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体育赞助商是谁-北京奥运会体育赞助商是谁啊
1.谁赞助了北京奥运:奥运赞助商含金量大比拼
2.李宁公司的创始人是谁
3.为什么新浪不是奥运合作伙伴呢?
4.奥运会赚钱了没?听说中国花了460亿啊 !!
谁赞助了北京奥运:奥运赞助商含金量大比拼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被看作是目前为止赞助水平最高的奥运会。除了12家国际奥组委长期合作伙伴之外,已有近50家中外企业以合作伙伴、赞助商或供应商等不同形式与北京奥组委建立合作,这样的数字已经创造了奥运赞助史上的最高水平。
具体来说,通常会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企业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Level 1)是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也就是俗称的TOP赞助商),是层次最高的奥运赞助级别,具有排他性。也就是说,国际奥委会在同一行业只挑选一家企业。包括2008北京奥运会在内的第六期TOP计划中共有12家企业,分别是联想、可口可乐、柯达、欧米茄、源讯、宏利人寿、三星、通用、麦当劳、松下电器、强生和VISA。
当然这个TOP赞助商的门槛也是最高的,尽管国际奥委会从没有正式公布过TOP计划的准入门槛和具体价位,只有一些传闻可寻。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内的第六期TOP赞助商的门槛据传闻为6000万美元,而很多企业的赞助费用还要高过这个基本价位。
而实际上,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企业赞助奥运会的门槛只有400万美元,此后不断飙升。到了1997~2000年,第四期TOP计划的平均赞助费已经为4000万美元,而2001~2004年的第五期TOP计划,价格就涨到了5500万美元。
即使已经屡创天价,成为TOP赞助商的门槛还是在不断水涨船高。据传闻,第七期的TOP计划(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宏支付的赞助费用近8000万美元。
第二层次(Level 2)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 2004年6月10日,大众汽车(中国)成为第一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此后中国银行、中国 移 动、中国网通、中国国航、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强生、阿迪达斯、中国人保财险、大众等11家企业,先后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其中本土企业有8家。
而这个层次的竞争也相当“惨烈”。比如据传,大众7000万力挫现代,而阿迪达斯以8000万美元把本土品牌李宁挤出门外。
第三层次(Level 3)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共有UPS、伊 利、海尔、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啤酒、恒源祥、必和必拓、统一方便面和搜狐10家。
这两个层次的赞助商都对具体赞助金额“守口如瓶”,但传闻第二层次合作伙伴的“起步价”是3亿人民币,赞助商则是1.3亿人民币。
第四层次(Level 4)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独家供应商。共有长城葡萄酒(葡萄酒)、金龙鱼(食用油)、歌华特玛捷服务(门票)、梦娜(袜类)、贝发文具(文具)、华帝(燃气具)、亚都(加湿器)、士力架(巧克力)、千喜鹤(冷鲜猪肉及猪肉制品)、思念(速冻包馅食品)、泰诺健(健身器材)、皇朝家私(生活家具)、思泰博(办公家具)、亚立克(临时电力和温度控制)、Schenker(货运代理及清关服务)15家。
第五层次(Level 5)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供应商。包括泰山(体育器材)、英孚(语言培训服务)、爱国者理想飞扬(语言培训服务)、水晶石科技(图像设计服务)、元培翻译(笔译和口译服务)、奥康(皮具)、立白(洗涤用品)、普华永道(会计服务)、大运(摩托车)、首都信息(多语言服务)、优派克(印刷服务)、微软中国(系统软件)、国誉(办公室空间设计服务)、新奥特(电子中文翻译服务)、盟多(篮球、手球场地及田径跑道),共15家。
北京奥组委在其官方网站披露2008年北京奥运会供应商赞助的基准价位:独家供应商的准入门槛为4100万元人民币,普通供应商门槛为1600万元人民币。但这只是 “准入价位”,实际的价位要高于这个“基准价”。
