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汽联赛道等级-国际汽车联合会顶级比赛

tamoadmin 2024-10-11

1.上海国际赛车场赛道的简介

2.F1新的比赛的新规则。

3.为什么F1赛车要叫方程式赛车?

4.赛车运动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如拉力赛等 ,各项比赛的规则是什么?

上海国际赛车场赛道的简介

国际汽联赛道等级-国际汽车联合会顶级比赛

上海国际赛车场与国际汽联签定了2004-2010年F1大奖赛中国站的举办权。赛车场赛道总长度7公里左右,由一级方程式赛道和其它类型赛道组成。一级方程式赛道长度约5.3公里,宽度12至18米。赛道整体造型犹如一个翩翩起舞的“上”字。取自于“上海”地名中的上字,也蕴涵着“蒸蒸日上,乘势而上”之意。它是目前F1赛事中最具气势最为优美的赛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刺激、最惊险、难度最高并最具挑战性的赛道之一。同时也结束了F1赛道只用国外沥青的历史。

上海国际赛车场F1赛道的总长度为5451.24米,具有7处左转弯道及7处右转弯道。平均时速205公里。最长的直道长度为1175米,位于弯道T13和T14之间。赛道的宽度在13-15米之间,一般为14米,在弯道处加宽到最大20米。

其他有特色的赛道设计为:螺线型收缩的弯道,其半径从R=93.90米变为R=31.8米;螺线型展宽的弯道,其半径从R=8.80米增加到R=120.55米;还有两处急转弯道,曲线半径分别为R=18.70米和R=10.07米。

整个赛道是由弯道、直道和一些上下坡道组成,其在最长直道上(T13和T14之间)的最高允许时速为327公里/小时,并且在窄弯道处要求制动到87公里/小时的时速,上海国际赛车场是一条有利于大马力引擎发挥的高速赛道,又具有挑战性、充分体现车手技术的弯道,给观众带来一种赛车运动所特有的激烈、紧张和刺激的感受。除了部分与F1赛事共用外,还可以举办各类不同的赛事。赛车场设计看台规模约20万人,其中带顶蓬的固定看台约有5万个座位,其余为坡型露天看台。

赛车场的交通十分便捷,现东有沪嘉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中的嘉金高速公路,西接嘉黄公路,南连宝安公路及沪宁高速公路;北有规划与赛车场同期建成的郊区环线高速公路。赛车场距虹桥国际机场约25公里,距浦东国际机场约55公里。举办大赛期间,通过上述交通网络即可将赛车场与上海市中心、江苏省及浙江省相连,进而辐射到整个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

F1新的比赛的新规则。

一级方程式(F1)赛车的组织者是国际汽联的一个分支,目前在日内瓦,伦敦和巴黎都有办事处。追溯到1904年,每个组织比赛的汽车俱乐部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这使得组织国际赛事变得困难。因此,一些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汽车俱乐部决定创建一个国际组织,以便制定统一的规则,使这些规则可以应用于全世界的赛事。

FIA(国际汽联)就是这个努力的产物。经过了96年,FIA仍然是国际汽车运动的终极管理者。FIA直接管理着F1世界锦标赛, FIA世界拉力锦标赛,FIA F3000国际锦标赛,FIA GT锦标赛等一系列比赛。F1世界锦标赛是最古老的FIA赛事,创立于1950年。FIA制定了国际运动代码,用于管理所有汽车运动,对于F1来说,技术规则用于管理车辆,运动规则用于管理训练和比赛。

一级方程式是一套详细的技术规定。这套技术规定就是“方程式”。它规定了发动机的体积及其最大、最小马力。规则中还说明了比赛中许可什么、禁止什么。方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关安全的严格规定和准则。

信号灯位于出发线上方的信号灯不仅仅用来显示出发信号。通过一系列的信号灯,可以传达很多具体的信号。在比赛开始前的半个小时,车手连同赛车离开检修站。如果车手愿意的话,他们可以在赛到上进行试跑。但是每跑完一圈,车手必须回到检修站。之后车手在出发区各就各位,发动机必须熄火。比赛开始前的15分钟,检修站车道会关闭。在这时候还没有在出发区各就各位的车手必须在检修车道上发车。

当出现花色方格旗的时候,表示比赛或者练习赛结束了。这个时候所有车手都要返回检修车道或者集中到出发区。从这里车手们需要将他们的赛车开到赛前检录处,赛车在这里需要被检测以确保符合比赛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每次比赛的冠军,将会为他挥舞花色方格旗;对于亚军以及后来的车手,花色方格旗将会静止的出示。

赛事日历:

原来被宣布取消的加拿大大奖赛重新被安排进赛历,暂定在6月13日举行。首次举办的巴林大奖赛和中国大奖赛将分别在4月4日和9月26日举行。

车手数量:

原车队可以使用第三车手。

自由赛变化:

原周五将分别在11至12时和14至15时进行两次自由练习赛,周六的上午安排两次自由练习赛,从14时开始进行排位赛。

排位赛改变:

