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奥运会跳水是谁-惠州奥运会跳水是谁举办的

tamoadmin 2024-12-27

1.有谁知道奥运火炬在广州传递的具体时间?

2.余卓成的现在状况

3.余卓成的运动员生涯

有谁知道奥运火炬在广州传递的具体时间?

惠州奥运会跳水是谁-惠州奥运会跳水是谁举办的

广州 5月7日

时间安排:

8时,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场举行起跑仪式

8时15分雅典奥运冠军杨景辉将手持火炬,拉开广州传递活动的帷幕

18时,第208位火炬手跑进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举行火炬传递庆典晚会

19时,晚会结束后,圣火团队转场深圳

传递路线:

全程40.82公里,充分体现“云山珠水”的特点。

圣火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出发,穿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公园、经过中山纪念堂、南越王博物馆、岭南传统文化特色建筑陈家祠、北京路步行街、天字码头、海珠广场等代表广州的文化建筑和著名景点,最后到达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

火炬手:

奥运会举重冠军陈伟强、跳水冠军杨景辉,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和社会热心人士赵广军等。

特别提醒:

传递当天,火炬途经路段将会实行交通管制,市公安交警部门将在媒体上刊登相关交通管制信息。

余卓成的现在状况

广东省跳水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这是余卓成现在的行政职务。

接受采访时,余卓成在惠州出差,以副主任的身份,督阵2007广东省少年儿童跳水锦标赛。这是余卓成上任后第一个全程组织和参与管理的比赛,所以特别上心。

余卓成2004年开始担任现职。因为太熟悉跳水,很多人认为他的“转型”轻而易举。他心里明白,运动员和行政人员对跳水的“熟”各自不同。运动员余卓成,熟悉的是跳水的培训体系、技术和比赛经验;副主任余卓成,却要对小到比赛的组织规程设置,大到项目发展政策和促进方案等心中有数。

上任后的余卓成经过2005年的过渡后,在2006年跑完了广东所有跟跳水有关的地方,只做一件事:摸底、调查。2006年广东省跳水裁判和业务训练工作会议上,余卓成起草的关于省少年儿童跳水锦标赛的规程调整方案获得跳水运动管理中心通过。于是,2007年的少年儿童省锦标赛,在项目设置、比赛规程和评分上都有新动作。少年儿童比赛少人关注,是余卓成的第一桩心病。于是,他想到了对比赛进行策划和包装。

除了进一步细分比赛组别,更多的变化发生在细节上。决赛前先搞了两场分区赛,即资格赛。等到决赛,场地设置、比赛礼仪和颁奖程序,都比以前更为讲究。比如裁判员服装,实现了所有裁判统一红衣白裤。其次是颁奖,余卓成要求颁奖台设计得跟背景板、秩序册和成绩册一样,都是蓝底带波浪的……尽管计划中的变动没能一一实现,有些设想后来被“枪毙”,余卓成仍坚持,好的细节能给“小比赛”加分,更体现档次和规范性。

就算是现在的全国大赛,也不见得能统一裁判服装。而他特别突出颁奖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少年儿童比赛虽小,但有可能是孩子的“奥运会”。对有些孩子而言,一辈子可能就参加一两次小比赛,而跟全国赛和奥运会无缘。颁奖的那几秒很可能代表他几年的付出。

设想把跳水小比赛办得精致、有气氛,意义不亚于大比赛的余卓成甚至羡慕同行陈小敏(2000年奥运会63公斤级举重冠军)的“近水楼台”,因为后者退役后在媒体工作。在余卓成看来,一项赛事的推广直至做大,组织者、运动员、商家之外,媒体这个平台的参与也必不可少。副主任余卓成甚至想得更远。他认为现在搞少年儿童比赛,不能“太大路,没有特点”。如果还原地不动,跟十几年前自己参加的比赛区别不大,将来拿什么跟乒乓球、羽毛球,甚至足球竞争?比赛没有影响力,小孩和家长有选择离开的权利。余卓成说,把跳水这个项目看成产品的话,不推广就会被淘汰。

除了组织省内的少年儿童比赛,组织教练和裁判的培训、开展省内各队的网点建设、扶持重点人才基地和重点班的建设,都属于余卓成的业务分工。他说,“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新时期体育事业的进步”,这样的话他也会说,但他更喜欢当“职业经理人”,少说多做,尽可能把在跳水中所见、所学应用出来。

“国内有许多人喜欢跳水,但自己居住的城市也有跳水队,在哪儿?不知道!”余卓成顾虑的是,现在跳水是“拳头产品”,投入大、受重视,而一旦情况有变,跳水该怎么依靠大众生存和发展下去。

余卓成的运动员生涯

当下的余卓成所思考的,显然已超越跳水运动员的范畴。但当他在惠州,看到那一个个黝黑但轻盈的小小身影不断起跳、翻腾、落下,他还是想到了当年的自己。

8岁,余卓成还在上小学一年级。无意中被新会业余体校的老师挑中时,甚至都不会游泳。很难说那时的他,能坚持每天5点钟早起训练,不是为了捂在暖壶里的方便面和那些好吃的面包早餐。多年后存在于他脑海中的训练细节,早已烟消云散。他却还记得那时方便面是稀罕东西,早餐包最好吃的口味有三种:椰蓉、提子和菠萝。甚至后来到了省队,他还在广州二沙岛专门找过这三种口味的面包。

两年后的一次比赛中,还是省队教练的胡恩勇发现新会来的小队员余卓成跳板时的踢踏步与众不同。别的孩子上板一般要在离板头40-50厘米处起跳,而余卓成却是从80-100厘米处起跳,而且弹跳力好,用板能力强。加上余卓成好动得很,一刻都闲不住。敏锐的胡恩勇发现他是块可以琢磨的玉。喜欢种花养草的胡恩勇,很快把这棵小苗带回省队,开始浇水、施肥、灌溉。

后来被看成跳板跳水名将谭良德接班人的余卓成,拿的第一个冠军不是跳板,却是跳台。1991年,余卓成获全国冠军赛男子跳台冠军。次年的全国锦标赛,他又获男子三米板冠军。这才是他第一个跳板全国冠军。

1992年,师弟孙淑伟在巴塞罗那扬名,余卓成只能在电视机前当个看客。4年后的亚特兰大,历史扭转了360度。亚特兰大一战,自己人赢了自己人。第三次参加奥运会的熊倪改攻跳板,并首次夺冠。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余卓成,在成功完成最后一跳之后,只能屈居亚军。“当时我的经验、在国际裁判那儿的印象分都不够。(熊倪)水平也高,板台也很全面。即使一个月不练,水感还能保持。”再说起往事,余卓成态度客观。就如同当年熊倪夺冠,站在池边的他大度地拍拍手一样。

18年的跳水生涯,赢得40多块奖牌,包括11项世界冠军,真正是拿牌拿到手软,却独缺一枚奥运金牌。问他是否遗憾,他却说更遗憾的是次次全运会次次拿第二,而不是第一。六运会时,年纪尚小的他只是看客;七运会,有如日中天的大师兄谭良德;八运会,那是他最看重的金牌,前5个动作一路领先,随后的一跳稍稍碰板,“煮熟的鸭子飞了”;九运会,因为被压分,他仅获得第三。至于奥运会的银牌,他反倒不觉得有遗憾,只形容是“不那么完美”。乐观的他说过程也很重要:“第二都遗憾,后面怎么办?第三怎么形容?”

喜欢唱《风雨彩虹》的余卓成坚持说自己随遇而安,“但不是要求不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