作为回报,这些赞助企业将不同程度地享有相应的权益,主要回报方式有:使用奥运会、奥组委的徽记和称谓进行广告和市场营销活动;享有特定产品和服务类别的排他权利;获得奥运会的接待权益,包括奥运会期间的住宿、证件、开闭幕式及比赛门票,使用赞助商接待中心等;享有奥运会期间电视广告及户外广告的优先购买权;享有赞助文化活动及火炬接力等主题活动的优先选择权等等。同时,奥组委还会实施防范隐性市场计划,以保护赞助商权益。
李宁公司的创始人是谁
是李宁。
李宁公司由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先生创立。
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军企业,是第一家建成国内运动服装和鞋产品设计研发中心、第一家实施ERP、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以成为全球领先的体育用品品牌公司作为发展目标。
李宁公司总部位于北京,李宁品牌以“一切皆有可能”作为品牌口号,是真正代表中国的专业体育品牌,也是第一家赞助中国亚运/奥运体育代表团、第一个出现在美国NBA赛场、第一家赞助国外顶级运动队的中国体育品牌,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的象征。
扩展资料:
李宁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退役,并进入了商业界,以其姓名命名的“李宁牌”服装及健力宝饮料多次赞助各种体育活动,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天才”、“神童”、“体操界的巨人”、“中国王牌”等美誉是体操界少有的获得此类荣誉的运动员。
1987年,李宁获选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唯一的亚洲区委员。在1999年更获世界体育记者协会评选为25位“20世纪最佳运动员”之一,2000年,李宁被列入国际体操名人堂(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Hall of Fame),成为中国首位被列入国际体操名人堂的体操运动员。
2008年8月9日凌晨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飞天点燃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火炬,在本届奥运之前,他和李小鹏共保持夺得体操世界冠军次数最多的中国体操运动员的纪录,奥运后,李小鹏已后来居上,打破李宁14项冠军的纪录。
李宁官网-集团概述
为什么新浪不是奥运合作伙伴呢?
2005年11月7日,这是张朝阳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他担任首席执行官的搜狐公司正式和北京奥组委正式签署了关于《第29届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协议》。
签完九本协议的那一刻,张朝阳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个天赐良机没有让他最忌讳的竞争对手取得。张朝阳甚至不愿意去多想被新浪拿到之后的后果。
在国内,目前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新浪的影响力。对于搜狐首席执行官张朝阳来说,新浪一直都是他的一块心病,如何超越新浪,似乎也就成了张朝阳事业上的一个重要目标。
准确的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终是否能够借奥运这张王牌战胜新浪,张朝阳也没有把握。
误区一:取得赞助资格不等于有竞争优势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张朝阳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作为奥运会的第一个互联网行业的赞助商,无论搜狐今后的命运如何,搜狐、张朝阳将永久的成为奥运历史中的两个关键词。
2004年,新浪在雅典奥运会的专题报道不仅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更培养出一支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体育赛事报道团队。大家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这次赞助商身份被新浪拿到,搜狐今天所要面对的就不仅是被动了,很有可能就是将二者间的距离彻底拉大,或者换个更准确的说法:除非新浪自己倒下,否则,搜狐将永远无法战胜它。
当时国内三大门户网站都有意向成为北京奥运赞助商。网易在递交投标意向书的最后一刻选择了弃权;搜狐在成为北京奥运赞助商之后,当时就有人说:是张朝阳太想超越新浪了。
新浪方面给出的理由是:投入产出比不合适。其实这个说法是经不住推敲的。早在2000年7月12日,新浪以800万赞助的代价,被中国奥委会授权新浪成为第27届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网站惟一互联网合作伙伴。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浪对奥运的重视和投入,只不过新浪不愿意承认搜狐在争夺北京奥运赞助商这个环节上比自己更出色。