原排位赛改为在周六进行新的排位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发车顺序是按照世锦赛积分(首次比赛按照2003年的世锦赛积分),单圈计时,但赛车不返回维修站;第二阶段的发车顺序是按照前一部分的成绩出发,单圈计时。未能完成第一阶段的赛车,不得参加第二阶段。

更换车手新动向:

原在世锦赛车队积分排名前四名以外的车队,可以在赛季的任何时候更换车手。

更换轮胎的标准:

原一个车手在一次比赛中可以使用10套干地轮胎,但其中的3套仅限在周五练习赛中使用。车手可使用的湿地轮胎为28个(14个前轮、14个后轮)。

维修通道的时速:

原由原来的每小时80公里,提高到100公里。但这项规定对不同的赛道将做出相应的调整。

2005年赛季,国际汽联对F1大奖赛的规则进行了一些改动。这些新规则将在3月6日的墨尔本大奖赛上得以正式执行。

车身

限定赛车车身空气动力套件装置的位置,减少赛车下压力。同时,将赛车后定风翼位置下移50毫米,还规定侧向导流板的抬高不能超过125毫米。

目的:国际汽联对F1规则进行改革,主要是出于对F1“低成本+减速度+安全性=健康合理发展”的全盘考虑。因此,国际汽联相信通过对赛车车身空气动力套件的限制,能使赛车的下压力降低到原来的25%,从而减少牵引力,实现“安全+减速”的愿望要求。

引擎

一部赛车的一台引擎必须连续在两站大奖赛上使用,相比2004赛季“一台引擎使用一站比赛”的规定,新规则对引擎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练习赛时,赛车若更换引擎将受到“退后十名排位发车”的惩罚。如果在排位赛和正式比赛之间要换引擎的话,那么这位车手将在正式比赛时在“发车区最后发车位”起步。

目的:减少引擎牵引力和延长引擎寿命,从而能既实现减速又降低了成本。

轮胎

车队可供选择的轮胎范围在2005赛季中有所限制。在正式比赛中不允许更换轮胎,除非赛车发生爆胎和破损。如果比赛主管判定当时赛道处于湿滑状态,那么允许更换雨胎。车手在正赛中只能使用一套轮胎,这与2004赛季每场正赛使用2至4套轮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目的:整场比赛使用一套轮胎的观点,最初由米其林公司提出。这一规则为了车队节约资金的同时,还迫使赛车使用更加坚硬材质构造的轮胎,来满足耐磨性的需要,而硬质的轮胎也将大大影响和降低赛车在过弯时的速度。这符合国际汽联坚持降低赛车过弯速度的立场。

排位赛

新赛季的排位赛制度,将原先两个阶段的单圈排位赛制分别安排在周六与周日两天进行,由两天的合计成绩,决定车手正赛发车的位置。第一阶段排位赛在周六下午进行,车手们将按上一场大奖赛名次的倒数顺序依次出场。第二阶段排位赛在周日上午进行,车手的出场顺序依照第一阶段排位赛成绩的倒数顺序依次出场。

目的:增加比赛的紧凑感,提高赛事的观赏性。

为什么F1赛车要叫方程式赛车?

F1是英文“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的简称,其中文直译是“一级方程式大奖赛”。以共同的方程式(规则限制)所造出来的车就称为方程式赛车,在这里方程式的意思是说参加比赛的车辆是按照严格的规则标准制造出来的,它在比赛中要遵循严格的规则要求。而其中等级最高者就属F1,很多人误以为四个轮胎外露的单座位赛车都称为F1,那就误会大了。

F1赛车是在国际汽联(FIA)所制定的一整套系统规则下制造并参加比赛的。而“1”则代表该系列赛事的级别是一级。因为除了F1之外,还有其他不同等级的方程式比赛:例如F3、F3000(F2)、Formula BMW、Formula Renault等等,他们都属于方程式赛车;只是各自的规则要求不同而已。F1是FIA所制订的方程式赛车中等级最高的,因此以F1命名。F1在现今赛车领域所代表的地位就有如“奥运会”或是“世界杯足球赛”;目前F1共有11支参赛车队,每场比赛最多只有20位车手上场,每年规划有16至19站的比赛,通常约在三月中开跑,十月底结束赛季。每站比赛可吸引超过10亿人次透过电视转播或其它媒体观赏这世界顶级的赛事。

F1的总部

F1的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即国际汽车联合会——FIA,简称为国际汽联;他是法文: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的缩写,该协会主席是马克思·莫斯利。FIA主要负责比赛规则的制定。而F1运动的运营则由FOM(Formula One Management)一级方程式管理委员会来完成;FOA的CEO是伯尼。埃科莱斯顿(Bernie Ecclestone),总部设于英国伦敦。

F1的由来

 

一级方程式大奖赛是自国际汽车联1950年起所举办的“国际汽联世界冠军赛(The FIA World Championship)”开始的,全世界第一场F1大奖赛在英国银石(Silverstone)赛道举行,参赛车辆的规格以1947年出台的规则为依据,引擎最大排气量为4500cc非增压引擎或者1500cc机械增压引擎。

第一届(1950年)F1大奖赛共设七场比赛,比赛冠军由驾驶Alfa Romeo赛车的Giuseppe Farina夺得,他是世界上第一位F1世界冠军。

赛车运动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如拉力赛等 ,各项比赛的规则是什么?

