡乡,因其所辖旺村、锡坡两个自然村较大,各取1个字命名而称旺坡村。1958年改称旺坡大队,1984年10月,称旺坡村。辖自然村7个,2006年,人口3140人,2010年,有人口3252人。有水田744亩。主要种植水稻以及红薯、花生、木薯等旱地作物。2006年,在旺坡桂江河段建旺坡水利枢纽电站一座。 夏郢街。夏郢街居民委员会设在夏郢街,居民与新夏村村民杂居。1979年成立夏郢街街道管理委员会,1984年10月改称夏郢街居民委员会。2006年,有非农业人口871户,2938人,2010年,有非农人口1546户,3975人。居民多从事小商贩,也有从事运输、小手工和服务业。 文化体育 夏郢镇共有圩场2个,即夏郢圩和思委圩。夏郢圩原设在凤凰村,民国22年(1933年)迁往金鸡亭。27年建成新夏郢圩,称为新圩。新圩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有街道4条,圩亭4栋。原凤凰村圩场废置,称为“旧圩”。1949年后,夏郢圩圩场地址不变。2010年,夏郢圩场共有街道11条。有圩亭6栋,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夏郢圩圩期为逢1日、4日、7日。夏郢圩是镇 *** 驻地,设有银行、税务、邮电、公安、法庭、卫生院和中国小校等 *** 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机构。 *** 球场 思委圩位于夏郢镇驻地北面9公里思委村。2005年思委圩场开设,圩场有街道1条,长约150米,有店铺30多家。圩场主要方便地方民众农副产品交流及生活日用品销售。思委圩圩期为逢2日、5日、8日。 2006年,夏郢镇有中学3所,其中新夏中学属苍梧县教委管理,创办于民国27年(1938)年,由乡绅苏民创办,在2017年夏郢镇第一初级中学和夏郢镇第二初级中学合并,称为夏郢镇初级中学,至此夏郢镇只有中学2所,新夏中学在夏郢镇2003年区域调整之后,归梧州市教育局直属管理。有国小16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8.15%。有镇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34人,2010年,有国小16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8.5%。有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54人,病床30张,资金列入国家财政。 夏郢全民体育推广历史悠久,从70年代开始就每年春节都会在夏郢 *** 球场举行篮球比赛,近年来,新夏村队连续两次夺得广西万村杯梧州赛区第一名,并代表梧州市苍梧县到柳州、来宾参加广西万村杯篮球比赛,夏郢篮球一直在梧州市和苍梧县表现不错,2004年左右,梧州市和苍梧县各个高中、中专学校的主力队员多是夏郢人。 到柳州参赛 自然环境 万秀区夏郢镇属桂东粤西丘陵峡谷山区,四面群山环抱,岭南余脉天洪岭屹立在其北面,形成天然屏障,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桂江支流思良江自北向南蜿蜒贯穿全镇入桂江,北回归线穿过境内。年平均气温21.1℃,日照充足,无霜期年约340天。年平均降雨量1530毫米以上,适合大部分南亚热带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农田四季均可耕种,可一年三熟。 物产资源 夏郢镇有耕地面积3.67万亩,人均耕地0.8亩,其中水田3.16万亩,旱地面积0.46万亩,主产优质水稻和粉蕉、西瓜、蔬菜,兼种花生、红薯、甘蔗、木薯、粉葛、芋头、豆类等经济作物。 经济林果主要有八角、玉桂、龙眼、黄榄、柑桔、三华李等,其中八角林种植面积2万亩,有山林面积23.28万亩,年产松脂1500吨。 矿产资源丰富,有金矿、银矿、水晶石的石类矿,今开采的有石坎冲银矿。(位于思委盆地,古蒙村) 基础设施 夏郢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镇内村村通公路。水路有梧州至宦家湾码头的桂江航线;陆路县通旺狮公路贯穿境内10个村委,通过夏郢至梧州25公里水泥路,北可达贺州、桂林,往东可直达珠海、深圳等地。 高才上马界路段 夏郢镇水电设施齐全,通讯网路极力完善,镇内村村开通数字程控电话,全球通、八桂通等通讯网覆盖全镇,有线及无线电视接收信号较强。 夏郢镇内金融、邮电、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网点齐全。金融服务网点分布较广,可进行全国通存通兑,电汇24小时即可到达,能为客商提供优质快捷的金融服务,农村三级医疗网路健全,达到人人享受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要求。 农村经济 近年来,夏郢镇党委、 *** 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农村稳定,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一村一品牌”模式,重点发展六大基地:1、以生产空心砖建筑材料的红砖生产基地;2、以饲养瘦肉型猪为主的猪品种改良基地;3、以发展高产、优质的苦瓜、丝瓜、冬瓜为主的蔬菜制种示范基地;4、以粉葛、芋头、生姜立体种植基地;5、粉蕉生产基地;6、以饲养“三黄鸡”、“鹦桃谷鸭”为主的禽畜养殖基地;这六大基地已初具规模和特色,形成产业。有大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位于凤凰、答涓、镇安)供港蔬菜基地,种植面积1200多亩;凤凰桥头的思良江农家乐;民智邓柄芳家庭农场;思委米等等品牌。 名优特产 粉蕉:夏郢镇生产的粉蕉,是一个抗性好,产量高,品质优良,粗纤维少,口感细腻,味道清香,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产品可以充足梧州市,面向广东乃至全国市场,现有种植面积1000亩,亩产3000公斤,亩产值4800元。目前该产品在镇市场上供不应求。 空心砖:规格达到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各个技术指标,为邻近各乡镇的畅销材料,甚至远销梧州、贺州、广东等地。 夏郢香芋:该产品是近年从外地引进并加以改良的新品种,色、香、味俱全,是远近闻名的畅销特产,最近被送陕西省西安名优产品展销会参展。