搜狐和新浪广告收入一直存在很大的差距。据融资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新浪今年第二季度营收为5980万美元,其中广告营收是4120万美元;搜狐今年第二季度营收是3900万美元,其中广告营收2840万美元。
搜狐取得奥运赞助商的代价大概在2000-3000万美元之间,也就是说,搜狐的赞助成本起码让新浪在竞争价格上占有绝对优势。
误区二:取得赞助资格不等于垄断广告客户
国际奥委会在2004年曾制订了互联网相关操作指南,但是,由于这里面涉及到许多无法预见的客观因素,更明确的措施还需要足够的时间来逐步完善,因此,这里面就会出现许多漏洞和不确定因素。而这些因素对于北京奥运互联网赞助商搜狐来说,就必须要在战略的高度上面对这些。
截止到笔者在融资网刊发本文时,一汽大众、海尔家电等北京奥运合作伙伴带奥运Logo的广告已经在新浪网上出现。
搜狐一直公开声称拥有奥运网络广告独家经营权。面对新浪凶猛的营销攻势,搜狐副总裁兼奥运事业部总经理陈陆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今天我还可以这么回答,北京奥运的合作伙伴及赞助商如果在互联网上投放带奥运标识的广告,只有我们搜狐得到许可,其他的没有任何许可。
“企业想在互联网上做带奥运标识的广告,只能来搜狐。那些出现在新浪上的带LOGO的合作伙伴的广告是违法的。”张朝阳这番话如果具有法律依据的话,新浪所面临的局面将是可怕的。
“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为获得资格已经拿出了相当的投入,只要符合奥组委对其Logo使用权限的要求,他自己花多少钱去做广告,在什么网站上做广告,是自己的权利。”新浪CEO曹国伟认为张朝阳在混淆视听。
“北京奥组委将保护搜狐的奥运营销权,但对于北京奥组委的合作伙伴、赞助商和供应商等企业是否有权在除搜狐以外的网站投放带有LOGO标志广告的问题,北京奥组委正在研讨之中。” 北京奥组委市场部部长袁斌在搜狐奥运战略发布会上接受采访时,首此就这一敏感话题表态,但是,这番话很耐人寻味。
我们从袁斌的话中可以大概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首先国际奥委会TOP(全球合作伙伴)就不受这个限制,北京奥组委的合作伙伴、赞助商和供应商目前在搜狐以外的网站投放带有LOGO标志广告也没有违规,至于以后怎么办,以后再说。
从目前北京奥组委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搜狐试图通过赞助商身份垄断奥运广告客户的想法很难实现。
误区三:官方网站不等于报道精彩
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已经明确表示欢迎媒体报道奥运会。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媒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是,哪家网站也不享有独家报道权,至于谁的报道更受欢迎,那还是要看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受欢迎。
搜狐作为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www.Beijing2008.com的内容独家赞助商,显然比新浪的奥运资源优势要得天独厚,这一点是新浪必须要正视和无法回避的现实。
新浪体育频道在重大体育比赛的报道上一直具有丰富的经验,从1998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到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新浪都有良好的表现。无论在经验上、团队上,新浪都具有绝对的优势。
张朝阳试图通过北京奥运赞助商的优势一举击败新浪,搜狐方面组成了一支包括技术、视频访谈直播,以及精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资深专项编辑组成700多人的豪华奥运团队。
“我们将整合互联网、平面媒体、电视及广播媒体、手机媒体等各种传播形态,集纳文字、、视频、音频、数据等形式,以及独树一帜的实时互动和参与体验,给用户提供全新的奥运感受。” 张朝阳说。
迄今为止,新浪已经取得15张参与奥运报道的记者证,新浪已与40余家网络媒体、16家省级权威平面媒体、9家电视台分别结成奥运报道联盟,并与国际三大通讯社——法新社、美联社和路透社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新浪完全可以教竞争对手怎么报道奥运” 新浪副总裁、总编辑陈彤这番话明显的在刺激搜狐。
“我想采访谁,只要对方有时间,他都很乐意配合,所以我根本就不需要跟对方讨论有多少个记者证。” 搜狐副总裁陈陆明说。