主要分为方程式、拉力赛、WRC世界拉力锦标赛、达喀尔拉力赛、直线竞速、耐久赛、印地车赛、卡丁车赛、创纪录赛、越野赛。

规则如下:

1、方程式

赛车必须依照国际汽车联合会制定颁发的车辆技术规则规定的程式制造,包括车体结构、长度和宽度、最低重量、发动机工作容积、汽缸数量、油箱容量、电子设备、轮胎的距离和大小等。

2、拉力赛

汽车拉力赛的道路状况十分复杂,每一段特殊路段为一个赛程,例如一个赛程全是曲折蜿蜓的山路,另一个赛程则是阴暗森林中的泥路。拉力赛的路线都是一致的,但并不同时出发,而是一辆接着一辆,每一辆赛车在不同阶段都由裁判员记录下所需时间,总时间最短的便是胜利者。

3、WRC世界拉力锦标赛

在世界各国举行达十四分站的“世界拉力锦标赛”(World Rally Championship),简称WRC。它表示参赛车辆必须严格按照比赛资料中规定的行驶路线,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每一个封闭 路段或维修区域等地点进行规定的比赛和规定时间的维修等项目。

由于比赛不仅考验车手的水平,还要考验领航员的配合、车辆的性能以及维修的力量。因此,无论对于选手还是 车队都是一项无比复杂的综合性考验。

4、达喀尔拉力赛(Dakar Rally)

曾称为巴黎达喀尔拉力赛,是一个每年都会举行的专业越野拉力赛。比赛对车手是否为职业选手并无限制,80%左右的参赛者都为业余选手。虽然名称为拉力赛,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远离公路的耐力赛。

比赛中需要经过的地形比普通拉力赛的要复杂且艰难得多,而且参赛车辆都为真正的越野车,而非普通拉力赛中的改装轿车。拉力赛的大部分赛段都是远离公路的,需要穿过沙丘、泥浆、草丛、岩石和沙漠。车辆每天行进的路程从由几公里到几百公里不等。

5、直线竞速

比赛按不同车型及发动机工作容积分为 12 - 14 个级别,在两条并列长1500米、 各宽15米的直线柏油跑道上进行,实际比赛距离为 1/4英里或1/8英里。

比赛时每 2 辆车为1组,实行淘汰制,分多轮进行,直至决出冠军。采用定点发车方法,加速行进,通过电子仪器测量从发车线到终点线的行驶时间评定成绩。

6、耐久赛

亦称“GT赛”。汽车场地比赛的一种。为长时间耐久性汽车比赛。比赛车辆分旅行车和运动原型车两类,并根据发动机的工作容积分为若干级别。比赛中每车可设 2- 3 名驾驶员,轮流驾驶。

每年国际汽车耐力系列赛分为11站, 在世界各地举行。比赛一般进行8- 12小时, 以完成圈数的多少评定成绩。 较著名的比赛有:法国勒芒( Le Mans) 24小时耐久赛、日本铃鹿(Suzuka) 8小时耐久赛。

7、印地车赛

比赛使用车辆的整体结构类似一级方程式的四轮外露式单座位纯跑道用赛车,但使用8汽缸、工作容积为 2.6- 3.4 公升以甲醇为燃料的涡轮增压式发动机, 输出功率700~850马力。依不同的比赛场地比赛距离为320公里至800公里不等。

8、卡丁车赛

分方程式卡丁车、国际A、B、C、E级和普及级六类, 共12个级别。使用轻钢管结构,操纵简单,无车体外壳,装配100CC、 125CC或 250CC汽油发动机的4轮单座位微型赛车, 重心低,在曲折的环型路线上行驶,比赛速度感强。

9、创纪录赛

在某个场地或路段以单车出发创造最高行驶速度记录的汽车活动。按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容积分A - J共10个级别。

10、越野赛

在一个国家的公路和自然道路上举行的允许对该国进行考察的汽车比赛。经过几个国家的领土、总长度超过10,000公里或跨洲的比赛称马拉松越野赛。除国际汽联特别批准外,越野赛的赛程不得超过15天,比赛必须在白天进行。采用单车发车方式。 比赛每经过10个阶段后至少休息18个小时。

每阶段的行驶距离自定, 但每个赛段的最大长度, 越野赛规定不超过350公里, 马拉松越野赛规定不超过800公里。 必须使用在国际汽联注册的全轮驱动汽车参赛。

百度百科-赛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