石埇镇的友谊比赛

2012年1月23日,第三届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浦北县石埇镇赛区2012年春节篮球赛在石埇镇政府篮球场开赛,全镇各村、社区12支篮球队参加了比赛,开赛首日进行了8场比赛,吸引了众多篮球爱好者前来观看。    1月23日上午10点半比赛正式开始,首场比赛是宜利队对长山队,虽然现场天气比较寒冷,但一点都不影响球队比赛的热情,两支队伍都全力以赴,比赛相当激烈和精彩。    2012年石埇镇春节篮球赛从2012年1月23日开始一直持续到2012年1月27日,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初赛由2012年1月23日至26日,每天进行八场比赛,第二阶段决赛在2012年2月27日举行,12支参赛队伍中获得前四名分别颁发奖金和奖杯。本次篮球赛由石埇镇宜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出资2万元独家冠名赞助,    虽然今年春节期间气候寒冷,但是石埇镇的文体活动仍然热闹有序的正常开展,除了年初一至年初五的篮球赛,石埇镇石埇村委南群曲艺社和南流社区管乐队以及各界文艺爱好者还在年初一至年初三举办三场文艺晚会,三场文艺晚会均得到了石埇镇党委、政府以及宜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通过一系列的文体活动,整个石埇镇充满了节日气氛,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石埇以及贯彻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针奠下了基础。

高分悬赏:跪求中国60年来大众健身的历史

在中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等的原因,老百姓健身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回顾我们从小到大的健身方式不难发现,健身内容也像流行时尚一样不断变化着。

20世纪50年代——广播体操风行天下

1951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在群众积极搞建设的同时,急需一种最简单、最易普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1952年11月24日,广播体操在这种政治、经济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

“第一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第一节,伸展运动……”

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工人、学生随着广播做操,成为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为适应不同人的健身需求,广播体操先后设计了8套,并且还为青少年设计了专门的体操,使广播操成为我国过去几十年中参加人数最多的群众健身活动之一。广播操主要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屈伸活动,使运动即刻心率在120—140次/分左右,锻炼心脏效果最佳。

不过,这种依靠行政手段推广的健身运动过分强调了体育为生产、为国防服务,忽视了体育的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不利于调动参加者内在的健身积极性。