新浪已经与GETTY IMAGES(北京奥组委的官方社)、TWI等众多世界著名新闻及权威体育机构达成伙伴关系,从这一点上看,陈彤在和搜狐“打嘴仗”的同时,已经在奥运报道的内容建设上抢占有利资源。
误区四: 赞助奥运不等于营销成功
施乐曾经是奥运TOP,而且赞助时间长达40年。施乐近几年经营业绩一直不好,已经无法承受6000多万美元的赞助费,2003年10月,施乐面对宣布退出TOP。
1997年,三星成为奥运会无线通讯领域TOP(全球合作伙伴)。2007年4月23日,三星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与国际奥委会签订了赞助合同。根据新的合同,三星将在此后的8年期间向奥运会以及相关活动提供官方赞助,其中包括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4年冬季奥运会和2016年夏季奥运会。
笔者担任东方英雄营销机构总策划多年,从专业的角度看,赞助奥运,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很多,搜狐成为北京奥运赞助商之后,并不等于搜狐在奥运营销上就成功了。相反,搜狐目前只是以奥运赞助商身份试图以网络广告形式获得超值回报。想获得超值回报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这个问题通过媒介扩大成了一个社会焦点,这样就和奥运精神是相抵触的,让大家都认为你赞助奥运就是为了垄断网络广告。如果搜狐不调整营销策略的话,很有可能引发奥运合作伙伴和赞助商的连锁反应。
作为媒体,搜狐最大化取得奥运广告效应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把握好不直接与竞争对手正面冲突,有效利用奥运赞助规则让北京奥组委出面处罚竞争对手的违规行为。这样的效果远比在媒体上“斗嘴”要有效的多。
作为品牌,搜狐应该认真的研究一下如何以此为契机,在迅速扩大搜狐品牌知名度建设的同时,把美誉度建设的工作也同步跟进。
唐朝锐评:
张朝阳也好,搜狐也好,想战胜新浪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要知道如何才能想战胜新浪。
我们从搜狐和新浪的发展历程中看,搜狐有许多地方都比新浪强,甚至可以说,是值得新浪好好学习的。比如融资策略:我们从新浪的股权结构上可以看出,不但股权过于分散,而且大股东持股比例太低,初始创业人迫于资本压力走出等等;反过来张朝阳在这方面就作的非常出色,不但成功带领搜狐上市,而且一直没有失去控制权。因此说,搜狐和新浪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问题。
要想战胜新浪,我们就必须要知道新浪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新浪的新闻编辑与创新构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因此说,新浪的首席执行官不可怕,新浪的总编辑陈彤是新浪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人物。
我们从新浪频繁更换首席执行官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新浪董事会一直没有选出满意的首席执行官。而从创建新浪开始,陈彤在新浪的新闻建设上一直扮演着灵魂人物的角色,而且,无论首席执行官如何更换,陈彤总编辑的位置一直非常牢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战胜陈彤是搜狐战胜新浪的第一步。
同为门户网站,搜狐的新闻一直做不过新浪。其实,也就是说,搜狐的总编辑一直都没有能和陈彤相提并论的。虽然搜狐的前任总编辑李善友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他的领导下曾经超越过新浪,实际上是自欺欺人。不能说因为搜狐在伊拉克战争的专题报道中比新浪提前了一分钟,就说搜狐超越了新浪。
目前在陈彤没有成为新浪首席执行官之前,对于搜狐是一个最佳的时机。
我们不妨大胆的假设一下,如果陈彤出任搜狐的首席执行官,新浪还不可能战胜吗?也许有人会说,怎可能呢?李开复什么原因能离开微软,陈彤就什么原因能离开新浪。关键是张朝阳是否乐意正视陈彤的作用和价值。
即使做不到这一点,搜狐也应该重金挑选一个新闻经验、敬也精神等诸多方面都比陈彤强的首席执行官。我们这样说,不是说张朝阳的能力不行,而是张朝阳要想战胜新浪就必须先战胜自己。战胜自己所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发现错误,立即改正这些错误。
笔者最后把《立即改正这些错误》一书中的一段话与大家一起分享:管理是一种残缺的美,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家,在管理上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与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唯一区别在于:优秀的管理者能够发现错误,并立即改正这些错误。
奥运会赚钱了没?听说中国花了460亿啊 !!
举办奥运会是各国人民的梦想,通过举办奥运会,除了能向世界全面展示自己的发展成就之外,还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国人在欣赏精彩绝伦的奥运饕餮大餐之外,不由得就会想起一个问题,那就是北京奥运会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直接的、可见的经济利益呢?或者北京奥运会能够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曾经在国际媒体研讨会上向外界透露,经过调整,北京奥组委确定奥运会预算如下:收入总规模为195.4亿元人民币(折合23.63亿美元),支出总规模为194.1亿元人民币(折合23.47亿美元),盈余为1.3亿元人民币(折合0.16亿美元)。也就是说,到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曲终人散,北京坐下来盘点收支时,会发现自己挣了1.3亿元人民币。
但是,也有业内专家认为,1.3亿元只是一个初步的预期,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拥有13亿之多民众对奥运会的热情比以往任何一个奥运会举办国家都高,2008年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将会比预期好,因此赢利会更大。那么,北京奥运到底能挣多少钱呢?
上届雅典奥运会的亏损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舆论都认为雅典奥运会耗资百亿美元,形成巨大亏空。但是有业内专家分析说,百亿美元里很大一部分属于雅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的开支,而真正直接用于奥运会组织工作的费用并不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改善是长久的举措,也是造福于百姓的好事,不能简单地认为这部分费用也是奥运会的开支。实际上雅典奥运会已完成结算,共支出24亿美元。
蒋效愚认为奥运经济是一个大概念,涵盖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可打的“牌”挺多。首先是“运动会经济”,就是直接和举办奥运会相关的投资和消费。第二是举办城市经济牌。第三张是举办国家牌。举办奥运会将从整体上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第四张牌是中华牌和世界牌。包括文化热、经济热、旅游热、餐饮热等。
奥运会能不能挣钱,如果主要是指组委会的收支,那只是运动会经济中的一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2800亿元的奥运经济大蛋糕,大部分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而组委会的经费主要用于奥运会的组织运营。北京奥运会能不能挣钱,对组委会来说,重点是要做好奥组委的市场开发工作。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财务,在申办时候就有一个预算,收入16.25亿美元,支出16.09亿美元,盈余0.16亿美元,也就是1600万美元。当时是这样的,我们现经过财务预算调整后,安保与公共卫生等会相应增加一些,但预计我们的市场开发收入将比原来的预测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所以我们依然能够确保‘略有盈余’。”蒋效愚认为。
奥运经济既是注意力经济,又是品牌经济。奥运会为一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为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舞台。自2003年9月1日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启动以来,目前,中国银行等10家已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今年3月底正式启动的赞助商征集工作日前也已结出果实———UPS公司等6家企业已经成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近期还将有几家企业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
蒋效愚说:“鉴于企业赞助的积极性很高,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前景相当乐观。”外界传言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赞助金额甚至大大超过了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TOP赞助商)的赞助金额,将会给北京奥运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除奥运会本身的市场开发收益外,北京奥运会预算收入中的约50%由国际奥委会拨给,1/10来自门票和纪念品收入,国际奥委会赞助商提供约2亿至3亿美元。
“北京奥组委赢利1600万美元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蒋效愚说,但这绝对不是说,北京办一个奥运会,就只能挣1600万美元。这不是同一个概念,因为企业的收益、政府的收益、社会的更大范围的收益都没有统计在组委会的账上。
2008年奥运会将对北京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明显推动作用。申办成功后的7年间,北京奥运会每年拉动北京经济增长1至2个百分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0.3至0.4个百分点。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说,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转型中的大国来说,更应该算经济长远发展的大账。体育和经济相通,不只意味着商业上的利益,奥运经济的得失也不仅仅是主办方在一届奥运会上的赚与赔。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能够在奥运会后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届真正完美的奥运会。
因此,北京奥运会究竟能挣多少钱,我们不能仅仅盯着北京奥组委的收支,还要看到整个奥运经济对北京乃至全国经济的拉动以及人文环境和技术手段的进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