20世纪60年代——乒乓、游泳规模浩大

上世纪60年代,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健儿的胜利,鼓舞几千万中国人拿起乒乓球拍。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到处是木制、砖头做成的球台,乒乓球热规模空前。

另外,1957年同志畅游长江也激发了亿万群众的游泳热潮,1965年6月1日上海组织的大型群众渡江活动,这场群众渡江活动历时两天半,全上海市有2.5万余人参加。

迄今为止,这两种锻炼方式仍然是国人健身方式中最普及的两种。

20世纪70年代——象征性长跑活动

上世纪70年代,群众健身方式中出现了一种新潮流:每到重要节日前,各省市都会举行群众长跑活动。这些活动常常会吸引上百万的群众参加,社会影响很大。如1974年11月,上海就组织了“锻炼身体,保卫祖国,上海———珍宝岛象征性长跑”活动,共有140多万人参加。

70年代前的群众健身大多缺少运动器材和场地,但参与率高,极大地促进了大众健身的发展。不过,这类活动普遍存在组织复杂、难以经常化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健身项目一年一个样

步入80年代,群众健身项目可谓一年一个样:83年一部《少林寺》让中国功夫热遍大街,84年飞碟游戏流行起来,85年的旱冰、86年的迪斯科健身舞和87年的呼啦圈成为青年中最热门的健身方式。在老年人中间,传统的太极拳开始恢复。

在健身方式极大繁荣的同时,小型健身器材也不断涌现,能拥有一个拉力器或者是握力器成为当时男青年最自豪的事。1987年上大学的王庆美告诉记者,他从伙食费中省下钱为自己买了个弹簧拉力器,每天早晚练上十多分钟几乎成了必修课。

八十年代的群众健身开始讲究科学,运动前热身、运动后的营养等相关知识得到普及。

20世纪90年代至今——健身与世界同步

上世纪90年代流行“储蓄金钱不如储蓄健康”的观念,健身方式五花八门,各种健身方式几乎与世界同步。如今国际上流行的健身项目,从跆拳道、搏击操,到高温瑜伽、动感单车,中国市场上应有尽有。群众健身不仅是追求健康,同时也是追求时尚的表现。

如今群众健身内容的繁荣不仅表现在吸收外来健身方式上,许多50年代以来出现的健身方式也被很好地继承了下来。就连一度被中断的广播体操,也开始在相当多企业的职工中重新开展起来。

从建国50多年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过程来看,政治环境、经济条件等外在因素对全民健身的影响相当大。但是,今后随着我国人民营养水平、广大人口受教育程度、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体育价值观念的改变,余暇时间的增多,群众健身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另外,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与世界同步的同时,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健身方式会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以下是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的综述:

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包括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等。为了适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1995年6月,批准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为目标,努力开创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群众体育设施遍布城乡,为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2004年底,我国各类体育场地共850080个,是建国初期的199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是建国初期的101倍。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中央共投资建设了13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1万条。在全国部分城市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157项,在老、少、边、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援建小型公共体育设施及“雪炭工程”318项。

群众体育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覆盖了全国城乡,形成了中央、省级、地市级、区县级、街道(乡镇)的层次结构。为确保“全民健身计划”的科学化、规范化,各级体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了国民体质监测制度等,定期对群众体育现状进行调查,指导和规范群众体育健身活动。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从1957年到1966年,有4200多万人达到“劳卫制”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各地积极开展“亿万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等,“体育下乡”、“体育进社区”活动日益深入,“全民健身博览会”、“元旦登高”、“春节长跑”等活动特色鲜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深入人心。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红红火火,建国以来我国共举办6届农民运动会、8届少数民族运动会、7届残疾人运动会、9届中学生运动会和8届大学生运动会,创办并成功举行了3届以非奥运项目为内容的全国体育大会。据统计,我国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达到总人口的28.2%。

经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8月8日为全国的“全民健身日”。第一个全国性体育节日的诞生,对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围绕今年第一个“全民健身日”的到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祝你好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